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农业机械化应用普及率不高
新世纪以来,尽管中国农业机械装备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进步,但农业机械化发
展扔不平衡,农业机械化水平整体低下,当前大多数农民使用的机械多半为早已过时,陈旧
老化的小型机械工具,而且机械化工具普及化程度不高,应用范围不广泛,大多局限于种植
业,农村其他各业很少应用,国家对农机化的财政投入仍不足,地方财政农机化投入也难以
足额到位,致使国家和当地政府给予农民的农机补贴支持力度难以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作
为农民自我经济能力不强,由于农机新产品价位持续上涨,农机作业使用的临时季节性强,
经济利润率不高,制约了农民对高性能农机的购买欲望。农机销售,维修,配件,供应等配
套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机安全生产隐患严重。农机组织运营程度低下。目前,农机服务组织
市场化,专业化意识很差,组织化运营没有按照正规要求操作,绝大多数农机户个人分散作
业,参与市场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致使农机的实际有效利用率极其低下,社会化服务水
平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农机应用本应产生的经济获益程度。
3.2农民科学技能素质低下
面对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科技水平仍然落后的现实情况。大部分农民接受文化教育
层次低,他们没有接受全面系统的农业生产技能的培训,同时随着文化水平较高的农民转向
城镇在工业及第三产业进行就业,在农村真正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民科技文化水平更低,他们
大多数是年老多病的老人,青壮年农民几乎都流向城镇打工,贫困偏远、交通闭塞的农民因
为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渠道和条件有限,这种在农村几乎都是低素质的劳动者现象更令人担忧。
由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大部分是文化水平低下,农业技能欠缺的年老农民,以致必然导致农业
产品大多是初级自然形态产品,农产品的质量处于低水平,农产品由于科技含量低导致不受
市场青睐,影响了农产品的国内及国外出口畅销,与世界上综合国力强大的国家先进农业发
展水平下的高科技产品相比之下竞争处于明显劣势地位。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投入也不例外,
面对日益严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该领域的科技投入不足问题就显得更加尖锐。因此,
在广大的农村急需国家和财政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人才输入和物资投入,以充足的资金、
优厚的政策吸引科技人才留在农村,免费普及对农村的技术培训,完善农村的教育培训设施,
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通过新农村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农村文化素质思想道德觉悟及从事农业
的技能水平。
3.3农业基础设施仍比较薄弱
我国农业还受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短缺的严重束缚,农田的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支撑能力也还
不是很强,这一系列因素都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再生能力。我国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抵抗自然
风险能力脆弱。有限的可能饮用的水资源供给难以满足全国广大人民的需求。水资源供需矛
盾较为突出,已经严重影响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难以较大幅度提
高的一个突出制约因素。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薄弱环节。工业化和城市化需要占
用农民耕地严重致使制约当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交通基础设施
方面。中国农业公路建设水平不平衡。位置靠近城镇的农村,大多修通了城镇通车的公路,
实现了通路交通的便利和快捷,结束了以往农村出行难、学车难的程度交通不便的情况。这
种交通的改善有利于促使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村与城镇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但是,目前
在极度偏远落后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以致与外界交流十分不便利。从整体上
来说,我国农村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施抵抗自然灾害风险能力较为薄弱。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
普及率有待加强,只有搞好了农村基础设施,才可能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较好的农业生产
条件。
3.4农业产业发展缓慢
农业产业换的规模效益不明显。尽管近年来中国专业从事农产品的龙头企业数量上有所增多,
但经营规模大、经营能力实力雄厚的企业数量不多。龙头企业起到带头规模小,影响力弱,
竞争力不强,没有充分发挥好带动农户产业化长远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专业从事农产品的大
公司与农民两者之间由于所处的经济地位与所充当的角色既有共同的统一性也有利益上的
对立性。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必然尽可能降低对农民的经济收入;一部分农民在
自耕农土地被证为公用丧失对土地地自主使用权后,只有通过到企业从事劳动获得劳动力价
格廉价的报酬,农膜的正当合法利益就难以有效得到保障和维护。合作经济组织主要从事农
业生产的一系列服务活动。农膜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体系不健全、不规范,农民与中介组织
之间关系松散,还没形成规范、完善的服务系。
3.5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滞后
农业的可持续发张仍然受到生态环境的研究挑战。突出表现在:水土流失加剧,地表水污染
严重,江河环境污染严重,沙化面积扩大,湖泊水面缩小,土地污染严重野生动植物资源减
少,土地资源受到严重蚕食,海洋生态环境变坏诸多问题导致农业资源总量的减少和质量的
下降,水土资源总量的减少和质量的破坏,降低农产品质量同时也导致人们生活质量下降。
农民自觉保护自然环境的思想认识淡薄,认为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应该是政府部门所管理的职
责,与自己参与不参与与保护环境关系不大。因此,一部分农民保护环境意识差,他们经常
为了追逐个人的小私利,肆意破坏自然环境,缺少环境保护意识和对社会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导致农村的自然环境、水利资源、土地、山林等资源的破坏,制约了农业现代化进程,直接
影响农业稳定、持续的发展,也对农民自身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3.6农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资金短缺导致国家对农业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农业现代建设目标的实现,农业的整
体资金投入不足也是我国农业发展一直以来受制约的重要原因。由于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导
致了影响农民生产和生活的农业生长的自然环境被严重破坏、农业实现高科技化及农业发展
高效率收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等一系列令人忧患的现状,也因此减慢了农业普及到高科技水
平的速度。“农田基本建设投资少,农业生产水平降低,中国农业将进入新的徘徊时代。这
是值得注意的。”新时代以来的我国农村经济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但经济发展的小农思想
及农民自身长期以来固有的带有小农色彩的消极思想和整体素质水平不高依然存在,逐步消
除农民长期形成的小农思想、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水平及运用农业技能的能
力成为当前发展农业、农村。农民的资金投入和人才输出;城乡一体化发展虽然已经初步显
示成效,但支持农业走向现代化水平的经济基础不够牢固,资金短缺仍然是影响城镇一体化
发展的主要障碍。即使有一定得资金投入也可能会导致产出效益不高,这种高投入低效益的
结果也会影响可持续农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3.7 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
由于制度、历史方面的原因,我国形成了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从总体上看,我国农村劳动
力流动规模大、流动劳动力以从事二、三产业为主。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咯流动促进了城乡统
一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开放,推动了城市化和现代化。也给社会治安管理造成很多困难。由
于农民在城市打工大多数最苦最脏、最累最危险的工作,使他们的人身安全也存在较大隐患。
由于农民工自身的综合原因和制度等方面的制约,我国农村流动存在着流动的农村劳动力远
大于企业的需求、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也低致使能从事的工作选择有限、农村劳动力的流动
依然面临着户籍制度障碍、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的社会地位低下。由于受到户籍制度和城乡二
元经济分割的影响,在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现象严重。
1978年以来,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在农村实行了土地经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种生产经营方式提高了农民的生产主动性、增强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动力,使农业生产
能力和生产效率大大的提高,使我国的农产品从以往的严重供给不足到农产品的极其丰富的
良好转变。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对我国农业较之以前取得明显的发展和显着的成绩,然而,我
们应该看到,我国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最薄弱的产业,长期以来由于在资金、人才等方
面投入不足,加上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的先天原因,导致农业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从
根本上得到扭转,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执行起来,制约农村发展
的深层次矛盾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农业生产的总体能力依然较为脆弱。因此,我们国家
应该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民的高科技生产水平,提高农产品的高科技含量生产的综合能力,推
动农业产业经营水平得到大范围的普及和提高,加大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九年免费义务
教育建设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和落实一系列国家给予的惠农政策促进农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
以不断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大对农业资金、人才、物质及惠农政策的投入力度,千方百计增
加农民收入、加速农业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在改革创新中开创农业和农村
蓬勃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