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人未按协议履行分期还款义务应视为
预期违约
摘要:在实践中,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往往因为金额较大的原因,双方约定分期付款,但是借款人却未在约定的期限内按时足额偿还借款,导致实际操作中,是按全部违约还是部分违约造成一定的区分困难。一种观点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21条“公民之间的借贷,双方对返还期限有约定的,一般应按约定处理;暂时无力返还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责令其分期返还。”另一种观点认为,“对于已到期未偿还部分,借款人已构成违约,出借人可要求借款人承担违约责任,继续偿还该部分款项;对于未到期的款项,因借款人未按期如数偿还已到期款项,仅偿还部分,其行为应视为借款人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构成预期违约。”本文从李某与周某的民间借贷纠纷一案出发,引申出该类案件的审理步骤以及法律适用,笔者认为借款人未按约定偿还借款,已经构成预期违约,应当要求借款人偿还剩余的全部借款。
关键词:民间借贷;预期违约;法律适用
[裁判要旨]
借贷双方约定借款人分期偿还借款,前几期借款期限届满后,借款人没有按约定的期限、金额履行还款义务,仅偿还其中的部分借款,一般应视为预期违约,出借人有权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八条的规定提前要求借款人偿还剩余全部借款。
[案情概要]
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2012年4月,被告周某以资金周转需要为由向原告李某借得1万元美元,折合63400元人民币。被告周某于2012年5月29日归还原告借款2万元人民币,尚欠43400元人民币。2012年7月20日,被告周某、王某共同向原告出具担保书,与原告约定欠款43400元自2012年8月8日起每月还款5000元,由被告王某代还。
2012年8月10日,被告周某偿还原告借款3000元人民币。在原告于2012年9月26日起诉后,被告周某又偿还原告5000元人民币,截至法庭辩论终结前,被告周某尚欠原告借款35400元人民币。
原告李某诉称:2012年4月28日,被告周某以周转换汇的名义将原告1万元美金(按当时的汇率价值63400元人民币)借走,称当天下午就归还,并写下借条。后经原告催促,被告周某直至2012年5月29日才偿还原告2万元人民币。2012年7月20日,被告周某称无力偿还,并与被告王某共同出具担保书,约定由被告王某代还。后原告于2012年8月10日收到被告周某归还的3000元人民币。
故原告于2012年9月26日诉至法院,请求判令:一、被告周某立即偿还原告借款人民币40400元;二、被告王某对上述款项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在审理过程中,被告周某于2012年11月15日又偿还原告人民币5000元,尚欠35400元。
故原告变更诉讼请求,请求判令:一、被告周某立即偿还原告借款人民币35400元;二、被告王某对上述款项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被告周某答辩称:对原告在起诉状中主张的事实无异议,并称其当时因资金周转需要借款,双方未约定利息。
被告王某没有答辩。
人民法院认为:被告周某向原告李某借款1万元美金,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双方同意折合63400元人民币计算,不违反法律的规定。扣除已还款项,被告周某尚欠原告35400元人民币,由原告提供的证据足以认定。被告周某在担保书上签名,与原告明确约定分期还款的时间、金额,意思表示真实,该约定具有法律效力,其应依照担保书约定的时间、金额偿还欠款。
被告王某亦在担保书上签名提供保证,意思表示真实,故应当对被告周某的本案债务承担保证责任,因未与原告约定保证方式,依法应当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方式承担保证责任,即对被告周某的本案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按照原、被告在担保书中的约定,至庭审结束之日即2012年12月11日之前已到期的款项应为25000元,而被告仅偿还其中8000元,依约尚有到期债务17000元未归还,该款约欠款总额的50%,两被告的行为已构成明显违约,严重损害债权人的利益,两被告的上述行为足以表明其将无法依约履行剩余债务,依法原告有权在部分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要求被告周某承担全部欠款35400元的偿还责任,并要求被告
王某对上述欠款承担连带偿还责任。
故判决:一、被告周某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偿还原告李某借款35400元人民币。二、被告王某对上述款项负连带偿还责任。
[主审法官释明]
对此类案件的处理,存在两种意见:
一种观点认为,根据现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21条(以下简称〈民通意见〉)“公民之间的借贷,双方对返还期限有约定的,一般应按约定处理;没有约定的,出借人随时可以请求返还,借方应当根据出借人的请求及时返还;暂时无力返还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责令其分期返还”的规定。
在借贷双方明确约定分期还款的前提下,原告只能就已到期未偿还的款项诉至法院要求被告偿还,对于未到期的款项,原告起诉主张要求被告一并履行的,不符合上述规定,法院不应支持。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对于已到期未偿还部分,两被告已构成违约,原告可要求两被告承担违约责任,继续偿还该部分款项;对于未到期的款项,因两被告未按期如数偿还已到期款项,仅偿还部分,其行为应视为被告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构成预期违约,原告可以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第一百零八条之规定,要求两被告承担违约责任,偿还剩余全部借款。法院应支持
原告全部诉讼请求。
对此,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
一、预期违约制度概述
预期违约,又称先期违约,源于英美法,是指当事人一方在合同规定的履行期限到来之前,明示或默示其将不履行合同,因此在当事人之间发生一定权利义务关系的一项合同法律制度。①美国《统一商法典》、《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和《国际商事合同通则》都规定了预期违约制度。各英美法系国家对预期违约的规定及其分类略有不同,一般认为在履行期到来之前一方用语言明确表示将不履行或不能履行合同义务,称之为明示预期违约;一方有确切证据证明另一方将不履行或不能履行合同义务,又不提供充分的履行担保,称之为默示预期违约。
预期违约制度是为避免合同履行中的风险而创设,对于减少因实际违约造成的损失,及时解决合同纠纷,以及促进交易的安全性和效益性有重要意义。②《合同法》吸收和借鉴了英美法中的预期违约制度,《合同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按照法学理论上对预期违约的分类,对照《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法》规定中“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应视为明示预期违约,当事人“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应视为默示预期违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