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彭坚教授桂枝茯苓丸验案三则

彭坚教授桂枝茯苓丸验案三则

彭坚教授桂枝茯苓丸验案三则

(2012-02-18 22:20:32)

[摘要]彭坚教授系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湖南省政协委

员,是从事中医学教育及临床工作的知名学者,在经方医学、

中医学术流派等方面有颇多研究。临床上,彭坚教授擅长从

体质、方证、药症辨治疾病,擅用经方与时方联合治疗常见病、多发病以及诸多疑难病。现以彭坚教授在临床上应用经

方桂枝获苓丸为例,治疗痰、瘀、湿阻滞于体内引起的内科、妇科等疾病,并略举验案3则,以示“有是证用是方,有是症

用是药”之意的魅力。

桂枝茯苓丸出自仲景《金匮要略》,原文记载:“妇人宿有

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

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

断之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

桂枝获苓丸主之。”,该方由桂枝、茯苓、牡丹皮、芍药、桃

仁五药组成,具有缓消癥块,化瘀止血之功,主妇人素有癥

病,瘀阻胞宫,血不归经,漏下不止之证。历代医家多将本

方运用于妇科疾病,如《妇人良方》将本方用于妇人小产,“治

妇人小产下血至多,子死腹中,其人憎寒,手指唇口爪甲青

白,面色黄黑,胎上强心,则闷绝欲死,冷汗自出,喘满不

食或食毒物,或误服草药伤动胎气,下血不止.若胎未损,

服之可安;已死,服之可下”。《济阴纲目》将本方改丸为汤,

名“催生汤”,用于妇人临产见腹痛、腰痛而胞孕已下者。南京

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认为本方适应于所有瘀血体质,临床应

用不仅仅局限于妇科疾病。近年来的临床资料报道也充分表

明,该方除常用于妇科的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盆腔炎、痛

经综合征等疾病外,还广泛用于内科、外科、五官科、皮肤

科等疾病,均获得满意疗效。

彭坚教授对桂枝茯苓丸的临床运用也有其独到见解,他

认为:“桂枝茯苓丸主逐人体内之瘀、痰、湿,无论疾患在何

处,只要病因为瘀、痰、湿,皆可用之。当然还应考虑病人

体质,对于形体偏胖之人,多痰多瘀者,若无其他病症可放

心用之,形体偏瘦之人,多火多瘀者,无其他病症也亦可放

心用“。是为“有是证用是方,有是症用是药”之意也!作者跟

随彭坚教授在长沙百草堂“专家门诊”侍诊收录桂枝茯苓丸验

案3则如下:

一、痰瘀阻滞型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

验案1:王某,女,62岁,长沙市人。2010年11月1

日初诊,病人自诉支气管炎多年,气喘咳嗽,胸闷,自觉吸

气困难,精神状态低迷,舌苔白腻,脉沉细。中医辨证:痰

瘀阻窍。治法:化痰逐瘀,行气消胀。主方:桂枝茯苓丸合

大柴胡汤加减。药用:桂枝10克,茯苓30克,丹皮10克,

赤芍10克,桃仁10克,柴胡18克,虎杖30克,黄芩10

克,半夏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枳实

15克,炙甘草10克,全蝎10克,厚朴10克。病人11月

22日复诊,欣喜地告诉彭教授,服上药后气喘、咳嗽、胸闷

诸症得到很大的改善,精神状态也转好,想再服几剂汤药以

巩固疗效,现还有点口唇干,口苦,略胸闷。舌苔如前,脉

仍沉细。方已对证,原方加石斛10克再进7剂告愈。

二、妇女瘀血阻滞型痛经

验案2:侯某,女,24岁。病人2010年8月7日初诊,

两颊长黄褐斑,月经提前5—6天,月经来前痛经,少腹胀,

经量少,色暗,夹血块,经期4—5天,上次月经7月15日

左右,寐差,舌质偏暗,苔薄黄稍腻,脉沉弦。中医辨证:

瘀阻胞宫。治法:活血祛瘀,利湿止痛。主方:桂枝茯苓丸

合当归芍药散加减。药用:桂枝15克,茯苓30克,牡丹皮

10克,桃仁10克,赤芍15克,当归30克,川芎10克,

白术15克,泽泻10克,炮甲5克,蜂房10克。病人10

月16日复诊自诉服前药14剂,现痛经改善,本次月经刚结

束,经色暗,血块减少,脸上长黄褐斑。方已对证,仍以原

方加减做蜜丸巩固疗效。处方如下:桂枝15克,茯苓30克,

牡丹皮30克,桃仁30克,赤芍30克,当归60克,川芎

30克,白术30克,炮甲50克,土鳖30克,水蛭60克,

蜂房30克,熟地30克,菟丝子60克,仙灵脾30克,凌霄

花30克,泽泻30克。蜜丸,80粒/次(每次8克),2次/

日。

三、瘀血阻滞型2型糖尿病并瘙痒症

验案3:单某,男,35岁。病人2010年11月22日初

诊,自诉有2型糖尿病,便秘,阴部瘙痒异常,舌质红有瘀

斑,脉细弦。中医辨证:热结血瘀。治法:活血祛瘀,泻热

通便。主方:桂枝茯苓丸合泻心汤加减。药用:桂枝10克,

茯苓15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大黄10

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虎杖30克,苦参10克,生地

60克,鬼箭羽30克。病人12月13日来复诊,自诉便结已

愈,余症明显减轻。现全身还有散在红色皮疹,阴囊、附睾

处仍瘙痒异常,手足冰冷,舌质暗,中间黄苔。方已对证,

原方减大黄、苦参再进10剂。病人12月27日三诊,自诉

药后瘙痒症状明显减轻,停药4天未大便(因饮食未注意),

仍以原方加乌蛇丸30克,茜草30克,生地30克,苦参10

克,白鲜皮30克。再进7剂而收便通痒止之功。

体会:彭坚教授桂枝茯苓丸临床运用验案三则,体现了

中医的异病同治、辨证施治规律。然同中存异,是因每个病

人体质以及发病诱因不同,寒热痰湿兼夹有异,因此机体所

表现的症状、病位也有所不同。为何同用该方治之获效,是

因为病因病机相同,皆瘀血阻滞所致,故获良效。因此我们

不管是学习《伤寒论》还是《金匮要略》,一定要在牢记原

文、遵循辨证施治规律的基础上,学会在临床上灵活运用经

方。桂枝茯苓丸中桂枝温阳通脉利祛瘀,茯苓健脾渗湿消痰,

桃仁破血祛瘀,以通血络,痰湿瘀郁久易化热,方中牡丹皮、

赤芍可清热凉血又散瘀,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消痰散

结、通利血脉之效。虽主瘀血阻滞于下焦之妇科疾病,但瘀

血阻滞之上、中焦病证同样有效。故有见日本著名医家汤本

求真对桂枝茯苓丸“本方当治男女有瘀血而腹拘挛,上冲,心

下悸者” [1]之评价,理出一辙也。

参考文献:

[1]汤本求真. 《皇汉医学》 周子叙译[M]北京: 中国中医

药出版社 200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