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网络时代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与保护

浅谈网络时代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与保护

浅谈网络时代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与保护
?
【摘要】:随着网络化和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个人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文
章从个人信息的内容谈起,介绍了网络时代个人信息的主要内容,分析了个人信息泄露
的主要危害、成因及途径,探讨了具体的防范措施,对网络时代个人信息保护具有一定
参考价值。
一、个人信息的内容
网络时代的个人信息,主要是指存储于个人计算机、手机或网络上一切与个人利
益有关的数字信息,主要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生日、身份证号码等个人基本资料,
手机号码、固定电话、电子邮箱、通信地址、QQ和MSN号码等个人联系方式,网银
账号、游戏账号、网上股票交易账号、支付宝账号等个人财务账号,网页浏览记录、
网上交易记录、论坛和聊天室发言记录等个人网络习惯,个人不愿被公开浏览、复制、
传递的照片、录像、各类文档等个人文件数据。
二、个人信息泄漏的危害
个人信息泄露一般是指不愿意让外界知道的个人信息被外界知晓。个人信息一旦
泄漏,轻则导致被骚扰、个人隐私被曝光,严重的会导个人经济利益损失,甚至威胁
到人身安全和国家安全。
1.个人信息泄露导致个人备受骚扰。个人信息泄露后,可能会不时接到广告短信和电话。
比如经常收到某些商场打折广告,购房者经常收到房屋中介、装修公司的推销短信,
购车者经常会接到推销保险的电话等等。
2.个人信息泄露导致经济损失。当前,网上炒股、电子银行和网络购物已经越来越流行,
个人电子账户增多。而网上交易具有多种安全风险,如果不注意容易导致个人电子账
户等信息泄露,可能会引起经济损失。
3.个人信息泄露导致自身安全受到威胁。涉及到个人家庭、住址与收入等敏感信息的泄
露,有可能导致损害个人安全的犯罪事件。有些小偷获得了他人的信息后,先拨打电
话,确定家中是否有人,然后再进行盗窃。个人信息的泄露也沦为一些不法分子打击
报复、绑架、敲诈、勒索、抢劫甚至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等严重犯罪作案的工具。
4.个人信息的泄露甚或威胁到国家安全。许多人认为个人信息泄露,没什么值得大惊小
怪的。但是对于军人或者国家重要部门公务人员来说,一旦个人信息被别有用心的情
报机构获得,有可能从这些看似保密程度不高的信息中提取出重要的情报。据有关军
情报专家说“一张士兵的工作照片,有可能从中看出一些绝密设备或军事设施的内部
情况”。
三、个人信息泄漏的成因
个人信息泄漏的成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个人信息保护的法规与制度不够完善。现阶段《宪法》和其他法律尚未明确规定侵犯
公民个人信息和隐私权的范围及其追究方式,导致个人信息经常被人倒卖或泄露而无
法追究责任,进而出现很多为获利而盗取个人信息的机构和产业。
2.某些单位信息安全管理理念滞后。某些掌握大量公民个人信息的部门,如电信公司、
网站、银行、保险公司、房屋中介、某些政府部门、教育部门、房地产公司等,信息
安全意识淡薄,管理技术措施不力,信息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个人信息有意或无意
被泄露。
3.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不强。个人缺乏信息和隐私权的保密意识,在网络环境下也容
易泄漏个人信息。比如随意接受“问卷调查”,填写个人信息,遨游互联网时不经意发
布个人信息,未采取安全措施登录挂马网站,个人计算机中病毒等等。
四、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途径
近几年,各种信息秘密泄露事件比比皆是。人民网曾经开展了一次有关个人信息
泄露的调查,结果显示,9O%的网友曾遭遇个人信息被泄露;有94%的网友认为,当
前个人信息泄露问题非常严重。笔者认为,个人信息的泄露途径主要分为主动泄露和
被动窃取两种。
1.主动泄露。主动泄露是指个人为实现某种目的而主动将个人信息提供给商家、公司或
他人。比如消费者在就医、求职、买车、买房、买保险、办理各种会员卡或银行卡时
填写的个人信息,参加“调查问卷”或抽奖活动,填写联系方式、收入情况、信用卡
情况等内容,登录网站注册会员填写的个人信息等等。个人主动将有关信息泄露给商
家,而商对个人信息没有尽到妥善保管的义务,在使用过程当中把个人信息泄露出去。
2.被动窃取。被动窃取是指个人信息被别有用心的人采取各种手段收集盗卖。比如通过
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搜索个人信息,汇集成册,出售给需要购买的人,通过建立挂马
网站、发送垃圾电子邮件或者电话查询等方式,以各种“诱饵”,诱使受害人透露个人
信息,通过病毒、木马和黑客攻击个人电脑或者网络服务器盗取个人电子账号、密码
等等。
五、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措施
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应当从完善法规和管理制度、提高个人意识和采取技术措施
三方面着力。
1.健全个人信息保护的法规与制度。首先,国家应为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创建良好的
法律环境。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
过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文件明确规定了公民个人信息受国家保护,任
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窃取个人信息。该文件一旦正式出台,必将很大程度加强个人信息
安全保护。其次,国家和地方相关管理机构应为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创建良好的社
会环境。国家和地方相关管理机构应制定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制度与实施方法,促进各
行各业对公民个人信息的合法利用、合理利用。再次,掌握公民个人信息的行政机关、
法人和组织应建立起相应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公民个人信息
安全问题。
2.提高个人信息安全素养。个人在其信息保护上是第一责任人,要提高个人信息安全素
养,养成良好的个人信息管理习惯,控制好个人信息的使用范围。首先,对互联网利
用较多的人,需要加强对个人电脑的安全防护,安装并升级杀毒软件与防火墙。为重
要的个人信息加密,计算机设置Windows和屏幕保护密码,在互联网浏览网页和注册
账户时,不要泄露个人敏感信息。当遇到一些必须输入个人信息才能登录的网址时,
输入的个人数据必须限于最小的范围,并且,妥善保管自己的口令、帐号密码,并不
时修改。其次,谨慎注意网站是否有针对个人数据保护的声明和措施,对那些可以匿
名登录的网站要坚决匿名登录,不访问安全性不明的网站,不轻易加入各类社交网络,
与来历不明的人共享信息。最后,尽量不要在qq空间、个人网站、论坛等上传发布个
人重要信息。
3.采用技术手段。对掌握大量个人信息的企业而言,堵住人为漏洞需要完善制度,而堵
住技术本身的漏洞,最好使用技术。要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推广,不断完善信息
系统安全设备诸如防火墙、VPN、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系统、认证系统等的性能,强
化应用数据的存取和审计功能,确保系统中的用户个人信息得到更加稳妥的安全技术
防护。对于在互联网上遨游的个人而言,可以使用技术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比如对个
人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即使这些数据不小心被盗,也将是看不懂而无用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