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 者 签 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 日 期: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村级财务管理的现状,发现存在着制定村级干部工资和奖金分配缺少依据、执行财务制度不严、集体资金管理不规范、资产管理欠规范、帐务处理不规范、有的村级财务管理内部监督机构形同虚设、工程发包、出租欠规范、挥霍公款现象存在、村级财会人员素质较低,年龄老化等问题,针对上述的问题本人设计村级财务管理情况问卷调查表,共分发40份调查问卷,收回30份,走访了3个人,得出这些问题的形成主要原因是村干部法制观念不强、集体资产管理的主体错位、财务监督渠道不畅,管理不力、财会人员队伍不稳定,业务水平低、乡村干部对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查处力度欠大,乡镇监管乏力,从而提出要从提高乡村干部和村民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会计法》的宣传,提高财会人员素质、建章立制,规范财务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村级财务工作的监督检查、探索农村民主监督的有效方式,加大财务公开的力度、规范年度收支计划和财务审批制度及开支手续、规范乡镇财务服务中心的监督行为、通过制度建设把村组对财务的支配权落到实处、加大惩戒力度,做到取信于民等措施入手,完善村级财务管理,不辜负群众的委托。
关键词:村级财务 问题 原因 对策
学 号:50207451 指导老师:来明敏 副教授
村级组织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组织,它不是一级政权组织,依
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它属于自治组织。但它既要自主履行村务管理职能,更重要的是又要协助政府从事许多行政管理工作。在此情况下,村级组织的状况,特别是财务管理状况,直接关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一方的社会稳定。农村财务管理问题历来是广大农村干部、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一直影响农村稳定的焦点和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难点。近些年来,各级对农村财务问题愈来愈重视,取得了一定成效,使村级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但毋须讳言,一些村在财务管理上仍然存在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章不循等现象,导致违法违纪时有发生,村民反映村级干部财务问题的举报和上访不断,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农村工作举步维艰,极大地牵制了党委、政府和领导的精力,影响了经济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如何规范村级的财务管理值得认真深入的研究和解决。
一、村级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制定村级干部工资和奖金分配缺少依据
村干部一年应拿多少工资,如何领取,没有标准,也缺少依据。据对坎门范围的调查了解,2004年村党支部书记工资最高的3万多元,少的2万多元,而其他村干部的工资不足1万元。有的村领导在乡镇领取一份奖金,又按上级核定的奖金标准在村里领取一份。部分村的村干部及管理人员分奖金没有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按规定对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收益在进行依
法纳税后,应按照大部分用于生产发展,小部分用于集体福利的原则进行分配,首先应提取公积 金、公益金和集体福利费,然后进行分配。分配不应全部分给干部少管理人员,因为干部和管理人员有的在村公司领取工资和误工补贴,有的在工办拿取工资。但原坎门镇东风村1995年在村工办帐面上就分发奖金3次,计295790元(其中:补发94年奖金96870元),村干部及管理人员共13人,每人平均奖金22753.08元,最高拿34440,最低拿5000元。而工办1995年可得各企业上缴的利润分成669911.49元,减去超产回奖37700元,可分配利润分成632211.49,除上缴村公司310930元和预提经营费用94841.49,留下的几乎全部分光。
2、执行财务制度不严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和村级财务制度明文规定,帐款要分管。但是有的村干部包揽了会计、出纳之职,直接经手现金的收支,手拿支票跑银行,取了钱进商场,买了东西开了票,回去告诉会计入哪帐。包办代管,一人说了算,会计成了"记帐员",出纳成了"票据保管员"。个别村开支不经集体研究;大额支出不讨论;有的干部自用自批,自收自支,架空出纳,财监小组形同虚设。有的村收款开具非统一收款收据,开支白条入帐仍无法杜绝;支出凭证三项手续欠缺。如原坎门镇东风村在被审计过程中,在村会计凭证里,随处可见白条报销,整个凭证里白条“满天飞”,有的是可以能取得到合法凭证的,也用白条来报销,工程结算是
如此,招待费中报销更是如此,有的白条是“二无”白条(无开票人、无收款人),有的是“三无”白条(无开票人、无收款人、无公章),甚至有自开白条报销。
3、集体资金管理不规范
个别一部分行政村和村经济合作组织存在私设“小金库”的问题,而且越来越隐蔽,数额越来越大,其手段也不断翻新。从“小金库”的资金来源看,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收入不入账,如从上级部门签字领回的各种资金,以及从企业、土地收缴的承包费等;二是用虚假支出凭证入账套取公款设臵“小金库”,如借搞基本建设之机,虚开发票入账、虚构费用开支入账等。三是债权、债务没有及时清理。死帐、呆帐现象仍普遍存在,换人交帐,难以查清楚,集体资金流失严重,甚至请客送礼等,债台高筑。另一方面对借出的款项却无入追回,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据对坎门办事处的村级财务管理情况的调查,截止到2004年底,村级债权300万元,平均每村50万元,其中:两年以上的占60%,呆帐、无头帐约占9%;有部分欠款是1975年以前借的;村干部本人及亲属借支比重较大。
4、资产管理欠规范
一是应收款增多导致资金沉淀,资产被个别村民无偿占用导致集体利益受损。一些村主要干部擅自出借或自借资金,大量借款无法回拢,群众骂声不断;有的村集体房屋、设施被个别村民无偿占用,村干部或袖手旁观或有心无力。二是多头开户普
遍存在,存款短缺屡有发生。由于金融部门吸储不正当竞争以及少数村干部和财务人员的私心作崇,集体存款多头开户,甚至采用个人名义存单存款,该问题在土地被征用的村表现较突出。由于出纳素质良萎不齐,以及村主要干部直接自收自支等原因,致使帐款不符,存款短缺。三是开支大手大脚,招待借公济私。一部分村在资金安排上没有量力而行,有的盲目上项目,造成严重亏损;有的开支无度,挥霍浪费,借机中饱私囊。四是重要票据管理不善。有的村在更换财会人员时,新老财会人员交接手续不完备,该交的没有交齐,该说的没有交代清楚,该接的手续没有完全接过来,造成了票据遗失和资料不全的现象。五是财产早已卖掉或报废,但帐面未及时处理。有的村部分自、购建的固定资产没有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核算和管理,固定资产清理报废没有按照有关手续进行报批和核算,造成固定资产有物无帐,有帐无物的现象,集体资产大量流失。如玉环县海洋集团有限公司在2003年被财务审查过程中被发现,在1992年就已报废的船只在2003年的帐目上反映其仍然存在,帐面上反映的大量的机械车床在实际厂房内根本找不到。
5、帐务处理不规范
一是财务科目设臵不规范,基本是流水帐,不能正确反映财务收支的情况,查帐相当不便。比如说要查招待费,需要一笔一笔地登记后再统计,不是专业人员根本没法查出问题,不便于群众监督。二是一些工程、项目开支另行建帐,甚至不记帐,
未能纳入总帐之中。会计、出纳自行记帐,对帐不及时,总帐、明细帐不一致,凭证传递方法不规范,出了问题互相推诿。三是会计档案管理不善。村组帐务片片帐、兜兜帐现象存在,一些村办公条件差,实行村帐代理制前的会计凭证自行保管,因保管不善难免遗失;有的财务人员调整以后,移交档案不全,甚至拒不移交帐册凭证,村干部也束手无策。三是有的村同时存在几本账。如原坎门镇东风村自1996年起,把村公司的分成村公司、村工办两套帐,又把村工办分成村别墅、村商业街,实际上有四套帐在核算,没有把一个行政村的经济业务,集中在一本帐上核算,在帐簿设臵上反映不出收入是多少?支出是多少?本年收益是多少?在科目使用上,一些会计事项都是通过应收应付往来科目进行核算,使人看了以后,有一种散、乱、混的感受,使人摸不着头绪,讲不出所以来。
6、有的村级财务管理内部监督机构形同虚设
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是党在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许多行政村虽然设立有内部民主理财机构,但是该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一是有的村理财小组不是由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而是由村主要干部确定,该机构反而成为掩盖不合理收支的一个幌子。二是有的村财务收支仍然由村干部说了算,大宗的收支事先没有通过理财小组讨论,更轮不到村民理财代表的参议。三是在公开的内容方面存在着欠细欠具体的问题,对于基本建设等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布;
无关紧要的公开,实质性内容公开不细,对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敏感问题,如占地赔偿、承包收入、集体资产变现收入、招待费开支、村领导个人奖金补贴支出等缺乏必要的说明。四是有的村财务收支虽然通过了理财小组的审定,同时也公布了财务收支情况,但是由于有的村民和村民理财代表缺乏财经法规知识,不懂得看帐和算帐,仍然起不到监督的作用,造成民主理财,民主监督名存实亡。五是有的村不按半年定期全部公开村财务收支情况,而是在乡镇部门的督促下偶尔间断性地作部分公开,村务公开栏成为征兵、计生、卫生等宣传标语的张贴牌
7、工程发包、出租欠规范
一是程序不规范。个别村主要干部搞暗箱操作,不进行招、投标;有的不开“两委”会,少数人说了算,即使开了会,个别干部又擅自变更集体决定。二是手续欠规范。主要表现在:口说为凭,书面合同少;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权利义务不平等或其他不符合法定要求等等。三是付款收费欠规范。有的工程事先没有签协议或合同,也无办理预算编报手续,事后却凭所谓“决算”付款;有的预算就等于决算,预算造多少,款就付多少,今天造预算,今日就付款;有的项目先陆续付款,后造个预算,再根据预算数,减去已领款数,最后付个尾数就将工程款了结;有的收取费用后,私自保管挪用,长期不报帐;有的“寅吃卯粮”,由于集体收入少支出大,于是只好提前收缴承包款和租金,村集体资产被严重“透支”。 如原坎门镇东风村在建造别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