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与控制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与控制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与控制 作者单位:江苏银行淮安分行盱眙支行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 涵盖了所有金融交易和组 织形式,涉及传统银行、证券、保险的金融中介和依托第三方支付、社 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互联网工具运作的非金融中介。从 2013 年开始,中国出现了一波基于互联网的新金融产品,它们正在改变金融 服务的传统格局,为整个金融业注入一股新鲜的力量。

在中国经济发展背景下, 互联网金融主要的模式, 包括第三方支付 (支付宝、微信支付等), P2P贷款(拍拍贷、人人贷等 ) ,网络小额贷 款,保险和网络证券、 大数据金融、 众筹和网上银行。 从用户需求角度, 互联网金融通常包括三个业务领域,即第三方支付、互联网融资和互联 网投资。中国领先的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还有苏宁和京东,以及互 联网公司例如腾讯和百度,都推出了众多互联网金融产品, 如阿里巴巴 余额宝,百度百赚利和腾讯理财通,经过几年的发展与壮大,它们在中 国逐渐成为主流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为国内的广大投资者服务。

伴随着快速发展的步伐,互联网金融也进入了风险的集中爆发期, 不少的 P2P平台跑路或倒闭, 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被曝由搜索引擎抓取 顾客转账信息,还有挪用客户备付金, 另外最近广受媒体关注的 e 租宝 (金易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非法集资, 给广大群众带来严重财产损失 的恶性事件等,都严重扰乱了金融行业的秩序。因为以网络技术为依托 开展业务,互联网金融产品通常牵涉线上线下用户数量众多, 涉及金额 巨大并且分布范围广,所以互联网金融一旦出现安全问题, 风险就会急 剧爆发并迅速蔓延,危害公共秩序,影响社会稳定,严重的后果不得不 引起公众的关注。

一、 法律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参与机构更多是非金融机构与电商, 而现有的法律规 定是针对传统金融行业制定的,尽管双方有重合交叉的部分, 但对互联 网金融的适用性依然较弱,缺乏直接针对性, 则会出现监管主体不明确 导致监管无力、顾客隐私受侵害而无法诉诸赔偿、 某些网络融资行为演 变成非法集资、缺失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导致资金沉淀却另作他 用,赎回困难等情况,严重扰乱金融秩序。因此政策与法规的高度不确 定性,要求制定专门法律来管制互联网金融, 但互联网金融这个立法对 象的复杂性,决定了其的立法难度远大于传统金融。

二、 监管风险 互联网金融所依托的信息技术环境不断变化, 给监管部门带来新的 挑战。一方面,跨行业、跨领域、业务交叉性较强等是很多互联网金融 机构的业务具有的广泛特征, 但跨部门监管协调机制尚不成熟,导致互 联网金融业存在较多领域监管不到和监管不力的现象。 另一方面, 互联 网金融的交易依托互联网进行,内部系统产生虚拟化操作, 使金融业务 失去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交易对象模糊。在不透明的交易过程中,监 管机构很难准确地对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运行模式、 客户信息、 资本流动 情况等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很难采取有效的监管手段调节。 因而很多的 互联网金融机构利用监管漏洞迅速扩张发展体制内与体制外的业务, 掌 获了更大的群众基础,这增加了监管强度和难度, 也对互联网金融的风 险防控和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达成标准。

三、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通常指交易双方没有履行交易协议的约定造成的风险。 互 联网金融本质上还是一种金融活动, 只是各方面的销售与宣传等运营机 制改变了,因此,传统金融因为信息记录不准确与核对不及时导致的信 息不对称,还有顾客恶性拖欠资金导致的违约等风险因素, 互联网金融 也会同样出现。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企业征信体系不完善。互联网金融 业务过多依赖于线上办理,无法立即与线下授信部门联系核对,导致不 完善的客户信用审核,为之后与客户建立良性的合作关系埋下隐患。并 且存在钻技术漏洞实现不法勾当的网络作弊行为, 严重影响互联网数据 的真实可信度。

另一方面,部分企业片面地强调产品收益而弱化其中的风险、 限制 条件等,以致顾客对产品信息了解不完整,极易引起经济纠纷;此外, 顾客很少知道或细究投入资金的具体投资方向等方面的信息, 如果发生 资金流动不明,金融机构都无法提前警示的情况, 缺乏相应的追偿机制 等,都易导致金融机构资金违约,可见信用风险较高。因而,信用风险

是互联网金融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风险, 制约着互联网金融行 业的发展。 四 技术风险 有了互联网技术,互联网金融才能发展起来, 所以网络技术的安全 性极其重要。 一旦病毒感染某个程序或者交易系统,便会通过互联网迅 速扩散和传染,造成客户隐私信息的泄露更甚严重影响客户的资金安 全,可见网络漏洞交易。网络虽支撑着整个交易系统,但其脆弱性在一 些平常的购物经历中便可以感受到,在过往几年打折大促销日,如“双 十一”、 “双十二”全民购物狂欢节, 巨量交易订单在一天内甚至零点 时刻成交,出现网址打开缓慢,不能付款等情况,因为系统无力承载比 基准设定量更多的交易量,严重时会致整个系统瘫痪。

近些年随着数据激增,海量数据被各方面集中存储起来, 形成专业 的数据库以便更高效地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但如果安全管理不当, 极易造成信息的丢失和损坏。现代社会各领域对金融数据越来越依赖, 但窃取数据不仅限于物理手段,由于其复杂性与高技术性, 追回数据信 息并弥补漏洞变得难上加难。 例如 2014年 1 月 21日发生全国范围的“大 断网”事件, 当天下午三点十分左右, 国内用户普遍反映不能访问 .com 等域名网站。据了解,是因为我国通用国内顶级域名解析器发生错误, 服务器把网站解析到一个固定 IP(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 的电脑上, 阻 碍了对很多网站的访问,包括百度、新浪、百度等日访问量居高的知名 网站,给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造成了可观的损失。 可想而知如果这个 IP 地址被不法黑客分子获取,复制知名门户做虚假网站, 记录下用户账户 和密码,将广大用户的资料信息与支付宝、 网银等里面的资金全部转移, 将会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 这些事件都表明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数据安全 管理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五、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互联网金融机构 (如商业银行)无法提供足够的资 金,履行到期债务或满足资金需求的相关风险。同传统金融业一样,互 联网金融业务也涉及大量的资金流动, 如果资金链断裂无法追踪到资金 流向,必然引发流动性危机。 目前互联网金融的流动性风险主要集中于 第三方支付和 P2P领域,第三方支付问题集中在对沉淀资金的不当利用 上,如果备付金没有被存管处置妥当,例如挪用备付金另作他用,就有 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 P2P机构中理财资金和债权资金的匹配管理是风 险的核心,例如投资者把欲投资的资金转到平台, 却迟迟买不到理财产 品。而 P2P平台将项目拆标进行招标,这样满足了投资者偏好,但明显 地发生时间期限错配,一旦碰到集中到期或者突发事件需要大量提现 时,就可能出现大规模的“挤兑”,对 P2P机构来说可谓灭顶之灾,从 兴盛到破产,往往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作为互联网金融发展下的一个典型产物, 余额宝兼具以上风险。首 先,收益水平受金融环境影响较大,高收益向来与高风险并行,随着市 场风险的积累,其背后必然存在利率风险,若货币市场表现较差,货币 基金的收益则相应下降。 其次,网络货币基金线上和线下购买机制不同, 当余额宝用户利用电子设备进行余额宝的有关操作时, 如果其电子设备 被黑客份子控制或者电子设备中存在相应的木马病毒程序, 就很有可能 发生不法分子窃取或者通过设计木马程序来截获用户账户密码, 盗取用 户余额宝中的账户资金, 给用户带来损失而难以抓取盗用者的事件。再 有,在一些例如“双十一”“双十二”的大型促销活动中, 用户的购物 行为对资金的需求将会急速增加, 部分用户会动用余额宝的资金, 大量 资金如何快速赎回以供用户使用是余额宝面对的紧急问题, 一旦资金储 备不足, 触犯巨额赎回条款, 很有可能导致该货币基金陷入流动性风险 的危机中;另外,余额宝监管主体不明确,证监会监管支付宝的基金直 销和结算账户,天弘基金余额备付金账户在央行监管之下, 但备付金账 户和基金结算账户间的资金划转还存在监管空白,如果某块监管被忽 视,就增加了风险的未知性;最后,技术风险和监管风险,也难免导致 余额宝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信用风险, 阿里巴巴对余额宝的宣传多将余额 宝的收益与活期存款的收益作比较,事实上, 这些宣传理念对很多客户 其实是一种误导, 用户利用支付宝里的余额来买天弘基金, 获取由天弘 基金提供的收益, 而不是阿里巴巴和支付宝为客户提供收益保证, 它们 只是第三方销售平台。事实上, 银行存款的利息是有国家信用作为担保 的,而余额宝中的天弘基金属于投资行为,其收益是有风险的,而且没 人会为客户的收益做担保。

鉴于对余额宝风险的具体分析, 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出在互联网金融 发展的过程中,一些防范与控制风险的启示: 1. 完善互联网金融的法律体系

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但不能扼杀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动力,同时要 保证行业法规要有效的规范行业的行为, 这就要求制定法规时要参考互 联网金融行业从业人员的意见,并且持续地对互联网金融进行跟踪调 查。根据互联网金融的特点,修改现有的金融法律法规。包括证券法、 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和银行监督管理法等相关法律。与此同时,要不断 根据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实情况, 细化并出台相应的法律细则,对 框架内的法律体系做出详细、 具体的解释和补充说明, 以弥补原有法律 的漏洞和缺陷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