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铅锌矿成矿规律与找矿分析
本文系统的介绍了色四川省铅锌矿成矿背景及控制条件,从时间角度和空间角度对成矿规律进行分析,为我省铅锌矿的找矿前景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标签:铅锌矿成矿规律找矿方向分析
四川省铅锌矿成矿规律与找矿研究是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主要任务,2010年至2011年,相关部门组织冶金、地矿等多个单位实施开展了这项工作,并按照国家矿产潜力评价系统的技术指标和类型来对研究方案进行规划和实施,全面分析了四川省铅锌矿的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为提升我省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1四川省铅锌矿成矿背景及控制条件
四川省有关职能部门在组织研究铅锌矿成矿规律时,根据相关技术规范和要求将省内的铅锌矿划分为“四型八式”,其中“四型”是指将铅锌矿分为层控热液型、火山岩型银、岩浆型热液型、火山沉积变质型4个预测类型,而“八式”指夏塞式、大梁子式、黑区式、乌衣式等8种矿床样式。
结合目前先进的成矿学理论、应用计算机,将矿产、地质、GIS、地球物理勘探、化学勘探等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性的处理,并进行融合。
我省铅锌矿主要分布在三江中段和攀西地区,两个地区铅锌矿地质分布和成矿特点各有特色。
1.1三江中段地区铅锌矿成矿背景
三江中段地区的总体构造线方向为由北向西,由向、背斜与一大批近似于平行的北向西断裂带相间排列,但有时也会出现被北向东断裂带横切的现象。
三江中段地区属于不同方向构造的交汇地带,为铅锌矿成矿带来了有利地形和地质条件。
义敦岛的弧褶皱带主要为北向西向、背斜,由拉纳山组和三叠统图姆沟组等构成。
区域典型的断裂有玉树—羊拉、定曲河—中甸、德格—乡城等。
其中德格—乡城断裂是义敦岛主弧断裂带,其弧形的大致方向为北西—近南北向微向东突出。
断裂破碎带的宽度达到上百余米,控制了整个三叠纪火山岩带的分布状态。
同时当中也分布了大量的基性岩体和超基性岩体,成为三江中段主要控矿断裂带。
该断裂带附近及周边发现了大量的大中型铅锌矿矿床,如砂西矿床、夏塞矿床、呷村矿床等。
1.2攀西地区铅锌矿成矿背景。
攀西地区主要由前震旦纪基底和盖层构成,其结晶基底是由河口群、康定群等组成。
前者厚度达到6870米,后者则达到4800米(叠置在前者之上)。
攀西地区二叠纪玄武岩的分布极为广泛,尤其攀西地区东部峨眉—昭觉地段断陷盆地更为普遍[1]。
该地区历经多次板块构造运动,且多为激烈运动,导致其断裂带和褶皱地带的地质构造发育良好,形成了构造复杂、格局各异的奇特地貌景观。
攀西地区断裂带构造和褶皱区构造的特点是,两者常常是并列存在的。
方向以南北为主,同时具有多形态、多方向等特征,为区域铅
锌矿和其他金属矿提供了重要的物源层
1.3四川省铅锌矿成矿控制条件。
四川省铅锌矿的赋矿建造主要分为三类,分别为岩浆岩、沉积岩和火山—沉积建造。
攀西地区深层断裂带控制着南北向的岩体构造,与东西向岩体构造互相叠加,使得攀西地区火山运动频发,且活动强烈,对铅锌矿的成矿起到核心控制作用。
南北向岩体构造不仅控制着层控热液型铅锌矿的分布,同时也影响着基性岩浆岩和超基性岩浆岩的分布和入侵,对铅锌矿成矿控制条件、叠加改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四川省铅锌矿成矿规律
2.1各时期成矿分布规律
四川省的铅锌矿最古老的成矿在元古代就已形成,成矿高潮在新生代结束,整个成矿时间跨度高达14亿年。
我省这个时期的铅锌矿主要有三个成矿高峰期,分别为晋宁期-澄江期,加里东至华力西期,印支至燕山晚期。
(1)晋宁期-澄江期:这个时期是铅锌矿最重要的成矿时期,成矿时间在中元古代至晚元古代,逐渐演化成火山沉积变质岩型和层控热液型铅锌矿,火山沉积变质岩型铅锌矿主要为小石房式矿床,而层控热液型铅锌矿主要为大梁子式和黑区式矿床。
其矿床规模比较大,甚至出现超大规模的矿床。
其中典型矿床包括黑区、大梁子、天宝山等。
据探明,中元古代和晚元古代的地层中含有大量的铅锌矿产资源,储量大约为809万吨,占整个区域铅锌矿总储量的68.5%[2]。
(2)加里东至华力西期:这个时期铅锌矿的成矿时代在古生代,主要为层控热液型铅锌矿(乌依式和寨子坪式矿床),其矿床规模多数为中型矿床和小型矿床。
其中中型规模的矿床主要有乌依、二郎和寨子坪。
加里东至华力西期(古生代)地层中的铅锌矿产资源储量约为72万吨,约占总储量的6.1%。
(3)印支至燕山晚期:这个时期同样是铅锌矿重要的成矿时期,中生代是其成矿时代,并逐渐形成海相火山岩型和夏塞式岩浆热液型铅锌矿,其矿床规模较大,比较有代表的矿床为呷村式,中型矿床分布在嘎衣穷、夏塞和砂西。
该区已探明铅锌矿产资源储量约为276万吨,占23.3%。
2.2空间成矿分布规律
(1)层控热液型铅锌矿。
层控热液型铅锌矿主要为大梁子式和黑区式矿床,其空间分布规律明显,在已探明的矿产中,多数都向安宁河深层断裂地以东延伸并聚集,构成了超大规模的台缘成矿带。
该区铅锌矿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格局受到板块构造的影响,并且影响范围大、控制严格,具有“构造分级控矿”的特征[3]。
(2)火山岩型银铅锌矿。
义敦岛的弧褶皱火山带为火山岩型银铅锌矿提供了良好的成矿环境,呷村矿床就是最好的代表。
受到区域板块和断裂带运动的影响,加之火山活动的作用,在德格—乡城地区内形成海槽,这些海槽的主要形式
为垒堑式,也形成了一批凹地,如昌台和乡城等。
这样特殊的地理环境创造了火山岩型银铅锌矿产资源,并逐渐形成集中趋势。
由火山结构演化的盆地,具有天然的封闭(或半封闭)环境,为火山喷流到沉积,直至产生块状的金属硫化物质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且对铅锌矿矿床产生了一定的叠加效果和富集作用。
(3)岩浆型热液型银铅锌矿。
该类型银铅锌矿分布燕山期,其岩浆岩的类型主要为花岗岩,在义敦火山弧地段上叠加。
于德格—乡城、德来—定曲两个断裂带间形成大规模花岗岩带。
此花岗岩带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征是围绕岩体周边分布。
(4)火山沉积变质型铅锌矿。
该类型铅锌矿主要的矿床为小石房式,其空间上的分布特点和中元古代变质岩裸露的范围相吻合,进一步说明其构造和位置受到火山沉积建造的影响和控制。
铅锌矿成矿带沿着安宁河深层断裂带由北向东延伸,逐渐形成梅子沟和小石房两个铅锌矿化集中区域。
我省铅锌矿在空间成矿规律上和地壳变迁相互吻合,在不同演化和发展阶段,铅锌矿的矿床类型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4]。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对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铅锌矿床特征进行详细介绍,详见表1。
3四川省铅锌矿找矿前景分析
四川省铅锌矿矿床构造发育完好,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整个矿区外围工作程度较低,找矿前景广阔。
大面积铅锌矿区被第4系覆盖,基岩裸露的面积较小。
在2010年、2011年找矿工作中探明了很多隐伏的矿产资源,为找矿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
目前,很多铅锌矿床规模达到中型水平,如能对此进行更深程度的勘查和研究,有些矿床可能会发展到大型或特大型规模。
4结束语
铅锌是国家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矿产资源,铅锌矿的矿床类型复杂多变、各具特色,其成矿规律和地质、地形条件有着密切的关联。
四川省铅锌矿矿床的规模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品味高低也不尽相同,但总体以铅锌硫化物为主,同时还有毒砂硫化物和黄铁矿硫化物等。
由于矿床产生原因的异同,导致矿产资源类型也大不相同。
本文分析了四川省铅锌矿的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旨在为提升我省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王登红.重要矿产预测类型划分方案[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0.
[2]陈毓川.朱裕生.中国成矿体系与区域成矿评价[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1.
[3]徐志刚.中国成矿区带划分方案[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2.
[4]林方成.扬子地台西缘铅锌矿床成因类型及成矿演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