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杨树病害与防治
薪蟊
昆然 科 学
9
浅析杨树病害 与防治
张 坤 ,冯 万 学
( 哈尔滨呼兰 区方 台镇林 业工作站 ,黑龙江 哈尔滨 10 2 5 5 3)
摘 要 对杨树 的几种病害 ,与防治措施进 行阐述 。 9 0 —l
关 键诃 杨树病 害 ;预 防措施 中图分 类号 s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 编号 17 —6 1( l】6舢 7 63 97一2 o 1 Oo
5 杨 树炭 疽病
它是杨树枝 、叶 的重要病 害之一 。枝梢 部发病后初期 为黑褐色小 点 ,之后扩大、下 陷,呈黄褐色 , 逐渐变成淡 栗褐色 ,日久为灰 白色。 病部绕枝一周 ,病斑 以上枝梢枯死 。叶部发病 时 ,初期在叶背 出现水浸 状针 头大小的斑点 ,叶面失绿 ,病斑逐渐 扩大 ,呈黄褐 色与灰 白色轮 纹 ,边缘有一条黑色宽窄不定的带 ,与周围健康组织界限分明。高温高 湿通风不 良是此病发生的前提条件 。防治方法 :清除病枝、叶,集中深 埋或烧毁 ;生长期喷洒5 %多菌灵或5 %甲基托布津5 o 0 0 0 倍液:选育抗病
的 基 础 ,也 是 有 关 菌类 得 以生 存 和扩 展 的 条 件 。地 下 水 位 高 地 带 的 杨 树受害程度明显高于干燥地带的杨树 。杨树红心病与杨树品种有关系 , 与树龄也有关系。当年的扦插 苗即可 出现病状 ,随树龄的增加变色程度 逐渐增大。与杨树生长速度 也有关系 ,生长快的树 比生长慢的变色 比 率
进入夏季以来 ,雨水较 多,加强杨树地病虫害 防治显得尤 为重要 。 加强杨树地病虫害的监测 ,确保杨树工程建设。 加强杨树地病虫害防治工作 ,首先对 的杨树进行一次病虫情调查 , 全面了解和掌握的杨树苗圃地建设情况 ;其 次及时通报道林业开专项调 查数据 ,反馈 目前苗 圃地内容易发病的种类有杨树黑斑型溃疡病 、灰斑 病、根腐病 、叶锈病等 ,确保林业部 门对病虫还了解 与防治。
1 灰斑 型:病 叶最初生 出水渍状斑 ,很快变为褐色 ,最后变成灰 ) 白色 ,病斑周围为褐 色。后期在病斑上产生许多小黑点 。2)黑斑型 : 在雨后或湿度 大的条 件下 ,病斑多从 叶子尖端或边缘发生 ,迅速发展 成大块坏3 死性病斑 ,在病斑上产生黑绿 色霉层 。4 枯梢型 :病菌侵 ) ) 染后导致嫩梢变黑枯死 ,而病部以上部分 的枝 叶为绿色 ,但很快 死亡 变黑 ,病梢常弯曲下垂或 由此处折断 ,老乡称为黑脖子。5)肿茎溃疡 型 :在苗木的茎干皮 部 ,开始产生椭 圆形褐色病 斑 ,长度1—4 m ( c 厘 米 ),后失水下陷变黑 ,病斑中央渐变 白色,出现黑绿色小点。 随 着树 木 生 长 和病 斑 发 展 ,病 部肿 大 ,纵 向 开裂 ,露 出变 红 色 的 木 质部。杨树灰斑病防治措施 :种苗不要过密 ,当叶片密集时 ,要适 当问 苗,或打去3 5 - ~ 5 底叶 ,以通风降湿 。苗 圃周围大树下 的萌条要及 时除 掉 ,以免病菌大量繁殖 。培育幼苗的苗床应远离大苗 区。1月末开始喷 0 药防治,喷6%代森锌5O 5 O倍液 ,或7 %甲基托布津6 O 0 O 倍液 ,或5 %多菌 0 灵 ,或l%双效灵l0 O o 倍液,1d( )喷 1 5 天 次,共3~ 0 ,均可收到较好 4: 防治效果。
品种 。
1 杨 树 白粉病 该病的特征主要 是在叶的两面形成大小不等的 白色粉斑 ,有的扩展 到全叶 ,有时绿色枝条上也生 白粉。到秋初 ,在 白粉中生 出黄褐色到深 褐色的小黑点 。春秋 两季白粉病发展迅速 。防治方法 :①苗 圃地幼苗不 要太密 , 时间苗 ,保持通风透光 ; 及 ②及时修剪幼树下部被压枝条和根 蘖苗 ;③喷农 药防治 。2 % 5 粉锈宁 10 2 0  ̄ 液喷雾防治效果较好 , 00~ 0 0n 每隔2 0 天 )喷1 5~3d( 次,共喷3 ,即可控制病害流行。 次 2 杨树 黑斑病 该病在吉林省各地均有发生 ,危害杨树苗木 、幼树叶片 。通常在6 月末幼苗长出3~ 枚 叶片时发病 ,7~8 4 月进入发病盛期 ,9~1月为末 0 期。鉴别方法为,被害杨树 叶的背面有小黑点 ,逐渐形成 黑斑 。雨季时 黑斑相互连片 ,迅速 变黑并干枯脱落 。受 害严重的树木 ,全 株形成光 杆 ,梢部干枯 。小 叶及 苗茎变黑全死 ,苗茎 扭曲不 直 。由于该病 原菌 随落地病叶及感病枝梢上越冬 , 以秋季落叶后到第2 年 ) 所 a( 新叶发生 前 ,应彻底清除落地病叶及感病枝梢 。合理密植 ,苗木密度不要过大。 加强管理,注意苗圃排水和灌水 。于5 中旬至7 月 月初每隔半月喷1 0 次7% 甲基托布津 10 倍液,进行药物预防及 防治。 5o 3 杨树 灰斑 病 由发病部位不同可表现出的不同的症状类型。在 叶部为灰斑病 ;在 顶梢为黑梢病 ,也叫黑脖子病 ;在茎 干皮部则产生肿茎溃疡病。主要有
高 ,常认为生长快的树木比生长慢的树木含更多 的湿心材。化学杀菌剂 的防治效果甚差 。目前对此病还没有很好的施用药剂防治方法 。白城、 松原等地 的农 民采取大苗定植 1 年 ) a( 后再去头 ( 截去树冠 ),以侧枝 重新生长取代原树冠的方法来控制该病的发生 ,据称能取得较好的防治
效果 。
8 杨 树烂 皮病
对病斑横 向长度超过树 干周长一半 的,应该及时伐 除病树。对病 斑较小树 ,可 刮破病斑并用毛刷涂 以1 % 0 碱水 ,或4 % 苏美特 ( 0艾 福美 砷 )5 f 液 。秋冬 季节清除病树 、病 枝 ,一律烧毁 。春夏 季节随时检 o8  ̄ 查 ,发现病株 、病枝 ,及时清易发病 的种类进行 了简单的总结 , 及时与杨树 育苗 户交流沟通 ,宣传 防治措施啊 ,加 强栽 培管理 ,注意及 时开沟排 水 ,适当施用速效肥 ,促进 幼苗初期生长,增强抗病力,杨树大面积栽 培确保成林绿化 ,发展林业经济 。
现桔黄色丘疹状斑 ,继而出现桔黄色粉 ,最后叶片变黑 ,引起落 叶、枯 梢。防治杨叶锈病 :首先苗木不宜过密 ,避免徒长,特别是雨 季徒长苗 易患病 。其次同一苗 圃地避免同时培育落叶松和杨树苗木 , 杨树林周围 不应有落叶松 ,两者相距应在50 ( )以上 。在杨树落叶后 清除病叶 0m 米 并烧毁。发病 的苗 圃应及时喷药防治 ,用6%代森锌5 o 5 0 倍液 ,每隔半个 月 喷 1 ,一般 2 次 见效 。 次 ~3
4 杨树肿 茎溃 疡病 的发 病规 律及 防治 措施
该病 为杨树 灰斑病肿茎溃 疡型 ,可危害多种 杨树品种 的幼苗和幼 树 ,青杨派和青杨派杂交种普遍发病 。其中以小 ×黑 、小青 ×黑和北京 65 0 最易感病。于6 月初开始发病 ,7 月份为发病高峰 ,9 月份停止 。8 9 ~ 月份表现出肿茎溃疡症状。 一 防治方法 :在6 月下旬至7J Y 上旬 ,喷7 %百菌清5 0 o 倍液或5% 5 0 ~6 o 0 甲基托布津6D o 倍液或8o  ̄ 锌5D od / 0 倍液 ,1d( )喷1 4 天 次,共喷2 次。
7 杨树 红 心病 杨树红心病是普遍发生 、危害严重的一种病害 ,而且几乎所有杨树 品种均遭危 害。该病 自当年生扦插苗到大树均能发生 ,红心主要发生在 主干的髓心和木质部 ,随树龄增大 ,大枝的木质部也能发生 。在木质部 的髓心和 心材处 呈褐色至 深褐 色或红褐色 ,其变 色边缘处呈水渍状 , 接近边 材部分则为健康的正常 白色或淡黄色 。不仅木质部变色 ,且流出 具臭 味的液体 。红心部分从树干基 部向上逐渐减少 , 尤其是幼树仅发生 在中下部 ,梢部尚未显示 。当年生扦插苗 的症状主要发生在苗木的髓心 处,且水渍状边缘不甚 明显 。杨树红 心病的产生主要是 以本身生理作用 为主导 ,与多种细菌 、真菌共同作用 的结果 。湿心材是杨树红心病发生
以下 :
6 杨 树 叶锈病 ( 落叶松 —— 杨 叶锈病 J 该病也叫落叶松——杨叶锈病 , 俗称黄粉病 ,是转 主寄生的真菌病 害 ,即一年 中不 同时期可分别侵染杨树叶片和落叶松针 叶。在杨树上为 害使 叶片枯黄 ,甚至整株死亡 。该病发生普遍 ,雨季发病严重。从小苗 到大树都 能发病 ,以小苗及幼树受 害严重 。病菌侵 入后 先在叶背面 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