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XI WATER RESOURCES 大同市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吕素彬 (大同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分局,山西 大同037008) [摘要]大同市是水质型与资源型缺水的城市,针对大同市水资源利用现状,提出大同市水资源未来发展的途 径是开辟新水源工程、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涵养地下水资源、引黄北干线供水及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优化管 理等对策。 [关键词]新水源;节水用水;优化管理;大同市 [中图分类号]TV213.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7042(2010)05—0010—02 1水资源现状 据大同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资料显示:大同市水 资源人均占有量316 m3,占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 1/5,其中市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81 m,,不足全国人 均占有量的1/13,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 m3的缺 水界线,属于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城市。长期以来,由于 煤炭行业高强度开采对地下含水层的严重破坏,工业 废水、生活污水及生活和工业垃圾对城市饮用水水源 地环境的严重危害,使大同市境内地表水、地下水均 无I类水。八条地表河流的水质全部为劣V类,已失 去使用功能:II,III类地表水占1/4;IV,V类地下水面 积占总面积的10%,达1 360 km2。近期水质检测表明, 大同市饮用水水源地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城南水源 地的21眼深水井已有15眼水质相继恶化,失去了城 市饮用水的功能。口泉水源地的6眼水井全部被污 染。目前大同市的供水负荷已达到极限,面临资源型 缺水和水质型缺水的双重威胁。另外,地下水的过度 超采,形成市区两个地面沉降中心,分别位于时庄一 西韩岭一带和利群制药厂一带,其中最大沉降量为 124 mm;同时形成城西、城南、城北古店一白马城及城 北御河铁路桥4个降落漏斗,尤其是城南、城北御河 铁路桥两漏斗还在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总之,作 为全国能源基地、气候灾害多发区与气候敏感区,大 同市更应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搞好水资源 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地表水、储备地下水,早日摆脱 水危机的困扰。 2对策 2.1新水源工程建设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同市共建成大中型水库 92座,总库容7.83亿m ,地表水调蓄控制能力较低。 据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显示,大同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 源量8.34亿m3,地表水可利用量4.88亿m3,多年平 均出境地表水水量4.1亿m 。因此,建设地表水源工 程必须把边界水的开发利用放在首位。“十一五”期 间,大同市新建孤山水库、守口堡水库、唐河水库和王 千庄水库。位于万泉河人御河口上游400 m处的孤山 水库.距市区约18 km,设计坝高27.2 m,坝顶长 216 m,控制流域面积2 296 km2,总库容547万m3。主 要任务为缓洪蓄清、城市供水、农业灌溉、防洪等综合 利用。水库建成后,每年可向市区供水1 640万m3,向 农业供水2 530万m,,改善农业灌溉面积262 hm2,并 可为下游的御河中水调蓄工程供水,有效缓解大同市 工农业用水的紧张局面。 2.2引黄北干线供水 。 引黄北干线工程是解决大同市供水问题的根本 出路。该工程从偏关县下土寨分水闸起,经平鲁、朔 州、山阴、怀仁至大同南郊区墙框堡水库,线路总长 161.1 km,设计年引水量5.6亿ms,近期年引水量 2.96亿m3,预计2011年左右引水人大同,工程建成后 可为晋北地区提供稳定的水源,对改善生态环境,优 化发展环境,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3关井压采 为涵养地下水资源,市政府正逐步推进关闭自备 水源井,关井压采范围将扩展到城市中心区外围,凡 在自来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水源井必须依法关 闭。现已关闭12家22眼自备水井,每年压缩开采量 230万ms。据统计,目前市区内有自备水源井274眼, 如果全部关闭,可压缩开采量1
000万m,以上。 山西水利詈鲁 2.4用价格杠杆调控地下水超采区 为遏制地下水长期超采,调整用水结构,经省物 价局批准,大同市政府决定提高市区地下水超采区水 资源费征收标准。在地下水超采区取水后,未采取回 灌措施或回灌后未达到回灌要求的取水户,执行标准 为:在一般超采区取水的,炼焦行业水资源费征收标 准为4元/m,,其他用途的地下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为 1.2元/m3;在严重超采区取水的,炼焦行业水资源费征 收标准为5元/m3,其他用途的地下水资源费征收标准 为2元/m ;在降落漏斗区取水的,炼焦行业水资源费 征收标准为6元/m3,其他行业的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为 3元]m3。据有关资料统计,大同市90%以上的企业位 于地下水超采区,不少企业都在使用自备水井无序取 水,新的水资源费标准执行后,企业用自备井取水成 本就会增加许多,政府采取这一措施通过价格杠杆可 促使企业放弃使用自备井。 2.5 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优化水资源管理 建立以需水管理为核心、以水权水市场为基础的 制度体系,形成有利于节水的体制机制,建立自律式 发展模式,大力推行节约用水。在农业领域,把节水灌 溉作为根本措施,加快大中型灌区和井灌区节水改造 水资源管理・2010年第5期 步伐,因地制宜大力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 滴灌、微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在工 业领域,优化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推行清洁生产,重点抓好高耗水行业节水,严格实施 建设项目节水制度。在城市生活领域,加强供水和公 共用水管理,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降低管网漏失 率,全面推广节水器具,大力提高公众节水意识,在全 社 会树立节约用水的责任感与危机感,并养成节约用 水的习惯。 3结语 大同市水资源严重缺乏,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和生 态环境恶化趋势日益突出,因此必须强化节约用水意 识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通过节水、管理水资源来加 大水资源承载能力,加强水资源的总体规划、统一管 理及水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同时加快多种新水源工 程建设,增强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为经济和社会可 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作者简介]吕素彬(1975一),男,2005年毕业于河北工程 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助理工程师。 [收稿日期]2010-02—26;[修回日期】2010-03—31 (上接第4页)的原则,充分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等 要素,适应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坚持对各种水 问题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处理好防洪抗旱、开源节流 保护、兴利除害等方面的关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 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综合高效利用水资源。进一步强化对地表 水、地下水、当地水和客水的统一调度,对工业、农业、 生活、环境、生态等用水进行综合考虑,通过工程、行 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对供水、用水进行时间上和空 间上的调整,不断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 要积极利用空中水,合理开发地表水,科学利用地下 水,在丰水年或雨季,多用地表水,养蓄地下水;干旱 季节或存水较少时,根据需要适当利用地下水,并做 好必要的跨地区、跨流域的远距离调水规划。同时要 做到优水优用,优先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并充分考虑 生态环境用水。 三是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以总量调控、 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费征收制度为核心,建立 地表水与地下水、城镇与农村水资源、水量与水质相 统一的管理体制,实现城市供水、配水、节水、排水、污 水处理和回用统一管理的新机制。要明晰初始用水 权,通过建立定额管理指标体系,明确各行业、各部门 -+-+-+一+-+一+一+-+-+-+一+- 乃至各单位的用水指标,确定科学用水定额;要尽快 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在综合考虑供水成本、费 用和投资盈余的前提下,制定分类水价政策,推行季 节浮动水价、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非居民生活用 水超计划加价等政策。 四是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水资源管理,特别是建 设节水型社会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政 府要在节水管理、节水技术研究与推广等方面给予支 持;发改和财政部门要设立专项资金,保证资金投入; 水利部门要利用市场化手段,建立多渠道、多元化、多 层次的投入机制,多方面增加经费投入,探索节水投 入新机制。 五是积极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把强化节约用水 作为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把节约用水作为重 要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中去,充分考 虑水资源条件,以水定产,以水定发展。要切实搞好城 市水污染防治及城市水环境保护规划,加大城市水污 染治理力度和污水处理回用力度。要正确处理由于资 源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水环境问题,对由于地下水超 采而产生的地面沉降等生态环境问题,要规划建设替 代水源和地下水人工回灌工程,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 垫! 璺!
旦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