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

资源与环境科学 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2期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 
罗志先 
(河南省鹿邑县农业局土肥站,河南鹿邑477200) 

摘要氮肥的有效应用对植株生长具有重要意义,介绍提高氮肥利用率的一些途径,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氮肥;利用率;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 S1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1)02—0306一Ol 

随着氮肥施用量的不断增加,氮肥利用率在逐渐降低。 
进而影响氮肥资源利用、施肥安全和土壤环境安全,乃至农 
作物产品安全。提高氮肥利用率,科学施用氮肥已成为农业 
施肥的重要问题。氮肥施用过程中.氮素损失的途径主要有 
铵态氮的挥发、硝态氮下渗、土壤晶格固定、反硝化过程中 
的脱氮等,可通过以下途径提高氮肥利用率。 (1)深施。深施氮肥可以减少氮素挥发,促进作物根系 吸收,利于加强土壤微生物活动促进固态氮的转化[1]。施用 深度一般为土表下6~15 em。追施与底施有所不同,追施深 度宜在6 cm以下,底施深度宜在10 cm以下。 (2)分期施用。分期施用氮肥可以减少渗漏和固定,便 于根据作物生育时期对氮的需求供应氮素,利于提高氮肥 利用率[21。分期施肥,原则上可分为底肥和追肥。底肥中的氮 肥用量一般占氮肥总用量的30%~60%。除水田不宜用硝态 氮肥作底肥外,多种氮肥均可做底肥。氮肥追施量一般占氮 肥总用量的40%~70%。氮肥一般追施1~3次。追肥时期因 作物而不同,一般在作物出现拔节、分枝、花荚形成、蕾铃形 成、茎叶显著伸长等现象,即作物生育中、前期和作物出现 孕穗、花铃期、茎叶快速生长、果实膨大等现象,即作物生育 中、后期追施。若一次性追施,宜在作物需肥高峰前期施用, 即在需肥高峰临界期追施。 (3)配合磷、钾肥施用。氮、磷、钾是作物生长发育必需 的大量营养元素,某种元素的丰缺可影响到对其他元素的 吸收利用。三要素之间具有相互协调促进的作用。氮肥配合 磷、钾肥施用,可以以磷促氮、以钾促氮,提高氮肥的利用 率。磷、钾肥一般作底肥,某些作物也可作追肥施用。 (4)配合有机肥施用。有机肥中的有机质可以分解为腐 殖质和腐殖酸,可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和土壤胶体形成,增强 土壤保肥保水性能,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氮素利用。有机肥 一般作底肥施用,也可在苗期追施,而在苗期追施最好与化 学肥料相结合追施。一般采取埋施。 (5)测土配方施用氮肥。测土配方施肥是在施用有机肥 和调查土壤养分的基础上,根据测土施肥原理和作物需肥特 点、养分供肥特点,经过相关试验研究,在确定目标产量之 后,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方法翻。测土配方施肥可以较好的防 止过多、过少施肥造成的不利影响。就测土配方施用氮肥而 言,既可以防止施氮不足造成的产量减少,又可防止施氮过 多造成的作物奢侈吸收,进而提高氮肥的利用率。测土配方 作者简介 罗志先(1965一),男,河南鹿邑人,农艺师,从事土壤肥料技 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0—12—07 施氮要做好代表土样的采集、分析和测定。根据土壤基础养 分和当地作物施肥指标,确定产量目标、施氮量和施用方法。 (6)做好以水调肥。不同作物和作物不同生育时期对土 壤肥水有不同要求。通过农艺措施,使土壤肥水供应与作物 需求相一致,可以促进提高氮肥利用。就土壤水分而言.过 少时会造成植株萎蔫、气孔关闭,蒸腾减弱;根尖周围离子 
浓度减少,根压力减弱,严重影响土壤养分向上运输;过多 
会造成土壤空气减少,根系环境变差,影响根的吸收,还可 
造成氮素渗漏淋失。以水调肥主要包括遇旱浇水、防除涝 
灾、前肥后水专项措施。遇旱浇水、防除涝灾与农田基础建 
设关系密切。水源充足、机械配套、田面平整,则利于保灌和 
提高浇水质量。干、支、斗、毛管设施配套,及时疏浚。可减少 
氮素的淋失,利于改善根系环境。前肥后水要客观灵活运用。 

般在土壤肥水均出现不足时采用。要根据所施氮肥种类 
确定浇水时间。铵态氮肥可水肥相跟,酰胺态氮肥宜于施用 
2 d后浇水,硝态氮肥宜于施用数天后浇水。要灵活掌握浇 
水量,浇水量一般以耕层土壤水分短时饱和为度 。 
(7)加深耕层。可通过改善土壤通气性,从而促进带动 
肥、水、热的改善,利于作物根系下扎,扩大根的吸收范围, 
促进土壤养分利用[6-7]。耕深依土壤质地和质地构型而不同, 
应灵活掌握。一般耕深宜保持在20~25 cm。其中砂土地宜 
浅,淤土地宜深;20~50 cm有砂土层宜浅,无砂土层宜深。 
(8)施用有机长效型和包膜型氮肥。有机长效型和包膜 
型氮肥具有将氮素缓慢释放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氮 
的挥发、固定、淋溶,对提高氮肥利用率有积极作用。但有机 
长效型和包膜型氮肥中,其氮的释放不能与作物生育期需 
肥相一致,易形成作物苗期和需肥高峰期的氮素供不应求现 
象。施用时,要注意作物苗期和需肥高峰期补施非有机长效 
型和非包膜氮肥。还需注意在作物生育后期不要使用有机 
长效型和包膜型氮肥,以免造成作物贪青晚熟。 
(9)施用氮肥添加剂和增效剂。氮肥添加剂是碳酸氢铵 
分子的一种稳定剂。在碳酸氢铵生产过程中,通过加入氮肥 
添加剂,使碳酸氢铵分子稳定性增加,减少基本运输、贮存、 
施用中的损失,提高氮的利用率。氮肥增效剂是一种反硝化 
杀菌剂,与氮肥一起撒施,能抑制铵态氮的硝化,减少氮素 
损失。氮肥增效剂品种较多,对作物有选择性,肥料施用效 
果欠稳定,有些品种有药残危害,使用时要谨慎选择品种。 
(10)将氮肥制成球状施用。将氮肥制成一定的球状施 
用,可以减少氮素挥发。以有机肥、肥土、腐殖酸为辅料制成 
的球状氮肥和氮、磷、钾复合型球状氮肥,具有协调、促进养 
(下转第308页) 
注:常规施肥处理中均施二铵375 k ̄lm2,尿素375 kg/hm2。 
表3南因庄玉米施用涂层缓释一次肥产量结构表 

注:常规施肥处理中,均施尿素375 k hm2。 
涂层缓释肥料必须底施才能发挥其更好的肥效,如果追施, 
将会降低肥料利用率。而普通肥料和免耕机在一起施用。前 
期氮肥的肥效怏,农作物容易旺长,而后期肥效不足,容易 
脱肥,出现早衰现象。涂层缓释肥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氮 
肥养分被缓慢释放,磷、钾更容易被农作物吸收。农作物全 
生育期养分释放比较均匀,前期不旺长、后期不早衰。由此 
看来,涂层缓释肥与保护性耕作相结合,实践了机械施肥 
与肥料深施、肥与根基供养的理念,体现了肥料生产与肥 
料应用的统一,发挥了新型肥料与农机、农艺相结合,更大 
程度地提高了新型肥料的利用率和增产潜能,作物增产效果 
明显。 
3-3涂层缓释肥料宜在中上等地力上施用 
元氏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土肥站经过3年试验,涂层缓 
释肥料最好在中上等地力上施用,不适合在沙土地和低等 
地力上施用。沙土地和低等地力由于有机质含量低、土壤保 
水保肥性差,肥料施用需要多次少施才能满足作物需求。 

中上等地力养分平均含量标准:有机质>1.5%,速效氮>70 
mg/kg,速效鳞>20 mg,l(g,速效钾>75 mg/kg。 
3.4农作物施用涂层缓释肥料前期最好有一次充足的底墒 
因为单质肥料经过涂层后比普通肥料溶化速度慢.只 
有在肥料施用前期有一次充足的底墒水后,才能更好的进 
行溶解,其养分就可以被作物缓慢吸收利用。如果在不能灌 
溉的耕地上施用,作物生长前期没有有效的降水,就会影响 
肥料养分的释放,降低肥料利用率。 
4参考文献 
【1]1徐玉鹏,赵忠祥,张大道,等.缓/控释肥料的研究进展【J】.华北农学报, 
2007,22(B10):190—194. 
【2]薛薇.SPSS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梁智,何生丽.矿物包裹型缓释肥料肥效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 
2002,39(6):360—361. 
【4]赵先贵,肖玲.控释肥料的研究进展叨.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2,10 
(3):95-97. 
[5】段路路.缓控释肥料研究现状及进展阴.化肥标准化与质量监测。2010 

(2):19-23. 
[6]黄云英.缓/控释肥料研究现状与展望fJ].现代农业,2009(8):97—99. 

(上接第306页) 
分利用的作用,从而提高氮的利用率。球状氮肥一般有工厂 
专业生产,个人不能随便掺制。球状氮肥可做底肥和追肥, 
宜深施。总之,针对氮肥的损失途径,采取科学的施肥方法 
和相应措施,减少氮素损失,皆有助于提高氮肥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张景略,徐本生.土壤肥料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2]2北京农业大学《肥料手册》编写组.肥料手册[M].北京:农业出版社, 

308 

l979. 
[3]3郭小军,王晓燕,白志荣.对测土配方施肥工程的思考 .内蒙古农业 
科技,2007(5):9-10. 
【4J高月亮,华珞,蔡典雄,等.氮肥利用及其提高利用率的途径与方法 
l J1.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4):57—61,67. 
[5】苏阳,刘德林.提高氮肥利用率方法的研究进展叫.湖南农业科学, 
2005(6):38-40. 
[6]赵建设.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有效方法[J1_长江蔬菜,2002(12):19. 
[7]薛继澄,吴志行.设施栽培土壤氮肥施用问题的研究 .中国蔬菜, 
1994(5):22—2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