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借款合同诺成契约还是要物契约

借款合同诺成契约还是要物契约

一、问题的提出

在借款关系中,当事人彼此间交换的并不是作为物品的金钱,而是以货币单位所表示的抽象的财力(abstrakte Vermoegenmacht)――金额(徳Geldsumme oder Geldbetrag)。准确地说,一方往往是在用一较小的金额(即利息),换取对另一方的较大金额(即本金)的利用。因此,贷款人方面较大金额的提供(价值移转),恰恰是借款人方面有义务偿还本金(价值回收)的前提条件;没有本金的供给,偿还本金的义务也无由发生(徳ohne Auszahlung keine Rückz ahlung)。对于这种不言自明的道理,法律上似乎应理所当然地予以承认。然而有趣的是,在法制沿革中,借款合同长期被规定为要物契约,晚近才有所突破。

在古典罗马法上,只有少数的契约类型可以通过单纯合意(徳durch blo?enKonsens)来订立,而消费借贷并不在其中。在德国普通法上,通说长期以消费借贷为要物契约。德国民法典施行以后,尽管学理上对于德国民法典第607条第1款的理解发生了分歧 [1],但审判实践中仍固守“要物契约说”。这一状况直至德国债法的现代化法(徳Gesetzzur Modernisierung des Schuldrechts)在2002年1月1日施行后,方才彻底改变 [2]。

历史惊人地相似。最近的二十多年里,类似的变化在中国的立法和实践中也同样存在,其结果体现在《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六条和第二百一十条中。就银行的借款合同而言,究竟是诺成合同还是要物合同,在建国后至1982年《经济合同法》之前,由于前苏俄1922年民法(第二百零八条)和1964年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日本民法(第五百八十七条)、旧中国民法(第四百七十五条)、德国民法(第六百零七条)都遵循了罗马法的传统,规定消费借贷为要物契约,我国学理上对此也采取要物契约说 [3]。但在《经济合同法》施行以后,围绕该法第二十四条和第四十五条之规定 [4],学理上出现了不同观点,有的继续维持要物契约说 [5],有的则改采诺成契约说 [6]。1996年6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通则》将贷款业务流程分为贷款申请、信用等级评估、贷款调查、贷款审批、签订借款合同、贷款发放、贷后检查、贷款归等还八个环节,其中贷款发放在借款合同签订之后。而且依据《贷款通则》第18条(借款人权利)和第30条(贷款发放)之规定,贷款发放系贷款人之义务,而借款人也相应有提取和使用的权利。银行实践中也是将借款合同当作诺成合同来处理的。1999年《合同法》在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二百零一条对于银行借款合同明确采取了诺成合同的模式。

但是,对于自然人间的借款合同的诺成性还是要物性的问题,《民法通则》第九十条并未表态,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似乎从来都是避而不谈 [7],只是学理上一直坚持要物契约说。因此,当立法者决定在合同法中,依据主体的不同分别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和其他的借款合同(主要是以金融机构为一方的借款合同) [8]时,由于没有细察学说与实践之间的微秒差别,便在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条中采用了要物契约说。

无疑,这种变化依据的是主体标准,而不可能是客体标准 [9],与德国立法上的转向相比还谈不上彻底。但无论是德国民法无论金钱借贷还是物品借贷,一律从要物契约说并线到诺成契约说;还是同为借款合同,中国合同法上却根据主体不同而采取要物性和诺成性的“双轨制”,都多多少少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按照“没有付出就没有偿还”原则,本金的提供,除了导致借款人偿还本金的义务之外,在整个借款关系中到底还有什么其他的作用?这种作用是否必然要求将贷款的提供作为借款合同的成立要件?还是另有解决之道?本文尝试以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条为中心,从自然人间的借款合同入手,剖析要物性要件的功能、弊端以及解决之道,并指陈司法实践中缓和要物性要件的路径。但本文的分析结论却并不因此而局限于自然人间的借款合同。

二、自然人间的借款合同:诺成性还是要物性?

《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生效。” 通说认为,该条对于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采取的是“要物合同说” [10]。笔者对此种解释结论表示赞同,但认为从“要物契约说”出发,该条的表述有不妥之处。笔者甚至以为立法上将来应抛弃“要物契约说”。

(1)从法律规范的结构来看,作为法律要件(徳juritischer Tatbestand)的合同 [11]从来都是和法律效果(徳Rechtsfolge)相联系的。自法律逻辑以言,合同要么产生法律效果,要么不产生法律效果。产生法律效果时,说明构成合同这种法律要件所需要的全部法律事实都具备了;未产生法律效果时,则说明构成合同所需的全部法律事实还有所欠缺。法律行为虽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但意思表示不必即等同于法律行为;合同行为以合意为要素,但合意不必即等同于合同行为。因为法律行为、尤其是合同行为常常还需要意思表示之外的其他事实(徳weitere Tatbestandselemente) [12]。准此,我们可以说合同“不生效”首先可以用来表示合同这种法律要件的“不成立”,例如必要因素的欠缺——不合意(徳Dissens),或其他所需事实的欠缺。

(2)又,即使在合同所需的全部法律事实都具备的情况下,基于意思表示在法律效果发生上的重要性,从私法自治和对私法自治的控制的角度,当事人可能通过附加停止条件或者始期这样的约款,对于意思表示的生效予以限制(可以说是约定的生效要件);而国家对于意思表示的生效,只有一般地于其不存在效力阻却事由(徳Wirksamkeitshindernisse)时,或者特别地满足了额外的生效要件(徳Wirksamkeitvoraussetzung)时,始予以承认。所谓效力阻却事由,涉及意思表示的可能性、意思决定的自愿性、意思与表示的一致性以及表示内容的合法性妥当性,凡此均与意思表示的内在品质有关。没有这方面的障碍,则合同可以有效成立;一旦出现这方面的障碍,合同效力即成为问题。所以效力阻却事由也可称为消极的效力要件。所谓的额外的生效要件,例如法定代理人或监护人的同意之于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代理权之于无权代理人订立的合同、处分权之于无权人之处分行为、赠与人死亡之于死因赠与,则是相应的情形下为了合同的生效必须具备的,故也可称为积极的生效要件。合同的消极生效要件和积极生效要件,像合同要件的构成一样,都是法定的。

停止条件成就之前、始期到来之前,或者额外的生效要件具备之前,合同的“不生效”或“效力未定”;意思表示品质有瑕疵,由此引发的合同行为“无效”(徳Nichtigkeit)、“撤销”(徳Anfechtbarkeit)以及“不生效”(徳Unwirksamkeit ieS,schwebende Unwirksamkeit oder relative Unwirksamkeit),归根结蒂都是合同的“不生效”,因为合同“未能有效成立”。准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说广义的合同“不生效”(徳Umwirksamkeit iwS)除了表明合同这种法律要件的“不成立”之外,还可能表示合同这种法律要件“未能有效成立”。故在法律行为或合同行为的成立或生效问题上,任何事实上的判断终究要让位于价值判断,在生效或不生效的二分法之外,孤立地谈论合同的成立是没有什么现实意义的。

(3)双方法律行为,原则上以意思表示一致――合意――为要件,所以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合同法第25条),显然,合同法以诺成合同为原则。而且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合同法第44条1款)。除非有相反的事实证明,存在与意思表示的品质有关的所谓效力阻却事由(如能力欠缺、意思表示瑕疵、内容违法不当等等),或者欠缺其他的生效要件,否则,我们可以说合同具备了法律上的条件(徳Rechtsbedingung﹦Voraussetzung),法律上必须“推定”其“依法成立”。因为合同成立就是为了发生效力的。换言之,合同成立(zustande kommen, vorliegen)即生效(Wirksamwerden),不成立自然不生效,不生效力说明并未成立。

(4)例外地,当法律采取要物性时,有要约和承诺时,只能认为合意——它是合同这种法律要件中共同的必要的因素――存在了,如果其他的因素——法律例外地附加到合同这种法律要件中的因素,比如贷款的提供之于自然人间的借款合同――尚未具备,则要物合

同仍然不能成立生效,只有等待其他因素都充分了,要物合同才成立生效。唯于此时,法律上才能“推定”其不存在生效要件方面的障碍。但是反过来,如果法律要件的构成因素没有完全具备,我们说合同“不成立”或者“不生效”,其实是一回事。

(5)正是从这种意义上,对于二百一十条的理解,不能望文生义地理解为借款合同“成立”了但“不生效”,而应该解释为其“不生效”其实就是因为其“不成立”。所以贷款人提供借款为自然人间借款合同的“成立要件” [13]。如果这种说法是成立的,那么第二百一十条的措辞不仅不够讲究,实在是不准确,而且易生误解。说它不准确,是因为一方面“借款合同”既已成立(即应随之而生效),另一方面又说“借款合同”在贷款人提供贷款前成立了但“不生效”,这在逻辑上是自相矛盾的。其实,该条所说的“借款合同”实为“借款合意”。该条表述应改为“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的借款被借款人接受时成立”,或“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在贷款人提供的借款被借款人接受之前不生效力。”说它容易产生误解,是因为这样的表述可能使人误以为提供借款是借款合同的特别生效要件,也可能使人误以为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是诺成合同,而提供借款即是由此而生的贷款人的主要义务 [14]。显然这两种理解都有违立法者的初衷。

三、要物性要件的功能、弊端以及解决之道

自然人间的借款合同是要物性合同,它不是在双方达成协议时成立,而是自贷款人提供的贷款被借款人接受时成立。因此,协议达成后,贷款提供前,贷款人可以将允诺撤回(徳Widerruf),借款人无权要求法院强制贷款人履行诺言,提供贷款。这样规定的目的是为了充分保护贷款人的利益。贷款人没有“义务”必须将贷款提供给借款人,是否提供贷款属于贷款人的“自由”。贷款提供之前,贷款人可能由于自己的财产状况发生变化,可能对于借款人的信用产生疑虑,或者基于其他原因,可以通过撤回允诺,以免遭受损失[15]。

自然人间的借款合同多以无偿、互助为其特征,立法者正是以此为出发点,才键入了要物性要件 [16]。对贷款人的利益特别地加以保护,也是无偿、互助性借款合同的必然要求。如果贷款人借钱给借款人,帮助借款人解决生产上或生活上的困难,是出于对借款人的同情和信任,那么借款人当然无权强迫对方来帮助自己 [17]。因此,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条实质上是要赋予贷款人以“悔约权”――作为“有约必守”的例外,借以保护贷款人利益。至此,我们可以梳理出一个环环相扣的关系链条:无偿互助的借款合同――贷款人的利益保护的需要――反悔权――作为体现反悔权的放款的自由――要物性要件。一言以蔽之,贷款之提供除了可以引起还款义务之外,在其被设定为要物性要件时,的确还可以发挥赋予贷款人“反悔权”的作用。

然而,必须遗憾地指出,这种缜密的关系链条只停留在立法者的脑海里,并没有真正落实到法律的文本上。自然人间的借款合同并不都是无偿的,也可以是有偿的。因为双方可以约定支付利息,只要借款的利率不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意见六),就不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利率的规定(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条第二款)。有偿的借款不一定没有互助性,但有偿性毕竟多与商业交易相联系,需要考虑的就不光是贷款人的利益问题,借款人的利益也需要一并顾及。这时,立法上如果继续维持要物性要件,赋予贷款人以几乎不受任何限制的悔约权,这肯定会挫伤借款人的信赖和期待。

即使对于无偿的借款合同来说,看似缜密的关系链条实际上也是脆弱不堪的。首先,无偿借款合同中,贷款人的利益保护从来就不是漫无边际的,因此,赋予他的反悔权就应该有相应的限制。但是,以贷款的提供作为要物性要件时,贷款人无论出于什么理由不为贷款之提供,法律上都奈何他不得,其实际的后果可能与保护的目的背道而驰。为此,可能需要通过诚信原则的具体运用,禁止贷款人出尔反尔,或者引入缔约过失,责其赔偿借款人的损害。

其次,欠缺要物性要件时,将无偿借款协议“视为”借款合同的预约,恐怕也是窒碍难行。关于将来发生借款关系的协议只是借贷的预约,而不是借款合同本身 [18]。只有将来发生借款关系的“法效意思”明确,才能认定是借贷的预约。在缺乏贷款的提供时,双方当事人之间究竟是一种好意施惠关系,还是一种法律上的特别结合关系,殊属难言。“法效意思”的有无尚且不明,径直推定其为预约,略嫌草率。即使能够视为是借款合同的预约,也仍然要面临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详见后文)。

再次,无偿借款合同的要物性和赠与合同的诺成性,立法上对于两者之间采取“区别论”的态度是非常不明智的。两种合同都是无偿的,都是财产的给予,都要涉及权利归属的改变(不过,对于赠与而言,权属改变是合同目的,对借款而言,权属改变只是手段)。两种合同的差别在于:财产是永久地给予而无需再返还(赠与),还是一时性地给予,嗣后仍需要偿还(借款);财产利益是否限于一定数额金钱的利用;法律关系是否是继续性的。如果单单从无偿加利的角度来看,无偿借款合同甚至可以被看作是赠与合同的特殊形态。赠与合同中,赠与人的利益保护也导向“悔约权”,但在赠与人“悔约权”的安排上,合同法并没有像自然人的借款合同那样,通过要物性要件而使之趋于一般化,而是通过任意撤回权(合同法186条)、特别撤销权(第192条、193条)以及抗辩权(第195条)等规定,做出了具体的安排。相形之下,赠与合同的有关规定不仅昭示着“反悔权”不以“要物性要件”为唯一的表达方式,而且在“反悔权”安排方面,为建立自然人间无偿借款合同与无偿性的赠与合同的“统一论”开辟了道路。如果反悔权的设计从“区别论”转向“同一论”,随之而来的是,整个借款合同的成立方面都可以统一以“诺成契约说”为基础。换言之,以金融机构为一方的借款合同与自然人间的借款合同两者之间的“区别论”将被“同一论”取代,这肯定也为自然人间有偿借款合同所欢迎。

倘若在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条上迈出一小步,在接近“契约自由”原则上则是一大步。

四、缓和要物性要件的路径

在这一步迈出之前,如何在司法实践中采取措施,缓和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条的要物性要件,则是更为迫切的问题。实际上,尽管合同法为不同主体的借款合同量身定做了两套规则,但是,一定条件下这两套规则的界限并非不可逾越。

现行法上虽然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为要物合同,但这并不能妨碍当事人双方按照契约自由原则,自愿在本金提供之前就订立诺成性的借款合同 [19]。这时,“本金的提供”便不再作为要物性合同的成立要件了,而是基于当事人的意思,一变而为诺成性合同项下的义务。与要物的借款合同相比,诺成的借款合同在法律上意味着:贷款人放弃了原来可以拥有的反悔权,并且将自己在要物合同下的“放款的自由”,变成了诺成合同下“放款的义务”。因此贷款人法律地位的如此改变,不能由法律随意地进行推定,而只能建立在当事人明确无误的意思表示的基础上。为此,双方订立书面合同较为安全。原本为金融机构的借款合同规定的一系列规则,也相应地可以适用于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如第二百零一条的提供贷款义务和收取贷款的义务。

介于要物性的借款合同和诺成性的借款合同之间,还有一种协议方式的借款契约[20](徳Vereibarungsdarlehen):出于其他的原因而亏欠金钱或其它代替物之人,可以与债权人协议,该金钱或代替物应当作为消费借贷而被亏欠 [21]。这种协议通常的意义是,债务人被允许对亏欠的数额在一定时间内加以利用;与此同时,他通常要负起支付利息的义务,或者要提供担保。由于债务人此前基于其他的原因已经亏欠了金钱,因此这种协议方式的借款契约便不再需要额外的“现实”行为――贷款的提供。这时,容许原来的债务金额留存于债务人处,供其一时性地加以利用,这一点成为整个债务转换所要注意的焦点,并因此与单纯的延期付款相区别。与诺成性的借款合同不同的是,由于金钱价值的现实移转发生于“过去”,所根据的是其他原因,于协议方式的借款契约订定的当时转化为借贷价值(徳Darlehensvaluta),因而不可能再成为有待于“将来履行的义务”。与要物性借

款合同的不同,除了现实移转金钱价值的的时间不同之外,更在于贷款的提供不是通过“积极”的处分――贷款人现有财产的即刻减少――来达成,而是通过“消极”的处分――贷款人现有财产的应增加而不增加(该取得的暂不取得)――来达成。因而在协议方式的借款合同订立之时,贷款人就必须具有处分权;倘若该协议无效,借款人方面也仍有不当得利,需要返还。

在法律上,这种原有债务的转变(徳Umwandlung derUrsprungsschuld),是否导致原始债权被清偿,进而原有的担保能否存续,以及是否阻断原始债务关系所生之抗辩,因债务转换的性质属于债务变更契约(徳Schuldab?nderungsvertrag),还是属于债务更替(徳Schuldersetzung, Novation),而有不同的结果。债务更替更可分为有因的债务转化(徳Schuldumschaffung)和无因的债务新创(徳Schuldneuschaffung)。 [22]在当事人转换债务的意图不明确时,则首先需要透过意思表示的解释,来论定债务转变的法律性质。解释的顺序是:变更先于更替,有因先于无因。谁为不同之主张,则须负责举证 [23]。

当然,自然人双方也可以事先明确地为了要物性的借款合同而缔结预约(徳Vorvertrag zu einem Darlehensvertrag,Darlehensversprechen)。根据借款合同的预约,借款人所得诉求者,刚好不是本金之付给,而仅止于本约的订立、以及与本约相联系的本金之支付。在预约当事人违反预约,不为本约所要求的意思表示时,可以法院的判决代替之 [24]。这里必须指出的是,要物契约说在很多情况下不得不导致对预约的承认,而预约的观念却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例如,有疑义时,当事人间的合意究竟应当认定为借款合同的预约还是诺成性的借款合同?欠缺贷款的提供时,合同法二百一十条的借款合意能否一律视为预约,还是需要区别未来的本约是否有偿而区别对待?如果只有本约是有偿的,借款合意方能视为预约,那么该预约到底是一方义务的预约,还是双方义务的预约[25]?又,预约的效力如何:是产生缔结本约的请求权,还是只产生损害赔偿请求权 [26]?预约即使可以产生本约缔结请求权,该请求权能否让与、能否扣押?预约人在预约相对人财产显形减少时能否撤回预约?这些都很成问题。因此,法律上应尽量祛除要物契约的残余,从而将与之相关的赘疣――预约的存在空间予以压缩。而当事人却有必要并明确约定借款合同的预约时,也以将上述问题一并明确为好。

五、结论

综上所述,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条系以贷款之提供作为自然人间借款合同的成立要件。在无息借款中,虽然藉此可以赋予贷款人以悔约权,有利于保护其利益;但在有息借款中,却不利于借款人信赖之保障。根据主体的不同,在借款合同的成立上分别采用要物契约说或诺成契约说的做法,不仅人为地割裂了借款合同的内在同一性,而且就悔约权的规定而言,更在无偿的借款合同与赠与合同之间人为地制造差别,却毫无逻辑上的合理性可言。

所以,关于借款合同的要物性,立法上将来应该从根本上予以去除。在目前的立法现状下,法院在审理自然人之间的借款纠纷时,应当承认诺成性的借款合同以及协议方式的借款契约的效力,而对借款合同的预约则只能有限度地予以承认。

此外,笔者以为企业间借款合同的有效性应该尽早明确,但非金融企业以此作为业务的除外 [27]。任何立法上的回避,司法上的摇摆不定,除了导致商业信用的变相存在,以及成本增加之外,并不能带来银行信用的集中和增强。一旦法律政策上对于商业信用网开一面的话,尤其是协议方式的借款契约,对于企业界来说,在暂时出现“法律真空”的情况下,就会非常的实用。

2005年10月6日初稿

注释:

[1]﹡谨以此文祝贺赵师中孚教授从事法学教育55周年。

张谷:法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1] Esser、Larenz、Medicus、Canaris等人主张“诺成契约说”。其中Medicus指出:有关各种契约类型的规范,一开头就列举该契约类型当事人的典型义务,第607条第1款却并未遵循这种模式。它对贷与人的义务三缄其口。对于借用人,条文也只是说,他因为贷与人金钱或代替物的贷与,而负担同类物的返还义务。表面看来,承诺是以贷与物的受领(徳Empfang des Hingegebenen)为基础的,似乎只有受领人才负有还本或付息义务,似乎和“要物契约说”相吻合。但是,按照德国民法第305条,任何契约均可为诺成契约,因此“要物契约说”在当今就欠缺充分的理由。而且立法者也不是想通过第607条第1款,将“要物契约说”规定下来,而是要表明“没有付出就没有偿还”。见Medicus,Schuldrecht II, 8.A.,Rn.287。

[2] 2002年后,物的消费借贷(徳Sachdarlehensvertrag)与金钱的消费借贷(徳Darlehenvertrag oder Gelddarlehensvertrag)在德国民法典中被分别规定,但都突破了罗马法上消费借贷的要物性传统,明确采取了诺成契约说(徳Konsensual-vertrag)。

[3] 中央政法干部学校民法教研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基本问题》,法律出版社1958年,第255页。

[4] 第二十四条:“借款合同,根据国家批准的信贷计划和有关规定签订。合同中应明确规定贷款的数额、用途、期限、利率、结算办法和违约责任等条款。”“贷款利率由国家规定,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第四十五条:“违反借款合同的责任一、贷款方的责任:人民银行、专业银行、信用合作社,未按合同及时贷款,应偿付违约金。二、借款方的责任:借款方不按合同规定使用贷款,应按有关规定加付利息;贷款方有权提前收回一部或全部贷款。”

[5] 参见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办公室编著《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条文释义》,法律出版社1982年,第60页。

[6] 参见王家福、谢怀栻等编著《合同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363页;佟柔主编《民法原理(修订本)》,法律出版社,1987年,第328、332页;郑立、王作堂主编《民法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352页。

[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21条-125条,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均未回答民间借贷是诺成合同还是实践合同。但1984年8月30日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7条,以及1991年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四条,都指出了书面借据在确认合法借贷关系上的证据作用。可见,审判实践中看重的是“无付出即无偿还”,而不是合同的要物性或诺成性。

[8] 除了双方为自然人之外的其他借款合同,实际上是指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一方的借款合同,非金融机构之间、非金融机构与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关系,合同法不调整。参见胡康生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释义》,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309页。之所以不调整主要是因为对于非金融企业能否相互借贷的政策法律不明朗;而企业向公众集资也是被严格限制的。

[9]中国《合同法》列举了一系列有名合同,但对于物的消费借贷和不消费物的使用借贷均未置一词,理论上仍以之为要物契约。而金钱消费借贷则被称为借款合同。在借款合同客体单一的情况下,立法者考虑较多的是主体不同带来的差别。

[10] 谢怀栻等著《合同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361页;江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精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64页;胡康生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释义》,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294页;魏耀荣等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释论(分则)》,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第195页。

[11] Wolfgang Brehm指出:Vom Rechtsgesch?ft im Sinne der einzelnen Willenserkl?rung ist dasRechtsgesch?ft im Sinne der rechtsgesch?f tlichen Tatbestandes zuuntershcheiden. (Allgemeiner Teil des BGB, 4. Auflage, Rn.99)

[12] 在德国学理上也有许多学者区分法律行为成立要件(der Tatbestand des Rechtsgesch?fts)和生效要件(die Wirksamkeitsvoraussetzungen des

Rechtsgesch?fts)。如Heinz Hübner(AT., Rn. 347-349)认为成立要件关乎法律行为的统一性,法定的或约定的形式、作为同时性因素的交付都属于成立要件。而生效要件不是所追求的法律效果的根据,只是发生效力的条件。像代理人或监护法院的同意、官方的承认、死因行为中被继承人的死亡则属于生效要件。成立要件和生效要件则都被包括于法律上的条件(Rechtsbedingung, condicio iuris)中。Wolfgang Brehm(AT., Rn.101)认为,为了产生法律效果,法律行为所需的所有要件的总和称为全体要件(Gesamttatbestand)。全体要件分为两个部分,即成立要件和效力要件。不过,两者间区分的界限何在,存在争议。区分的实际目的常常模糊不清。按照Larenz的观点,区分的意义仅仅在于,让当事人目标确定的行为在全体要件中作为它的“意义的内核”清楚地呈现出来。Helmut

K?hler(BGB· AT, §5. III.2)则认为成立要件和生效要件区分的意义在于,效力上的缺陷一定情况下可以治愈,而构成上的缺陷则不可以。

法律行为效力上缺陷的治愈,一种是没有溯及力的治愈方法――141条的“确认”,另一种是有溯及力的治愈方法――个别情况下依法可以通过履行行为来治愈法定形式上的欠缺。“确认”的对象须为无效的法律行为(可撤销的行为亦可),如果法律行为的构成条件完全不具备,则“确认”即被排除(BGH NJW 1987,1698,1699)。法律行为欠缺法定形式时原则上无效。因欠缺法定形式而无效的法律行为,可以通过“确认”而被视为重新实施了法律行为,从确认之时起发生效力。此外,民法典中例外地规定,履行行为可以溯及既往地治愈法定形式上的欠缺,这体现在德国民法§§ 313,2, 518II, 766中。因欠缺法定形式而无效的其他情形,立法者预先有意识地规定:“如果某种形式是为法律所规定的,那么,对于契约的无效及其后果,自愿的履行完全无济于事。”(Mot I 453)。否则有关法定形式的规定便会成为毫无约束力的建议。司法实践也拒绝把上述的例外作为原则来加以考虑(vgl. BGH NJW1967,1128)。约定形式不同于法定形式。对此,一方当事人虽然不可以恣意地废止它或者藐视它。但双方一起却仍可以君临其上,以明示或默示来废止该形式约款,甚至只要双方协同行动嗣后也可以不遵守约定形式。双方既未废止形式约款,又未遵守约定的形式,但按照双方的协同行动契约根本上是否被订定“有疑义”的,法律行为也无效(§125 S.2)。这里似乎出现了一个理论上的矛盾。一方面,对于要式行为来说,形式是成立要件,另一方面,法定形式欠缺时,立法上又降格以求,作为“无效”来处理。我们能否因此将形式要件排除出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仅仅作为效力要件来看待呢?不能。虽然现代私法上主要采取形式目的主义,但有时也必须采取形式绝对主义。如证券未遵守法定要件时,不作为“被签发的票据”(Art. 2 WechsGes)。形式的要求可能服务于这样的一些目的:缔约明确化、内容明确化、举证安全性、防止草率、便于第三人辨识、得到专家的建议、公共利益的监管、为社团利益而使缔约复杂化。这时形式和意思表示在观念上可以各自存在,但法律上仍然可以将它们统一在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中。目的决定形式,由于形式所服务的目的具有多样性,因而要求对于形式欠缺时引发的法律后果,也应该仔细甄别,作出不同的处理。例如,某些限制竞争的契约必须以书面为之,以便于卡特

尔局或法院的审查。因此欠缺书面形式时,就不能像§§ 313,2, 518II, 766规定的那样,以履行行为来治愈(vgl. Flume, AT II, § 15 I 1; K?hler,AT, §12. III)。法律行为“不成立”乃是比较晚近的观念,相比于“不成立”的刚性,法律行为“无效”的观念则较为弹性。一方面,多数情况下“不成立”与“无效”在终局的效果上并无差别。另一方面,“无效”在个别情况下还可以应因法律上对于法律行为“治愈”可能性的需要。因此,以“无效”取代“不成立”与其说是矛盾,不如说是立法者在目的论的支配下作出的便宜的策略选择。只要学理上法律行为成立要件的观念还存在,就切不可因此就将形式要件误作“生效要件”。

[13] 实物交付对于要物契约是成立要件,参见佟柔、赵中孚、郑立主编《民法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57页。德国学者Helmut Lohmann在Vertragsrecht(Band 2)谈到BGB旧版第607条时写道:Die (wohlnach) überwiegende Meinung faβt den Darlehnsvertrag als einen Realvertrag auf,der erst mit der ?bereignung des Darlehnsgegenstandes zustand kommt. Die ?bereignunggeh?rt hiernach zum Absch lu?- tatbestand des Darlehnsvertrages. (该书第181页、182页)。对此更深入的讨论,参见王伯琦“法律行为之无效与不成立”一文,载《王伯琦法学论著集》(三民书局,1999年,243-250页)。

[14] 崔建远主编《合同法》(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363页。

[15] 王作堂、魏振瀛、李志敏、朱启超《民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280页。

[16] 魏耀荣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释论(分则)》,196页。其实,立法者预想的典型情形,从合同法第211条第1款有关“无偿性”的解释规范也能得到印证。

[17]中央政法干部学校民法教研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基本问题》,法律出版社1958年,第256页。

[18] 佟柔、赵中孚、郑立主编《民法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270页。

[19] Larenz, Schuldrecht II/1 13.Auflage, §51 II。

[20] 过去因消费借贷是要物契约,所以Vereibarungsdarlehen一般被译为“准消费借贷”。在建国后的民法文献中,鲜有提及。佟柔教授在《民法概论》第270页写到:“当事人间依借贷合同以外的原因负担金钱或种类物的债务,在双方同意的情况下可以转化为借贷的债务。”这很可能是受到1922年苏俄民法第209条的影响。

[21] 见德国民法典旧版第607条第2款。这种协议方式的借款契约曾经和买卖交易一起催生了信用观念。最初,所有的物物交换都是即刻而直接地完成的。要想以现物来交换将来之物,就必须具备面向未来的经济头脑,而这正是初民社会的人们所缺乏的。尽管在买卖取代了物物交换以后,信用观念的产生便容易了许多;然而当时的人们还不可能放弃现金交易的观念。于是乎,谁要想购买某物而以后付款,也都是间接为之:先“人为”地(英constructively)支付价金,然后再接受它作为贷款。通过这种方法结合起来的两桩交易逐渐地成为了一个:“人为”的付款不再予以考虑,偿还贷款则作为原来买卖交易的一部分(Josef Kohler, Philosophy of Law, (New York, 1921), p.169)。我相信,在企业信用被严重压抑的中国,作为比银行历史更为悠久的制度,协议方式的借款合同配合以各类企业的业务活动,将再一次在“信用的突围”中大有作为。

[22] Larenz, Schuldrecht II/1 13.Auflage, §51 II;Helmut Lohmann, Vertragsrecht, Band 2, S.183; Brox/Walker, BesonderesSchuldrecht, 29.Auflage, §17 III 1b (bb); 芮沐,《民法法律行为理论之全部》,334-336页; 黄茂荣,《债法各论》(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07-108页。

[23] Fikentscher, Schuldrecht, 9.Auflage, §77 IV 3。

[24] 参见ZPO第894条。

[25] 梅仲协,《民法要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边码504。

[26] 星野英一,《日本民法概论IV(契约)》,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8年中译本,第153、154页。

[27] 判断非金融企业是否将贷款作为业务,首先要看其表现于外部的活动是否是独立的、有偿的、原则上针对不特定多数的贷款交易而进行的,其次这种活动不应该是自由职业,自由职业的给付具有高度人身属性。参见Canaris, Handelsrecht, 22. Auflage, S.23。

借款合同及收据

借款合同 甲方(出借人): 身份证号码: 现居住地址: 联系电话: 乙方(借款人): 身份证号码: 现居住地址: 联系电话: 因乙方需要,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就乙方向甲方借款的相关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借款金额 甲方向乙方提供借款人民币元(大写:元整) 第二条借款期限及还款方式 借款期限自年月日起到年月日止; 乙方于年月日前还清全部借款本金及利息。 第三条借款利率及利息支付方式 经双方协商一致,同意本合同项下借款利息按计算,自甲方向乙方支付借款之日起开始计算利息,利息按月结算,每月日支付。 第四条借款用途: 第五条借款的支付方式 1、甲方以下述第种方式向乙方支付借款本金: (1)甲方将借款以银行转账方式存入到乙方指定账户: 乙方开户行名称:账户名称: 银行账号: (2)甲方将借款以现金方式支付给乙方; 2、乙方收到借款的同时向甲方出具收款凭证作为本合同附件。 第六条违约责任

1、乙方不按照合同规定的用途使用借款的或逾期2个月未足额支付利息,甲方有权提前收回借款,并可以要求乙方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已使用期间的利息。 2、乙方不按本合同约定按期足额归还借款本金及支付利息的,从逾期之日起乙方愿意每逾期一日向甲方支付双方约定利息2倍的违约金,并承担甲方为实现债权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诉讼费、律师费、公证费等)。 第七条保证条款 1、甲方有权监督乙方按照合同约定用途使用借款。 2、乙方以为甲方提供抵押担保,乙方不按本合同约定按期足额归还借款本金及支付利息的,甲方可直接拍卖该抵押物并就拍卖款项享有优先受偿权。 第八条争议的解决 甲乙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有争议的,双方同意向甲方住所地人民法院诉讼解决。 第九条本合同经过双方签字后生效。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十条声明条款 甲方已提醒乙方注意对本合同各项条款作出全面、细致、准确的了解,并应乙方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说明。本合同一经签定,甲方即视合同双方对本合同条款含义认识一致。 甲方(出借人): 乙方(借款人): 签约日期:年月日

民间的借款担保合同完整版

民间的借款担保合同完整 版 In the legal cooperation,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all parties can be guaranteed. In case of disputes, we can protect our own rights and interests through legal channels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topping the loss or minimizing the loss. 【适用合作签约/约束责任/违约追究/维护权益等场景】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间的借款担保合同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合同资料适合用于合法的合作里保障合作多方的合法权利和指明责任义务,一旦发生纠纷,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实现停止损失或把损失降到最低的效果。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借款人: 担保人: 出借人: 本合同各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规定,本着平等、自愿、诚实守信、协商一致的原则,为明确责任,恪守信用,签订本合同,并保证共同遵守。 第一部分借贷条款 第一条借款用途:本合同项下之借

款必须合法使用。 第二条借款金额:借款金额为人民币(大写):元整,小写:¥元(大小写不一致时,以大写为准,下同)。 第三条借款期限:借款期限为个月,自本合同签订之日起到xx年xx月xx日止。 第四条借款利率: 借款期限内的利率为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四倍。即利率%的四倍。 第五条还款方式: .借款到期时一次性还清全部本金。 第六条如出现下列情形,出借人有权随时要求借款人在约定的期限内提前

借款合同是要式合同

借款合同是要式合同 篇一:借款合同的知识要点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除了亲戚、朋友、同事相互之间的借款合同之外,大部分借款合同的贷款人(出借人)是银行或信用合作社。 借款合同具有以下特点: (1)借款合同为诺成合同。借款合同的标的物是金钱,属于消费借贷合同。传统民法学说认为,消费借贷合同属于要物合同,即合同的成立,不仅要双方达成合意,还必须以标的物的交付作为合同的成立要件。民法学界通说认为,我国的借款合同应理解为诺成合同。即:只要双方当事人就借款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借款合同即告成立。 (2)借款合同为双务有偿合同。借款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互享权利、互负义务。贷款人负有按合同约定拔付款项给借款人的义务,借款人负有按期还本付息的义务。 (3)借款合同大部分为要式合同。除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外,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借款合同应当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另外,借款申请书、借款凭证、协议书及修改借款合同的有关书面材料是借款合同的组成部分。 为了维护贷款人的利益,保证借款人按期还本付息,《合

同法》第198条规定:订立借款合同,贷款人可以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担保的形式和内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规定办理。另外,订立借款合同,借款人应当按照贷款人的要求提供与借款有关的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的真实情况。 (合同法)第204条、第205条对借款的利率也作了原则性规定。根据规定,办理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贷款的利率,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贷款利率的上下限确定。公民之间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 篇二:借款合同的分类 借款合同的分类 银行借款合同,即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为贷款人,以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为借款人,它们之间形成的借款关系。这类合同又称为信贷合同或贷款合同。深圳债总管讨债公司告诉您,借款合同可分为如下两类: 1、银行借款合同,即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为贷款人,以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为借款人,它们之间形成的借款关系。这类合同又称为信贷合同或贷款合同。 2、民间借款合同,即自然人之间形成借款关系。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现行法律禁止企业之间的金钱借贷,如果企业之间进行金钱借贷行为,则该行为无效。 银行借款合同和民间借款合同如何区别,银行借款合

含抵押条款的借款合同完整版

含抵押条款的借款合同完 整版 In the legal cooperation,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all parties can be guaranteed. In case of disputes, we can protect our own rights and interests through legal channels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topping the loss or minimizing the loss. 【适用合作签约/约束责任/违约追究/维护权益等场景】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抵押条款的借款合同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合同资料适合用于合法的合作里保障合作多方的合法权利和指明责任义务,一旦发生纠纷,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实现停止损失或把损失降到最低的效果。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甲方(出借人)xx,身份证号码: 乙方(借款人)xx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xx 丙方(出质人)xx,身份证号码: 丁方(保证人)xx,身份证号码: 乙方因正常生产经营的需要,现向甲方申请借款,甲方同意发放借款。为明确责任、恪守信用,甲方、乙方、丙方及丁方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平等协商,特签订本合同,以兹共同遵守:

借款合同附收据 (样本)

合同编号: 借款合同 本《借款合同》(下简称“本合同”)由甲乙双方于年月日在市区共同签订。 甲方(借款人): 证件号码: 联系地址: 乙方(出借人):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联系地址 依据《民法通则》、《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经双方充分协商,就甲方向乙方申请借款乙方同意出借资金事宜达成一致,特订立本合同,供双方恪守履行。 第一条借款 1.借款金额:人民币元整(大写:元整)。 2.借款期限为年,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出借人实际借款日与上述约定日期不一致的,以实际借款日为准。 3.借款用途: 4.双方约定,本次借款年化利率为 %。 5.乙方通过银行转账方式向甲方指定的如下账户给付款项,甲方收款账户基本信息如下: 账户名: 开户行: 账号: 第二条还款 甲方应在借款合同到期日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一次性偿还,甲方提前还款

的,须提前通知乙方。乙方指定的收款银行账户基本信息如下:账户名: 开户行: 账号: 第三条甲方承诺保证 1.甲方是具有完全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有权签订和履行本合同,所借款项用于指定用途并依约按时还款。 2.甲方保证该借款用途符合法律规定,因所借款项用于其他用途或者法律禁止的用途,导致的任何责任均由甲方承担。 3.目前没有发生也不存在可能发生的针对甲方或其资产的,对甲方资产或甲方履行本合同项下任何还款义务有重大不利影响的经济纠纷、诉讼、仲裁。 第四条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有权按本合同约定的期限和用途使用借款。 2.甲方应按本合同的约定返还借款。 3.未经乙方事先书面同意,甲方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转让或变相转让本合同项下的债务责任。 第五条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乙方有权检查、监督借款的使用情况,了解甲方的计划执行、财务活动等情况,对甲方违反借款合同约定的有权提前收回借款并追究甲方的违约责任。 2.乙方应当依照合同约定,按时足额出借资金给甲方。 3.对于磋商、订立、履行本合同的过程所知悉的甲方财务状况以及甲方要求予以保密的资料、数据等信息,乙方应当予以保密。 第六条违约责任 1.本合同生效后,甲乙双方均应履行本合同约定的义务,任何一方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本合同约定义务的,违约方应当赔偿守约方因此造成的损失。 2.本合同履行期间,甲方未能按本合同约定还款或到期未能全额还款的,应自逾期之日起每日计收逾期违约金,违约金以未还金额为基数,按照年利率24%计收。 3.乙方因实现债权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调查取证费、

借款抵押担保合同范本

借款抵押担保合同范本 一份规范的借款合同可以避免日后可能出现的纠纷。 1 经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贷款方)与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借款方)充分协商,签订本合同,共同遵守。 一、自____________至____________,由贷款方提供借款方____________贷款______________.借款、还款计划如下: 分期借款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期还款计划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额(大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贷款方应按期、按额向借款方提供贷款,否则,按违约数额和延期天数,付给借款方违约金。违约金数额的计算,与逾期贷款罚息同,即为________%. 三、贷款利率,按银行贷款现行利率计息。如遇调整,按调整的新利率和计息办法计算。

四、借款方应按协议使用贷款,不得转移用途。否则,贷款方有权停止发放新贷款,直至收回已发放的贷款。 五、借款方如不按规定时间、额度用款,要付给贷款方违约金。违约金按借款额度、天数,按借款利率的________%计算。 六、借款方保证按借款契约所订期限归还贷款本息。如需延期,借款方至迟在贷款到期前3天,提出延期申请,经贷款方同意,办理延期手续。但延期最长不得超过原订期限的一半。贷款方未同意延期或未办理延期手续的逾期贷款,加收罚息。 七、借款方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价值________________元,作为借款抵押品,由借款方保管(或公证机关保管)公证费由借款方负担。 八、贷款到期后1个月,如借款方不归还贷款,贷款方有权依照程序处理借款方作为贷款抵押的物资和财产,抵还借款本息。 九、本协议书一式________份,借贷款双方各执正本1份,公证机关1份。 十、本协议书经双方签字之日起即有法律效力。 借款方:__________________ 贷款方:__________________ 借款单位:(章)__________ 贷款单位:(章)__________

借款合同是什么合同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借款合同是什么合同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借款合同是什么合同 篇一:借款合同与贷款合同的区别 想学法律?找律师?请上 http://biz.doczj.com/doc/ed9049608.html, 借款合同与贷款合同的区另U借 款合同,是当事人约定一方将一定种类和数额的货币所有权移转给他方,他方于一定期限内返还同种类同数额货币的合同。其中,提供货币的一方称贷款人,受领货币的一方称借款人。借款合同乂称借贷合同。按合同的期限不同,可以分为定期借贷合同、不定期借贷合同、短期借贷合同、中期借贷合同、长期借贷合同。按合同的行业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工业借贷合同、商业借贷合同、农业借贷合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贷款合同是指以金融机构为贷款人,接受借款人的申请向借款人提供贷款,由借款人到期返还贷款本金并支付贷款利息的协议。借款人应该按照约定的用途使用贷款,不能用于非法目的。贷款合同载明的借款用途不得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明令禁止经营的规定。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 篇二:借款合同的分类 借款合同的分类 银行借款合同,即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为贷款人,

以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为借款人,它们之间形成的借款关系。这类合同乂称为信贷合同或贷款合同。深圳债总管讨债公司告诉您,借款合同可分为如下两类: 1、银行借款合同,即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为贷款人以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为借款人,它们之间形成的借款关系。这类合同乂称为信贷合同或贷款合同。 2、民间借款合同,即自然人之间形成借款关系。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现行法律禁止企业之间的金钱借贷,如果企业之间进行金钱借贷行为,则该行为无效。 银行借款合同和民间借款合同如何区别,银行借款合同和民间借款合同分别有其各自的特征,下面对其两者进行对比: 1、主体不同 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只有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才能从事金融借贷活动,故银行借款合同的贷款人只能是国家商业银行或其他依法可经营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民间借款合同的贷款人只能是自然人,企业法人、其他组织不能成为贷款人(但非金融业务的内部借款除外)。 2(:借款合同是什么合同)、是否有偿不同 商业银行或其他经营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发放贷款,除 法律规定外,都必须收取一定的利息,故而银行借款合同是 有偿的。而民间借款合同的当事人之间既可以约定借款利息,也可以不约定利息,不必然是有偿的。

借款合同抵押担保条款是怎样的

遇到债权债务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 问>>http://biz.doczj.com/doc/ed9049608.html, 借款合同抵押担保条款是怎样的 生活中,突发生急需用钱的情况,而借款人不能足额提供抵押时,就需有贷款人认可的第三方的财产作为抵押物提供承担连带责任的保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抵押担保借款。那么在签订借款合同时,借款双方要如何拟定抵押担保条款呢?接下来小编就为您介绍一份借款合同抵押担保条款的范本进行参考。 借款合同抵押担保条款范本 合同编号:_________ 贷款抵押人: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 贷款抵押权人: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 甲方因生产需要,向乙方申请贷款作为_________资金。双方经协商一致同意,在甲方以其所有的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抵押物),作为贷款抵押物抵押给乙方的条件下,由乙方提供双方商定的贷款额给甲方。在贷款期限内,甲方拥有抵押物的使用权,在甲方还清贷款本

息前,乙方拥有抵押物的所有权。为此,特订立本合同: 第一条贷款内容 1、贷款总金额:_________元整。 2、贷款用途:本贷款只能用于_________的需要,不得挪作他用,更不得使用贷款进行违法活动。 3、贷款期限:在上述贷款总金额下,本贷款可分期、分笔周转审贷。因此,各期贷款的金额、期限,由双方分别商定。从第二期贷款起,必须有双方及双方法定代表签字盖章的新的抵押贷款合同,并将其中的一份送交_________市公证处公证,作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第一期贷款期限为:_________个月,即自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起,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止。 4、贷款利率:本贷款利率及计息方法,按照中国_________银行的规定执行。 5、贷款的支取:各期贷款是一次还是分次提取,由双方商定,甲方每次提款应提前_________天通知乙方,并经乙方的信贷部门审查认

借款合同和抵押合同

借款合同和抵押合同 篇一:借贷抵押合同(最新) 合同编号: 借贷抵押合同 贷款人: 借款人: 抵押人: 合同种类:民间借贷合同 特别提示:本合同涉及合同各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请仔细审阅后签署。本合同签约各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城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及《青岛市房地产抵押条例》的规定,本着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签订本合同,并保证共同遵照执行。 第一章借贷条款 第一条借款种类:个人借贷。 第二条借款用途:借款人保证不用于非法活动。 第三条借款金额:人民币(大写)元整,小写(¥)元。 第四条借款期限: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共个月。实际放款日和还贷日以借款收据注明的日期为准,利息从实际放款日起计算。借款收据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五条借款利息:月利率为百分之( %),年利率为百分之(%)。若逾期付息或还本,每天按借款额的万分之五计算逾期利息。在法院发出强制执行通知书后,逾期利息双倍计算,即每天逾期利息为万分之十。 第六条付息还款方式:采用按付息,到期还本的方式,共分期付息,每期利息元。第1期付息日为年月日,第2期付息日为年月日,以此类推。最后一个月(年月日)付清本金。 第七条提前还款:借款人若提前还款,应提前15天通知贷款人。如实际用款期限在3个月以内,除按实际使用天数计息外,需额外再支付1个月利息;如实际用款期限超过三个月的,需额外再支付15天的利息;如部分提前还款,除按实际天数计息外,应就提前还款另行支付20天的利息,作为贷款人的补偿。 第八条借款人承诺: 1、保证按期及时偿还借款利息和本金,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拒绝履行还款付息 义务; 2、当出现危及借款安全的情况时,借款人最迟应在事件发生之日起5天内书面通 知贷款人,并保证借款本息的偿还。

借款合同是诺成合同吗

篇一:借款合同:诺成契约还是要物契约?--以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条为中心(张谷) 借款合同:诺成契约还是要物契约? ――以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条为中心 张谷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上传时间:2006-1-9 一、问题的提出 在借款关系中,当事人彼此间交换的并不是作为物品的金钱,而是以货币单位所表示的抽象的财力(abstrakte vermoegenmacht)――金额(徳geldsumme oder geldbetrag)。准确地说,一方往往是在用一较小的金额(即利息),换取对另一方的较大金额(即本金)的利用。因此,贷款人方面较大金额的提供(价值移转),恰恰是借款人方面有义务偿还本金(价值回收)的前提条件;没有本金的供给,偿还本金的义务也无由发生(徳ohne auszahlung keine rückzahlung)。对于这种不言自明的道理,法律上似乎应理所当然地予以承认。然而有趣的是,在法制沿革中,借款合同长期被规定为要物契约,晚近才有所突破。 在古典罗马法上,只有少数的契约类型可以通过单纯合意(徳durch blo?enkonsens)来订立,而消费借贷并不在其中。在德国普通法上,通说长期以消费借贷为要物契约。德国民法典施行以后,尽管学理上对于德国民法典第607条第1款的理解发生了分歧 [1],但审判实践中仍固守“要物契约说”。这一状况直至德国债法的现代化法(徳gesetzzur modernisierung des schuldrechts)在2002年1月1日施行后,方才彻底改变[2]。 历史惊人地相似。最近的二十多年里,类似的变化在中国的立法和实践中也同样存在,其结果体现在《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六条和第二百一十条中。就银行的借款合同而言,究竟是诺成合同还是要物合同,在建国后至1982年《经济合同法》之前,由于前苏俄1922年民法(第二百零八条)和1964年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日本民法(第五百八十七条)、旧中国民法(第四百七十五条)、德国民法(第六百零七条)都遵循了罗马法的传统,规定消费借贷为要物契约,我国学理上对此也采取要物契约说[3]。但在《经济合同法》施行以后,围绕该法第二十四条和第四十五条之规定[4],学理上出现了不同观点,有的继续维持要物契约说[5],有的则改采诺成契约说[6]。1996年6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通则》将贷款业务流程分为贷款申请、信用等级评估、贷款调查、贷款审批、签订借款合同、贷款发放、贷后检查、贷款归等还八个环节,其中贷款发放在借款合同签订之后。而且依据《贷款通则》 第18条(借款人权利)和第30条(贷款发放)之规定,贷款发放系贷款人之义务,而借款人也相应有提取和使用的权利。银行实践中也是将借款合同当作诺成合同来处理的。1999年《合同法》在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二百零一条对于银行借款合同明确采取了诺成合同的模式。但是,对于自然人间的借款合同的诺成性还是要物性的问题,《民法通则》第九十条并未表态,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似乎从来都是避而不谈[7],只是学理上一直坚持要物契约说。因此,当立法者决定在合同法中,依据主体的不同分别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和其他的借款合同(主要是以金融机构为一方的借款合同)[8]时,由于没有细察学说与实践之间的微秒差别,便在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条中采用了要物契约说。 无疑,这种变化依据的是主体标准,而不可能是客体标准[9],与德国立法上的转向相比还谈不上彻底。但无论是德国民法无论金钱借贷还是物品借贷,一律从要物契约说并线到诺成契约说;还是同为借款合同,中国合同法上却根据主体不同而采取要物性和诺成性的“双轨制”,都多多少少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按照“没有付出就没有偿还”原则,本金的提供,除了导致借款人偿还本金的义务之外,在整个借款关系中到底还有什么其他的作用?这种作用是否必然要求将贷款的提供作为借款合同的成立要件?还是另有解决之道?本文尝试以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条为中心,从自然人间的借款合同入手,剖析要物性要件的功能、弊端以及解决之道,并指陈司法实践中缓和要物性要件的路径。但本文的分析结论却并不因此而局限于自然人间的借款合同。 二、自然人间的借款合同:诺成性还是要物性?

有担保人的借款协议合同

有担保人的借款合同 1、有担保人的借款合同 甲方(出借人):xxxxxx身份证号: 乙方(借款人):xxxxxx身份证号: 丙方(担保人):xxxxxx身份证号: 乙方向甲方提出借款,丙方作为担保人自愿为乙方的借款提供连带保证责任担保。现三方经协商就借款事宜达成以下协议: 一、借款金额:乙方向甲方借款人民币xxxx元(¥xxxx),借款利息为月息xx,并计算至全额还清之日。 二、本合同签订之同时,由甲方支付给乙方,付款方式为以下第xx种: 1、现金支付; 2、银行汇款或转账支付,乙方账号为:xxxxxxxx 三、借款期限:从xx年xx月xx日起至xx年xx月xx日止。

四、借款还款责任:乙方应按时还款,如到期未还,乙方除按月息xx向甲方支付利息外,还应按借款总额xx向甲方支付逾期还款罚息,直至全部还清为止,并承担甲方为实现债权而产生的一切费用。 五、为确保借款合同的履行,丙方提供的保证形式为连带责任担保,担保期间为约定的主债务履行期间届满之后两年内。丙方自愿与乙方连带偿还借款本息、违约责任、一切追偿损失包括而不限于甲方为追尝而支付的律师代理费(律师费为借款总额的5%)。 六、如三方因本合同发生争议,约定由xxxx法院管辖。 七、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自三方签字或盖章后生效。 甲方: 乙方: 丙方: 合同签订日期:xx年xx月xx日 2、有担保人借款合同 出借人:(本合同简称为”甲方”) 借款人:(本合同简称为”乙方”) 借款人的担保人:(本合同简称为”丙方”) 甲、乙、丙三方根据平等、公平的原则,经多次协商自愿订立借款合同(以下简称“合同”),以致共同遵守:

借款合同保证担保合同文档(实用版)

借款合同保证担保合同文档(实用版) Loan contract guarantee contract document (practical version)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 年 ____ 月 ____ 日 合同编号:XX-2020-01

借款合同保证担保合同文档(实用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出借人(全称) 借款人(全称) 保证/抵押人(全称) 各方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为明 确责任,恪守信用,签订本合同,并承诺共同遵守。 借贷条款 第一条借款 (一)借款金额:(人民币大写). (二)借款用途:. (三)出借人以现金方式支付元,其余以银行转账的方 式将借款汇入借款人账户: 户名: 开户行:

账号: (四)借款利率:本合同执行固定借款利率,为月利率‰。借款期限内不变。 (五)借款期限,自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起至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止。 第二条借款偿还及利息支付 (一)借款人按本合同规定到期一次性偿还全部本金。 (二)借款人按月支付利息,支付日为每月日。 (三)借款人提前归还借款的,按实际借款天数计收利息。 (四)借款逾期不还的部分,按每天计收违约金,直到全部本息还清为止。 第三条担保条款 (一)本借款由用作为该笔借款的抵押担保物,双方约定以上抵押物不办理抵押登记,抵押物不转移,仍由借款人使用。到期不能归还出借人的借款,出借人有权处理抵(质)押品。借款人到期如数归还借款的,抵押权终止。

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借款合同 本文由stev_N贡献 借款合同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实践合同、单务合同、实践合同、单务合同、不约定利息即为无偿金融机构的借款合同:金融机构的借款合同:诺成合同、双务合同、诺成合同、双务合同、有偿合同 贷款人义务:贷款人义务:依约定提供借款、依约定提供借款、不得预先扣除利息、不得预先扣除利息、不得高于法定利息借款人义务:借款人义务:1、申请借款时如实提供业务和财务状况否则为欺诈)(否则为欺诈)按约定时间、2、按约定时间、数额收取借款3、接受贷款人的用款监督,提供必要资料接受贷款人的用款监督, 停止发放借款(停止发放借款(其他项目4、按约定用途使用借款提前收回借款解除合同 5、按约定还本付息(迟延还款、提前还款)按约定还本付息(迟延还款、提前还款) 租赁合同 案例 2001年2001年2月,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财产租赁合同:份财产租赁合同:甲公司将一辆轿车租给乙公司使用,租期2租金6万元,使用,租期2年,租金6万元,租期内该车的一切费用由乙公司负担。切费用由乙公司负担。合同生效后甲公司按约交付了轿车,乙公司也分两次交清了全部租金。付了轿车,乙公司也分两次交清了全部租金。2002年甲公司财务紧张,决定卖掉该车,002年8月,甲公司财务紧张,决定卖掉该车,月将其以12万元的价格卖给丙公司,12万元的价格卖给丙公司于9月将其以12万元的价格卖给丙公司,因此甲公司要求解除与乙公司的租赁合同,甲公司要求解除与乙公司的租赁合同,并退还剩下几个月的租金。乙公司拒绝了甲公司的要求。下几个月的租金。乙公司拒绝了甲公司的要求。成讼。成讼。1、甲丙买卖合同的效力如何?甲丙买卖合同的效力如何?甲乙租赁合同的效力如何?2、甲乙租赁合同的效力如何? 3、甲卖给丙前需要通知乙吗?、甲卖给丙前需要通知乙吗? 1、一物二租的合同效力如何?一物二租的合同效力如何?2、租赁权的物权效力:买卖不破租赁租赁权的物权效力:的优先购买权(法定权利):3、房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法定权利): 出租人的事先通知义务,出租人的事先通知义务,否则承租人可撤销其买卖合同 出租人义务:出租人义务:1、交付租赁物2、维持租赁物适于使用收益的状态3、物的瑕疵担保责任4、权利瑕疵担保责任5、租赁物的维修义务6、承担租赁物的税负及费

含抵押条款的借款合同范本(完整版)

合同编号:YT-FS-2589-91 含抵押条款的借款合同范 本(完整版) Clarify Each Clause Under The Cooperation Framework, And Formulate It According To The Agreement Reached By The Parties Through Consensus, Which Is Legally Binding On The Partie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含抵押条款的借款合同范本(完整 版) 备注:该合同书文本主要阐明合作框架下每个条款,并根据当事人一致协商达成协议,同时也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而制定。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甲方(出借人):xx,身份证号码: 乙方(借款人):xx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xx 丙方(出质人):xx ,身份证号码: 丁方(保证人):xx ,身份证号码: 乙方因正常生产经营的需要,现向甲方申请借款,甲方同意发放借款。为明确责任、恪守信用,甲方、乙方、丙方及丁方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平等协商,特签订本合同,以兹共同遵守: 一、借款金额及期限 1.1 甲方同意借款¥万元(大写:人民币万元整)给乙方用于正常生产经营。

1.2 借款期限为壹个月,自年月日始至年月日止。借款期限届满时,由乙方无条件地将本金一次性归还给甲方。 二、借款利息及支付方式 2.1 乙方同意借款利息按月利率____%计算。 2.2 借款利息由乙方在年月日之前一次性支付给甲方。 三、担保条款 3.1 股权质押担保条款: 3.1.1 丙方自愿为乙方的借款行为以其在乙方公司的全部股权(占乙方公司总股权的比例为19.5%)及其派生收益提供质押担保,并于本合同签订之日起7日内办理好股权质押登记手续。若乙方未能按照本合同的约定按时还本付息的,甲方有权申请人民法院采取拍卖、变卖等方式处置质押股权优先受偿。 3.1.2 丙方提供的股权质押担保的责任范围为:本合同中约定的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以及实现质押权的费用(包括但不限于诉讼费、差旅费、律师代理费、

借款合同协议(附保证函和收据)

编号:双方经协商一致,订立本借款合同,以资共同遵守 借款合同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 年____ 月 ___ 日甲方(岀借人): 身份证号:乙方 (借款人):法定

第一条借款金额 出借人向借款人提供借款资金人民币(大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万元。 第二条借款期限 1、借款期限为自__________ 年________ 月___________ 日起至 ___________ 年______ 月__________ 日止,共计_个月 2、借款实际发放日与借款起始日不一致的,借款起始日以借款实际发放日为准,借款期限随之顺延。 第三条用途 借款指定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款人不得挪作他用 第四条借款利率 本合同项下借款利率为固定利率,借款月利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息精确计算到天。 第五条还款 本合同项下借款本息采用以下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方式归还: 1、本息到期一次性归还。 2、本金到期一次性归还,利息按期归还。利息归还方式为:按月支付,每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前支付上 月利息,不足一月按日计算。 3、等额本息还款。即借款期限内每月以相等的额度偿还借款本息,具体为:每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前归 还_____________ 元;计算方式:每月还款额= (本金总额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利息总额____________ 元)/ _______ 月份数。 4、等额本金还款。即借款期限内每月以相等的额度偿还借款本金,同时归还利息。具体为:每 月_______ 日前归还,每月还款金额=借款本金+借款月份数+ (本金-已归还本金累计额)X月利率。 第六条借款人收款账号开户名: 账号: 开户行: 向上述账号汇入款项即视为已经实际提供借款 第七条出借人指定接受还款账号开户名: 账号: 开户行:

2021个人借款担保合同3篇示范文本

2021个人借款担保合同 3篇示范文本 In Order To Protect Their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The Cooperative Parties Reach A Consensus Through Consultation And Sign Into Documents, So As To Solve And Prevent Disputes And Achieve The Effect Of Common Interests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2021个人借款担保合同3篇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合同资料应用在协作多方为保障各自的合法权益,经过共同商量最终得出一致意见,特意签订成为文书材料,从而达到解决和预防纠纷实现共同利益的效果,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20xx年个人借款担保合同范本一 编号:年字第号 甲方(担保人) 乙方(借款人) 住址: 电话: 丙方(反担保人) 住址: 电话: 甲方根据乙方的申请,同意为乙方向(以下简称贷款行) 提供担保,甲、乙、丙三方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经 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第一条甲方担保的范围、期限、方式 1、乙方向贷款行借款本金元,借款期限个月。甲方愿就上述借款,为乙方向贷款行提供担保,具体担保范围以甲方与贷款行签订的《保证合同》为准。 2、甲方的保证期间为《借款合同》中约定的主债务(各)履行期届满之日起两年。 3、甲方提供的担保方式为连带保证担保。 第二条反担保的方式、范围、期间 1、丙方向甲方提供反担保,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2、丙方保证反担保的范围为:甲方为乙方代偿的全部款项;上述代偿款自付款之日起的利息;乙方应向甲方支付的违约金、赔偿金;实现追偿权的费用(诉讼费、律师费等) 3、丙方保证期间为自甲方代偿之日起两年。 4、乙方(或第三人)以有权处分的向甲方提供抵押反担保,并由甲方与乙方(或第三人)签订《抵押反担保合同》。

借款合同中借款人违约的责任范本

借款合同是指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借款合同因贷款主体是金融机构还是自然人而呈现出不同的法律特点,借款合同原则上为有偿合同,也可以为无偿合同;借款合同一般为诺成合同,但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为实践合同;借款合同一般为双务合同,但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原则上为单务合同;借款合同为要式合同,但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为不要式合同。 借款合同由贷款人和借款人双方在自愿原则的基础上订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强迫贷款人出借款项,也不能强迫他人必须贷款。在金融借款合同的订立中,除合同的一般要求外,必须遵循以下两条特别要求:借款人一般应提供担保,借款人有如实陈述的义务。 借款合同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必要条款:借款的种类,币种,借款用途,借款金额,借款利率,还款期限,还款方式。 双务有偿的借款合同中,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当借款人违反约定时,如何判定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使之达到公平与合理是实践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下面,谈谈金融借款合同中借款人的主要义务: (一)借款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和数额返还借款的义务 任何合法的借款合同借款人都有义务按照合同中约定的时间和数额返还借款。金融借款合同中,借款人的还款义务更具有强制性,这是因为金融机构出借借款,是通过收取借款的利息达到营利目的的,而贷款人的资金有一定的安排计划,如果借款人不按时定额返还借款,就会影响贷款人资金正常运转,损害贷款人的利益,以至于影响正常的金融秩序。 二)接受贷款人的用款监督的义务 在订立借款合同时,贷款人特别是作为金融机构的贷款人,一般会要求借款人就有关的情况作说明,并提供相关的资料后才能发放贷款。但在借款后,借款人的经营状态和财务状况仍处于不断变动中,特别是对于借款的使用情况会直接影响到贷款人是否能收回借款,所以法律规定贷款人应在合同中规定贷款方对借款的使用情况有权进行监督的内容。 (三)按合同约定的贷款用途使用贷款的义务 贷款人是根据贷款用途来确定借款人的偿还能力而同意贷款的,如果借款人擅自改变借款用途,可能会导致贷款人到期不能收回借款。因此,借款人应按借款合同约定的借款用途使用借款。 (四)按合同约定的还款期限和还款方式及时偿还借款的义务

借款合同抵押担保条款

借款合同抵押担保条款 篇一:借款合同(含抵押担保) 借款合同 甲方(出借人): 身份证号码: 住所: 乙方(借款人): 身份证号码: 住所: 丙方(担保人): 身份证号码: 住所: 丙方委托代理人: 身份证号码: 住所: 甲乙丙三方就下列借款及抵押担保事宜达成一致意见,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具体约定: (一)甲方向乙方出借人民币元。于年月日前交付乙方指定的银行账户,乙方的银行账户信息如下: 开户行: 户名:

账号: (二)本合同借款用于法律允许范围内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三)本合同借款期限为__ 月,自_____年__月__日起至_____年__月__日止。在合同规定的借款期内,月利率为%(百分之),利息每月结算一次。 (四)乙方保证在借款期限内按时支付本合同约定的利息,并于借款期限届满前全额偿还借款,逾期未足额清偿的,应承担本合同约定的违约责任。 (五)本合同借款的担保方式为_抵押担保_(见第二条抵押担保条款)。 第二条、抵押担保条款: (一)本合同借款的担保方式为抵押担保。 (二)丙方(担保人)同意以其拥有的位于的物业(房地产权证号:)为本合同项下的全部债务提供抵押担保。 (三)抵押担保的范围: 本合同抵押担保的范围为乙方应履行的全部债务,包括但不限于全部借款本金、利息(包括正常利息、逾期利息、复利和罚息等)、违约金、损害赔偿金、甲方实现债权及担保权利的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处分抵押物的费用、诉讼费、执行费、财产保全费、律师费、评估费、拍卖费、差旅费等)以及借款合同被确认无效、被撤销或者被解除的情况下债务

人、抵押人应当承担的返还借款及赔偿损失的责任。 (四)丙方同意抵押担保期间自本合同生效之日起,直至乙方在本合同项下所有债务全部清偿完毕止。 (五)丙方应在本合同签署之日起【】个工作日内在有权登记机关申请办理抵押登记手续,并在本合同签署之日起【】个工作日内将有权登记机关出具的有效抵押登记凭证原件交由甲方保管。 (六)丙方应确保甲方成为本合同所述之抵押财产唯一的第一顺位抵押权人。第三条违约责任 一、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即构成违约: (一)乙方将借款用于非法用途; (二)乙方违反本合同约定,逾期或未按约定的金额归还借款本息; (三)乙方提供的证明、资料等文件有虚假、非法的情况; (四)乙方死亡、被宣告死亡、被宣告失踪、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后无继承人、受遗赠人、财产代管人、监护人或者其继承人、受遗赠人、财产代管人、监护人拒绝履行本合同; (五)合同履行期间,抵押人擅自处分抵押物,或者抵押人的行为足以使抵押物价值减少,甲方要求恢复原状、另行提供担保遭拒绝; (六)乙方或丙方其他可能影响归还贷款及利息的行为。

个人借款合同及收据

借款合同 甲方(出借人): 身份证号码: 乙方(借款人): 身份证号码: 乙方(保证人): 身份证号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甲乙双方就借款事宜,在平等自愿、 协商一致基础上达成如下协议,以资双方共同遵守。 一、借款用途: 乙方从事个体经营活动,急需笔资金 。 二、借款金额:: 乙方向甲方借款人民币 90000元(大写:人民币玖万元整)。 三、借款期限:‘ 从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四、借款利息:/ 借款利率为月利息 % ,按半年收息(即乙方自收到借款之日 起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 1、 借款人必须按照借款合同规定的用途使用借款,不得挪作他用,不得用借款 进行违法活动。否则,甲方有权要求乙方立即还本付息,所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乙 方自负。 2、 借款人必须按合同规定的期限还本付息。逾期甲方有权限期追回借款。 3、 借款人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抵押,到期不能归还贷款方的贷款,贷款方 有权处理抵押品。借款人到期如数归还贷款的,抵押权消灭。 还款计划表 单位:人民币元 四、保证条款:

4、乙方还款保证人________________ 为确保本契约的履行,愿与乙方负连带返还 借款本息的责任。 五、违约责任:乙方如未按合同规定归还借款,乙方应承担违约金以及因诉讼发生的费用。 六、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当事人双方友好协商解决,也可由第三人调解。协商或调解不成的,可依法向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七、本合同自各方签字之日起生效。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合同文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出借人(签字、按手印): 乙方借款人(签字、按手印): 乙方保证人(签字、按手印): 签订日期:年月日签订日期:年月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