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指标和颈动脉斑块的影响分析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指标和颈动脉斑块的影响分析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指标和颈动脉斑块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
2017-11-10T13:54:57.760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下第16期 作者: 张庆顺
[导读] 探讨阿托伐他汀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对氧化应激指标和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山东省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泰安
271000)
[
摘要]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对氧化应激指标和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以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
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
38例,两组均予以抗血小板、脑循环改善、降颅压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持续口服阿托伐他汀,监
测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和动脉斑块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丙二醛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超氧
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Crouse积分
明显小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利于减少氧化应激反应导致的损伤,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发
展,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急性脑梗死;氧化应激;颈动脉斑块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病,有着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生活。急性脑梗死主要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所致,
大量研究
[1,2]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是该病的危险因素,延缓动脉硬化进展是降低急性脑梗死发病的关键。相关研究发现氧化应激是加
速低密度胆固醇在体内沉积,刺激细胞粘附因子,使血管舒张功能发生改变,急性脑梗死氧化应激功能多为异常状态。阿托伐他汀是血脂
调节类药物,能降低体内胆固醇和脂蛋白水平,且药物还有抗氧化、抗炎症等效果。本文对阿托伐他汀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对氧化应
激指标和颈动脉斑块的影响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3],数字随机化
分为两组,对照组
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35~75岁,平均 (63.5±6.8)岁,观察组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32-72岁,平均年龄

63.8±6.2)岁,半年内均无手术,两组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严重感染、恶性肿瘤、严重肝肾功能异常
等,两组均自愿接受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检查确诊病情。均采取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方案,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剂、改善脑部循环、降颅压
和营养支持等。观察组同时使用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51407)治疗,20mg/次,1次/天,口服给药,用药疗程6
个月。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症状,禁用影响血脂代谢相关药物,合理控制饮食。
1.3
观察指标

颈动脉斑块:应用颈部血管超声监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5cm则视为粥样斑块,>1.2cm视为内膜增厚,根据
结果评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Crouse评分=双侧颈动脉肿块厚度之和。颈动脉斑块监测安排1名专业人员操作,减少人为误差。


氧化应激指标:空腹抽取5ml静脉血,监测4项氧化应激指标:酶标多克隆抗体夹心法测血清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硫代巴比妥酸显色
法测丙二醛,邻苯三酚自氧化比色分析法测超氧化物歧化酶,
HPLC-MS法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t和X2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颈动脉斑块

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Crouse积分明显减小,对照组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无明显改变,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治疗中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病,国内该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给患者的家庭造成严重
的影响。动脉斑块的形成同急性脑梗死有着密切的关联,动脉斑块是造成血管堵塞,脑组织供血、供氧不足的主要因素,动脉斑块也是反
映脑梗死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有研究
[4]发现氧化应激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丙二醛同急性脑梗死有关
联,相较于正常人,急性脑梗患者的两项指标在体内水平均明显要高,经有效治疗后,两项指标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
物酶能有效清除体内自由基,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两项指标能较好的预防动脉斑块的形成。本文中两组患者
治疗前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均偏低,治疗后两项指标水平提高,说明其在急性脑梗死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动
脉粥样硬化被公认为是急性梗死的主要诱发因素
[5],药物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方案。阿托伐他汀作为降血脂的有效药物,对体内胆
固醇、脂蛋白有明显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阿托伐他汀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氧化应激指标和颈动脉斑块的影响。通过比较发现观
察组使用该药物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
Crouse积分均显著减小,而对照组的动脉斑块改变轻微,上述结果说明阿托伐他汀有强效动脉
血管保护作用,对动脉斑块有明显的作用,动脉斑块形成同血脂有关,该药物促进脂物质的分解,有利于减少斑块形成,和已有报道
[6,7]
结果基本相符。阿托伐他汀除能够较好的稳定动脉斑块外,还具有抗氧化应激的作用,通过对比,观察组治疗后的
4项氧化应激指标改善效
果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丙二醛明显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明显升高,上述结果说明阿托伐他汀
通过影响氧化应激指标来更好的促进动脉斑块的减少,这对动脉血液循环的促进作用是重要的,动脉循环畅通后,脑组织血供恢复
[8],急
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得到有效改善,这也利于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的保护。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利于减少氧化应激反应导致的损伤,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国健,田双,李霞,等.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相关氧化应激因子水平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 , 2016

(1) :70-72.

[2]
陈宁,丁琪,袁志华.阿托伐他汀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 2013 ,
16 (1) :23-25

[3]
陈英月,毛素琼.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 2013,11(5): 155-156.
[4]
姜斌,马瑞,杜继臣.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指标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J]. 临床荟萃杂志,2013,28(7):749-752.
[5]
何永利 , 黄廷富 , 潘小平.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影响[J]. 中国动脉硬
化杂志
, 2015 , 23 (8) :834-836.

[6]
吕苏花 , 田士宏 , 杨晓雪.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脂、超敏 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刊
, 2017 , 44 (4) :18-21.

[7]
杨保华,叶晓林.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指标以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J].医学综述 , 2016 , 22
(6) :1201-1204.
[8]
王发胜.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指标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2015, (14) :122-12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