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等教育管理原则

高等教育管理原则

高等教育管理原则王文娟一、高等教育管理概述(一)从教育管理学性质分析其历程(二)从研究范式、研究方法的角度看教育管理学历程二、高等教育管理原则确立的依据(一)高等教育管理原则的表述(二)新的高等教育管理原则存在的依据三、高等教育系统的组织特征(一)作为有组织的无序状态的高等教育系统(二)作为一个政治系统的高等教育系统四、管理原则的一般性质五、高等教育管理原则的特点六、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一)高等教育管理的方向性原则(二)等教育管理的整体性原则(三)高等教育管理的民主性原则(四)高等教育管理的多样性原则(五)高等教育管理的动态性原则(六)高等教育管理的效益性原则请按以下提纲调整和完善!(不少于20 000字,不包括第四部分)一、高等教育管理原则内涵解析(一)原则(二)管理原则(概念加上一般性质)(三)高等教育管理原则(四)高等教育管理原则特点(五)政策性原则符合作为高等教育管理基本原则的特点根据姚启和教授的归纳, 高等教育管理基本原则有三个特点: ( 1)既要遵循一般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 又要遵循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 ( 2)能覆盖整个高等教育管理活动领域, 指导高等教育管理的全过程; ( 3)既要体现客观规律的普遍性, 又要体现鲜明的阶级性。

[ 5]政策性原则完全符合这些由高等教育管理规律推导出来的特点。

(五)高等教育管理原则表述二、高等教育管理原则确定的依据(3-4条)(一)(二)(三)(四)三、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要多参考几个人的,这是一个人的)(一)高等教育管理的方向性原则(二)高等教育管理的整体性原则(三)高等教育管理的民主性原则(四)高等教育管理的多样性原则(五)高等教育管理的动态性原则(六)高等教育管理的效益性原则四、高等教育管理原则的历史演变(从中世纪大学到今天,可以总结一下,看看随着历史发展,高等教育管理有哪些的微妙变化,这很有价值!建议好好做!)参考文献:一、高等教育管理概述(一)从教育管理学性质分析其历程从教育管理学的性质来说,关于教育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同观点:第一,教育管理学属于教育学科,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如果从纵向的教育管理学发展史来看,20 世纪中叶以前,教育管理学主要是一门教育学科,从事这门学科的研究者大都曾经有过一些从事教育管理实际工作的经历和经验。

我国的教育管理专业一般都设在教育学院或教育系。

第二,教育管理学属于管理学科,是管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综合的、实践的和开放的管理学科。

第三,教育管理学属于交叉学科、边缘学科。

这种观点在国内理论界最为流行,持这种观点的研究者有老一辈学者,也有年轻一代的研究者。

他们认为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科学和管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是这两者的分支学科。

因为教育管理活动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遵循管理规律。

第四,教育管理学属于应用科学、实践科学。

教育管理学总是以应用和服务于教育管理的实践、对实际工作有帮助为依归。

我们研究教育管理学是为了指导实践,学是为了用,不是搞纯理论的研究。

第五,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综合科学。

教育管理学是一门历史的双栖型、交叉型、协同型的综合科学。

它既有科学的一般属性,又同时有诸多科学的学科性质。

对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综合科学的说法,有研究者表示不能苟同。

黄崴教授认为,教育管理学确实具有综合性,但这种综合性并不意味着教育管理学就是一门综合科学(二)从研究范式、研究方法的角度看教育管理学历程教育管理在我国从有文字的记载发展到20 世纪末大致经历了经验描述、借鉴传播、总结建立和迅速发展几个阶段。

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和体制影响,我国现在的教育管理学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开始良性发展的。

而我国的教育管理学自20 世纪70 年代末至今,无论是教育管理学学科的基本范畴体系,还是教育管理学自身具有层次和历史发展脉络的知识来源,还是教育管理的所有要素、所有过程以及所有的方法和手段,都得到了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富有成效的研究,并不断获得新的进展。

教育管理学研究的范式也在学习、借鉴国外教育研究范式的基础上,由过去以经验总结性描述为主逐渐向更加理性的研究范式转换。

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采取总结的方法,即全面总结我国(尤其是建国以来)教育管理方面的经验,强调我国的国情,注重实事求是,把我国历史的正反两方面的教育管理经验加以总结,对教育管理研究的新成果进行归纳。

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肖宗六著《学校管理学》(1987 年)等。

二是介绍国外优秀的教育管理理论和方法,一方面是直接翻译国外优秀的教育管理研究成果;另方面是系统介绍国外教育管理研究现状及成果。

三是运用比较的方法,即对国家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管理进行比较研究,在比较之中求同存异,吸取别国别地有借鉴价值的成果为我所用。

四是对教育管理改革实践的理论探讨,即对教育管理改革实验(试验)进行理论分析。

五是操作性研究,即对教育管理实际问题进行的概括,如中小学常规管理、中小学管理手册等研究成果均属此类。

六是思辩性研究,即从历史和现实,从国外到国内,从学科之间的联系等多角度对教育管理理论的思考。

这些年来, 我国教育管理学历程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了教育管理学科研究的组织,形成了一支专业化的研究队伍;第二,创办了专门的学术期刊;第三,研究成果丰硕;第四,学科体系初步形成。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管理学研究取得了重大的成绩,我国的教育管理学界为满足教学与培训之需,克服种种困难,编写了大量的教育管理学教材。

这些教材、著作的出版发行对推动我国的教育管理学建设、加快教育管理事业的改革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高等教育管理原则确立的依据(一)高等教育管理原则的表述根据中国教育管理的研究成果,可以将各种有关教育管理(包括高等教育管理)原则的表述分成四大类:(1)传统经验抽象型。

这些是对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管理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概括而成的管理原则。

如方向性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原则、思想政治工作是管理工作的核心原则等。

(2 ) 领导方法抽象型。

这些是从传统的行政管理、领导方法中抽象而成的管理原则。

如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制度化与规范化原则等。

(3)现代企业管理原则移植型。

这些是将国内外现代企业的管理原则引申或移植到教育管理活动中,使其具有指导办学的价值。

如整体化的原则、封闭与开放的原则、动态平衡的原则、信息反馈原则等。

(4)现代管理一级、二级原则降格型。

这些是把现代管理科学原理与学校情况相结合,并降格为教育管理原则。

如系统原则、整分合原则、能级原则、效益原则等。

此外,有的教育原则的表述已游离管理的本质或将管理范畴任意扩大化,如教育性原则。

还有的只从一般的管理特征的角度进行描述,如科学性原则、经济性原则等。

(二)新的高等教育管理原则存在的依据新的高等教育管理原则的提出,有其合理的理论源渊和坚实的实践基础,也是高等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的结晶。

(1) 高等教育组织的二元控制结构科森较早发现,大学的管理表现出“组织结构上一种奇特的二重性”,一种是传统的管理科层结构,另一种是教师在其权力范围内对学校有关事务作出决策的结构。

二重控制结构衍生出两种不同的系统:学术系统和行政系统。

学术系统自由民主地运行依靠学术管理来维系,行政系统严谨有序地运行依靠行政管理来维系。

两种管理方式在功能上互相支持、互相补充、互相协调,但是在职能运行上常常表现出“张冠李戴”(错位) 、“主次倒置”(越位) 、模糊不清、推诿扯皮(缺位) 的现象。

这主要是行政化在整个社会网络中全面延伸和泛滥,行政功能过渡膨胀,行政权力在社会超限扩张的结果,致使高等教育忽视其文化功能和学术功能,以行政管理的思维方式处理学术事务,以行政管理代替学术管理。

事实上,高等教育系统作为社会的规范型学术组织“, 知识材料,尤其是高深知识材料,处于任何高等教育系统的目的和实质的核心。

”教师都是以自我的方式研究、探寻知识,抵制政府和产业界命令式系统化的管理方式,主张学术自治,力图维护学术自由。

这不是有序的系统化的行政管理所能完成的。

另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组织结构的复杂多样,高等教育不仅从事传统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而且承担起越来越多的经济开发和社会变革的使命,与产业界、社会、政府的联系和合作越来越多样化,大大超出了学术管理的权限范围。

由此看来,高等教育管理过程中,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两者存在范围不同、任务不同、实现方式不同、内容不同。

但是,高等教育系统组织的二元控制结构决定了高等教育运行过程中应该树立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促使两种管理方式分工合作,行政管理直接推动教学、科研工作,搭建一个效率、公平、秩序的服务平台支持学术管理工作,学术管理遵循学术运行规律,充分利用行政管理提供的服务平台,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水平和效益。

(2) 高等教育存在发展的二元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成为社会大系统协调发展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

高等教育系统在社会大系统中地位的变化,引起人们对高等教育本质的激烈论战。

这种论战主要以两种高等教育哲学为基础,一种哲学主要是以认识论为基础,另一种哲学主要是以政治论为基础。

强调认识论的人趋向于摆脱价值影响,以追求客观真理作为目的。

强调政治论的人趋向于考虑价值影响,重视高等教育与外界的相互联系,以为社会大系统服务作为目的。

高等教育演进发展的轨迹向我们展示出,认识论的高等教育哲学与政治论的高等教育哲学论战,政治论的高等教育明显占了时代的上风。

然而,政治论高等教育哲学指导下,高等教育本身的性质和组织结构等问题不断受到人们的质疑甚至抨击。

有些人开始失望地谈论高等教育的“本体危机”,认为出现了高等教育“合法性的危机”。

但是,如果我们从社会大系统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的发展,就会找到整合认识论哲学与政治论哲学的平衡点。

认识论的高等教育哲学实际上是在维护高等教育本身的性质来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主要指的是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发展问题。

政治论的高等教育哲学实际强调的是高等教育系统与社会其它子系统的协调发展,主要指的是高等教育系统外的协调发展问题。

所以,高等教育系统的发展过程,其实是在社会大系统中找寻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发展和系统外部发展的最佳平衡点的过程。

高等教育系统与社会各子系统之间的不协调和不匹配现象是经常发生的,认识论高等教育哲学与政治论高等教育哲学的论争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关键在于树立学术自由与学术控制相互依存的原则、自主发展与适应社会相得益彰的原则,找寻高等教育系统内外发展的最佳平衡点,逐渐减少两种高等教育哲学之间的磨擦。

(3) 教学、科研和学习一体化的必然选择高等教育管理与其他社会系统组织管理相比有其特殊性,这主要由高等教育的主要执行机构———大学来决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