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PLC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摘要:分析研究plc应用中的可靠性和抗干扰技术是十分必要
的。要提高plc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一是在硬件上采取措施;二是
在软件上设计相应的保护程序;因此,plc控制系统的抗干扰非常重
要。本文将主要探讨plc控制系统中常见的干扰源及其防范措施。
关键词:plc、可靠性设计、干扰源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plc technology in the
reliability and performance is essential.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plc control system, one measures in
hardware; the second is in the software design the appropriate
protection procedures; thus, plc control system interference
is ver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will explore the plc control
system, common sources of interference and its preventive
measures.
keywords: plc, reliability, design, sources of
interference
1引言
plc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运行,
plc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是整个系统可靠运行的关键。因此,分析研
究plc应用中的可靠性和抗干扰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2干扰源
plc系统的干扰源根据其来源分为内部干扰源和外部干扰源。内
部干扰源主要包括:由于元器件布局不合理造成内部信号相互串扰;
线路中存在的电容性元件引起的寄生振荡;数字地、模拟地和系统
地处理不当。外部干扰源包括供电电源电压波动和高次谐波的干扰;
开关通断形成的高、低频干扰;动力强电信号在系统中产生感应电
势引起的干扰;其它设备通过电容耦合串入控制系统而引起的干扰
等。按钮、继电器等工作时触点间产生的电弧,雷击和静电产生的
火花放电,接触器线圈、断电器线圈、电磁铁线圈等感应负载断开
时产生的浪涌电压,外界的高频加热器、高频淬火设备、杂乱的无
线电波信号、电源电压的波动等等。
3干扰途径
plc控制系统受到干扰的主要途径是电源线、输入、输出线和空
中等部位。电源被干扰后,plc控制系统的供电质量变差,引起plc
控制失灵。输入、输出线被干扰后,出现输入、输出控制紊乱。空
中干扰主要以电磁感应、静电感应形式使plc的cpu出现误操作。
4 硬件抗干扰措施
4.1 电源干扰的抑制
plc系统电源必须要与整个供电系统的动力电源分开,一般在进
入plc系统之间加屏蔽隔离变压器。屏蔽隔离变压器的次级侧至plc
系统间必须采用不小于2mm2的双绞线。屏蔽体一般位于一、二次
侧两线圈之间并与大地连接,这样就可消除线圈间的直接耦合。另
外,电源谐波比较严重时,可在隔离稳压器前面加滤波器来消除电
源的大部分谐波。
4.2 线间干扰的抑制
plc控制系统线路中有电源线、输入/输出线、动力线和接地线,
布线不恰当则会造成电磁感应和静电感应等干扰,因此必须按照特
定要求布线,如尽可能的等间距,以及避免线路绕圈等。
(1)接地线
为了安全和抑制干扰,系统一般要正确接地。系统接地方式一
般有浮地方式、直接接地方式和电容接地三种方式。对plc控制系
统而言,它属高速低电平控制装置,应采用直接接地方式。
(2) 电源线、i/o线与动力线
动力电缆为高压大电流线路,plc系统的配线靠近时会产生干
扰,因此布线时要将plc的输入输出线与其它控制线分开,不要共
用一条电缆。外部布线时应将控制电缆、动力电缆、输入输出线分
开且单独布线,它们之间一般应保持30cm以上一定的间距。当实
际情况只能允许在同一线槽布线时,应用金属板把控制电缆、动力
电缆、输入输出线间隔开来并屏蔽,金属板还必须接地。隔离变压
器二次侧的电源线要采用2mm2以上的铜芯聚氯乙烯绝缘双绞软线。
经过这样处理的电源线、输入、输出线与动力线就可以减少外界磁
场及它们之间的干扰。
4.3 外围设备干扰的抑制
(1) plc输入与输出端子的保护
当输入信号源为感性元件,输出驱动的负载为感性元件时,对
于直流电路应在它们两端并联续流二极管。对于交流电路,应在它
们两端并联阻容吸收电路。采取以上措施是为了防止在电感性输入
或输出电路断开时产生很高的感应电势或浪涌电流对plc输入、输
出端点及内部电源的冲击,当plc的驱动元件主要是电磁阀和交流
接触器线圈,应在plc输出端与驱动元件之间增加光电隔离的过零
型固态继电器ac-ssr。
(2)输入与输出信号的防错
当输入信号源为晶体管,或是光电开关输出类型时,当输出元
件为双向晶闸管,或是晶体管输出,而外部负载又很小时,会因为
这类输出元件在关断时有较大的漏电流,使输入电路和外部负载电
路不能关断,导致输入与输出信号的错误,为此应在这类输入、输
出端并联旁路电阻,以减小plc输入电流和外部负载上的电流。
(3) 漏电流
当采用接近开关、光电开关等dc两线式传感器输入信号时,若
漏电流较大时,应考虑由此而产生的误动作,使plc输入信号不能
关断。一般在plc输入端子上接一旁路电阻以减少输入阻抗。同样
用双向可控硅为输出时,为避免漏电流等原因引起输出的元件关断
不了,也可以在输出端并联一旁路电阻。
(4) 浪涌电压
在控制器触点(开关量)输出的场合,不管控制器本身有无抗干
扰措施,都应采用rc吸收(交流负载)或并接续流二级管(直流负
载),以吸收感性负载产生的浪涌电压。
(5) 冲击电流
用晶体管或双向可控硅输出模块驱动白炽灯之类的有较大电源
负载时,为保护输出模块,应在plc输出端并接旁路电阻或与负载
串联限流电阻。
4.4 电磁干扰的抑制
根据干扰模式的不同,plc控制系统的电磁干扰分为共模干扰和
差模干扰,共模干扰是信号对地的电位差,主要由电网串入、地电
位差及空间电磁辐射在信号线上感应的共态(同方向)电压迭加所
形成。共模电压有时较大,特别是采用隔离性能差的配电器供电时,
变送器输出信号的共模电压普遍较高,有的可高达130v以上。共
模电压通过不对称电路可转换成差模电压,直接影响测控信号,造
成元器件损坏,这种共模干扰可为直流,亦可为交流。差模干扰是
指作用于信号两极间的干扰电压,主要由空间电磁场在信号间耦合
感应及由不平衡电路转换成共模干扰所形成的电压,这种电压叠加
在信号上,直接影响测量与控制精度。为了保证plc控制系统在工
业环境中免受或减少内外上述电磁干扰,必须采取3个方面抑制措
施:抑制干扰源;切断或衰减电磁干扰的传播途径;提高装置和系统
的抗干扰能力。通常一般采用隔离和屏蔽的方法来实现。
4.5 安装中的抗干扰措施
plc控制系统所处的环境对其自身抗干扰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
在安装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滤波器、隔离稳压器应设在plc柜电源进线口处,不让干
扰进入柜内,或尽量缩短进线距离。
(2) plc控制柜应尽可能远离高压柜、大动力设备、高频设备。
(3) plc控制柜要远离继电器之类的电磁线圈和容易产生电弧的
触点。
(4) 整台plc机要远离发热的电气设备或其它热源,并置放在
通风良好的位置上。
(5) plc程控器的外部要有可靠的防水系统以防止雨水进入,造
成机器损坏。
5软件抗干扰措施
控制器的外部开关量和模拟量输入信号,由于噪声、干扰、开
关的误动作、模拟信号误差等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会形成输入信
号的错误,引起程序判断失误,造成事故。当按钮、开关作为输入
信号时,则不可避免产生抖动;输入信号是继电器触点,有时会产
生瞬间跳动,将会引起系统误动作。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定时器
延时来去掉抖动,定时时间根据触点抖动情况和系统要求的响应速
度而定,这样可保证触点确实稳定闭合(或断开后)才执行。
对于模拟信号可采用多种软件滤波方法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连续采样多次,采样间隔根据a/d转换时间和该信号的变化频率
而定。采样数据先后存放在不同的数据寄存器中,经比较后取中间
值或平均值作为当前输入值。常用的滤波方法有程序判断滤波、中
值滤波、滑动平均值滤波、防脉冲干扰平均值滤波、算术平均值滤
波、去极值平均滤波等。
6结束语
plc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设计在系统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实际
设计中只有根据应用系统的具体特点和应用环境的具体条件,灵活
地选择行之有效的可靠性设计技术和抗干扰方法,全面、合理地考
虑系统的软件和硬件设计,从总体上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
性。
参考文献:
1、彭秀英,陈亚,胡园,基于plc控制的气动模拟测量系统的研
究设计,液压与气动,2010年第2期
2、杨欣,变频调速技术及plc控制在小型制冷系统中的应用,
商场现代化,2006年第2期
作者简介:
李志强(1983年12月-),男,大学本科,工学士,助理工程师,
研究方向:机电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