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幼儿道德启蒙教育

浅谈幼儿道德启蒙教育

浅谈幼儿道德启蒙教育 [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779 编辑:jenny 发布时间:2007-12-27 10:36:00 ]

如今的孩子都是在万千宠爱中长大,他们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每个家庭的中心,家长们心中的“太阳”,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美好愿望几乎占据了每个家长的思想,他们不知不觉地重视起了孩子们的智力的开发,而在不同程度上忽视和放松了孩子们良好品德的培养,任性、自私、霸道、没礼貌,娇气,胆怯,不合群等一系列不良的品德行为,俗话说,一岁看小,三岁看老,幼儿正处于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而《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幼儿道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占重要的地位,因此,对幼儿进行德育刻不容缓,作为教育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德育应从小进行,即从家庭和幼儿园、社会开始,如何进行道德教育?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教育。 一、幼儿道德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1、首先培养幼儿在家庭中的道德启蒙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摇篮,社会上有正直善良、有欺诈虚伪、有真善美、有假丑恶、五光十色、千奇百怪的事物,教师与家长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典型事例,随时随地有目的对幼儿进行教育。因为孩子从呱呱落地起本身就处在社会中生活,模仿是孩子学习的手段,孩子通过在社会中模仿好的、正确的道德行为形成道德认知,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是基层的教育者。所以父母的教育在孩子家庭教育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父母必须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在生活中无形的为孩子做出榜样,例如:我班的一位小女孩活泼可爱,从来没打过班里的小朋友,而且非常懂礼貌。,一天,一个非常调皮的小男孩在做游戏中发生矛盾,把她的脸抓破了,到了第二天,这个小女孩为了抢玩具跟别的小朋友发生争执时,用牙咬这个小朋友的手,老师觉得很奇怪,问她为什么咬人,她回答,是我妈妈教我的,妈妈说我笨,脸被别人抓破,你不会抓还他的,如打不过,用牙咬。老师听了非常震惊,同时很伤心。这个例子说明,家庭成员行为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因此,孩子在家庭中也是最早,最长期的道德教育,家长和老师应共同担负起孩子的道德启蒙教育培养这一责任。 2、从小重视孩子的良好品格行为的养成 现在的孩子都有是独生子女,已成为孩子们中的主流,他们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每个家庭的中心,全家的宠儿和期望,从而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导致孩子自尊心太强而内心太脆弱,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不爱惜劳动成果 ,任性自私,不礼貌等不良品格,阻碍了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孔子日:“少成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 , 意思是说:一个人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生都会起作用的,幼儿良好品格的养成,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作用。例如:在平时教育活动中,有一位小朋友上课认真,回答问题想象力很丰富,教师奖励他一个小礼物,过了一会儿,和别的小朋友在为一个小粘粘纸抢来抢去,老师把小礼物收了回来,孩子受不了此打击,觉得很委屈,边哭边闹。在这个例子中,孩子自尊心太强而内心脆弱,任性,有的孩子看到别人有的东西,明天我也要让妈妈买,吃点心要挑好的、大的,中午吃饭要挑菜多、肉多装得满吃。玩积木,把积木往自己面前堆,不让其他幼儿玩,有很多例子,说明孩子道德意识方面的残缺,其次,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幼儿在耳闻目睹,潜移默化中受影响,变得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例如,小朋友摔倒了,没有人去扶他,玩具乱扔,没人捡起,有的幼儿还甚至把班里的玩具,图书故意弄坏等等不良行为,良好行为习惯,品格的形成应从小培养和纠正,使幼儿从小积累经验,形成一种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行为。 3、萌发幼儿爱乡、爱祖国的情感 在幼儿园每星期一升国旗仪式上后,利用晨间谈话,由浅入深,坚持不懈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国庆节、祖国的首都—北京等活动中进行热爱祖国的情感教育。品尝家乡土特产来引导幼儿对家乡的爱,如:胡柚是我县出名的土特产,通过幼儿看、闻、摸、吃等感官,了解胡柚水果,知道是我们家乡的土特产,从而激发了爱家乡的思想情感,因此,作为教师,有责任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思想氛围,用丰富多彩的富有生命力的爱国主义教育灌输于孩子的生活中,促进幼儿和谐全面发展。 二、幼儿道德培养重要性 1、在平时一日活动中做起,随机地进行教育 早在二十世纪,陶行知先生根据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合一”理论。在日常活动中,根据这生活教育理论及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把道德教育融入幼儿的生活,随机随地进行教育,我们还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生活每一个细节,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公物的情感,培养幼儿团结友爱、诚实、勇敢、克服困难、有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如:有的孩子帮助别人穿衣服、系扣子、椅子倒在地上,有人主动帮放好,幼儿在游戏时玩具或头饰主动让给别人,孩子不小心碰到了,会说出有礼貌的用语,与人交往时,会礼貌用语问好。教师和父母要善于抓住这些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好的典型,对于那些抢别人东西、打架、骂人、故意破坏公物,小朋友摔倒还要笑的现象随机进行引导教育。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引导幼儿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净化孩子的心灵,通过日常小事,孩子亲眼目睹,亲耳所听,多次反复及时地引导教育,幼儿容易理解和掌握,这才能使孩子有更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发展。 2、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幼儿德育的发展 幼儿是社会的一员,真正的生活是社会生活,品德培养应该置于一种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下进行,而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教育是幼儿人格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授。俗话说:孩子的行为表现是父母行为的一面镜子,而幼儿心灵是在父母的影响下茁壮成长。著名文学家老舍曾饱含深情地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过起码有百位老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豪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可见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因此父母时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谦让、与邻里友好相处、关心别人、助人为乐、以身作则,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幼儿做出榜样,其次父母在生活中对幼儿的做法做出正确的评价,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为孩子指明方向,有时间的家长带幼儿去旅游,去认识我国的山山水水、名胜古迹等,使幼儿认识到我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 大好河山,从而激发幼儿从小爱祖国的情感。因此家庭环境是幼儿德育教育的基础教育,也是最关键的教育。 3、利用各种感官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孩子通过阅读图书、听故事、看动画片、阅读图书等辅助手段及时进行德育渗透教育,通过书中故事人物行为,来帮助幼儿分清道德标准,去认识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合作能力,如故事《三只羊》中,只有团结一致,相互合作才有力量战胜一切困难;如:故事《芳芳的草帽》中,芳芳不小心草帽被风刮跑了,很多小朋友帮芳芳捡草帽,反映了乐于助人的典型;还有《好心的小熊》等故事,孩子通过读、听、看建立一种正确的道德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为孩子提供足够的资料,培养幼儿的兴趣,使孩子喜欢听、读、看故事、儿歌、图片、动画片等,同时要引导幼儿从中发现哪些是应该学习的,哪些是不应该学习的,去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 4、幼儿环境创设是培养孩子道德情操、道德认识的窗口 《学前教学中》指出:美和道德是亲姐妹,幼儿的美感和道德感常常在同一过程中实现,幼儿在感受美的同时,往往也体验着相应的道德情感,因此,注重环境美,是我们幼儿环境布置的一个重要原则,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如布置:家乡真美呀、我爱北京天安门、奥运会冠军健儿,国际发生的重大事实、事件等激发幼儿的爱祖国、爱家乡情感,在墙饰上布置一些有关道德行为教育的图片,在区角开展班内值日区,让孩子轮流当值日生,培养爱劳动和思想情感,使孩子在生活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道德教育。 5、德育教育渗透于各领域教学中 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利用各教学领域,教学和游戏进行德育教育。如社会活动鼓励幼儿与自然界中的弱小生灵交往,心灵上引起共鸣,产生了要呵护他们的想法,在照顾小花小草,喂养小动物的过程中,幼儿体验到了付出爱的快乐情绪。因此,在生活中开展大带小活动,请大班小朋友和小班新入园的小弟弟小妹妹一起游戏,讲故事,教他们学会交朋友、学会自己上厕所等,在帮助的同伴交往时,幼儿就会自然流露出爱心,当幼儿学会了关心他的行动以后,要及时地进行顺势强化巩固,如点名或发小礼物、奖品等及时表扬,使幼儿逐步形成主动关心别人的良好品质,教师采用“寓教子乐“的方式,把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纳入各教学领域中进行,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6、要做好家庭、幼儿园、社区之间的相互联系,做到一致性 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要相互一致,如果幼儿园中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家庭则相反,孩子就会迷失方向,无法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德育教育要全面,正确实施,必须要加强家园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家园联系册等,及时传递信息,相互沟通,同时要充分调动社区资源,如:幼儿和社区中的爷爷、奶奶共同联欢表演节目,可进行尊老、敬老教育。家长、教师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社区做好调节工作。为幼儿良好道德品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百年树木,十年树人”,树木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以至开花结果,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从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健全的人格,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世纪人才,因此幼儿园、家庭、社会各方面要相互协调一致。根据孩子的发展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