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适度规模经营

适度规模经营

适度规模经营
适度规模经营是在一定的适合的环境和适合的社会经
济条件下,各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金、设备、经营
管理、信息等)的最优组合和有效运行,取得最佳的经济效
益。因土地是农业生产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故农业规模经
营在很大程度上指土地规模经营。
一、产生背景
在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下,农业规模经营的适应值不
同,一定的规模经营产生一定的规模效益。农业经营规模的
扩大必须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为目的,才能使农
民经营种植业同经营其他行业获得相当的平均利润,从而稳
定其务农积极性,才能增加农产品生产总量,满足社会日益
增长的需要。许多国家在坚持家庭经营为主的条件下实现农
业规模经营,并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农业劳动力的
转移是实现规模经营的前提,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普遍推
广应用是规模经营的物质基础,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是规
模经营的重要保证条件。
中国农村于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后,出现了农户承包的耕地分散、经营规模太小等问题,不
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应通过经济和法律措
施,促进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逐步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发
挥规模经济效益。
二、必要条件
在市场经济国家,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一般是随着工业
化和城市化的进展而出现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开
展农业规模经营需要具备以下主要条件:
农业劳动力素质普遍得到提高
农业劳动力顺利转移是农业规模经营的前提条件。只有
转移劳动力并使其获得相对稳定的职业和工作,农业劳动力
人均负担的耕地面积才能增加,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才有可
能;只有农业生产经营者的科技知识、管理能力等素质得到
提高,农业规模经营的效益才能得到保证 。
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和农户之间利益协调机制
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和农户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是农
业规模经营的首要条件。农业规模经营往往以土地利用规模
为主要的衡量标准,而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只有通过
建立相应的土地流转机制才能实现土地的流转和集中。
农民眷念土地传统观改变,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农民眷念土地的传统观念逐步改变,并在农民中建立起
必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生活资料,
具有社会保障的功能,一般来说,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越完善,
农民对土地的依恋程度越低,农业实行规模经营的可能性越
大。
完善农业机械工业体系和物质技术装备体系
完善的农业机械工业体系和物质技术装备体系,能够为
农业经营规模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农业物质装备水平
的提高,一方面要求通过规模经营来实现其利用效率的提
高,另一方面也使以少量的家庭劳动力从事规模经营成为可
能。
有较为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较为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能为从事规模经营的单位
和农户提供所必须的物质技术条件和产前、产中、产后一系
列的服务。一般来说,较大规模经营能否成功,在相当程度
上取决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状况。
三、实现途径
要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扩大产品销售,生产销售一体化,
必须有正确的途径。
产业化经营
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规范农地产权,建立和
完善"自愿、依法、有偿"的土地流转机制 ,推进农业产业
化经营 ,全方位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市场意识,完善
农业劳动力转移机制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降低
农民的恋土情结 ,重视扩大生产项目的经营规模。
规模经营
农业产业规模经营就是在一定的区域,建立和完善种植
结构,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品牌,确保产品质量,提
高产品知名度,形成产业链,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例如:
农场、农庄式的生产经营模式。大规模使用现代化农机设备
少量的雇员可以使农业产业化之路越走越宽,在经营中可不
断完善品牌、提高生产质量。规模经营同时又利于政府对农
产品质量的监控和管理,做到令行禁止。使农业产业进入产
品质量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良性循环机制。
四、经营要点
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
一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坚持
并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切实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各项
权利,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
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
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二是坚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进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是否流
转土地、开展何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要由农民作主。必须围
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立足于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提高
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三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既要充分发挥政府调控
引导作用,通过宣传发动、典型示范、政策扶持,培育规模
经营主体,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又要充分发挥市场
机制作用,加快探索建立市场化的流转机制、股份化的土地
经营制度、合作化的经营组织形式和产业化的经营方式,推
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四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从各地实际出发,允
许多种组织形式并存、多种经营方式并存、多种投入主体并
存、多种实践路径并存。
从面上来看,粮棉油大宗农产品生产,主要通过发展专
业化服务,实现适度规模经营;蔬菜、园艺等高效种植业,
主要通过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土地租赁等形式实现适
度规模经营;畜牧、水产等特色养殖业,主要通过发展规模
养殖与推进加工流通合作,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必须坚持“四个结合”
一是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相结合。鼓励土地向种养大
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适度集中,促进他们扩大
经营规模,取得规模效益。要通过土地流转,在确保流出土
地的农民获得承包土地合理收益的同时,实现充分就业,增
加收入。
二是与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相结合。统筹安排城乡建设、
产业发展、生活居住和生态保护等空间布局,推进工业向园
区集中、农民居住向城镇和社区集中、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
集中,促进农业优势主导产业集聚、集约、集中发展,打造
优势产业带、产业群、产业区,提高规模化经营水平。
三是与发展高效农业相结合。加强土地整理和农业综合
开发,大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吸引规模
经营主体投资农业,发展设施园艺、规模畜牧业和特色水产
业,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
四是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合
理组织、分工协作和专业化生产,带来了农户和龙头企业的
规模经营,增加了内部规模经济效益。要大力发展精深加工
业和现代流通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快培育壮大
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带动更多的农户进入基地生产,推动产业化经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