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建设
现状与前景展望
谭晓准
摘要建设公安部重点实验室,是公安机关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总体部署的有力抓手,更是不断提高公安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完善公安科技创新体系的必然选择。自2003年公安部党委做出建设部署以来,公安部重点实验室从无到有、从初创到壮大,覆盖了重要的公安科技领域,形成了规范的建设管理流程和科学的管理体制,建成了一批开展高水平科技研究、聚集和培养公安优秀科技人才、进行高层次学术交流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基地,在科技强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要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完善结构布局,增强整体实力,加快向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迈进步伐,为提高公安机关警务效能和实战能力、建设平安中国和法治中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关键词公安科技创新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现状前景展望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
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3年初,国务院制订出台《“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
明确提出“按照明确定位、完善布局、规范建设、共建共享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
实验室建设”。这是我国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
键,不断深化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建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科学部署和重要举措。
作为呼应新科技革命需求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科研建制,重点实验室既是指一类相对独立、
极具创新活力的科学研究实验基地,同时也代表着一种开放、灵活、集成、高效的科研组织形
式。综观世界范围内的科技创新实践,世界主要国家都把建设政府主导的高水平科学研究实验基
地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本任务,不约而同把超前部署和大力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提升
创新能力、抢占综合国力竞争制高点的重大战略选择。
我国在充分吸收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于1984年组织实施了
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经过近三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取得了重大进步,实现了跨
越式发展。据科技部统计,我国目前批准建设及正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已达327家。这些实
验室主持开展了超过我国40%的973计划项目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获得了1997年至2008年间50%的国家自然科学奖;被美国SCI(《科学引文索引》)和EI(《工程索引》)收录
的论文占全国的72.8%;支撑完成了青藏铁路、高速列车、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的多项关键技术
作者单位: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
·54·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现状与前景展望和攻关任务;凝聚了包括袁隆平、吴征镒、孙家栋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在内的400余名
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以及一大批高层次、高素质的优秀科技人才。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成
为我国不断深化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公安部党委始终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技强警”战略,坚持“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以
科技创新带动和促进公安工作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于2003年做出了建设公安部重点实验室
的重要部署。十年间,公安部重点实验室从无到有、从初创到壮大,建成了一批开展高水平科技
研究、聚集和培养公安优秀科技人才、进行高层次学术交流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基
地,为促进公安科技进步与创新做出了积极贡献。当前,科学技术作为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的地
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建设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培育高水平科研实验基地,不仅是公安机关贯彻
落实国家关于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总体部署的有力抓手,更是不断提高公安科技创新能力、加
快完善公安科技创新体系的必然选择。
一、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现状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确定时间所在地区建设模式
安全防范技术与风险评估公安部重点实验室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8年8月北京市自建
灭火救援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中国人民武装
警察部队学院2008年8月河北省廊坊市自建
文件检验鉴定公安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刑事警察学院2008年8月辽宁省沈阳市自建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公安部第一研究所2008年8月北京市自建
法医遗传学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2008年8月北京市自建
信息网络安全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公安部第三研究所2008年8月上海市自建
火灾现场勘验与物证鉴定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公安部沈阳消防研究所2008年8月辽宁省沈阳市自建法庭毒物分析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公安局2008年8月北京市自建
法医物证学现场应用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公安局2008年8月上海市自建
智能语音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公安厅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5月安徽省合肥市北京市联建
法医病理学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公安厅2008年8月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共建
视频图像智能分析与应用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公安厅中山大学2012年11月广东省广州市联建
毒品分析及禁毒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公安厅2008年8月云南省昆明市共建
公安部重点实验室(截至2012年底)
·64·公安研究2013年第6期(总第224期)作为公安科技创新主体之一,公安部重点实验室是公安科技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与各级
公安机关承担常规检验鉴定任务的实验室不同,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公安工作实
际需求和公安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开展创新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攻克公安业务中的重
大和关键性技术难题,为公安业务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造就优
秀公安科技人才。
(一)领域布局
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和公安科技发展目标,2008年8月以来,公安部本着“择优择需、合理
布局”的原则,经过各地各单位推荐申报、专家评审、综合评议等程序,确定了13个公安部重
点实验室(见上表)。
从研究方向来看,这13个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分布在安全防范、侦察控制、物证鉴定、法医
学等公安技术领域,代表了公安科技的特色优势和发展方向。从依托单位来看,既有省级公安机
关、部属单位及研究所,也有知名高校和企业,集中了公安机关主要科研力量和系统外部优势资
源。从地域分布来看,位于北京、河北、辽宁、上海、安徽、广东、云南等7个省、直辖市,可
利用的区位资源较为丰富。从建设模式来看,包括自主建设、公安机关内部共同建设、公安机关
与企业或高校联合建设等。
(二)建设管理流程
公安部2005年印发的《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公通字〔2005〕97号)
是开展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的直接依据,明确规定了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管理流程,
为确保实验室的规范管理和顺利运行提供了抓手、奠定了基础(见图一)。
(三)管理体制
实际运行中,公安部重
点实验室的宏观管理体制是
由执行主管部门建设管理、
由业务指导部门协同支持、
由依托单位支撑运行,实行
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学术委
员会制等内部管理体制(见
图二)。
近年来,为深入推进公
安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
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积极履
行主管部门职责,不断完善
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科学
制订评估规则,建立了定期
评估制度。在2010年、2012
年开展了实验室中期和周期
评估工作,从研究水平与贡
献、发展保障、队伍建设与
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
管理四个方面,对实验室运行状况和建设成效进行全面评价,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建议,引导和
推进了实验室的规范运行和稳步发展。从2011年起,又组织公安部科技强警基础工作专项建设,
每年以项目形式下达专项经费,支持各实验室进行探索性自主创新和基础理论研究、开展高水平
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水平和开放程度。有关业务指导部门及时
·74·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现状与前景展望提出意见建议和业务技术需求,不断加强对实验室研究、交流和培训等工作的指导、监督,为实
验室建设运行提供了必要支持。各依托单位高度重视实验室发展保障,优先购置实验室仪器设
备、改造实验室场地,并在人员、经费、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倾斜,改善了实验室科研基础条
件,优化了科研队伍结构。
图二
二、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研究成效
在各方的积极培育和大力支持下,公安部重点实验室以服务公安实战为使命,不断适应公安业务工作需求,充分发挥项目、人才、基地有机结合的优势,积极推进公安科技进步和创新,在实施科技强警战略、提高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承担并完成了大量的科研任务,增强了公安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紧紧围绕公安实战需求和自身研究方向,以科研项目为载体,着力开展公
安应用基础和关键技术研究,共投入科研经费5.89亿元,承担和参与了973、863、科技支撑、
重大专项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11项,各类省部级科研项目397项,取得了一批高水平、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成果。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10项、省部级奖励55项,申请专利105项、获得批准50
项,实验室科研攻关和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公安科技自主创新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和带动
作用。其中,法医遗传学实验室取得的DNATyper15、DNATyper15Plus、MiniTyper、YTyper等一系列荧光STR复合扩增检验试剂盒,EZ-tape检材提取装置和生物脱落细胞收集装置,法医DNA提取纯化试剂盒,单细胞DNA检验技术体系等成果,全部具有自主产权和发明专利,部分成果打破了国外产品对我国市场的垄断,改变了我国在法医DNA鉴定技术领域长期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二)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为公安实战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公安部重点实验室以服务实战为目标,重视加强已有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先后将133项研
·84·公安研究2013年第6期(总第224期)究成果推广到全国公安机关,为公安业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其中,法医遗传学实验
室的成果———疑难生物检材DNA检验技术,广泛应用到各级公安机关,在新疆“7·5”专案、
昆明“7·21”公交车爆炸案等数千起案件侦破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火灾现场勘验与物证鉴定实
验室关于电流对PVC导线绝缘层特征影响的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到内蒙、山东等10余个省市,
成功解决了湖南岳阳运砂船火灾等70多起疑难火场勘验和原因认定的难题。
(三)整合了依托单位的优势资源,搭建了高水平的研究实验平台
公安部重点实验室不仅实现了对公安机关内部科研资源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的整合重
组,同时充分利用了高新技术企业、地方高校等社会资源,并在建设过程中得到了依托单位在人
员、项目、硬件等方面的支持。目前,实验室总面积达到4.2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达到3.59亿元,其中1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数量达到443台/套,配套设施完备、仪器设备先进,实
验技术手段在相关技术领域中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为科学研究和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
(四)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为公安科技创新聚集和培养了一批优秀科研人才
公安部重点实验室聚集和吸引了一批包括留学归国人员在内的优秀科研人才。目前,共有固
定科研人员571人,流动科研人员192人。固定人员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204人,占35.7%;
博士111人,占19.4%;45岁以下人员344人,占60.2%。总体上看,已经初步组建了一支高
职称、高学历、年轻化的人才梯队,形成了公安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
(五)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强化了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的品牌效应
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积极开展国内外相关领域学术交流活动,先后承办国内外学术会议82次,
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577人次,设立开放课题139项,选派6名青年骨干作为访问学者前往国外
学习,3名中青年骨干到国外从事合作研究。在开阔科研人员视野、提升学术水平的同时,提高
了公安科技工作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前景展望
当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面临诸多挑战,无论是预防和打击国内外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
渗透颠覆破坏活动,侦查打击以网络犯罪为代表的新技术新手段违法犯罪活动,还是推进社会管
理创新、强化社会管理服务,公安机关都越来越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为此,必须以公安业务
需求为主导,以引领、支撑、保障公安实战为主线,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挖掘科研潜力,使公
安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为不断提高公安科技水平、增强公安科技自主创新能
力,做出更大贡献。
(一)进一步完善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的布局
目前,13个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物证鉴定、法医学等公安传统技术领
域,实验室的总体数量和布局尚不能满足公安工作需要。为贯彻落实《全国公安机关“十二五”
科技强警工作规划》和《“十二五”社会公共安全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加快公安科技创新
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公安自主创新能力,公安部已于近期启动新一批重点实验室的遴选确定工
作。在建设领域上,将根据现有实验室布局和公安业务需要,重点围绕安全防范、警务指挥、现
场处置、物证鉴定、法医学、警务管理、特种装备等7个领域的17个技术方向,优先遴选新增
部分重点实验室,不断扩大实验室对公安技术领域和前沿技术方向的覆盖,尽快完成总体布局,
推动实验室体系的科学均衡发展。在建设模式上,立足科研资源分布和建设发展需要,鼓励支持
相同或相近技术领域实力较强的多家单位共同建设重点实验室,探索完善与公安系统外部优势科
研力量联合建设实验室的创新模式,进一步推动政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延展公安科技创新链条,
不断增强重点实验室的汇聚融合和示范辐射作用。在评审确定上,坚持“确认为主、宁缺毋滥”
·94·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现状与前景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