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舆论战教案

舆论战教案

舆论战教案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随着信息化战争逐步登上历史舞台,舆论战、心理战日益显现出巨大威
力。党中央、中央军委批准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已将
舆论战、心理战与法律战一起,列为战时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全军官兵在
学习贯彻中,对“三战”探索逐步深入。目前,我们发现一些同志对舆论战
和心理战的概念、内涵及相互间的异同点等,还不很清楚。本次课主要研究
国内外的学术观点,特别是研究实际战例,对二者的关系作出浅要辨析。

一、舆论战与心理战同为特殊作战样式
舆论战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舆论战,是指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安
全战略,以综合国力为基础,通过系统运用传播学、舆论学、心理学等学科
原理,利用各种传媒,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渗透,从而影响公众信念、意
见、情绪和态度,有效控制舆论态势,争取舆论强势的政治战样式。狭义的
舆论战,一般是指战时新闻舆论战,即交战各方综合运用报纸、广播、电
视、网络等新闻传媒,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向受众传输有利于己方作战的信
息,达到鼓舞己方军民的战斗热情,瓦解敌方的战斗意志,引导国际舆论、
争取广泛支持之目的。

心理战,是指以军事实力为基础,运用传播学和心理学原理,以各信息
媒介为载体,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攻击敌军的心理防线,达到“不战而屈人
之兵”或 “小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二、舆论战与心理战,有许多相关联之处,又各有不同的侧重点。
传统战争形态中,舆论战和心理战尽管也存在,但由于信息媒介、传播
技术不发达,二者相互交织,仅作为兵战的一种辅助手段。随着现代传播技
术和手段的迅猛发展,广播、报纸、电视、因特网等媒介,以强大的渗透力
和辐射力,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之相适应,传媒在战争中所扮演的
角色也越来越重要,成为施行国家政治意图的软战略武器,也正是在这种大
战略背景下,舆论战与心理战逐步形成各具特色又紧密相关的两种作战样
式。 舆论战与心理战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1、两者具有共同的战略目标,都是为实现一定的政治、军事、经济利益服
务的。

2、两者的运行、作用机理相似,都是通过信息作用于人的认知系统而实现
作战功能的。

3、两者的主要运行载体都是大众传媒。大众传媒的公开性、辐射面的广泛
性、强渗透力、强负载力,以及高度的大众可信程度,为舆论战、心理战的
展开提供了空前广阔的平台。

4、两者功能实现的基础相同,都是以军事实力为后盾,以综合国力为基
础,以高新技术装备为依托。

舆论战与心理战的不同功能机制
1、在作战时空范围上,舆论战更加注重时空的全维性。兵马未动,舆论先
行,武斗已止,舌战不停。在战略层次上,它往往是服务于国家大战略,没
有平时和战时的明显界线。相比之下,心理战更侧重和集中于战时,它一般
只存在于战争的某一特定阶段,对敌适时进行心理攻击。

2、在作战功能实现上,舆论战特别是和平时期的舆论战,更注重对客体社
会文化深层结构上的长期渗透,改变敌方民众的认知和信念。心理战则注重
于对敌方正常心理状态进行扰乱、迷惑和欺骗,促其在理智上犯错误,减弱
其作战效能。
3、在作战载体方面,舆论战主要是运用大众传媒,以及其他较为显性的信
息媒介,进行信息作战。心理战的作战载体相对更广,它可以综合运用多种
载体进行攻击和防御。例如,美军在多次战争中,根据不同对象散发具有指
向性和煽动性的传单。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还利用电话、电子邮件对伊高
官进行“骚扰” 劝降;利用经过特殊改造的EC-130E型电子战专机,开设
临时假冒电台进行广播;通过飞机尾气形成具有特殊意义的符号,对伊军进
行心理暗示,等等。可见,同舆论战相比,心理战的作战载体更具宽泛性和
可选择性,能产生特殊的作战效应。

4、在作战原则上,心理战更加灵活。心理战在“游戏规则”上,几乎是无
限的。在总的战略原则的指导下,心理战可以依据作战目标,灵活使用诸如
战略威慑、欺骗、劝说、暗示、硬摧毁等多种手法。与之不同,舆论战首先
是一种舆论传播行为,它要受到诸如新闻传播规律、社会文化等诸多原则的
制约,众多的规定性使得它在战时效应的发挥受到一定的限制,特别是在信
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战争中,要想完全控制舆论、操纵传媒、为我所用,
是很难的。

5、在作战控制方面,心理战可控制性更强。现代战争中,影响战争进程及
结局的已不单单限于交战的双方。也就是说,影响战争的因素呈现出多样化
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主要依托大众传媒进行的战时新闻舆论战,不仅要
与敌方直接 “交火”,还要对自己的友方、敌国的盟友、中立方进行舆论
引导、渗透,作战对象、作战范围相对较广。在这个过程中,各种矛盾更复
杂,加上大众传媒自身的规律制约,致使舆论战可变数大、难度高。心理战
无论从作战主体还是从作战对象、作战载体等方面讲,都具有相对的自主性
和针对性,作战过程具有相对的可控制性。
6、在作战主体方面,心理战主要是依靠特定的专业作战部(分)队。舆论
战的作战主体,除包括军队特定的舆论作战人员、军队媒体外,民间的新闻
工作人员、大众传媒,以及各种能够承担信息传输的组织,都可以成为舆论
战中的主体。

7、攻击目标的隐形性与作战目标的指向性。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将世界
各国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加上国际战略格局走向多极化,存在着许多潜在的
不确定因素,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所实施的舆论宣传,都可能会产生连锁反
应,舆论战的作战目标具有隐形性。相反,心理战的作战目标一般具有显着
的指向性。

三、舆论战与心理战也有须共同遵循的原则
1、服务大局的原则。作为一种特殊的作战样式,它们必须服从服务于国家
战略要求,积极主动为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服务。必须紧紧配合国家政治、
外交和军事斗争,准确体现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准确领会、坚决
贯彻上级的决策部署,统一组织、统一行动,保证正确的作战方向。

2、强化先机制敌的原则。掌握作战先机,是夺取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开
展舆论战和心理战只有抢占先机,先发制人,才能造成对方先入为主的思维
定势,取得首发效应。

3、强化以信息为主导,全维作战的原则。当前,西方发达国家,正在构建
新一代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将在全球展开三维可视化的具有信息咨询、管理
控制、决策支持等多种功能的全球数字神经系统。它的出现和最终建立,将
使信息流有可能突破任何天堑,跨越国界,直达人的意识空间。因此,打赢
信息化条件下的舆论战、心理战,必须强化以信息力为主导,全维作战、全
维防护的原则。

4、系统综合的原则。从实施层次上分,舆论战和心理战可分为战略的、战
役和战术的;从时间上分,有平时与战时之分;从领域上看,涉及政治、经
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从作用客体上,不仅涉及到敌人,也涉
及到盟友、中立方和自己等各个方面、各个层面。因此,要强化系统合成的
原则。

5、整体作战的原则。夺取心战的胜利,同样离不开各个层面的联合协同。
首先是强化心理战系统中各要素的有机协同,谋求最大合力。加强战时媒体
控制,强化多种媒体协同,集聚整体优势。

6、攻防兼备、以攻为主的原则。美国学者费正清曾经在他的论着中说过:
“ 中国的决策人历来强调防御性的地面战争……与欧洲帝国主义行动中所
显示的商业扩张主义的进攻理论截然不同。”这反映了中国传统战略思想上
独特的防御特性。在现代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必须改变中国传统战略思想上
“以防为主”的观念,树立起适应信息化条件下战争需要的积极进攻加积极
防御的战略理念,尤其是舆论战和心理战,更应以攻为主,以攻促防。在信
息战领域,进攻比防御更有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