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第4期(总第153期)・书评・学习与探索
Studv&Fxnloration
No. 4,加以
为消除生态危机呐喊
—《欧美生态文学》简评
李玉鹏
(北方文艺出版社,黑龙江哈尔滨150020)
中图分类号:1207.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一462X(2004)04一0140一01
生态文学自古有之,它的历史与文学的历史一样久远。早在上古时期,世界各国表现自然与人密切关系的神话便是生态文学的最早源泉。即使是从古罗马到18世纪末生态文化萧条的两千多年里,仍然有一些闪烁着生态思想光芒的文学作品,如(变形记》、(太阳城》、(格列佛游记)等等。从19世纪上半叶开始,生态文学持续发展,涌现出缪尔、利奥波德等生态文学大家,并在上世纪中期,以卡森的《寂静的春天》为标志,迎来了一个持续至今的繁荣时期。生态文学在中国从无人知晓到逐渐引人关注,应得益于一批长期关注并研究它的中青年学者,王诺便是突出代表。他几乎是与世界生态文学研究同步,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便致力于生态文学的研究,其新著《欧美生态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则为读者提供了准确把握、全面系统了解生态文学的历史、现实,生态文学内涵、特征的读本。 这是国内第一部欧美生态文学研究专著。在“导论”中,作者开宗明义地对生态文学的特征与定义进行了界定和描述。其定义是:生态文学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的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之关系和探寻生态危机之社会根源的文学。生态责任、文明批判、生态理想和生态预警是其突出特点。 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生态文学绝不仅仅是以是否描写自然为分类标准的,它是以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的文学,而不是把人类的利益作为价值判断的终极尺度的文学;它与传统的描写自然的文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描述的是自然与人的关系,而不是人对自然的控制、影响,或是把自然当作人的情感、思想或心态的借喻体、象征物、对应者;它着力于探寻和揭示造成生态灾难的社会根源,对造成这一灾难的所谓人类文明进行不留情的批判;它往往在鞭挞“人类是自然的主宰”的人类中心主义、揭示了人类对生态造成的灾难性破坏后,表达人类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理想,展现人类未来理想的生存状态。 生态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它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最基本的价值判断标准来描述世界。它对于生态整体主义的人类行为是持批判态度的,揭露是无情的,是现实主义文学;对符合生态整体主义的生物共同体
的和谐、稳定和美丽是持褒扬态度的,憧憬是痴情的,是浪
漫主义文学。正因为如此,如果我们反思一些文学史上的
所谓名篇,就会发现它们是与崇尚生态整体主义的生态文
学背道而行的。如《巨人传》所宜扬的疯狂的、毫无限制的
人类欲望对生态系统的巨大破坏,《浮士德》中宣扬的用对
自然规律的抗争来满足人类欲望的“浮士德精神”,实际上
是以征服和控制自然来实现自我价值为代价,给后人留下
一个千疮百孔的生态魔境;《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老人
以杀死鱼来维护人类的尊严,却没有想到鱼也有生存的尊
严和被袭后反抗的权力……作者在这部著作中举出这些
人们耳熟能详的名篇中的反生态整体主义,鼓吹以违背自
然规律、牺牲生态环境的和谐来满足人类欲望和尊严的硬
伤,旨在提醒读者通过对反生态整体主义文学的认识,提
高对生态整体主义的重视,进而关注生态文学,关注我们
所处的生态环境。对“生态文学是反人类文学”这样的疑
问,本书作者指出:生态文学反对的只是以人类中心主义
为思想基础、随意伤害其它生物、违背规律控制自然的行
为。它强调的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人类与其它生
物和自然和谐相处。正如著名生态经济学家戴利在评价
著名生态学家刘易斯时说的:“刘易斯让人们看到:控制自
然一旦越过界点就会变成危险的举措,如果达到极限,那
么我们将眼睁睁地看着全部业绩毁于一旦—人类征服
自然大功告成之日正是自然征服人类之时。”
《欧美生态文学》历史地考察和评价了生态文学的发
展及其主要成就,对生态文学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内涵进行
了系统研究。遗憾的是“欧美”两字决定其阐述对象只能
局限于欧美生态文学和西方生态思想。但这种遗憾并不
是作者强加给读者的,因为虽然我国的古代先哲为人类贡
献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充满智慧的东方生态思想,但
由于对生态危机的认识不足,缺乏系统的研究和科学的传
承,生态文学研究在国内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愿该著能
够引发国人对生态危机的警觉和对生态文学的热爱,因为
只要人类仍然面临生态灾难的威胁,生态文学就会不遗余
力地为消除这一威胁呐喊。(责任编辑:张磊〕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