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强青少年网络暴力治理思考建议

加强青少年网络暴力治理思考建议

加强青少年网络暴力治理思考建议
网络暴力的滋生和蔓延已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导
致青少年心灵的扭曲,甚至是违法犯罪的恶性事件频发。

一、青少年网络暴力主要特征。X、形式多样性。网络暴力的发
生渠道和传播平台呈现多元化特点为网络暴力的形式多样化提供了
基础。有的青少年网民为避免被指责为“网络暴民”,选择用抖音、
小视频、微小说、打油诗、段子、PS等形式对热点事件或者当事人
进行嘲讽和恶搞,进行偏激和情绪化的发泄。

X、攻击性和暴力性。青少年网络暴力一般都具有明显的攻击对
象,可能是个体,也可能是群体,甚至可能是国家政府机关以及社会
整体,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反社会性和反主流性。

X、不确定性。基于开放性和匿名性等特性,网络空间聚集着各
类群体,在多主体参与的网络暴力事件中,一般很难确定具体行为主
体。

二、青少年网络暴力的主要问题。X、挑战了社会道德和法治价
值。青少年网络暴力不顾公民个人隐私和合法权益,肆意进行言语攻
击和信息泄露,并将这种伤害蔓延到现实社会当中,不仅给当事人来
带法律之外的永久伤害,更挑战了社会的公序良俗和核心价值体系,
严重挑战了社会道德底线。
X、破坏了网络秩序和教学秩序。网络暴力或欺凌造成的后果包
括缺勤、回避学校活动、逃学或彻底的辍学,这些不仅会严重破坏教
学秩序,更会对青少年的学习成绩、身心成长造成重大影响,甚至会
严重影响他们未来的受教育、影响他们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受到网络暴力影响的不仅是案件中的受害者,其施暴、旁观、观
看者的身心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整个学校秩序、学习环境、对
父母家庭影响的连锁性反应都将给社会秩序带来更大的潜在危险和
现实危机。

X、阻碍青少年自身人格健康发展。网络暴力行为阻碍了青少年
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缺乏自控的情绪宣泄以及暴力展示,不
仅导致青少年极端和冷漠的人生态度,更可能触犯法律。

三、对治理青少年网络暴力的建议。X、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
加强对相关热度问题的精准分析,用大数据进行预测、管理并积极应
对,最大限度预防网络暴力的发生。鼓励和倡导互联网相关企业积极
开发青少年相关的上网APP,为青少年开辟一个更加多全、健康的上
网环境。如开发相关家庭APP,设置父母锁,限制青少年浏览不适当
的页面,从“非礼勿视”的角度防范青少年网络暴力行为的发生。
X、加强立法及治理水平。根据中国国情,制定符合我国需要的
防范、遏制网络暴力的法律法规。区别对待儿童和成人,保护儿童不
在网上遇到只有成人才能接触的内容。严格确立软件分级制度,对网
络行为进行严格的年龄限制。加大刑事打击力度也是震慑网络暴力的
重要手段。明确规定互联网言论可以成为犯罪事实,通过刑罚进行惩
罚。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增设网络暴力应负刑事责任的相关规定,严
惩“人肉搜索”及网络暴露未成年人隐私等泄露青少年隐私的行为。
修改刑法规定,严惩针对青少年的网络暴力犯罪的累犯“罚应夺其志”,
使其不敢再犯,不能再犯,在社会上发挥震慑作用、教育作用。

X、加强道德素养和自我保护。青少年要不断提升自我道德素质
水平和网络素养。多接触学习哲学知识,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所谓的言
论自由,客观看待网上的各种观点,理性看待网络暴力行为,坚守内
心道德标准,用法律约束自己,不随意谩骂、侮辱他人。保持极强的
风险防范意识,提高网络行为素养以应对网络暴力,自觉约束行为。
树立社会责任意识,自觉营造良好虚拟网络氛围。增强自我心理素质,
培养健康个人兴趣,提升情绪管控能力。

X、加强舆论和价值引导。强化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
引导青少年树立健康向上的偶像标准。通过新媒体、娱乐节目宣传正
能量偶像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通过“网红”、娱乐明星自身来做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