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林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林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林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本文通过深入实地调查展开研究,全面分析了某县在林业生态建设工程
中存在的问题,找出了在发展林业长效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存在的突出
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为林业事业科学发展和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林业发展;问题
1某县林业发展现状
根据某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和2010年某县林地落界成果,某县现有
林地面积78 499.30 hm2,林地面积占全县土地面积18.40%a,其中:有林地4
350.96 hm2,疏林地250.83 hm2,灌木林地43 237.3hm2,未成林地2 130.13 hm2,
苗圃地144.91 hm 2,无立木林地421.19 hm2,宜林地27 907.61 hm 2,林业生产
辅助用地56.37 hm 2。近年来,某县以建设生态文明县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中
心,突出生态建设、产业建设、城市绿化、科技推广等工作重点,采取有效措施,
狠抓工作落实,坚持“南保水土、北御风沙、中建绿洲”的生态立县战略,积极动
员和组织全县人民大搞防沙治沙、植树造林活动,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建设工
程、防沙治沙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湿地保护工程、城市绿化工程、国家生态公
益林补偿等重点生态建设项目,为实现生态经济发展目标、促进经济社会转型跨
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某县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脆弱的生态环境是某县农村存在的普遍问题
森林资源配置结构的不合理,致使某县大部分位于沙漠边缘村镇的土地沙化
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改善。某县现有的防护林带多建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树种
单一,大多以常见二白杨和沙枣为主,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20世纪八九十年代
栽植的大部分防护林大多已长成过熟林,加上近年来由于黑河节水工程渠道衬砌
工程的实施及水费制度的改革和乡(镇)林业站撤销并入乡(镇)农业综合服务
中心后,人员不固定,致使这部分防护林的灌水及管护工作难度加大,同时由于
广大农户的居安思危意识日渐淡薄,有些防护林一旦采伐后难以更新复壮,农林
矛盾日益突出。
2.2林权制度改革的相关配套措施还没有跟上
随着林改工作的深入推进,目前虽然林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的主体已经明确,
但由于某县发展林业产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十分低下,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充分调
动农民参与造林的积极性。特别是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完成后,现有的林地管理体
制已不再适应林地、林木合理经营和流转的需要,不利于改革后的林业资源的规
范化、法制化管理,这就需要建立相对完善的森林资源评估、林权登记管理、林
业科技法律信息咨询等机构来配套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推进。
2.3林业产业发展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十分低下
由于某县相对薄弱的林业资源基础,导致很难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林业产业资
源,没有林业主导产业和名牌林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现有的林业产业由于生
产力技术落后,主要以生产初产品原木为主,其他涉林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缺少
精深加工和产业化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带动,导致产品经济附加值低,对农民致富
增收贡献不大。
2.4农田林网建设工程还需进一步加强
由于早期规划栽植的农田林网间距小,各林带之间的间距大多在100-150 m
左右,且林带设计树种均为杨树,随着树木生长,树冠冠幅逐年增加,胁地面积
也越来越大,特别是近年来制种行业的发展导致群众抵触情绪强烈,采伐更新难
度大。加之渠道衬砌等节水工程实施,没有预留林业用地;灌溉用水减少限制了
林网建设;现有的管理措施跟不上,盗伐及拔大苗式的滥采滥伐现象普遍,导致
现有农田林网缺株断带情况非常严重,造成现有防护林效益下降。
3发展对策
林业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涉及社会各方面,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
公益性事业,建议地方政府结合“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实施,将其作为营
造发展环境的重要内容,把林业工作放到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以改善生态
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科学谋划,合理安排,推进
某县林业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3.1进一步完善林业产业发展机制,优化林产业发展环境
鉴于林业投入大、见效慢、回收期限长、效益低等特点,要建立以各级政府
投入为主,“多级投入、各方支持、各界参与”的多元化、长期投入的多渠道融资
机制。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出台的发展林产业的各项优惠政策,
共同为林业产业的长足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逐年加大林业发展基础设施建
设的财政投资力度,为林业及林产业可持续发展搭建良好机制平台。
3.2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不断加快林产业培育,壮大林业经济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要深入贯彻《关于推进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
精神,逐步建立起“产权清晰、主体落实、责任明确、保障严格、流转规范、监督
到位”的林业产权制度。大力发展林产业,让农民充分利用林业生产资料实现森林
资源财产的保值、增值,依托林产业增收致富,真正使全县大多数林农能够形成
“耕者有其林、耕林有其责、务林有其利、致富有其道”的共识,初步形成某县森
林数量逐年有增长、农民收入逐年有增加的良好态势。同时还应以林权制度改革
为契机,要加大林业科技推广力度和服务广度,促进林业资源能够更好的综合开
发利用,提高林产业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农民收益增加。
3.3建立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
全力组织实施好以三北防护林等项目为重点的各类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构建
国土生态安全屏障。结合“十三五”生态建设规划、水利发展规划、农业综合开发
项目建设及新农村规划建设,以主要道路、干渠及阴沟绿化为重点,支渠、毛渠
及四旁绿化为补充,加大农田林网更新改造力度。完成全县以绿化阴沟、主干道、
斗渠农田林网的更新改造工作,使县乡级公路及干支斗各级渠道,阴沟绿化率都
大幅提高,在骨干主副林带形成后,逐年调整现有林网结构布局和树种搭配,不
断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为全县经济发展构筑起安全生态屏障。
3.4大力发展以林业新产业为主的林业产业体系,有效提高农民收入
加快培育和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能拓展林业产业的发展领域,具有较强辐
射带动作用的林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同时重点扶持市场潜力大,地方特色
强的林业新产业,带动林产品加工业走向质量效益型和品牌扩张型发展道路,进
一步提升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使林业产业成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3.5统筹推进城乡绿化,改善人居环境
围绕宜居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大城乡园林绿化力度,使城乡绿化布局更
均衡、结构更合理、功能更完善。城区绿化通过扩大绿化面积,增加绿化品种,
丰富绿化景观,精细施工管护,提高绿化档次。严把住宅小区和单位绿地率,做
好拆墙透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的文章,积极推进单位和居住区绿化建设。乡
村绿化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总要求,结合新农村“四化”示范点打造和精准扶贫,以
村镇周围、村镇道路两侧、农户房前屋后、庭院为重点进行绿化美化,努力营造
环境优美、居住舒适的生活环境,真正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加林业建设、绿化家
园的积极性。
4结束语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又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不仅承担着保护和发展
森林资源、涵养水源、预防和治理土地荒漠化、组织开展造林绿化等主要职能,
同时在经济建设、生态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实
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
发展林业已成为全党全国工作的战略重点。
参考文献:
[1]邱光成,邹伟,李玲. 探究林业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改善措施[J].现代园艺,
2018,(05):211
[2]张艳. 宽甸县国有林场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 林业科技情报,2018,
(05):34
[3]赵玉尧,胡丁猛. 利津县林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安徽农学通报,2018,
(05):11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