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同法教学大纲

合同法教学大纲

《合同法》教学大纲

一、使用说明

(一)课程性质

依据教学计划的规定,本课程属于基础课,对教学计划和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合同法的基本法律术语、基本原理和学说、基本法律制度和规则;熟悉我国现行合同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机关的立法和司法解释;了解国内外合同法或债法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学会分析和解决合同纠纷和案例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时数

课堂授课时数24课时。具体课堂课时分配情况如下:

第一章 合同与合同法概述 2课时

第二章 合同的订立 3课时

第三章 合同的效力 2课时

第四章 合同的履行 3课时

第五章 合同的变更和转让 2课时

第六章 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 2课时

第七章 违约责任 1课时

第八章 买卖合同、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与赠与合同 2课时

第九章 借款合同、租赁合同与融资租赁合 2课时

第十章 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合同与运输合同 2课时

第十一章 技术合同 1课时

第十二章 保管合同与仓储合同 1课时

第十三章 委托合同、行纪合同与居间合同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以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为主,辅以组织学生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拟法庭、课堂讨论、学生辩论等方式,体现实践性教学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 合同与合同法概述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大陆法系国家、英美法系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合同概念,掌握我国合同法中的合同概念、范围、分类以及我国合同法的适用范围、法律渊源和基本原则等。

(二)教学内容

教学主要内容为合同的概念、性质、分类;合同法的概念、特征、基本原则等。重点难点为各国法律对合同概念、性质的规定,合同的分类研究,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合同概述

一、合同的概念

(一)大陆法系国家的合同概念。主要以《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和《日本民法典为例》。

(二)英美法系国家的合同概念。主要以英国、美国为例。

(三)我国的合同概念。

二、合同的特征 三、合同的分类

(一)合同分类的法律意义。

(二)合同的学理分类。

(三)合同的法律分类。

第二节 合同法概述

一、合同法的概念、特征

二、我国合同法的制定及其适用范围

三、我国合同法的渊源

四、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合同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合法原则)

五、合同法的历史沿革及其新发展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案例讨论的教学方法和形式

第二章 合同的订立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合同订立的形式问题、合同订立的主要条款以及由此产生的合同权利和义务、格式合同的法律问题,特别是要掌握要约与承诺制度、缔约过失责任制度,了解电子合同的签订问题和合同的成立问题。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为合同的成立与订立;合同订立的形式;合同订立的内容;合同订立的程序;电子合同的订立问题;缔约过失责任等。重点难点为要约和承诺制度、格式条款、电子合同的法律规定、缔约过失责任制度。

第一节 合同的成立与订立

一、合同订立的含义及其意义

二、合同成立的含义及其条件

三、合同的成立与订立的关系

第二节 合同订立的形式

一、合同形式的含义及其意义。

二、合同形式的历史发展

三、合同订立的几种基本形式:口头形式;书面形式;其他形式。

四、合同形式对合同效力的影响

第三节 合同订立的程序

一、要约

(一)要约的概念和条件

(二)要约邀请的概念和范围和确认

(三)要约的生效。

(四)要约的撤回、撤销和失效。

二、承诺

(一)承诺的概念和条件

(二)承诺的方式。

(三)承诺的生效与撤回。

三、合同订立程序中的几个特殊问题

(一)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成立问题 (二)以确认书形式签订合同时的成立问题

(三)以实际履行方式订立合同时的成立问题

(四)关于执行指令计划的合同的成立问题

(五)合同成立的时间和地点

(六)交叉要约问题

第三节 合同订立的内容

一、合同内容的含义及其特征

二、合同债权与合同债务

(一)合同权利:债权

(二)合同义务:债务

三、合同条款

四、格式条款

(一)格式条款的概念、特征和性质

(二)格式条款的效力

(三)格式条款的解释

(四)对格式条款的规制

第五节 电子合同的订立问题

一、电子合同的概念及其意义

二、有关电子合同的国际国内立法

三、我国电子签名法的主要内容

(一)总则

(二)数据电文

(三)电子签名与认证

(四)法律责任

(五)附则:法律术语的解释

第六节 缔约过失责任

一、缔约过失责任的产生和发展

二、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和性质

三、缔约过失责任适用的条件

四、缔约过失责任的范围或类型

(一)我国合同法的规定

(二)学理归纳

五、缔约过失责任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案例讨论的教学方法和形式。

第三章 合同的效力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合同生效的法律要求、确定合同生效的基本方式、合同无效制度和可撤销合同制度以及合同被确定无效和被撤销时的财产处理问题。

(二)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为合同的生效、无效合同、效力待定合同、可变更、可撤销合同等,重点难点为无效合同的类型、如何确定效力待定合同的效力、可撤销合同的撤销权等。

第一节 合同的生效 一、合同生效的一般条件

二、合同生效的特殊要件

三、合同的成立和合同生效的关系

第二节 无效合同

一、无效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二、无效合同的类型

三、合同预先免责条款的无效

四、合同无效的立法与司法的演变

第三节 效力待定合同

一、效力待定合同的概念及其意义

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的效力问题

三、无权代理人签订的合同的效力问题

四、越权代表人签订的合同的效力问题

五、无处分权人签订的合同的效力问题

第四节 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

一、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概念和特征

二、可撤销的合同与无效合同的区别

三、可撤销合同的类型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三)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四、当事人的撤销权

五、可变更合同的法律问题

六、合同无效和撤销后的法律后果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角色扮演、案例讨论的教学方法和形式

第四章 合同的履行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合同中的附随义务学说,掌握合同履行的基本原则、具体规则、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制度、债权人的代位权和撤销权、合同的保证和定金担保制度。

(二)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为合同履行的基本原则和规则、合同履行抗辩权、合同保全、合同担保等,重点难点为双务合同履行中的三个抗辩权、债权人的代位权和撤销权、合同的保证担保制度等。

第一节 合同履行概述

一、合同履行的概念

二、合同履行的基本原则

三、合同履行时的附随义务

第二节 合同履行的具体规则

一、合同主要条款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时的履行规则

二、合同价格变动时的履行规则

三、合同涉及第三人时的履行规则

四、同时履行抗辩权 五、后履行抗辩权

六、不安抗辩权

(一)不安抗辩权的概念

(二)不安抗辩权行使的事由

(三)不安抗辩权行使的方式

七、债务人提前履行、部分履行是的履行规则

第三节 合同的保全

一、合同保全概述

合同保全的概念;合同保全与合同担保的区别。

二、债权人代位权

(一)债权人代位权的概念。

(二)债权人代位权的成立条件。

(三)债权人代位权的行使。

(四)权人代位权的行使的效力。

三、债权人撤销权

(一)债权人撤销权概念。

(二)债权人撤销权的成立要件。

(三)债权人撤销权的行使。

(四)债权人撤销权的行使的效力。

第三节 合同的担保

一、合同担保概述

(一)合同担保的概念和特征。

(二)合同担保的种类。

(三)反担保。

(四)担保无效及其责任承担

二、保证

(一)保证的概念和特征。

(二)保证人。

(三)保证合同。

(四)保证方式。

(五)保证担保的范围。

(六)保证期间。

(七)保证责任。

(八)保证人与债权人、债务人之间的关系。

三、定金

(一)定金的概念。

(二)定金的种类。

(三)定金的成立。

(四)定金的效力。

(五)定金与违约金。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角色扮演、案例讨论的教学方法和形式

第五章 合同的变更和转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