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宅基地继承问题研究

农村宅基地继承问题研究

农村宅基地继承问题研究
现行的我国农村房屋地基继承制度建立在城乡户籍分割制度上,存在很多弊
端。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上房屋的所有权继承必将产生的矛盾,一方面房
屋所有权依法继承,另一方面宅基地使用权不得流转。人为地分割了地上房屋和
宅基地,造成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同时,有关宅基地继承的法律并不完善,常常
出现法律分歧。同一事件在不同地区有着截然不同的判罚。基于这种情况,为解
决宅基地继承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宅基地继承的弊端,宅基地继承改制势在必行。

标签:农村;房屋地基;宅基地继承改制
1.宅基地使用权继承的现状
1.1案例纠纷
2005年,湖南省某县法院收到村民李某的一份诉状,状告当地村委会,要
求村委会返还其老屋地基的所有权。诉状叙述,1995年,李某一家有五口人,
姐姐、妹妹、父母,其父当时向本村委提出过建房申请,要求在老屋的地基上建
房。后来,2000年时,李某考上重点大学迁出了自己的户口。姐姐和妹妹也因
为出嫁迁出了户口,家中只有父母二人,因劳动力缺少,房屋一直未修,后来李
某父母因年事已高,也不幸辞世,家中无人居住。村委会按村里的规定收回了老
屋地基的所有权,并要求李某将老屋拆除或将地基卖给本村村民,否则,强行处
理。李某不同意,最后上了法庭。

1.2宅基地继承的必要性
(1)违反平等原则。我国现行的宅基地使用制度,是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
和城乡户籍分离制度下的。城市的房屋使用权可以继承,但是农村房屋及其宅基
地不能继承。这将农村和城市居民差别对待,造成了社会的不平等。

(2)资源的浪费。根据规定,农村宅基地是不能继承的,但是宅基地上的
房屋是能够继承的。但是现行法律规定,是不允许对该房屋进行修缮改造的。如
果不能处理,该房屋很难物尽其用。

(3)宅基地的使用权受到限制。如果宅基地使用权不能继承,那么当所有
权人死亡后,会造成宅基地使用权归属集体,房屋使用权归属继承人。在不能暴
力拆迁的原则下,这块宅基地,集体并不能有效使用。

(4)与传统文化相悖。中国人的传统思想是落叶归根,荣归故里。老了希
望在自己小时后成长的地方修身养性,颐养天年。如果宅基地使用权不能继承,
又非该集体组织成员无法申请宅基地使用。这种制度明显不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
文化。
2.宅基地继承存在的问题
从继承人身份不同的角度出发,对于农村宅基地继承中存在的问题做出以下
分析。

2.1继承人户口已经从农村变为城市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子女,一方面在年少时跟随父母来到城市的生活读
书户口转到城市,另一方面农村子女在外省读大学,户籍转到了大学所在地。后
来子女们在城市定居生活,如果父母不在了,农村的宅基地继承便有了问题。这
些子女已经没有了集体组织的户籍,也不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按照现有规定不
允许继承宅基地,但可以继承房屋的所有权。出现“地不随房走”的尴尬情况。

2.2继承人户口在农村。生活在城市
(1)农民工集体。在大量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者中,农民工在继承宅基地
的同时,由于长时间的在外务工,宅基地会造成空置,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农
民工集体很难在城市定居,更多的人希望回乡养老。此时他们在集体中已经没有
宅基地,如果没有空的宅基地,又不能通过继承获得宅基地,则违背宅基地提供
基本生活保障的目的。

(2)在城市定居的被继承人子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子女,在城市
生活,并置办房产,但户籍仍留在农村。那么,其在继承其父母的房屋时,可能
造成土地闲置和浪费。

2.3继承人已有自己的宅基地
在农村,子女长大独立成家后,一般会向集体申请自己的宅基地,自己建房
子,搬离父母独自居住。等父母百年后,如果直接继承父母的宅基地,便会违反
“一户一宅”的规定,并且对于其他组织成员来说是不公平,不合理的。如果只继
承房屋,又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宅基地也得不到有效地利用。

3.宅基地继承改制
3.1直接继承
集体内部继承,继承人是集体内部成员。继承后既不会导致“一户一宅”情况
出现,也不会使宅基地流转于其他集体之间,可直接继承。

没有宅基地的非本集体成员,符合继承条件的,可以直接继承。
3.2有限制的继承
对有可能出现“一户多宅”,或者继承人不是被继承人集体内部成员时,在满
足继承条件的情况下,在不剥夺他对宅基地使用权的继承权的情况下,我们应进
行一定限制的继承。

在宅基地继承过程中,为规范继承,对于继承作以下限制:(1)继承时应向
被继承人经济组织缴纳一定的宅基地使用费用;(2)不允许未建有房屋的宅基地
继承;(3)继承宅基地类比国有土地闲置管理办法,闲置一定时间没有住人,则
收回土地;(4)继承宅基地上面的房屋可以修缮,但不允许重建,房屋灭失之日,
宅基地使用权灭失;(5)如果宅基地緊张时,应先考虑本集体组织成员的要求,
对继承人进行适当的经济补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