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合同的相对性原理

论合同的相对性原理

论合同的相对性原理

2007级经济法学孙保年

摘要:合同的相对性原理是传统合同法理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合同的相对性强调的是合同只在特定缔约双方之间产生法律拘束力,而把第三人排斥于合同效力之外,第三人无权主张合同权利,也不应负担合同义务和责任。然而,实践表明在某些情形下,如果恪守严格的合同相对性理论,将必然损害合同当事人尤其是第三人的利益。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各国合同立法和司法实践纷纷发展出一种修正理论,即承认在特定情况下,合同对第三人也能产生效力,此即学说上所谓的合同相对性的例外。本文在对合同相对性理论运用进行重点阐述之后,并且对合同相对性理论基础进行了论证,初步探讨了合同相对性的例外现象。

关键词:理论基础,合同相对性,理论运用,例外

Abstract:the principle of relativity contract in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contract law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the relativity of contract, the contract only emphasized in particular is the contracting parties, and produced legally binding between the third party kept out of contract effectiveness besides, a third party shall not be entitled to claim the rights, also should not be burden contract obligations and responsibilities. However, the practice showed that in certain situations, if cherish keep strict contract relativity theory, will inevitably harm contract party especially the interests of a third person. It is for this reason that countries legislative and judicial practice in succession contract to develop a fixed theories, namely admitted in specific cases, the contract to a third person can also produce effectiveness, this is the so-called contract relativity theory of the exception.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ontract theory of relativity demonstrated, expounds the contract after apply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principle, discussed on the contract the relativity exception phenomenon.

Keywords:theoretical basis, contract relativity, theory, exceptions

一、合同相对性原理的理论运用

所谓合同相对性,主要是指合同关系只能发生在特定的合同当事人之间,只在特定

的合同当事人之间发生法律拘束力,只在特定的合同当事人之间产生合同责任。只有合同当事人能够向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基于合同提出请求或提起诉讼,合同当事人不能向与其无合同关系的第三人提出合同上的请求,也不能擅自为第三人设定合同上的义务。同样,与合同当事人没有发生合同上权利义务关系的第三人,也不能依据合同向合同当事人提出请求或提起诉讼,也不应承担合同的义务或责任;非依法律或合同规定,第三人不得主张合同上的权利。合同相对性是合同法规则和制度的基础,在合同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合同相对性规则包含了极为丰富和复杂的内容,且广泛体现在合同的各项制度之中,但概括起来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一)主体的相对性

所谓主体的相对性,指合同关系只能发生在特定的主体之间,只有合同当事人一方能够向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基于合同提出请求或提起诉讼。具体来说,首先,由于合同关系仅是在特定人之间发生的法律关系,因此,只有合同关系当事人彼此之间才能相互提出请求,与合同关系当事人没有发生合同上的权利义务关系的第三人,不能依据合同向合同当事人提出请求或者提起诉讼。其次,合同一方当事人只能向另一方当事人提出合同上的请求和提起诉讼,而不能向与其无合同关系的第三人提出合同上的请求及诉讼。例如,甲、乙之间订立一个出售某物的合同,在规定的交付期到来之前,甲不慎丢失该物被丙所拾到。数日后,乙在丙处发现该物。本案中,甲、乙之间订立买卖合同,在该物未交付以前,甲仍为标的所有人,甲在规定期限到来之间,如不能交付该物,则应向乙承担违约责任。对乙来说,他有权请求甲交付该物与承担违约责任。但由于其并未对该物享有物权,其权利不能对抗一般人,因此,他无权要求丙返还该物,只能由甲向丙提出请求,要求其返还原物。从上述案例可以发现,合同关系是特定当事人之间请求与被请求的关系。

(二)内容的相对性

所谓内容的相对性,指除法律、合同另有规定以外,只有合同当事人才能享有某个合同所规定的权利义务,并承担由该合同产生的责任,除合同当事人以外的任何第三人不能主张合同上的权利。可以说,合同关系是特定当事人之间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关系。在双务合同中,合同内容的相对性还表现在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而因为另一方承担义务才使一方享有权利,权利义务是相互对应的。由于合同内容及于当事人,因此权利人的权利须依赖于义务人履行义务的行为才能实现。从合同关系内容的相对性原理中,可以具体引出如下几项规则:

第一,合同规定由当事人享有的权利,原则上并不及于第三人。合同规定由双方当事人承担的义务,一般也不能对第三人产生拘束力。例如,甲、乙之间订立旅馆住宿合同,甲方(旅馆)承诺照看旅客的贵重物品,但要求物品必须存放于甲方指定的地点,乙方的朋友丙携带某物至乙处,将该物存于乙寄宿的房间内,后被窃。乙丙对甲提起诉讼,要求赔偿。本案中,甲对乙所承担的保管义务并不及于丙,同时即使遗失的物品为乙所有,也必须存于甲指定的地点,因此,甲对丙的财务失窃不负有赔偿责任。当然,随着现代产品责任制度的发展,许多国家立法扩大了产品制造商、销售商对许多与其无合同关系的消费者的担保义务和责任。

第二,合同当事人无权为他人设定合同上的义务。一般来说,权利会对主体带来一定利益,而义务则会为义务人带来一定负担或使其蒙受不利益。如果合同当事人为第三人设定权利,法律可以推定,此种设定是符合第三人意愿的,但如果为第三人设定义务,则只有在征得第三人同意之后,该义务方可生效,若未经第三人同意而为其设定义务,实际上是在损害第三人利益,因此,合同当事人约定的此种义务条款是无效的。在实践中,即使是当事人一方与第三人之间存在着某种经济上的利害关系(如长期供货关系等),或是母公司与其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之间的关系等,也必须征得第三人的同意才能为其设定义务。

第三,合同权利与义务主要对合同当事人产生约束力。在一般情况下,合同之债主要是一种对内效力,即对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效力。但是,法律为防止因债务人的财产的不当减少而给债权人的债权带来损害,允许债权人对债务人和第三人的某些行为行使撤销权及代位权,以保护其债权。这两种权利的行使,使涉及合同关系以外的第三人,并对第三人产生法律上的拘束力。因此,合同的保全也可以看做合同相对性的例外现象。

(三)责任的相对性

合同责任是当事人不履行合同债务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债务是责任发生的前提,而责任则是债务人不履行其义务时,国家强制债务人履行债务和承担责任的表现,所以责任与债务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由于违约责任以合同债务的存在为前提,而合同债务则主要体现于合同义务之中,合同义务的相对性必然决定合同责任的相对性。所谓合同责任的相对性,是指合同责任只能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即合同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发生,合同关系以外的人不负违约责任,合同当事人也不对其承担违约责任。合同责任的相对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违约当事人应对自己造成的违约后果承担违约责任,而不能将责任推卸给其他

人。根据合同法的一般规则,债务人应对其履行辅助人的行为负责。所谓债务履行的辅助人,指根据债务人的意思辅助债务人履行债务的人,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债务人的代理人,二是代理人以外的根据债务人的意思事实上从事债务履行的人。履行辅助人通常与债务人应就履行辅助动人行为向债权人负责,如果因履行辅助人的过错而致债务不履行,债务人仍应对债权人负违约责任。

2、在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债务不能履行的情况下,债务人仍应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债务人在承担违约责任以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债务人为第三人的行为向债权人负责,既是相对性规则的体现,也是保护债权人利益所必须的。当然,如果第三人行为已直接构成侵害债权,那么,第三人得依侵权法的规定向债权人负责。我国民法也确认了债务人应就第三人行为向债权人负责的原则。《民法通则》第116条规定:“当事人一方由于上级机关的原因,不能履行合同义务的,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向另一方赔偿损失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再由上级机关对它因此受到的损失负责处理。”我国《合同法》虽然未重申这一规定,但在第121条中明确规定:“当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违约的,应当向对方承担违约责任。当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间的纠纷,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约定解决。”

3、债务人只能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而不应向国家或第三人承担违约责任,因为只有债权人与债务人才是合同当事人。其他人因不是合同的主体,所以,债务人不应对其承担违约责任。如果因为违约造成国家、集体或他人损害,债务人应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乃至刑事责任。在违约的情况下,法津为制裁违约当事人的行为,对违约方处以罚款、收缴其非法所得等,都不是违约责任,而是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尽管多种责任有时相互并存,但并不丧失各自固有性质,违约责任依然属于民事责任的范畴,而罚款和收缴非法所得属于其他责任范畴。

总之,合同的相对性规则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但集中体现于合同的主体、内容、责任三个方面,而这三个方面的相对性通常也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合同相对性规则要求在确立合同责任时必须首先明确合同关系的主体和内容,区分不同的合同关系及在这些关系中的主体,从而正确认定责任。1

二、合同相对性的理论基础

合同相对性理论的内涵,我国学者王利明将其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笔者也赞同其观点。第一,合同主体的相对性。所谓主体的相对性,是指合同关系只能发生在特定的

主体之间。只有合同当事人一方能够向合同另一方当事人基于合同提出请求或诉讼。首先只有合同关系当事人才能相互提出请求,第三人一般不能根据合同向合同当事人提出请求或诉讼,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除外;其次,合同当事人一方只能向另一方当事人提出合同上的请求或诉讼,而不能向与其无合同关系的第三人提出。第二,合同内容的相对性。所谓内容的相对性,是指除法律,合同另有规定以外,只有合同当事人才能享有合同所规定的权利和承担合同所规定的义务,即合同权利和义务只对合同当事人产生约束力。在双务合同中,合同内容的相对性还表现为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权利义务是相互对应的。由于合同内容只及于当事人,因此,权利人的权利须依据义务人的行为才能实现。第三,合同责任的相对性。所谓责任的相对性,是指违约责任只能发生在合同当事人之间。首先,违约当事人应自己承担违约责任,而不能将责任推卸给他人,其次,在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不能履行的情况下,债务人违约责任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再次,债务人只能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而不应向国家或第三人承担违约责任。2

合同相对性的内涵表明,合同效力只对缔约当事人产生作用,第三人既不能主张此合同上的权利,也不应承担合同上的义务及责任。合同的相对性在合同法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有学者认为“合同相对性原理是合同规则与制度的奠基石,在债法或合同法中具十分重要的地位。”3由此可见,学界对合同相对性的重视程度。然则,为何如此?答案只能从合同相对性所赖以生存的理论基础上寻找。

(一)契约自由和意思自治精神是合同相对性的理论基石

合同的相对性,从其本质来看,是契约自由和意思自治精神的直接展现。可以说没有契约自由和意思自治思想,就谈不上合同的相对性。

1、契约自由和意思自治理论

契约自由的基本含义是指,当事人是否签订合同,与谁签订合同,签订什么合同内容等方面完全享有意志自由。“这种合同,只有根据当事人相互之间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撤销。”后来,合同自由原则被资本主义各国的民事立法普遍接受,并被大陆法系国家奉为民法的三大原则之一,成为近代西方合同法的核心精髓,是各国立法与实践的基本指导思想。

合同自由是意思自治精神的产物,原因即在于自由与意志的关系。意味着,既然人人都有意志,那么人人都有自由。因此,人人都有伴随自由意志而来的“权利”在民法体系中,合同是民事法律关系的核心部分,而个人意志则是合同的核心,亦即在合同的

范围内,一切债权债务关系只有依当事人的意志而成立时,才具有合理性,意思自治不仅意味着有为自己创设权利义务的自由,而且意味着当事人有不为自己创设权利义务的自由”。4

2、意思自治、契约自由精神是合同相对性原理存在的正当法理基础

合同相对性原理的内涵其实正是意思自治精神在合同领域的贯彻落实,也是契约自由思想的反映。无论是合同主体的相对性还是合同内容或责任的相对性,其背后无不受制于意思自治和契约自由精神。黑格尔关于契约本质的论述,在此可作为一个例证。他指出“契约关系是意志与意志的关系,出于人的自由”,“契约双方当事人在以直接独立的人相对待,所以契约:(甲)从任意性出发(自由);(乙)通过契约达到定在的同一意志只能由双方当事人设定,从而它们是共同意志,而不是自在自为的普遍的意志。……。”笔者认为,这些论断都是强调契约是特定当事人表达自己意志的形式,而且,只有做出意志表示的才是缔约当事人,他们应当受自己意志达成的合同的约束。契约效力的根源在于当事人的意志,而非受强制,这正是合同相对性原则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5合同相对性是私法主体在合同关系中意志自由的反映。首先,合同上的权利只能由当事人享有,而第三人无权主张。因为如允许第三人随意向合同当事人主张该合同上的权利,那就意味着第三人为合同当事人设定了义务。而这个义务是在合同当事人未表示同意的情况下强加的,必然违背了合同当事人的意志,从而使契约自由无法存在,进而会彻底摧毁合同行为及合同法律制度。从义务的角度看,合同义务只能由合同当事人自己承担,而无权责令第三人承担,此即合同义务的相对性。因为义务是一种不利益,除法定义务外,任何人不得为他人设定义务,否则即是对他人自由意君的否定。若允许合同当事人把合同义务加诸第三人身上,第三人将无安宁之日。同时,如果真的允许这要做的话,对合同当事人自己也一样不利。因为第三人也可通过某个合同把更重的义务加在合同当事人身上,以此作为报复。所以,从合同义务角度看,合同的相对性更为重要,否则,交易秋序,社会生活秩序将不复存在,人们将回到“从林时代”,实行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其次,合同义务的相对性,最能体现意思自治、契约自由精神。义务对当事人来说是种不利益或负担,当事人之所以愿自动承担合同义务,其目的在于换取别人支付的利益,实现自己的相关需求。因此,承担合同义务正是当事人自由意志支配而做出的理性选择,并不违反当事人的意志。但此种义务,显然只能针对债权人而存在,不可能对任意第三人都适用,否则,债务人必将面临严重危机。因为只有相对于债权人而言,债务人的合同义务才是可预测的,也事先能够决定义务在自己承受范围之内,即在

其意志控制范围之内。最后,合同责任的相对性,同样是意思自治和契约自由的表现。责任由义务而生,没有义务就没有责任,有义务必意味着当事人对违反义务的行为要负责任。在法律责任的定义学说里,“新义务论”说明了义务与责任间的关系:“法律责任是由特定法律事实所引起的对损害予以赔偿,补偿或接受惩罚的特殊义务,亦即由于违反第一性义务而引起的第二性义务。”6违约责任也是如此,其是因当事人自己违反约定的合同义务而引起的结果。同时,合同义务本身也必然意味着当事人有承担违约责任的意思。因为“自由意味着责任,即一个具有自由意志的人应能认识并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责任,就是说,被法律赋予行为能力的人,都是有理性的,能够利用自己的和他人的能力和知识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判断,享受自己行为带来的利益,同时承担自己行为的风险。当事人处分自己的人身和自己的财产,是其自由意志的表现形式,是人的本质的实现”。7如果当事人不愿承担可能出现的违约责任,他完全有权不去创设合同义务。一旦合同义务成立,对债务人而言,不能把合同责任推卸在他人身上。否则,必然导致有义务却无责任或无义务却有责任这种不合法理的局面。同时,如果这样的话,合同义务对债务人将不再具有拘束力,债务人可自由违约而无所顾忌;并且对债权人而言,其债权将无任何保障。如此一来,合同权利义务的实现只能纯粹依赖当事人的诚信等道德标准,不再是法律上的权利义务问题,这必将使合同退出法律领域。

契约自由及意思自治精神孕育了合同相对性理论,因此,任何有关合同相对性理论的理解运用都无法离开这些指导思想。同时,我们也从中发现,合同相对性对合同自由,意思自治理念架说,又是何等重要。有学者指出:“因为只有把因意思约定而产生的效力严格限制在参与约定的人之间时,才会被认为是符合法律秩序的,才会被赋予自治或自由。正是由于这种严格的相对性,古典契约理论的意思自治契约自由才获得广泛的承认和尊重,并被推为私法的基本原则。8

(二)对第三人乃至社会利益的维护是合同相对性原理的重要价值体现合同相对性的核心思想就是:合同的效力只约束缔约当事人,这不仅是为了贯彻私法自治和契约自山思想,同时也是为了避免第三人与合同当事人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首先,如没有合同相对性则可能造成严重不公平。第三人如果能够取得合同权利,他就能够随时起诉合同的当事人。但是,反过来,合同当事人在大多数情况下却不能起诉第三人。这对于合同当事人来说,显然不太公平。特别是考虑到,第三人如果是个无偿的受让人,他没有给付任何对价,但却能够起诉给付了对价的合同当事人,结果反而使他处于比合同当事人更优越的地位,这岂不是要阻止人们达成任何涉及第三人的合同

吗?从而实质上就等于要阻止人们在许多情况下达成合同,因为在这些情况下,合同很容易涉及第三人。

其次,如没有合同相对性,可能会造成第三人与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冲突。根据合同自由原则,当事人可以自由地签订合同,也可以经过协商一致后,自由地变更甚至取消合同,如果没有合同的相对性,承认第三人的权利,那么这一权利就会与合同当事人变更和取消合同的权利发生矛盾,在实践中也可能造成混乱。比如,正当第三人起诉合同当事人时,合同双方当事人却协商取消了合同,结果使合同义务一笔勾销了。在这种极容易出现的冲突情形下,法律还必须用其他规则来确定两种权利的顺序。

再次,合同相对性也是保护第三人活动自由的必然体现。合同相对性一项基本的价值判断,旨在适当维护第三人活动之自由,不致因故意或过失侵害债务人的给付义务的履行,即应对债务人负赔偿责任。否则,第三人之责任范围将漫无边际,诚非妥适。毕竟合同仅存于特定当事人间,其不具备公示性。第三人不必担心自己的行为会遭到预想的法律后果,这就为第三人提供了充分的活动自由和广阔的活动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讲,合同相对性此时对合同当事人自己是不利的,而是有利于保护第三人的利益,鼓励第三人从事各种民事活动。

由上可知,坚持合同相对性是正确处理合同当事人与第三人间可能产生的各种利益冲突的指导性方针。合同相对性表明任何一个合同都要接受法律的约束,当事人不能假合同之名为有损他人及社会的行为。所以,法律确认合同的相对性,正是出于协调私法主体与国家社会利益冲突的内在需要。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合同相对性虽然正面临诸多挑战,但是其赖以生存的理论基础是不能动摇也不会动摇的。契约自由和意思自治精神及第三人正当利益的要求,通过合同相对性的一系列规则和制度得以强化和维护。

三、合同相对性原理的例外问题探讨

合同的权利与义务主要对合同的当事人产生约束力。《合同法》第8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但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为保护合同关系中的债权人和合同关系外的第三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公民的合法权益,法律对合同之债的对内效力不再绝对化,而规定了某些例外。

(一)为第三人订立的合同

由于当事人订立合同都是为了追求一定的利益,所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合同当事

人订立合同都是为了给自己设定权利和义务,可以说,合同大多数是定约人为自己订立的合同。然而,在特殊情况下,订约当事人也可以并非为了自己设定权利和义务,而是为第三人订立合同,合同将对第三人发生效力。此种合同当事人双方约定使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义务,第三人便由此取得直接请求债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或者合同当事人双方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义务,债权人便取得请求第三人履行义务的权利。前者可称之为“为第三人设定权利的合同”,后者可称之为“为第三人设定义务的合同”。为第三人设定权利的合同,例如甲乙双方约定由甲订购乙鲜花店中的鲜花,由乙送给甲的恋爱女友丙。在该合同中,丙并未参与订约过程,但依据该合同可享受权利并有权在乙未按约交付鲜花时,通过甲请求乙履行义务并承担违约责任。为第三人设定义务的合同,例如甲租住房主乙的房屋,双方约定每月最后一天由甲之胞兄丙向乙付清该月的房租。在该合同中,丙亦未参与订约过程,但依据该合同承担了义务,在丙未按约交付房租时,甲将承担违约责任。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民法传统的一般规则,未经他人同意,合同当事人可以为他人设定合同上的权利,但无权为他人设定合同上的义务,因为通常认为,权利会给他人带来一定的利益,而义务则会为他人带来一定负担或使其蒙受损失。如果合同当事人为第三人设定权利,法律可以推定此种设定是符合第三人意愿的,可为有效;但如果为第三人设定义务,则法律不得推定此种设定是符合第三人意愿的,故不能生效。此种传统规则只注重了第三人的利益,而没有注重到第三人不受合同约束的意愿。实际上,在为第三人所订立的合同中,受约束的仍然只是合同当事人,而第三人并不承担合同责任。第三人可以拒绝接受权利,也可以拒绝接受义务;当然,可以接受权利,也可以接受义务。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对其并无法律上的约束力,是否接受和拒绝,完全取决于第三人自己。法律并不拒绝合同当事人为第三人设定权利和义务,但这种设定将对合同当事人产生责任,而不对第三人产生责任。所以,在为第三人所订的合同中,合同当事人对第三人意愿的影响,能否达到使之依照合同接受权利履行义务,于合同当事人至为重要。在为第三人设定权利的合同中,第三人若接受权利,则使债务人存在着承担违约责任的可能性。在为第三人设定义务的合同中,第三人拒绝履行义务,则使债务人产生违约责任。我国《合同法》第64条规定:“当事人约定由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债务的,债务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第65条规定:“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的,第三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这应当说是合理的。

(二)合同保全制度

所谓合同的保全,是指为防止债务人的财产不当减少而给债权人的债权带来危害,允许债权人对债务人或第三人的行为行使撤消权或代位权,以保护其债权。我国《合同法》第73条规定:“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第74条规定:“因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消债务人的行为。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不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消债务人的行为。”这就是债权人的撤消权和代位权。9

撤消权和代位权这两种权利在保全债权的功能上有所不同。撤消权的行使是为了恢复债务人的财产,而代位权的行使是为了防止债务人的财产不当减少,或称为保持债务人的财产。两种权利的目的均在对责任财产采取法律措施予以保持,防止因责任财产的不当减少而给债权造成损害。两种权利的效力都将涉及合同关系以外的第三人,对第三人产生法律约束力,从而成为合同相对性的例外。如在撤消权的行使中,债务人不当处分财产的行为被撤消后,其与第三人的行为将导致自始无效,免除第三人债务的行为视为没有免除,承担第三人债务的行为视为没有承担,为第三人设定担保的行为视为没有设定,让与财产的行为视为没有让与。如果财产已为第三人占有或受益,则第三人应向债务人返还其财产和收益,如果原物不能返还则应折价赔偿。当然,如果第三人在取得财产时出于善意且支付了一定的代价,则又另当别论。在代位权的行使中第三人不能以与债权人无合同关系为由拒绝履行自己的义务,而必须应债权人的请求及时向债务人作出履行,从而实现债权人的权利。不过,由于债权人只是代替债务人行使权利,因此债权人行使代位权所获得的一切利益均归属于债务人,债权人也不能请求第三人直接向自己履行义务,只能通过债务人受领清偿得以间接实现债权。

合同保全制度体现了债对第三人的效力,实践中具有重大意义。允许债权人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依法使自己债权的效力及于第三人,的确能够充分地保障债权人的利益。大量的“三角债”有望通过代位权在实践中的采用得以缓解。债权人也不必再眼睁睁地看着债务人不当减少财产逃避债务而无可奈何。在保护债权上,合同保全制度从不同的角度发挥着与合同担保制度及违约责任制度相同的功能,并弥补了它们的不足。

参考文献:

1王利明、崔建远:《合同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1-43页。

2王利明:论合同的相对性《中国法学》,1996年第4期,第67页。

3郑思成:《WTO知识产权协议逐条详解》,北京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第158页。

4尹田:论意思自治《政治与法律》,1995年第3期,第38页。

5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1年中译本,第82页

6张文显:《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38页。

7郑奇:论合同意思自治原则《法律适用》2001年第8期,第28页。

8李永军:从契约自由原则的基础看其在现代合同法上的地位《比较法研究》2002年第1期。9徐学鹿:《合同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178页。

合同相对性原则的突破之司法适用

合同相对性原则的突破之司法适用 引言 合同相对性原则作为合同自由原则的派生原则,一直以来为英美法系、大陆法系所认可,被认为是合同制度和规则的奠基石,在整个合同法领域乃至民法领域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为充分释放社会生产力和推进社会文明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保障作用。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交易的频繁、复杂,合同相对性原则受到了诸多冲击和挑战,为更好的平衡社会利益和实现司法公正,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对合同相对性原则规定了许多例外情况,学界称之为“合同相对性的突破”。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先从两则相关案例开始探讨。 案例一:谢某与陈某、某工程集团及其G205汤潜段项目部买卖合同纠纷一案。被告某工程集团在承包施工G205汤潜段道路改建工程期间,工程实际施工人陈某向原告谢某采购石子、黄沙,陆续欠下13万余货款,谢某起诉至法院,要求三被告共同清偿买卖合同债务。法院审理认为,买卖合同当事人为谢某和陈某,鉴于合同之债具有相对性,只对合同当事人产生约束力,对合同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不发生法律效力,故买受人陈某应承担给付货款义务,被告某工程集团及其G205汤潜段项目部不承担付款义务。 案例二:石某与陈某、某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其G205汤潜段项目部劳务合同纠纷一案。被告某工程集团在承包施工G205汤潜段道路改建工程期间,工程实际施工人陈某雇佣原告石某进行挖机作业,尚欠5万余挖机作业款未付。石某起诉至法院,要求三被告共同清偿挖机作业欠款。一审法院认为,陈某为劳务合同的直接雇主,应按合同约定承担给付劳务报酬的义务,被告某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其G205汤潜段项目部虽非劳务合同当事人,但其作为劳务成果的实际接收人,在承包期间违反规定将工程分包给无用工主体资格的陈某,且无法证明已与陈某结清工程款,应对陈某拖欠谢某的劳务报酬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二审法院维持了一审法院的判决。 上述两则案例被告相同,案情相似,两则案例中被告某工程集团及其项目部

合同相对性原则的突破

合同相对性原则的突破 考号:姓名:毛肖君 【内容提要】合同相对性一直是合同规则和制度赖以建立的基础,但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一原则已经有了极大的突破。由于合同相对性的突破会涉及到合同当事人及第三人的利益保护问题,具有重大社会经济利益,因而在当代合同领域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从两大法系对合同相对性的比较出发,将合同相对性的内容分为合同主体相对性、合同内容相对性及合同责任相对性三部分,并分别论述了合同相对性原则的突破在上述三个方面的具体表现,重点论述了第三人利益合同和缔约过失责任。 【关键词】合同相对性第三人合同相对性原则的突破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法》第2条)。合同关系的相对性是合同规则和制度赖以建立的基础和前提,合同关系不同于其他民事法律关系(如物权关系)的重要特点,就在于合同关系的相对性。 合同的相对性原则,主要是指合同关系只能发生在特定的合同当事人之间,只有合同当事人一方能够向另一方基于合同提出请求或提出诉讼;与合同当事人没有发生合同上权利义务的第三人,不

能依据合同向合同当事人提出请求或提出诉讼,也不应承担合同的义务或责任;非依法律或合同的规定,第三人不能主张合同上的权利。概括起来,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内容: (一)主体的相对性 主体的相对性,是指合同关系只能发生在特定的主体之间,只有合同当事人一方能够向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基于合同提出请求或提起诉讼。首先,由于合同关系仅是在特定人之间发生的法律关系,只有合同关系当事人彼此之间才能相互提出请求,与合同关系当事人没有发生合同上的权利义务关系的第三人,不能依据合同向合同当事人提出请求或者提起诉讼。其次,合同一方当事人只能向另一方当事人提出合同上的请求和提起诉讼,而不能向与其无合同关系的第三人提出合同上的请求及诉讼。 (二)内容的相对性 内容的相对性,是指除法律、合同另有规定以外,只有合同当事人才能享有某个合同所规定的权利义务,并承担该合同规定的义务,除合同当事人以外的任何第三人不能主张合同上的权利。在双务合同中,合同内容的相对性还表现在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权利义务是相互对应的。权利人的权利须依赖于义务人履行义务的行为才能实现。 (三)责任的相对性

浅谈合同相对性原则

浅谈合同相对性原则 [内容摘要] 合同相对性原则是合同规则得以建立的前提和基础,是合同关系不同于其它民事法律关系的重要特点。也是我国合同立法和司法所必须依据的一项重要规则。鉴于合同的相对性规则在合同法中的极端重要性,本文试从合同相对性的定义、内容、意义以及原则例外谈谈对合同相对性的一点认识。 [关键字] 合同相对性 一、合同相对性的定义 合同关系的相对性,在大陆法中被称为债的相对性,早在罗马法中已经确立。在罗马法上,债被称为“法锁”,意指“当事人之间之羁束状态而言”。①债的相对性决定了债权是对人权,为维护债权的诉讼是针对特定人的诉讼。 在英美法上,债的相对性概念被称之为合同的相对性。内容主要是:合同项下的权利义务只能赋予给当事人或加在当事人身上,合同只能对合同当事人产生拘束力,而非合同当事人不能诉请强制执行合同。只有合同当事人可以就合同起诉和被诉,合同当事人可以为第三人设定权利,但是第三人不能请求合同当事人履行合同。 两大法系的合同的相对性原则,虽然在具体规则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是都认为合同的相对性原则是指“合同主要在特定的合同当事人之间发生法律约束力,只有合同当事人一方能基于合同向合同对方提出请求或提起诉讼,而不能向与其无合同关系的第三人提出请求,也不能擅自为第三人设定合同上的义务,合同债权也主要受合同法的保护。合同的相对性是合同规则和制度的奠基石,在债法或合同法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合同相对性的内容 (一)合同主体的相对性 所谓合同主体的相对性是指,合同只能发生在特定的主体之间,只有合同当事人一方能够向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基于合同提出请求或提起诉讼。具体来说,首先,由于合同关系仅是在特定人之间发生的法律关系,因此,只有合同关系当事人彼此之间才能相互提出请求,与合同关系当事人没有发生合同上的权利义务关系的第三人,不能依据合同向合同当事人提出请求或者提起诉讼。其次,合同一方当事人只能向另一方当事人提出合同上的请求和提起诉讼,而不能向与其无合同关系的第三人提出合同上的请求及诉讼。②但是应注意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法律为保护某些合同关系中的债权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也赋予了某些债权以物权的效力。有关这方面的问题,后文将进行介绍。 (二)合同内容的相对性 所谓内容的相对性,是指除法律、合同另有规定以外,只有合同当事人才能享有某个合同所规定的权利义务,并承担该合同规定的义务,除合同当事人以外的任何第三人不能主张合同上的权利。在双务合同中,合同内容的相对性还表现在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而因为另一方承担义务才使一方享有权利,权利义务是相互对应的。由于合同内容及于当事人,因此权利人的权利须依赖于义务人履行义务的行为才能实现。从合同关系内容的相对性原理中,可以具体引出如下几项规则:第一,合同规定由当事人享有的权利,原则上并不及于第三人。合同规定由当事人承担的义务,一般也不能对第三人产生拘束力。第二,合同当事人无权为他人设定合同上的义务。一般来说,权利会对主体带来一定利益,而义务则会为义务人带来一定负担或使其蒙受不利益。如果合同当事人为第三人设定权利,法律可以推定,

合同关系的相对性

合同关系的相对性 合同关系的相对性,主要是指合同关系只能发生在特定的合同当事人之间,只有合同当事人一方能够向另一方基于合同提出请求或提起诉讼;与合同当事人没有发生合同上权利义务关系的第三人,不能依据合同向合同当事人提出请求或提起诉讼,也不应承担合同的义务或责任;非依法律或合同规定,第三人不能主张合同上的权利。合同的相对性主要从合同主体的相对性、合同内容的相对性、合同责任的相对性三个方面来体现: 1、主体的相对性。是指合同关系中能发生在特定的主体之间,只有合同当事人一方能够向另一方当事人基于合同提出请求或提起诉讼。 2、内容的相对性。是指除法律、合同另有规定外,只有合同当事人才能享有某个合同所规定的权利,并承担合同所规定的义务。合同当事人以外的任何第三人不能主张合同上的权利。从合同关系内容的相对性原理中,可以具体引出如下几项规则: (1)合同规定由当事人享有的权利,原则上并不及于第三人; (2)合同当事人无权为他人设定合同上的义务。 (3)合同权利与义务主要对合同当事人产生拘束力。 3、责任的相对性。所谓违约责任的相对性,是指违约责任只能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即合同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发生;合同关系以外的人,不负违约责任,合同当事人不对其承担违约责任。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违约当事人应对因自己的过错造成的违约后果承担责任,而不能将责任推卸给他人。 (2)在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债务不能履行的情况下,债务人仍应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一)对于定期还款的民间借贷,诉讼时效为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2年,逾期则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的权利。(二)对于定期还款的民间借贷,债务人在约定期限届满后未履行债务而出具没有还款日期的欠款条,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中断,从收到欠款条的第二天开始重新计算诉讼时效(2年)。(三)对于不定期还款的民间借贷,也就是没有写明还款日期的民间借贷,不受诉讼时效规定的限制,但是受最长20年保护期的限制。(四)对于不定期的民间借贷,如果借款人明确表示拒绝还款的(当然由借款人举证证明其已经明确表示不予还款),则从借款人明确表示拒绝还款之日起适用2年的诉讼时效期间。(五)对于超

合同法关于合同相对性[工作范文]

合同法关于合同相对性 篇一:合同法论文:合同相对性及其突破 合同的相对性及其突破 引言: 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或终止债权债务关系的协议。《合同法》第121条确定了合同相对性的归责原则,这里的合同相对性,又称合同关系的相对性,是合同关系不同于其他民事法律关系的重要特征之一。传统的合同相对性理论认为,合同仅于缔约人之间发生效力,对合同外第三人不发生效力;合同缔约人不得以合同约定涉及第三人利益的事项,任何一方缔约人不与第三人发生权利义务关系,否则合同无效。然而,随着现代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商业贸易空前繁荣,严格恪守合同相对性原则越来越难以满足平衡社会利益,体现司法公正,社会经济生活对合同的社会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1]为了适应现实的需要,提高社会经济运行的效率,各国都在一定程度上扩张了合同的效力范围,表现在立法和司法上,受合同效力影响的第三人范围越来越宽,合同相对性原则也逐渐受到了冲击,出现了许多合同相对性的例外情况,有学者将其称为“合同相对性的突破”,本文将从合同相对性的历史演进和突破表现对其略作探讨。 关键词:合同相对性突破

正文: 一、合同相对性的历史演进 合同相对性原则,在学理上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目前比较权威的解释是以王利明先生给的定义:合同相对性是指合同主要在特定的合同当事人之间发生法律拘束力,只有合同当事人一方能基于合同向对方提出请求或提起诉讼,而不能向与其无合同关系的第三人提出合同上的请求,也不能擅自为第三人设定合同上的义务,合同债权也主要受合同法的保护。在大陆法系中,合同相对性源至罗马法的“债的相对性”理论,认为债是当事人一方请求他方为给付行为的法律关系,债权是只能对特定人产生效力的请求权。这种由特定权利人向特定义务人请求为或不为特定行为的特性,就是“债的相对性”。而合同是债的形式之一,因此,具体到合同的效力范围上,这种相对性原则的主要含义是:合同仅于缔约人之间发生效力,对合同外第三人不发生效力;合同缔约人不得以合同约定涉及第三人利益的事项,任何一方缔约人不与第三人发生权利义务关系,否则合同无效。这一规则对现代大陆法系的债法产生了很大影响,理论上,都将其视为债权自身性质所决定的一种当然原则。 二、合同相对性的突破表现: 合同相对性确立以后,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保护债权人和第三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

合同的相对性

合同的相对性 合同相对性是指合同主要在特定的合同当事人之间发生法律拘束力,只有合同当事人一方能基于合同向对方提出请求或提起诉讼,而不能向与其无合同关系的第三人提出合同上的请求,也不能擅自为第三人设定合同上的义务,合同债权也主要受合同法的保护。是合同规则和制度赖以建立的基础和前提,历来都是各国合同立法和司法所必须依据的一项重要规则合同相对性原则包含了非常丰富和复杂的内容,并且广泛体现于合同中的各项制度之中,法学界一般都将其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主体的相对性 所谓主体的相对性,是指合同关系只能发生在特定的主体之间,只有合同当事人一方能够向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基于合同提出请求或提起诉讼。具体来说,首先,由于合同关系仅是在特定人之间发生的法律关系,只要有一方当事人为不特定,即不为合同关系,就不适用合同相对性原则。其次,合同一方当事人只能向另一方当事人提出合同上的请求和提起诉讼,而不能向与其无合同关系的第三人提出合同上的请求及诉讼。 (二)内容的相对性 所谓内容的相对性,是指除法律、合同另有规定以外,只有合同当事人才能享有某个合同所规定的权利义务,并承担该合同规定的义务,除合同当事人以外的任何第三人不能主张合同上的权利。从合同关系内容的相对性原理中,可以具体引出如下几项规则:第一,合同规定由当事人享有的权利,原则上并不及于第三人。合同规定由当事人承担的义务,一般也不能对第三人产生拘束力。第二,合同当事人无权为他人设定合同上的义务。因而,如果合同当事人约定了此种义务条款,此义务条款是无效的,但是如果征得第三人同意之后,该义务方可生效。合同当事人为第三人设定权利,法律可以推定,此种设定是符合第三人意愿的。第三,合同权利与义务只对合同当事人产生约束力,这种约束力是一种内部效力。 (三)责任的相对性 责任的相对性是由内容相对性派生出来的,由于违约责任以合同义务的存在为前提,合同义务的相对性必然决定合同责任的相对性。所谓违约责任的相对性,是指违约责任只能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即合同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发生,合同关系以外的人不负违约责任,合同当事人也不对其承担违约责任。责任的相对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违约当事人应对因自己的过错造成的违约后果承担违约责任,而不能将责任推卸给他人。根据合同法的一般规则,债务人应对其履行辅助人的行为负责。因为履行辅助人与债权人之间并无合同关系,因此债务人应就履行辅助人的行为向债权人负责,不论该履行辅助人是否有过错。第二,在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债务不能履行的情况下,债务人仍应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债务人在承担违约责任以后,对第三人享有追偿权。第三,债务人只能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而不应向国家或第三人承担违约责任,因为合同只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拘束力。 资本主义进入现代市场经济以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商业贸易的空前繁荣,社会经济生活对合同的社会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现实的需要,提高社会经

推荐-简析合同相对性的突破 精品

简析合同相对性的突破 摘要合同相对性规则是合同法确立的合同基本规则之一。该规则为合同实现“法锁”的作用,维护合同法本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实践的深化,合同相对性的固有弊端逐渐显现。为此,《合同法》及其司法解释设立了合同相对性突破制度。从法哲学的角度看,该制度有充分内在法理机理,且在维护法的价值如正义、秩序、效率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合同相对性规则合同相对性突破法的价值 一、合同相对性概述 罗马法中将诉讼分为“对人之诉”与“对物之诉”,其中“对人之诉”是指债权人为了维护其债权而针对特定的债务人所提起的请求特定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诉讼。该规则是相对性规则的历史滥觞。正如王泽鉴先生所言,“债权人得向债务人请求给付,债务人之给付及债权人之权利,乃同一法律上给付关系之两面。此种仅特定债权人得向特定义务人请求给付之法律关系,学说上称之为债权之相对性”。合同之债作为债的一个重要渊源,其理所当然的应当具备债的相对性之特性,法律上称之为“合同的相对性”。 合同的相对性是指,合同原则上只在当事人之间发生效力,并不及于第三人。合同相对性原则实乃债的相对性的下位概念,是我国合同规则和制度赖以建立的基础,甚至有学者将其称为“合同法体系的基石”。合同相对性的内涵主要包括主体的相对性、内容的相对性以及合同责任的相对性三个方面。

二、合同相对性的现实困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形式呈现多样化,交易关系也日趋复杂,传统的合同相对性原则在处理新形势下各种交易活动的过程中逐渐显得“力不从心”。合同相对性原则面临着“捉襟见肘”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对合同债权的保护力度不够 首先,当债务到期后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或者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债务人无偿转让财产给债权人债权造成损害时,债权人基于合同相对性原则的规定仅能向债务人请求给付债务而不能向该合同外第三人主张,这无疑将给债权人债权之实现造成巨大的风险,不利于对债权的保护。 其次,当合同之外第三人明知道当事人之间存在合同关系,却仍然故意阻挠债务人履行债务,致使债权人之债权难以实现时,依合同相对性原则,债权人对第三人侵害其债权的行为不能向第三人主张责任而仅能向债务人请求。合同相对性原则在第三人侵害债权时缺乏必要的救济手段。 (二)缺乏对第三人合法权益之有效保障 合同之外的第三人虽不是合同当事人,其合法的权益也理所应当受到合同法的保护。现实交易活动过程中,出现合同内容损害第三人利益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按照传统的合同相对性原则,第三人的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与救济,突破合同相对性原则便显得十分必要。 例如,在甲与乙签订了房屋租赁合同之后,又与丙订立了房屋买

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例外

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例外---以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为例 合同相对性原则作为合同法中一项重要原则,在整个合同法理论乃至私法理论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随着经济关系的复杂化、商品交易的频繁化,以及维护社会实质公平、保护弱者地位观念在司法领域的进一步强化,合同相对性原则已不能平衡各方的利益,在交易领域不同程度的出现了例外。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作为一种特殊的合同,在以合同相对性原则为适用基础的前提下,为了保护实际施工人的利益,也出现了合同相对性原则适用的例外情形。本文从合同相对性原则及例外的基本理论出发,重点阐述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例外情形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的应用。 一、合同相对性原则及例外的含义 所谓合同相对性,就是指合同只对缔约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对合同关系以外的第三人不产生法律约束力。该原则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除合同当事人以外的任何其他人不得请求享有合同上的权利;其二是,除合同当事人外,任何人不必承担合同上的责任。合同相对性原则反映了意思自治、合同自由的司法原则,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当事人自由意志在合同效力方面的体现。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合同相对性原则已不能涵盖合同法的全部,也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追求社会实质正义、保护弱者利益的需求。因此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例外情形出现在各国立法及司法实践中,成为合同相对性原则的有利补充。 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例外,是指除合同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依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享有合同产生的请求权,或承担合同产生的责任,即合同效力及于第三人。可见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例外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例外情形适用的主体一方为合同当事人,另一方为合同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且此第三人在订立合同时可能是不确定的;其次,第三人享有请求权或承担责任的基础是合同,即第三人依据合同享有权利、承担责任。若第三人仅有接受履行的权利而无请求履行的权利,或仅有履行义务而不承担责任,则不属于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例外。 二、确立合同相对性原则例外的意义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合同相对性原则例外的确立正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满足了人们对经济效益和司法效益的需求,也彰显了社会对实质正义追求的理念。 1、有利于实现经济效益和司法效益 依合同相对性原则,合同当事人虽然可以为第三人设定一定的权利或利益,但第三人并不享有请求合同当事人履行合同的权利。这样,合同中负有交付义务的一定当事人就存在着极大的机会主义。而合同相对性原则例外在赋予第三人享有接受权利的同时,也享有请求合同当事人履行的权利,在履行义务的同时也承担合同相对人要求承担的责任,这使得交易成本和司法成本都降低了,提高了交易效率和司法效率。

简析合同相对性的突破

简析合同相对性的突破 论文摘要合同相对性规则是合同法确立的合同基本规则之一。该规则为合同实现“法锁”的作用,维护合同法本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实践的深化,合同相对性的固有弊端逐渐显现。为此,《合同法》及其司法解释设立了合同相对性突破制度。从法哲学的角度看,该制度有充分内在法理机理,且在维护法的价值如正义、秩序、效率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合同相对性规则合同相对性突破法的价值 一、合同相对性概述 罗马法中将诉讼分为“对人之诉”与“对物之诉”,其中“对人之诉”是指债权人为了维护其债权而针对特定的债务人所提起的请求特定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诉讼。该规则是相对性规则的历史滥觞。正如王泽鉴先生所言,“债权人得向债务人请求给付,债务人之给付及债权人之权利,乃同一法律上给付关系之两面。此种仅特定债权人得向特定义务人请求给付之法律关系,学说上称之为债权之相对性”。合同之债作为债的一个重要渊源,其理所当然的应当具备债的相对性之特性,法律上称之为“合同的相对性”。 合同的相对性是指,合同原则上只在当事人之间发生效力,并不及于第三人。合同相对性原则实乃债的相对性的下位概念,是我国合同规则和制度赖以建立的基础,甚至有学者将其称为“合同法体系的基石”。合同相对性的内涵主要包括主体的相对性、内容的相对性以及合同责任的相对性三个方面。

二、合同相对性的现实困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形式呈现多样化,交易关系也日趋复杂,传统的合同相对性原则在处理新形势下各种交易活动的过程中逐渐显得“力不从心”。合同相对性原则面临着“捉襟见肘”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对合同债权的保护力度不够 首先,当债务到期后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或者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债务人无偿转让财产给债权人债权造成损害时,债权人基于合同相对性原则的规定仅能向债务人请求给付债务而不能向该合同外第三人主张,这无疑将给债权人债权之实现造成巨大的风险,不利于对债权的保护。 其次,当合同之外第三人明知道当事人之间存在合同关系,却仍然故意阻挠债务人履行债务,致使债权人之债权难以实现时,依合同相对性原则,债权人对第三人侵害其债权的行为不能向第三人主张责任而仅能向债务人请求。合同相对性原则在第三人侵害债权时缺乏必要的救济手段。 (二)缺乏对第三人合法权益之有效保障 合同之外的第三人虽不是合同当事人,其合法的权益也理所应当受到合同法的保护。现实交易活动过程中,出现合同内容损害第三人利益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按照传统的合同相对性原则,第三人的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与救济,突破合同相对性原则便显得十分必要。 例如,在甲与乙签订了房屋租赁合同之后,又与丙订立了房屋买

论合同的相对性

论合同的相对性 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者在文中分析了合同相对性规则的产生、发展及其在现代合同法中的重要性;研究了合同相对性规则的内容,认为它是由合同主体的相对性、内容的相对性、责任的相对性三方面构成的;并结合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探讨了合同相对性规则的正确运用及在合同立法上的完善问题。 *** 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或终止债权债务关系的协议。作为一种民事法律关系,合同关系不同于其他民事法律关系(如物权关系)的重要特点,在于合同关系的相对性。合同关系的相对性是合同规则和制度赖以建立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我国合同立法和司法所必须依据的一项重要规则。鉴于合同的相对性规则在合同法中的极端重要性,本文拟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比较法的分析 合同的相对性,在大陆法中称为"债的相对性",该规则最早起源于罗马法。在罗马法中,债( obligatio )被称为"法锁"( juris vinelum),意指"当事人之间之羁束(Gebundenheit)状态而言。"〔1〕换言之,是指债能够且也只能对债权人和债务人产生拘束力。由于债本质上是当事人之间一方请求他方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法律关系,所以债权不能象物权那样具有追及性,而只能对特定人

产生效力。尤其是在对两种权利的侵犯和司法保护之上,债权和物权是不同的。"物权可能受到任何人的侵犯,但是人们不可能预先(ab inito)准确地知道谁可能侵犯它,也没有想到必须通过诉讼来保护自己的权利;相反,债权则可能受到同其发生关系的人的侵犯,而且一开始( ab origine)就知道将可能针对该人行使诉权。"〔2〕在罗马法中,物权的绝对性决定了维护物权的诉讼是绝对的,它可针对一切人提起诉讼,且是对物的诉讼(actio in rem);而债权的相对性决定了债权乃是对人权(jux in personem),并且维护债权的诉讼只能针对特定的并在原告请求中提到的人,这种诉讼叫作对人的诉讼(actio in personem)。〔3〕为了体现债的相对性原理,在合同法领域,罗马法曾确立了"(缔约行为)应该在要约人和受约人之间达到(inter stipulantem et promittentem negotium contrahitur)","任何人不得为他人缔约(Alteri stipulari nemo potest)"等规则,因此第三人都不得介入合同关系。依罗马法学家的观点,行使诉权也必须有直接的利益,而由于第三人与债务人之间并无直接利益关系,因此不能对债务人提出请求。此种限制也使当事人不能缔结利他合同。然而,随着交易的发展,罗马法逐渐承认了一种适用债的相对性规则的例外情况,即当缔约人与第三人有利害关系时,更准确地说当向第三人给付是一种本来就应该由缔约人履行的给付时,合同当事人为第三人利益缔约是有效的。〔4〕罗马法确立的债的相对性规则对现代大陆法系的债法产生了重大影响。《德国民法典》第241 条规定:"债权人因债的关系得向债务人请求给付"。《法国民

(合同知识)浅谈合同相对性原则及突破

(合同知识)浅谈合同相对性原则及突破

浅谈合同相对性原则及突破 舒其君余海森摘要:合同相对性原则源自债的相对性,是古典契约模式的壹大特点,是大陆法系合同法壹大基本原则。其含义是指合同仅对缔约方产生效力,除合同当事人以外,任何其他人不得享有合同上的权利,也不承担合同上的责任。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次制度逐渐受到了挑战,本文就合同相对性及其突破做简单的论述。 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相对性是合同规则和制度赖以建立的基础和前提,历来均是各国合同立法和司法所必须依据的壹项重要规则。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出现,商业贸易空前繁荣起来,社会经济生活对合同的社会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现实的需要,提高社会经济运行的效率,各国均于壹定程度上扩张了合同的效力范围,合同相对性原则受到了冲击,出现了许多例外情况,我将此称为“合同相对性的突破”。 壹、合同相对性原则的确立及含义 法律的制定和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合同相对性原则是合同自由原则延伸的必然,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当事人自由意志于合同效力方面的体现。合同的相对性于大陆法中被成为“债的相对性”,该规则最早起源于罗马法。意指“当事人之间之羁束状态而言”。即指合同仅于缔约人之间发生效力,对合同外第三人不发生效力;合同缔约人不得以合同约定涉及第三人利益的事项,任何壹方缔约人不和第三人发生权利义务关系,否则合同无效。这壹规则对现代大陆法系的债法产生了很大影响,《法国民法典》就此作出了明文规定,如第1119条规定:“任何

人,于原则上,仅得为自己接受约束且以自己名义订立契约。”第1165条规定:“契约仅于缔约当事人间发生效力。”其他大陆法系国家如德国、瑞士、日本、我国台湾地区的民法虽未设立明文规定,但于理论上,均将其视为债权自身性质所决定的壹种当然原则。 于英美法系中,因为法律上且不存于债的概念及体系,所以大陆法中的“债的相对性”规则于英美法被称为“合同的相对性”(privityofcontract)。其基本内容是:合同项下的权利义务只能赋予给当事人或加于当事人身上,合同只能对合同当事人产生拘束力,而非合同当事人不能诉请强制执行合同。 总之,合同相对性或债的相对性规则,自罗马法以来,壹直为俩大法系所确认,尽管俩大法系关于合同相对性规则所蕴含的具体内容有所区别,但基本上均认为,合同相对性是指合同主要于特定的合同当事人之间发生法律拘束力,只有合同当事人壹方能基于合同向对方提出请求或提起诉讼,而不能向和其无合同关系的第三人提出合同上的请求,也不能擅自为第三人设定合同上的义务,合同债权也主要受合同法的保护。王利明教授认为合同的相对性规则包含了极为丰富和复杂的内容,主要体现为:(1)主体的相对性,是指合同关系只能发生于特定的主体之间,只有合同当事人壹方能够向合同的另壹方当事人基于合同提出请求或提起诉讼。(2)内容的相对性,是指除法律、合同另有规定以外,只有合同当事人才能享有某个合同所规定的权利义务,且承担该合同规定的义务,除合同当事人以外的任何第三人不能主张合同上的权利。于双务合同中,合同内容的相对性仍表当下壹方的权利就是另壹方的义务,而因为另壹方承担义务才使壹方享有权利,权利义务是相互对应的。由于合同内容及于当事人,因此权利人的权利须依赖于义

完美的合同合同的基本原理及审查与修改

第三章合同的理解与审查 第一节合同审查前的应知内容 一、合同中的经济行为与法律行为 1、法律无法解决所有的合同问题; 2、合同首先主要是经济行为,作为法律事务处理主要是为了控制其中的法律风险。 二、合同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1、合同中的常见外在问题—表述问题 (1)内容相对简单; (2)滥用合同范本; (3)缺乏结构安排; (4)表述精度不足; (5)忽略版面质量。 2、合同中的常见内在问题—法律问题 (1)合同脱离实际需要; (2)合同目的不明:合同的目的对不明确部分进行解释、计算可得利益损失有重要作用; (3)以点式思维考虑问题; (4)未充分行使约定权。 三、审查合同前的必要沟通 1、审查前需要了解的信息; 2、对相关信息的记录。 四、合同审查工作的操作要点 1、避免接受原件; 2、预览合同文本; 3、看清相关条款; 4、核对相应法规; 5、慎待商务条款。 第二节合同审查中的几个理念 合同审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需要矫正此前各类活动走入的误区,发现各种干扰交易目的实现的因素,为后续的决策、谈判、修改提供清晰的目的和依据。 一、合同审查的不同层面与境界

1、对业务层面合同的审查; 2、对商务层面合同的审查; 3、对专业层面合同的审查; 4、对专家层面合同的审查。 二、合同审查中的法律检索调研 1、法律规范检索:法律基本知识——法律条文——法律适用; 2、法律规范调研。 三、合同的倾向性与审查要点 1、合同的出具方与利益倾向性; 2、合同的买卖方与合同的倾向性; 3、对第三方文本的审查 四、合同的大致质量等级分类 专家级合同——专业级合同——商务级合同——业务级合同 第三节对合同法律问题的审查 一、合同主体是否合格 1、合同主体资格的有效性; 2、许可、资质的合格性问题; 3、从业人员资格的合格性问题; 4、合同主体的其他资格问题:对方提出、行业要求等。 二、条款内容是否合法 1、合同名称合法性问题; 2、交易内容合法性问题; 3、交易程序合法性问题; 4、其他合法性问题。 三、双方约定是否实用 1、充分利用交易目的; 2、区别对待相对人; 3、识别管辖地点; 四、权利义务是否明确 1、审查约定不明引起的权利义务不明确 (1)条款之间缺乏配合; (2)条款内容表述不当; (3)条款缺乏可操作性。

合同的相对性

浅析合同的相对性原理及其发展 一、合同相对性概念、基本理念和内容 合同相对性是指合同主要在特定的合同当事人之间发生法律约束力,只有合同当事人一方能基于合同向合同对方提出请求或提起诉讼,而不能向与其无合同关系的第三人提出请求,也不能擅自为第三人设定合同上的义务,合同债权也主要受合同法的保护。 基本理念:在合同法理论中,其基本理念在于两个方面: (一)合同相对性原则是贯彻意思自治、契约自由的私法精神的必然体现 意思自治原则和合同自由原则是整个合同法理论的核心所在。依意思自治原则,个人意志是合同的核心,在合同范围内,一切债权债务关系只有依当事人的意志而成立时,才具有合理性。合同相对性原则恰恰反映了意思自治原则的要求。既然合同是经过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是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那么,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就是合同当事人自由意思的“原动力”,“合同的精髓是当事人自由意志之汇合”。 (二)合同相对性原则是保护第三人活动自由的必然体现 合同相对性原则包含一项基本的价值判断,旨在适当维护第三人活动之自由,不致因第三人故意或过失侵害债务人或给付标的,而对债权人负损害赔偿责任。否则,第三人之责任范围将漫无边际,诚非妥适。合同相对性原则不利于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利益,而有利于保护第三人的利益,鼓励第三人交易。 合同相对性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主体的相对性 指合同关系只能发生在特定的主体之间,只有合同当事人一方能够向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基于合同提出请求或提起诉讼,任何一方当事人只能向合同另一方提起诉讼或请求,而不能向第三人提起诉讼或请求。 (二)内容的相对性 只有合同当事人才能享有合同规定的权利,并承担该合同规定的义务,但除法律、合同另有规定以外。当事人以外的任何第三人不能主张合同上的权利,更不负担合同中规定的义务。(三)责任的相对性 即指违约责任只能在特定的合同关系当事人之间发生,合同关系以外的人不负违约责任,合同当事人也不对合同关系以外的人承担违约责任。 二、合同相对性的意义

合同的相对性原理及发展

浅析合同的相对性原理及其发展 [摘要] 合同的相对性原则源自债的相对性,是古典契约模式的一大特点,其含义是指合同仅对缔约方产生效力,除合同当事人以外,任何其他人不享有合同上的权利,也不承担合同上的义务和责任。同时,合同又在多个方面表现出涉他性。这两种现象在合同法制度和理论上表现出微妙的关系。正因为如此,使得合同法更符合人们的要求,更富有人情味。合同的相对性是合同制度的奠基石,也是合同制度与民法中其他制度区别的重要标准。但是合同的相对性原则从来都不是绝对的,特别是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恪守严格的合同相对性原则已越来越难以满足平衡社会利益、实现司法公正的需要,因而各国法律开始承认债的相对性原则的例外,合同的相对性出现了若干突破和发展。 [关键词]合同;合同的相对性;相对性的突破; 一、合同相对性的理论基础 合同的相对性,其基本含义是:合同项下的权利和义务只能赋予给当事人或加在当事人身上。在英美法中,合同相对性规则包含以下内容:1、只有合同当事人可以就合同起诉和被诉;2、合同当事人可以为第三人设定权利,但第三人不能请求当事人履行合同;3、若订立合同的允诺是向多人作出的,则受允诺人或其中任何一人均可就允诺起诉;4、合同中的免责条款只能免除当事人的责任。而在大陆法系,与合同相对性相应的概念是债的相对性,债的相对性理论源于罗马法上的“任何人不得为他人缔约”和“(缔约)行为应在要约人和受约人之间达成”等规则。综上分析。虽然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关于合同相对性的内容并不完全一致。但基本上都认为:合同只在特定当事人之间发生法律约束力,只有合同一方当事人才能依合同对另一方当事人享有合同权利及负有合同义务。据此,从理论探讨的角度讲,合同相对性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合同主体的相对性。 合同主体的相对性是指合同只存在于特定当事人之间,合同的权利义务也只能由该特定当事人享有和承担。首先,合同的主体特定,即合同关系中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均是特定的。其次,合同中所确定的权利只能由合同权利人享有,而合同中所确定的义务也只能由合同义务人承担。非合同当事人不得享有合同权利,亦不须承担合同义务。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合同主体的相对性并不排斥代理制度的存在。但是不管是意定代理人还是法定代理人,其本人并非其所代理订立的合同的主体。其所代为订立的合同的主体只能是被代理人,且合同中所确定的权利和义务也只能由被代理人享有和承担。 (二)合同内容的相对性。 所谓合同内容的相对性,是指除法律、合同另有规定以外,只有合同当事人才能享有某个合同所规定的权利义务,并承担该合同规定的义务,除合同当事人以外的任何第三人不能主张合同上的权利。在双务合同中,合同内容的相对性还表现在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而因为另一方承担义务才使对方享有权利,权利义务是相互对应的。由于合同内容及于当事人,因此权利人的权利须依赖于义务人履行义务的行为才能实现。从合同关系内容的相对性原理中,可以具体引出如下几项规则:第一,合同规定由当事人享有的权利;第二,合同当事人无权为他人设定合同上的义务;第三,免责条款只能由当事人享有。

合同相对性突破

姓名:许飞学号:14210270182 浅析合同相对性突破 [摘要]合同相对性原则是源自于传统欧洲私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是各国《合同法》的基石所在,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对合同相对性的表述内容基本一致,即合同仅在订立合同的当事人之间有效,对当事人以外的其他任何人不发生法律效力。但随着现代交易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交易模式的日新月异,合同关系已有突破相对性原则的趋势,其涉及的第三人利益的情形逐渐增多。因此在现实生活的某些领域中严格执行合同相对性原则可能会导致法律适用的不公平,将损害合同当事人以及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故而其也越来越难以满足平衡社会利益,实现司法公正的需要,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各国合同立法和司法实践纷纷发展出了一种新的制度,即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例外,可视其为在某些领域对合同相对性原则的突破。 [关键词]合同相对性原则;突破理论;完善的意义 引言:合同相对性原则是合同法基石,是各国合同法重要的基本原则之一,有关合同相对性原则的规定构成了各国合同法的核心原则之一,在合同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交易的频繁程度不断强化,现有的合同相对性原则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合同外第三人的利益问题层出不穷,不断出现对合同相对性原则的突破。然而我国合同法对合同相对人及第三人利益保护之规定亦存在着诸多缺陷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试从分析合同相对性原则的概述及理论基础入手,在反思中国《合同法》立法中存在的缺陷的同时,提出完善我国合同相对性原则突破制度的若干建议 一、合同相对性原则突破的内涵 合同相对性原则的突破,又称之为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例外。合同相对性原则的突破主要是指对合同的主体、合同的内容、合同的责任的相对性进行的突破,也就是基于合同的存在以及相关的具体法律的规定,合同的当事人才可以对合同以外的第三人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合同相对性原则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突破的,必须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并且必须在符合规定的相关条件满足各个要件时,才可以进行适当的、有条件的突破。 在古典契约法时期,由于简单商品经济的种类、方式单一,交易空间、交易频率有限,合同中很少有出现第三人的情形,合同相对性原则就足以满足当时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需求。20世纪进入现代商品经济时代,与19世纪相对封闭简单的经济基础相比,现代商品交易的连续性、相关性已经成为合同法的新的经济基础。如果再继续恪守严格的合同相对性原则已越来越不能平衡社会利益、实现司法公正、保护交易安全。为了更好地保护债权人及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合同法原则相对性

合同法原则——合同相对性原则 一、合同相对性原则的含义及其地位 (一)含义 是指合同主要在特定的合同当事人之间发生法律约束力,只有合同当事人一方能基于合同向合同对方提出请求或提起诉讼,而不能向与其无合同关系的第三人提出请求,也不能擅自为第三人设定合同上的义务,合同债权也主要受合同法的保护。(二)地位 合同的相对性,是合同规则和制度的奠基石。 《合同法》第八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也确立了合同相对性原则在合同法上的地位。 二、合同相对性原则的内容 (一)主体的相对性 指合同关系只能发生在特定的主体之间,只有合同当事人一方能够向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基于合同提出请求或提起诉讼,任何一方当事人只能向合同另一方提起诉讼或请求,而不能向第三人提起诉讼或请求。 (二)内容的相对性 只有合同当事人才能享有合同规定的权利,并承担该合同规定的义务,但除法律、合同另有规定以外。当事人以外的任何第三人不能主张合同上的权利,更不负担合同中规定的义务。

(三)责任的相对性 即指违约责任只能在特定的合同关系当事人之间发生,合同关系以外的人不负违约责任,合同当事人也不对其承担违约责任。 三、合同相对性原则的突破 ——相对性的相对性 1、为第三人利益的法律效力,逐渐为各国法律所承认;(如保险合同、信托合同等) 2、合同保全制度逐步完善(债权人的代位权、债权人的撤销权——为保护债权人的权利而代位行使次债务人对债务人的债务或撤销债务人对债权不利的行为) 3、债权不可侵犯理论的建立(看一看王菁老师的浅析第三人侵害债权的理论基础); 4、债权的物权化(买卖不破租赁、预告登记等); 5、附保护第三人作用之契约的产生; 附保护第三人合同:是指在特定范围内的第三人,因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对与债权人具有特殊关系的第三人,也应负有照顾、保护、通知等附随义务,对特定范围内第三条的损害,也应负赔偿责任。 6、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是源自“刺穿公司面纱”的理论,或称为“直索理论”是指为阻止公司独立人格的滥用和保护公司

电大合同法形成性考核

《合同法》作业答案 第一部分课堂讨论 1.什么是合同的标的? 2、如何解释该合同的标的? 3.请用合同法学原理、合同解释的知识和有关法律规定分析和处理本案。 合同的标的的概念: 合同的标的是指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目标。 课堂思考题讨论记录表1 参加讨论人员:4个同学的名字(包括自己) 发言提纲:根据我国合同法第61条的规定,当事人对合同条款发生争议的,协商解决订立补充协议,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条款的意思或订立合同的目的解释。 其他人发言摘要: 本合同双方当事人的争议在于合同的标的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应当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对此做出解释。 乙公司对合同做出的解释有点过于按照自己的意思解释合同,严格按照合同的条款看其也无大的过错。但是乙公司的行为与合同法中规定的诚实信用原则不太符合。按照诚实信用原则的精神,当事人对合同条款不清楚之处应当本着协商的精神履行合同,而不应该自己单方面解释合同,给对方造成被动。 甲公司的主张也缺少法律依据和合法依据,只是强调自己的炊事员少并不能成为自己单方面指定合同标的理由。但是根据甲公司与乙公司长期合作的事实,乙公司应当考虑到甲公司的具体情况,在提供蔬菜前征求甲公司的意见。如果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就按照合同法规定的解释原则解决双方争议。在此不能适用合同文字含解释,不能适用合同条款原则解释,也不能适用合同上下文的意思解释。只能适用交易习惯原则解释,按照交易习惯原则,甲公司与乙公司经常有提供蔬菜的合作关系,平常如何供应蔬菜的,在本合同争议中也应当参照平时交易习惯确定合同的标的。 国内电视大学学生交流社供学习资料下载,交流,电大就业指导等。 参加讨论人员:4个同学的名字(包括自己) 发言提纲:(1)代位权和撤销权的概念(2)代位权和撤销权的法律特征和法律后果(3)总结代位权和撤销权的区别 其他人发言摘要:代位权是指合同依法成立后,尚未完全履行之前在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者的到期债权,可以以自己名义行使债务人对第三人的债权的权利。 撤销权指债权人在债务放弃对第三人到期债权实施无偿处分财产,财产或以非正常低价处分财产的行为而妨害其债权实现时,依法享有的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所实施的上述行为的权利。 主要观点概括:主要观点是指两者的共同点都是侵犯了债权人的合法权利,都是因为债务人的处分行为引起的。电大答案,电视大学教学,电大交流 代位权的行使主体是债权人以债务人的名义行使对第三人的权利,而撤销权是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处分行为必须依靠人民法院才能保障债权人的权益。 第三部分记分作业 一、单选题 1、应当采取书面形式的是 A, 技术转让合同涉及到比较复杂的标的的让渡,应该以文字形式来确定,以便于合同的履行以及一旦产生争议,解决争议有明确的依据,对此法律作了明确的规定此类合同须以书面形式订立。 2、我国《合同法》规定:合同成立的地点是B合同承诺生效地, 第34条承诺生效的地点为合同成立的地点。 3、法律规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的合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已履行主要义务的,该合同A, 有效成立 4、撤销权行使的除斥期间情况之一是B, 第55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一)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_ 5、 C, 合同法第八十条: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 6、 D, 合同法第一百四十一条: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地点交付标的物。 当事人没有约定交付地点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适用下列规定: (一)标的物需要运输的,出卖人应当将标的物交付给第一承运人以运交给买受人; (二)标的物不需要运输,出卖人和买受人订立合同时知道标的物在某一地点的,出卖人应当在该地点交付标的物;不知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