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技术 2007 NO.1 2 Science end Technology Consul面面_R
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技术分析
董理球 (湖南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 湖南长沙4 1 0205)
摘 要:无线局域网虽然具有很多优点,但无线技术也存在很多安全问题,容易遭受众多的网络安全攻击,而且不容易检测。笔 者根据我国无线局域网的现状和现存问题,对其安全性的需求进行分析,总结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无线局域网 安全性 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534(2007)04(c)一0010—02
1无线局域网的内涵和技术特点
1.1无线局域网的内涵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缩写为“wLAN”)是计算机网
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从专业角
度讲,无线局域网利用了无线多址信道的一
种有效方法来支持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并为
通信的移动化.个性化和多媒体应用提供了
可能。通俗地说,无线局域网就是在不采用
传统缆线的同时,提供以太网或者令牌网络 的功能。l 97 1年,夏威夷大学(University
of Hawaii)的研究员创造了第一个基于封包式
技术的无线电通讯网络,这被称作
AL0HNET的网络,也就是早期的无线局域
网络(WLAN)。
1.2无线局域网的技术及其特点
无线局域网是指以无线信道作传输媒介 的计算机局域网络,它具有可移动性,能快
速、方便地解决有线方式不易实现的网络信
道的连通问题。目前,实现无线局域网的关
键技术主要有三种:蓝牙无线接入技术、家
庭网络的HomeRF以及IEEE802.1l连接技
术。依托这些关键技术要素,无线局域网具
备了以下的特点:
1)安装便捷:无线局域网最大的优势免 去或减少了网络布线的工作量,一般只需安
装一个或多个接入点(AP)就可以建立局域网。
2)经济节约:由子有线网络缺少灵活
性,这就要求网络规划者尽可能地考虑未来
发展的需要,这就往往导致预设大量利用率
较低的信息点。而一旦网络的发展超出了设
计规划,又要花费较多费用进行网络改造,
而wLAN可以避免或减少以上情况的发生。
3)移动性:无线局域网设置允许用户在 任何时间 任何地点访问网络数据,不需要
指定明确的访问地点,因此用户可以在网络
中漫游,具有高移动性,通信范围不受环境
条件的限制,拓宽了网络的传输范围。
4)容量大:从无线网络标准IEEE802.
1 l中我们可以知道,无线网络支持2.4G
HZ频带下l3个子信道,每信道占有22MH 带宽,并可在2.4GHz频带下同时拥有3个
完全独占的子信道,而在每个子信道内,依
据ll位随机码元对各基站用户进行编码分
址,以实现多用户的频道复用。在这种模式
下,有些无线网络可以容许最多80个用户的
接入。而有线网络就要受到HUB接口数目, 以及布线长度等等的众多限制了。
5)易于扩展:无线局域网有多种配置方
式,能够根据需要灵活选择。这样,无线局域
网就能胜任从只有几个用户的小型局域网到
管理和规划,用共享提高昂贵资源的利用率
及性价比 41。
3.2校园网格设计的一般原则 (1)与网格框架兼容。网格作为广域异构
分布资源互联的基础设施,为上层提供了许
多基础服务,校园网格的设计应基于网格框
架,并与底层网格机制相兼容。
(2)一致的信息结构。用户以一致的方式
访问资源的结构信息和状态信息。 (3)与底层实现机制无关性,包括资源的
存储.访问方式等。系统可以定义一些界面
或接口,以封装不同系统在资源存储、管理
等方面的异构性。
(4)与应用策略无关性。应将与性能无关
的一些重要功能的实现方式留给用户或是应
用程序来选择,而不是由系统封装执行。
4校园网格集群系统结构模型
根据前文提到的校园网格的框架结构并
结合校园网格设计的一般原则,校园网格集
群系统应包括三个部分:用户访问部分、作业
调度和高性能计算部分、报表统计分析部分。
如图l所示。
(1)用户访问部分应包括多种方式,用户
可通过浏览器、命令行、集成后的应用程序
访问高性能计算开放式平台和计算服务器的
资源。根据用户不同的需要在多种访问方式
中进行切换。
(2)作业调度和高性能计算部分应支持异
构的分布式Unix/Linux,Windows计算环
境,提供可靠的集群管理 负载共享 复
杂作业管理及调度功能和大规模并行计算的 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大型计算任务的资源利
用率。
(3)报表统计分析部分,针对高性能计算
部分的作业信息,报表统计部分应支持大型
的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网格使用过程中的
资源使用信息、作业信息、记账信息存储到
数据库中,数据分析系统根据这些信息提供 出校园网格IT系统全面的负载和运行状况分
析报表。利用这些报表,网格管理人员可以
有效的针对系统性能,优化系统使用,优化
项目或人员的管理;从而减少运营和IT基础
建设的成本,并为下一步的投资提供决策依
据,以实现投资回报的最大化。
4.2校园网格集群系统解决的问题如下
(1)统一规划的提交与管理界面
通过提供web门户的方式及应用软件的
集成,为用户提供了统一的作业提交和管理 界面。用户只需提交自己的作业任务即可,
无需关心其任务去哪些计算机运行,这种方 式大大降低了最终用户的使用软件的门槛。
(2)资源在集群层面的共享
整合整个校园的异构资源,包括对于异
构的硬件资源(如:CPU,内存等)和异构的
软件资源(Windows,Linux,Solaris),屏
蔽资源差异。汇集本地集群的计算资源,为
大规模计算任务提供更多的资源。
(3)优先级控制
作业调度部分应提供多种调度方式,以
保证用户使用上的优先级。使得计算资源
(CPU,内存等)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合理
的优化,使得用户在项目管理中总能迅速地
获得所需要的计算资源。 5结语
网格技术的目标是实现互联网上资源的 全面共享与协同合作,为用户提供便捷、高
效的计算服务,网格将会成为未来的计算模
式。而校园网格的构建是网格普及化的关键
一步。本文对网格技术在校园信息化建设中
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提出了一种校园
网格的框架结构。网格技术必将会大大促进
校园信息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都志辉,陈渝,刘鹏、网格计算[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3.
[2]2 Ian Foster,C Kesselman,J Nick.Grid services for distributed systems inte——
gration[D】.IEEE Computing,2002,35
(6):37—46.
[3】虎嵩林,熊锦华,李剐,韩燕波.服务网格中
的业务端即时应用集成技术研究[J],计算
机研究与发展,2003,40(12):l700一l707,
[4】马常霞.校园网格环境构建的关键技术研 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6,l6(11):
90-92.
科技咨询导报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sulting Herald
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上千用户的大型网络,并且能够提供像“漫
游(Roamirlg)”等有线网络无法提供的特
性。由于无线局域网具有多方面的优点,所
以发展十分迅速。在最近几年里,无线局域
网已经在医院、商店、工厂和学校等不适合
网络布线的场合得到了广泛应用。
2无线局域网的安全现状及其问题
无线局域网虽然具有易于实施,减小成
本和管理代价,灵活及效率高的特点,但是
无线技术缺乏固有的物理保护,容易遭受更
多的网络安全攻击,而且不容易检测。最新
的无线以太网兼容性联盟(wECA)的企业调
查结果表明:50%已经采用W LAN的企业和
72%的潜在企业用户对wLAN的安全性不满
意。并且由于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无法得到保
障,禁止使用wLAN的企业和组织也越来
越多,其中包括美国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LLNC),以及2004
年在雅典举行的奥运会上,由于Wi—Fi的安 全性问题,国际奥委会在雅典奥运会的网络
架构中没有铺设wLAN网络。从上我们可
以看出wLAN必须将安全性问题摆在前所未
有的重要位置,否则安全性问题将会成为w
LAN产业发展中的最大阻力。
2.1无线局域网安全研究现状
IEEE 802.1l工作组最初安排IEEE802. I l e任务组承担制定在无线局域网上支持
QOS需求和加强安全等方面的标准,由于人
们对无线局域网安全问题的关注不断升级,
在2001年5月IEEE 802.1l工作组领导成立 了IEEE 802.1l i任务组,改由其专门负责
制定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标准。当前市场上的
无线局域网产品都采用有线等价保密协议
w EP来实现对数据的加密和完整性保护。
WEP协议的设计目标是保护传输数据的机密
性、完整性和提供对无线局域网的访问控
制。但是由于协议设计者对于RC4加密算法
的不正确使用,使得WEP实际上无法达到
其期望目标。 美国UC Berkley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其论
文中揭示了一系列针对WEP协议可行的攻击
方式,密码学家从理论上指出在WEP协议
中的RC4算法会产生弱密钥,密钥的脆弱性
将导致生成具有易识别格式化前缀的密钥
流,经统计分析这些,具有格式化前缀的密
钥流就可以反向推出w E P加密密钥。 AT&T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利用该原理编制的
软件在P C机上成功地破译了WEP加密数
据,虽然AT&T实验室没有公布其实现细
节,但是黑客们已在Internet上公布了类似
的软件,著名的有AirSnort及W EPCrack
等。除了能破译w E P加密的软件外, Inte rn et上还出现了无线局域网嗅探器
(Sniffer)软件,著名的有NetStumbler,它
不仅可以探测到附近的AP的发射功率、是
否采用WEP加密,还能结合GPS系统确定
AP的经度和纬度。WEP协议在设计上的缺
陷引起了IEEE的重视,它委托IEEE 802.
1l i任务组制定新的标准,来加强无线局域
网的安全性。
对于无线局域网产品制造商来说, IEEE802.1l i标准还显得遥不可及,而市场
对于无线局域网的安全要求又十分急迫,为 使安全问题不至于成为制约无线局域网市场
发展的瓶颈,给广大无线局域网用户提供一
个临时性的解决方案是明智且现实的选择,
因此wi—Fi组织[ion提出了wPA(Wi Fi
ProtectedAccess)标准。Wi Fi是一个非盈
利性的国际组织,全称是w i r e l e s s— Fidelity,它以前被称为无线以太网兼容性
联盟wECA(Wi reles s Ether13et CompatibilityAlliance)。它目前有企业成员
202家,众多知名企业如Intel,Microsoft,
Cisco,Nokia,BENQ,Samsung以及NEC
都是其成员。它的成立对于推动无线局域网
市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2000年3 月wi—Fi组织开始进行产品认证以来,已经
有580种无线局域网产品通过了兼容性测试。
WPA标准是Wi-Fi组织联合IEEE 802.
1l i任务组的专家共同提出的,在该标准中
数据加密使用TKIP协议(Temporary Key
Integrity Protoco1),认证有两种可选模式:
一种是使用IEEE802.1 x标准进行认证,适
用于企业用户;另一种称为预先共享密钥PSK
(Pre Shared Key)模式,采取用户在无线
局域网的所有设备中手工输入共享密钥的办
法来进行认证,适用于家庭用户和S O H O
(Small Office Home Office)-族。WPA
标准专门对WEP协议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有针
对性的改进,对于未来的IEEE802.Ili标准
和现有的WEP都具有兼容性。该标准允许
用户通过软件升级的方法,使早期的wi Fi
认证产品支持WPA,这就为用户节省了投
资。Wi—Fi组织宣布从2003年2月开始对支
持WPA标准的无线局域网产品进行兼容性认
证,WPA标准将成为IEEE802.1l i标准发
布以前无线局域网安全采用的过渡方案。
2.2无线局域网的安全问题分析 通过对无线局域网络讨论,可以看到无
线局域网有众多的优点并被广泛应用在各个
领域中。随着应用的广泛与深入,制约其发
展的主要因素 网络安全问题得到越来越多
的关注。无线局域网的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1)信道开放,无法阻止攻击者窃听,恶
意修改并转发。
2)要经常移动设备(尤其是移动用户),
设备容易丢失或失窃。 3)用户不必与网络进行实际连接,使得
攻击‘者伪装合法用户更为容易。
4)无线电波在空气中的传播会因为多种原
因(例如障碍物)发生信号衰减,导致信息丢
失。
3无线局域网安全性能的需求方向
因为无线局域网存在以上一些安全问
题,综合考虑无线局域网的安全特性,无线
局域网对于安全的需求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数据机密性:所谓数据机密性是指有
关数据仅能被指定的合法用户读取时。为了
实现这一点,通常使用综合性能良好的加密
算法对数据加密,只有拥有密钥的接收方才
能解密,而没有密钥的攻击者即使获得密
10科技咨询导报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sulting Herald T技术
文,也无法获知相应的明文。系统实现数据
加密主要有三个目标.力口密算法的安全性能够
满足无线网络的需要;算法的效率足够高,
包括算法的速度以及占用内存;算法使用灵
活,移植性好,能够在未来无线网络的主要
设施一智能卡上较好实现。
2)数据完整性:因为无线局域网中数据
容易丢失,或被攻击者恶意修改,因此需要
提供信息认证用于检查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
性,不仅要能检验出数据的丢失情况,同时
也需要检测出数据是否被修改.并在实现信息
认证的同时,兼顾到效率问题。
3)密钥管理:构建强健的密钥管理对系
统的安全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根据无线网
络的安全特性,对密钥管理有几个要求:提
供动态更新的密钥管理机制,避免密钥重
用;尽可能减少密钥管理中的通讯量:同时提
高密钥管理的效率。
4)身份认证:因为无线网络中用户不用 直接的连接网络,因此使得攻击者更容易非
法登入网络。为了有效的防止非法用户登
入,需要一定的身份认证机制来验证用户的
合法性。系统所实现的身份认证主要有两个
目标:一是构建安全可靠的身份认证机制: 二是实现双向身份认证,接入点与用户相互
认证身份,只有双方均认证成功,用户才能
登入网络。 无线局域网的技术和产品在国内的实际
应用领域还是新生事物。目前无线局域网设
备的价格相对高昂,因此了解无线局域网的
技术特点和安全需求,在无线局域网推广和
应用中,作用重大。
参考文献
Il】吴越,曹秀英.无线局域网安全技术研究
….电信科学,2002(6). 【2】刘元安著.宽带无线接入和无线局域网
【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
【3】刘元安著.无线局域网一原理,技术与应
用【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4】凌畅字.部署安全的无线局域网【D】.西安
电子科技大学,2003.
【5】金纯,郑武著.无线网络安全一技术与策略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6】曹秀英,耿嘉著.无线局域网安全系统【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