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认识
【摘 要】通过分析高端技能型人才提出的背景和意义,认识到高职教育是
以培养高端技术型人才为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初步探索四个途径:一是从源
头上吸引有技能天赋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二是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三是改革
教学计划和考核方式,四是学生可持续学习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端;技能型;人才;途径
一、“高端技能型人才”提出的背景
为了迎接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许多发达国家都把职业教育提升为国家战
略,如美国,2011年2月奥巴马政府公布了《美国创新战略:确保我们经济增
长与繁荣》,强调要培养具有二十一世纪知识和技能的美国人,打造世界一流的
劳动力。欧盟,2010年3月欧洲委员会颁布《欧洲2020:智慧、可持续和包容
的欧洲战略》,明确三个重点,一是智慧增长,经济发展基于知识和创新;二是
可持续增长,促进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更环保和更具竞争力的经济;三是包容性
增长,促进高就业经济,形成社会和地区包容性。英国, 2010年11月,英国
商务、革新与技能部又发布了“为可持续发展而提高技能” 和“为可持续发展而对
技能投入” 两个技能开发的国家战略性文件。其目的在于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支撑实体经济和现代产业的发展。
在国内,我们开始转型,大国转向强国,中国制造改为中国创造,低端升级
为高端,特别是我国制定了《教育规划纲要》、《人才规划纲要》和《科技规划纲
要》,分别从国家发展教育、人才和科技方面提出了应对国际产业调整的总体战
略和措施。国家《人才规划纲要》把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作为国家六类人才发展
目标之一,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形成
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一支技艺精湛的高端技能型专
业人才队伍,实现到2015年,我国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400万人,2020年达
到3900万人。《教育规划纲要》确立了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
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二、“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提出及其意义
2011年5、6月份,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两次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
标是“高端技能型人才”。教育部2011年10月20日发出的《关于推进高等职业
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以
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 [1]“高
端技能型人才”是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最新提法。而相较于2010年提出高
职院校要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的定位更加明确恰当,更具有时
代特征。同时体现了教育的引领性,高端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教育必须
发挥引领功能实现为之服务。
作为处在实际操作层面的高职院校的施教者,必须找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
目标定位,才能办出高职教育既姓“高”又姓“职”的特色,发挥高职教育的引领示
范作用。这里,我认为“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特征有以下几点:一是层次性,高端
技能型人才不仅是机器操作者,也应该是现场管理者,也就是说应该具有较高的
现场管理能力以及较高的职业素养;二是技能性,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行为主体应
该是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活动,而不是机械的模仿和简单的劳动,是专业知识基础
上的技术应用性行为;三是引领性,高端技能型人才应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的创新者和技术骨干,是企业新产品研发的引领者。因此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端技
能型人才的教育,而不是培养廉价劳动力的教育。
三、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几个途径
1、对学生的再认识
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是,那些考不上大学即一本、二本甚至三本的人才不得
已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其根本原因在于高职高专按成绩划分是一个层次而不是类
型的。
而高职高专的目标定位于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所以应该从源头上考虑吸引
那些动手能力强,对制作有兴趣的人群进入高职学习。如果让这些人在职业学院
系统的学习应用型知识,很可能发挥出他们的天才,为科技技术进步作出贡献。
我的身边就有很典型的例子,我们学院的一名男生,平时成绩一般,但是他爱好
小发明,在校期间担任科技协会会长,带领会员们动手制作了多项科技产品,并
获得国家专利。现在参加工作后,由于动手能力强,很快掌握核心技术,独当一
面。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新加坡的初中毕业生都是根据自身的实际兴趣和特长
进行选择学校进行学习的。所以,要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是吸收有这方面
潜质和特长的学生进入高职学习的。
2、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必要条件
教师在育人方面有着决定性作用。要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最好吸引更多的
来自各行各业一线的能工巧匠来当专业带头人,他们除了具有实践经验和较好专
业技术外,还有必要的人脉,使他们很容易找到实际项目对学生进行项目教学。
这样使专业建设紧跟产业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符合职业岗位要求。国家示范
高等职业学校要率先开展改革试点,鼓励和支持兼职教师申请教学系列专业技术
职务,支持兼职教师牵头申报教学研究项目、教学改革成果。吸引企业技术骨干
参与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2]同时,高职院校应该派出教师去企业挂职,不断
使教师得到提升,并适时掌握行业的科技难题和领先技术。
3、改革教学计划和考核方式
技能型人才与科研型人才、高级管理型人才不同,与简单的操作型人才也不
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途径是“实践长才干”,这个群体的特点是理论知识够用,
操作技能过硬,实用本领多。要成功地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还需要对教学计划
进行改革,开设的所有课程都要围绕专业技能提升的切实需要。在有限的三年学
习时间里实现专业技能处于领先地位,达到一定的高度,每学期都安排与市场接
轨的项目教学。一二年级四个学期学生完成四个阶段性项目,到三年级实施综合
项目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可以完成综合性大型项目。
同时,高职院校还应该探索一个以学习过程为内容、技能等级为标准的教学
质量考核机制。从职业道德素质到职业技能以及心理适应能力都能得到比较准确
的检验。只有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机制,才能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提升教育
质量。[3]
4、关注学生可持续学习力的培养
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仅靠高职院校是很难实现的,技能的学习不会是终结性
的,学习将是终身性的,所以更要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力。可持续学习力是通
过教育培养形成的一种具有独立性,主动性的获取知识的技能,把知识资源转化
成自身的资本,是不断提升个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状态和过程。
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力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会方法的迁移,使课内获得
的学法成为课后自学的途径,使学生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变为对知识的主动探
究。鼓励和肯定学生自由思考,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在挖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
上多维发展。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综合专业技术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把握机会和创造机会的能力的培养,来促使学生形成持续
的学习力。
参考文献:
[1]黄静宜.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J].当代经济,2012(2).
[2]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
见(教职成[2011]12号).
[3]张耀嵩.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研究[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
学报,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