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江苏民歌《杨柳青》的艺术特点

浅析江苏民歌《杨柳青》的艺术特点

浅析江苏民歌《杨柳青》的艺术特点
一、扬州民歌的艺术特色

扬州民歌是江苏民歌的代表之一,它以独特的乡土气息,朗朗上口的旋律而广受欢迎。
随着当今社会文化艺术的不断发展,扬州民歌也越来越被全国各地的人所熟悉。扬州民歌在
扬州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文化地位。从秦汉时期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扬州民歌都在不
断的充实,不断的演变发展。

扬州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和小调三种题材。和其他民歌一样,扬州民歌的语言通俗易懂,
曲调朗朗上口,广为流传。但各地的民歌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扬州民歌有着它独特的艺术
特色。首先是它的方言,这是各地民歌都不一样的。方言是民歌的典型特征,有时候我们可
以直接从方言来判断一首民歌属于哪个地区。其次是他独特的生活内涵。一首民歌可以反映
一个地区的生活,民歌中很多用词都是和生活紧紧相关的。山区、水乡或者高原地区,他们
的生活总会反映在民歌上。扬州是个鱼米之乡,小河特别多,所以扬州的民歌常常得以和水
联系在一起,如《拔根芦柴花》、《数鸭蛋》、《撒趟撩在外》等等。

二、《杨柳青》的音乐特点
(一)歌曲简介
《杨柳青》是江苏省扬州市的一首独具特色的民歌,它的旋律明快而又活泼,节奏简短
而又跳跃,填词热情洋溢又不乏幽默风趣,是扬州最受欢迎的民歌之一。虽然篇幅较之于一
般歌曲来说,稍显简短,但因其独特的乡土气息以及歌曲中所展现出来的农民在乡间快乐劳
作的情景而被广泛流传。这首歌具体的创作年份已不得而知,大约是来自清朝,后经多年的
改编而成。在民间,当农民们在田里劳作时,这首歌就会成为他们消减疲劳的良方。

(二)音乐技法分析
1.结构分析
以国外的旋律分析法来看,《杨柳青》是一个四个乐句的一段体歌曲,为非方整性结构。
前三个乐句都是6个小节,第四乐句只有五个小节。每个乐句稍长于一般歌曲,四个乐句各
不相同,各具特色。从其填词来说,《杨柳青》又是一个带有衬腔补充的民间二句体乐段。
歌词的内容主要在前两句中,而后两句基本是由衬词组成的,这是民歌独特的形式之一,很
多民歌都具有这样的衬词。

2.风格特征分析
《杨柳青》是一首典型的扬州小调,其节奏轻快,运用了很多切分和十六分音符,使歌
曲形成了轻快、活泼、的风格特征。而它的唱词运用了大量的衬词,使得整首歌曲在演唱时
具有幽默、风趣的风格特征。此外,该曲是用扬州本地的方言来演唱的,特别具有扬州的乡
土气息。配合描写田园风景的歌词,充分体现了这首小调的劳动气息。

三、《杨柳青》的演唱
(一)发声方法简述
首先,运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而不是传统的自然胸式呼吸方法。用传统的自然胸式呼吸
方法来演唱时,会感觉声音有些许“飘”,而这种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会让你在演唱时的声音
更加结实,更有着力点。这首歌的的节奏较快,因此,换气是非常重要的。在什么位置换气,
如何换气都要在实际演唱中慢慢去体会,去琢磨。

(二)方言的探索
这首小调全曲都是由扬州的方言来演唱的,因此对扬州方言的探索对演唱这首歌来说显
得尤为重要。

1.声调的平仄。
扬州本地的方言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都存在。在平声当中要注意的是经常把一些阳
平读成阴平。如:“白”字应该读成阴平。不仅如此,很多字的声调在扬州话中都会读成阴
平声。如歌词中的“早”、“下”、“露水”、“麦”、“叶子”、“有”等字都应该读成阴平声。这
也造成了扬州方言比较轻柔的特点。另外,扬州方言中存在很多的入声,即很短的调子,这
在普通话里面已经不存在了。如歌词中的“起来”、“点”、“叶子”、“七”、“有”等字都应该
读成入声,发音短促而快,外地人听起来有种含糊不清的感觉。

(1)平翘舌不分。
在扬州方言中是没有翘舌音的,所有的翘舌音都读成平舌音。如歌词中的“水”字应该
发“sui”,阴平声调。还有“晨”字、“石”字等都是发平舌音。另外,读声母“r”时,舌
头也不卷,直接读成“L”。如歌词中的“人”字应该读“len”,上声音调。除此之外,很多
边音和鼻音也是不分的,鼻音和边音相互混淆。如“扰”字就读成“lao”,“连”字读成“nian”
等。但歌曲中的“露”字是边音,没有混淆。

(3)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分
这也是扬州方言的特点之一,在他的方言里后鼻音和前鼻音混在一起,很多时候都是把
后鼻音读成前鼻音。如歌词中的“青”和“情”字都读成“qin”。但在“an”和“ang”还
是分的很清楚的,这一点不同于江淮地区的其他某些地方,如淮安市的涟水县、连云港的灌
南县等,总是把“an”和“ang”颠倒。如豆浆会读成“dou jiang”、时间会读成:“shi jiang”
等。

(4)口腔的把握
把握扬州方言的重要一点就是横咬字。形成横咬字的原因是扬州方言里的声母力度较大。
口腔的前部过于用力、嘴部比较横。口腔的后部没有完全打开,空间小而又瘪。这就使得在
说扬州的方言时,位置较靠前,音的力度稍大,发音时间短,语速较快。歌词中很多字都是
这样的,如“早”、“下田”、“露水”、“麦苗”、“有情”等字都是这样。要想准确的把握扬州
方言的腔调,就必须去多听当地的方言,经常模仿它的发音,找到它的规律之后就很容易把
握了。

(三)地方韵味及情绪的把握
要把握这首歌的韵味,首先大致要了解扬州的生活作风,风土人情等等。扬州地处长江
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是一个河流环绕的水乡城市。《杨柳青》描写的是扬州人民清早
下地干活时那种喜悦、悠然的心情。仿佛几个人边走边和,偶尔开开玩笑,俏皮而又欢快的
走向自家的农田。

四、总结
在国家的保护和支持下扬州民歌,已有了不错的发展,扬州民歌已经被全国甚至全世界
的人所认识。但这还远远不够,每一个江苏人,都应该为江苏,为扬州的民歌贡献自己的一
份力量,把江苏民歌,把扬州民歌推向一个更高的顶点。历史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
民歌,正从山间田野飘向繁华都市,融入“城市文化大餐”,成为沟通城乡独特的情感语言。
扬州民歌以其特有的艺术性与典型性、情感性与趣味性,丰富了中国民歌,成为中华民族灿
烂文化的组成部分。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扬州民歌是扬州劳动人民生活的一
面镜子,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结晶,又是传播精神文明的使者,她应当贴近时代、贴近群众、
贴近生活,与时俱进,在继承中丰富与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