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高层建筑中的后浇带与沉降观测

浅析高层建筑中的后浇带与沉降观测

工J程I科I技 科 浅析高层建筑中的后浇带与沉降观测 程刚周强 (黑龙江省建工集团, 龙江哈尔滨】50046) 摘要:在高层建筑物中,由于功能和造型的需要,往往把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在一起,裙房包围了主楼的走部分。叭传统的结构观点看,希 望将高层与楞房脱开,这就需要设变形缝;但从建筑要求看叉不希望没缝。因为设缝会出现 粱、双柱、鼠墙,使平面布局受局限,因此施工后浇带法 便应运而生。高层建筑物要进行沉降观测,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 关键词:高层建筑;后浇带;沉降观测 1施工后浇带 1.】施工后浇带的功能 施工后浇带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 和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 裙房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及减小 温度应力等问题。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 形缝的功能,设订‘时应考虑以一种功能为主,其 他功能为辅。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 础及上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缝”很宽,故称 为“带”),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 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 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又达 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1.2施工后浇带的作法 一般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基础同时施 工,这样回填土后场地平整,便于上部结构旒 工。列于上部结构,无论是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 同时施工,还是先施工高层,后施工低层,同样 要按施工图预留施工后浇带。 对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的基础粱、上 部结构的梁和板,要预留出施工后浇带,待主楼 与裙房主体完工后,再用微膨胀混凝土将它浇 筑起来,使两侧地梁、上部粱和板连接成一个整 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高屡与低层的差异 沉降放过一部分,因为高层主偻完成之后,一・般 情况下,其沉降量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6o% ~80%。剩下的沉降虽就小多了,这时再补齐施 工后浇带混凝土,二者差异沉降量就较小,这部 分差异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可由不设永久变 形缝的结构承担。对于施工后浇收缩带,宜在主 体结构完工两个月后浇筑混凝土。施工后浇 带的断面形式鹰考虑浇筑混凝土后连接牢固, 一般宜留直缝。对于板,可留斜缝;剐于粱及基 础,可留企口缝,而企口缝又有多种形式,可根 据结构断面情况确定。 2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 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 同时,也因土地资源Et渐减少与人口增氏之间 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物越来越 多。为了保订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筑 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 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筑物沉降观测 的必要性和晕要性愈加明显。现行规范也规定, 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占建筑物及连续 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胬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 进行沉降观测。 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q 应用沉降 观测加强过程II{【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 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 为勘察设¨施 .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 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 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 损失。以下是本人对高层沉降观测的凡点体会。 2.1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2.1.1仪器 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 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丁的沉降情 况,…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 1/10 ..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 仪(s1或So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 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水准尺。 2 1.2观测时间的要求 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问有 格的限制 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 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理洲得 到完 整的观测意义。其他各阶嚣的复测,根据1 程进 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 测。只有这 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棉邻的两 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j}_}高层建筑 物的沉降观测按…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 (如:次/30天)或持建筑物的l』J口荷情况每升高… 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够何种 式都 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嗯测用期准”. 行。 2 ]3观测点的耍求 为了能够反 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 况,沉降观测点裴埋设在晟能反映罚降特征且 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没罱的沉 降观测点要对称,且相邻点 间间距以15~3O 米为宜,均匀盹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通常情况 F,建筑物设训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 置图。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 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墒或 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 能连续 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 2.1.4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 原则 所淆“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 据 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 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萝稳定;观测人 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 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 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 定性,使所测的结果 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佩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 观测的皇占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譬 更真实。 2,1.5施测要求 仪器、没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 正确。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 进行榆测校 ,必要n可经 量单一 予以鉴定。连 续使用3~6个月重新列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 校。在观测过程q1,操作人 要相互配合, 工 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做到步步有校核。 2.2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 ,,253 2.2.1建立水准控制网 根据工程的特点布局、现场的环境条件制 订测量施测方案,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 点(或城市精密导线点)根据工程的测量施测方 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水准控制网。要求: a ~般高层建筑物周围要布置三个以上水 准点,水准点的间距不大于100米。 b.在场区内任何地方架设仪器至少后视到 两个水准点,并且场区内各水准点构成闭合图 形,以便闭合检校。 2.2.2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由场区水准控制网,依据沉降观测点的埋 设要求或图纸设计的沉降观测点布点图,确定 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 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 转点处作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相同路 线进行。 2.2.3沉降观测 根据编制的工程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 期,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稳固后及时进行。一 高层建筑物有l一或数层地下结构,首次观测 应从基础开始,在基础的纵横轴线上接设计好 的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临时的),等临时观测点 稳同好,进行首次观测。 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名次 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测 时一般用N2或N3级精密水准仪。并且要求每 个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嗣期观测两次后决j幸=。 2.2.4统计表汇总 2.2.4.1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 最,列统 表,进行汇总。 2.2.4.2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 首先建立下沉曲线坐标,横坐标为时间坐 标,纵坐标上半部为荷载值,下半部为各沉降观 测周期的沉降最。将统计表中各观测点对应的 观测周期所测得沉降量画于坐标中,并将相应 的荷载值也画于坐标中,连线,就得到对应于荷 载值的沉降曲线。 2.2.4.3根据沉降量统计表和沉降曲线图, 我们可以预测建筑物的沉降趋势,将建筑物的 沉降情况及时的反馈到有关主管部门,正确地 指导施工。特别座在沉陷性较大的地基上重要 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的观测显得更为重要。 利用沉降曲线还可计算出因地基不均匀沉 降引趋的建筑物倾斜度:q:=u I△Cm △Cn l lnll,△cm,△Cn分别为m 点的总沉降量, Lmn为m,n点的距离。 对沉降观测的成果分析,我们还可以找出 同一地区类似结构形式建筑物影响其沉降的主 要因素,指导施工单位编好施工组织设计正确 指导施工大有裨益 同样也为勘察设计单位提 供亲贵的一一手资料,设计出更完善的施工图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