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课堂引入

物理课堂引入

有效课堂教学的引入环节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
座桥梁。课堂引入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好的引入可以较快的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
课堂效率。
一、有效引入的原则
1、具有针对性和知识性
有效引入应该针对课堂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
能力基础、爱好兴趣的差异程度等。而知识是思维操作的工具。知、情是相通
的,有所知才能有所感,有所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初中物理教学中有些
课题所含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有时存在一定的距离或者认知矛盾。针对这
种情况,教师需要设计含有知识性的引入环节。设计渗透知识性因素的引入环
节,一定要服从于学生、服务于新的教学内容。
2、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
具有新颖性的引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新颖性的引入往往能出奇制胜,
但切忌为引入而引入。而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学好物理的前提。注意引入
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趣味趣味,既要有情趣,又要有意味才好。
学生笑过之后,要引起进一步的深思。
3、具有启发性和贴近性
富有启发性的引入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当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起来后,
那么这种带有感情的脑力劳动不但不易疲劳,而且反应敏捷,所以教师在上课
开始时就要运用启发性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贴近性主要指新课引入环
节中选用的材料,应是切合初中学生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应是发生在
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这样能让学生感到亲切,有助于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
花。
二、有效引入的基本形式、方法与策略
(一)、有效引入的形式
初中物理课引入环节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教师匠心独
运,在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征、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在物理课的引入环节中成
功地渗透上述原则,教学就会有吸引力。在具体实施引入环节的设计时,我们
应注意有效体现两个辩证关系:
1、有效体现局部与整体的辩证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整体,引入环节是其中一部分,教师设计引入环节一定要
服从于人、服务于课的整体结构的和谐统一,有利于教学过程的最佳运行,有
利于发挥课的整体功能,并为全课的最佳效益奠定基础。因此,初中物理课无
论采用什么引入形式,都要简明扼要,生动有趣,引思传神。努力做到不多设
一个没有必要设置的情境,不多说一句不必说的话,不多做一个与课题联系不
大的实验,不追求没有实际价值而徒有表面上热闹的课堂气氛。物理课的引入
环节要讲究实效,力争用较少的时间实现最优的引入,以便为以后课的展开和
收尾提供充裕的时间。
2、有效体现活跃气氛与积极思考的辩证关系
引入新课需要有热烈的课堂气氛,因为在热烈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往往会
有热烈的情绪,大脑易进入适宜的兴奋状态。但是教学实践表明,单纯热烈的
课堂气氛,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为无关的事物所陶醉,从而影响
对教学内容的感知和理解。为了热闹而热闹的引入我们认为是一种无效的引入。
因此在设计引入环节时,既要考虑有热烈的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在热烈中沉
静下来进行思考。
(二)、有效引入的方法和策略
下面结合初中物理教材的部分内容,根据不同的课型,谈谈新课的引入的方法及
策略。
1、生动的语言引入
对于一些抽象或者难度较大,生活中学生不常见到的物理现象,教师需要用自己
积累的知识和生动的语言进行引入。
①物理故事(物理学史)引入法
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青少年都爱听故事,在物理
的发展史中妙趣横生的典故很多。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择联系紧密
的故事片段,可收到寓教于趣之效。
比如《电压》一课的引入,可以先给学生介绍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的生平、贡
献开始,介绍伏打电池以及否定动物电学说的经历进行引入,这也正好可以与
电压的单位伏特以及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的讲解顺理成章的做好铺垫。

在概念课或者规律(定律)课的引入中这种方法是比较常见的,比如《牛顿第
一定律》、《杠杆》、《电磁感应》、《阿基米德原理》等的教学引入中都可
以采用这种方法。用回顾物理学史引入新课,使学生就像当年科学家一样,去思
考问题,研究问题,发现新知识。

②悬念疑问引入法
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有了疑问,才能深入地思考,
才能找出发人深省的难题和问题。比如在《简单的磁现象》的教学引入中,可
以介绍,在我国古代后魏的《水经注》等书中就提到了秦始皇曾用天然磁石建
筑阿房宫的北阀门,然后向学生提问,这种相传最早的安全检查门为什么要这
样设计?这种激趣引入,即给学生留下了悬念,又制造了积极思考不断进取的
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愿望。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在讲《机械运动》中的引入参照物时,教师先介绍
这样一个事例:某广场工地上正在建设的一栋高为291.6米的大楼,一片彩云
飞快地飘过大楼上空,这时突然有人惊呼“楼要倒了”,这引起了临近数千人惊
慌失措地狂奔,而之后查实大楼并没有倒塌的迹象,然后向学生发问:众人为
什么都一致认为大楼要倒塌了呢?然后自然过度到参照物的学习。又如:在引
入《颜色之谜》的时候,可以先向学生请教绿色植物偏爱哪种色光?给学生讲
一个园艺学家的经历:一位知名的园艺学家认为绿色植物喜欢绿色光,于是在
房间的四周都安上绿色玻璃,只让绿色光穿透进来,过了一段时间大家猜猜绿
色植物怎么样了?
③事例现象引入法
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来引入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起到触类旁
通的功效;也可介绍新颖、醒目的事例,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新奇不解的学习
情境。这种引入方法如果再结合教师谦虚幽默的情感效果会更好。

比如我在《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的教学引入中,先告诉学生等火车时,要
在站台上的黄色警戒线以外候车,而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我一直认为火车在铁
轨上运行,车厢也不可能撞到站台上,那这条黄线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用这
个学生都很熟悉的常识自然引入新课,课堂气氛亲切自然。
再如《滑动变阻器》的教学引入中,我告诉学生在我中学的一篇作文中我写到:
我看见父亲房中的灯慢慢熄灭,当时老师在这句话旁边批注:你们家里难道还
在用煤油灯?难道电灯就真的不能慢慢熄灭吗?今天我将让一盏灯慢慢熄灭,
由此学生在教师很强的亲和力下激起学习的欲望。
④目标任务引入法
这种引入方法通常用在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中,开门见山的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
意义、价值以及需要的准备知识。比如我在讲中考专题复习的《关于欧姆定律
的计算》的引入时,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近几年中考的动向、考试说明以
及本节内容在中考中的地位和所占比重。这样让学生带着目标去进行巩固复习。
2、有趣的实验引入
这种引入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经常使用。实验可以是教师演示实验,也可以
是学生动手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应本着“教无定法,学无定式”的方式,课本上原
本没有的实验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或者可以把演示实验变
成学生实验来做。
比如我在《浮力》教学的引入中用了一个类比实验:我给乒乓球施加一个向上
托的力,乒乓球可以向上运动,然后我把乒乓球放入水中,松手后乒乓球也向
上运动,说明液体对物体也有一个向上托的力,这样自然过渡到浮力概念的引
入。

又如我在《电阻》教学的引入中,我先利用导体和绝缘体的演示实验在一段电路
中分别夹上金属钥匙和一段定值电阻,两次灯泡都发光了,说明所夹入的物体
都是导体,然后询问学生两次发光的不同,从而顺理成章的引入电阻的概念。
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再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引入中,我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凸透镜近距
离观察课本上的字,再用它观察较远距离的老师,根据学生所看到的现象自然
过渡到“提出问题”这个教学环节。
3、快乐的游戏引入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还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如《密度》教学的引入。设置一系列的猜谜游戏,出示两杯液体,一杯水,一杯酒
精鉴别出哪杯是水,哪杯是酒精。出示两块金属,一块铜,一块铁,鉴别出哪块是
铜,哪块是铁。我们总结出利用颜色、气味等物质的特性可以鉴别物质。再设计
一个小游戏:把两个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铁块分别包在白纸中,让学生鉴别,这时
部分学生说,重的是铜块,揭秘后果然如此,教师提出这种比较轻重的方法鉴
别物质真的可靠吗?再次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学生鉴别包在白纸中形状、体积、
轻重都不相同的铜块和铁块。由此引入应该在相同体积的条件下比较质量的大
小,进而进一步引入密度的概念。
再如《电路和电路图》的教学引入中,把两根导线用白纸包住,只留下导
线两端的接线柱,让学生根据桌上的小灯泡,干电池去辨别哪两个接线柱是同
一根导线的两端。这样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上课的快乐、在游戏中激发思维的
灵感,在游戏中体味学习的必要。

总之,针对不同的课型,在众多的引入方法中,只要教师能做到注意日常
积累和课前充分的准备,把引入材料表现的更充分,更形象,就一定能使课堂
教学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这样也就真正做到了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引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