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战后美国全球战略演变的概况g

战后美国全球战略演变的概况g

战后美国全球战略演变的概况
形成
一、控制拉美,稳定其后院。

先后推行过“门罗主义”、“泛美主义”。

二、一战后,推行“金元外交”。

三、二战后,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控制西欧、日本。

四、冷战结束后,到处插手别国事务,推行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在西方国家中确立了霸主的地位。

随着国际形势和美国实力的变化,美国各届政府的对外战略常有变化,但其基本目标都是维护美国的霸权。

美国具有重大影响的全球战略。

演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之所以提出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是因为其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发展很快,又垄断着原子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是整个全球参战国家关系和美国国际战略上的一个转折点。

在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目标是谋求“世界领导地位”和“按照美国的构想塑造世界”。

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被认为是阻碍美国实现这两大目标的主要因素。

因此,战后美国对外战略主要围绕反共和争霸展开。

但由于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波诡云谲,和美国自身实力的变化,美国的全球战略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

一、全球扩张时期的“遏制”战略和“和平”战略
从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美国的经济、军事力量称霸于整个世界,其全球战略具有鲜明的扩张性、进攻性、侵略性。

1947年3月12日提出的杜鲁门主义就是其突出表现。

这一时期的全球战略要求推行实力政策,主张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向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一场全球战争。

杜鲁门政府(1945——1953)上台以后,面对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的局面,很快修改了罗斯福设想的大国合作政策,制定了以反苏、反共为中心的“遏制”战略。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在朝鲜战场失败后,力图用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对付社会主义国家,先后提出了“解放战略”、“和平取胜”战略;在军事上提出了“大规模报复战略”和“战争边缘政策”,进行核讹诈和战争威胁;针对东南亚和中东局势,先后提出了“对米诺骨牌理论”和“艾森豪威尔主义”,大肆镇压民族解放运动,加紧向印度支那、中东和拉美地区渗透。

肯尼迪、约翰逊时期(1961——1969),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

肯尼迪政府确立了“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和平战略”,把对抗与缓和两手结合起来,同时注重对苏联、东欧进行经济、文化渗透,同苏联一起攻击中国。

在军事上,美国以“灵活反应战略”取代了“大规模报复战略”。

对亚非拉国家,一方面通过带有附加条件的援助进行控制;另一方面,又对古巴大搞武装颠覆活动,在巴拿马、多米尼加进行军事干涉,在越南发动了特种战争,约翰逊政府把“特种战争”发展为“局部战争”。

二、全球战略调整时期的尼克松主义
第二阶段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国际战略的收缩期。

这一时期,美国政府被迫对全球战略作出重大调整,大肆推行缓和战略。

尼克松政府确定了全球战略计划的4项原则:①遇到战略核战争依靠美国的核力量。

②遇到战区核战争由美国承担主要责任,英国等承担部分责任。

③战区常规战的任务由美国和盟国部队分担。

④对次战区或地区性战争,由当事国和盟国承担主要责任,美国提供一定援助。

70年代,世界上多种力量迅速发展,美国经过长期海外扩张,尤其陷入越南战争泥潭不得自拔,经济实力大为衰减,霸权主义严重动摇。

美国政府不得不对全球战略作出重大调整,具体表现为尼克松主义的出台。

尼克松主义是1970年2月尼克松在国会提出长篇咨文中,提出以“伙伴关系”为核心,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作为美国全球外交三原则,从而形成所谓的“尼克松主义”。

三、对苏“转守为攻”时期的“以实力求和平”的战略和“超越遏制”战略
第三阶段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美国又进入新一轮的扩张时期。

从80年代到90年代初,美国的全球战略有了较大的发展。

里根总统提出了“以实力求和平”的对外关系总战略。

乔治·沃克·布什继任总统,提出了“超越遏制”战
略。

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崩溃,冷战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美国极力想保持此局面,构建美国领导下的单极世界。

政治上推行所谓的“全球民主化”;经济上进行经济制裁,剥削发展中国家;军事上部署军事力量并建立军事联盟,干涉别国内政;进一步挤压削弱俄罗斯;抑制中国稳定、统一和发展。

里根政府(1981——1989)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攻势,决心打破均势,以增强实力为核心,企图压倒苏联。

1985年提出了“总统战略防御计划”,即“星球大战计划”。

布什政府(1989——1992)针对苏联、东欧改革和两极格局瓦解的形势,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全球战略。

四、面向新世纪的“参与和扩展”战略
1992年克林顿当选总统,1993年1月18日,正式提出美国外交“将建立在三个支柱的基础上”,即:把经济安全作为美国冷战后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改编美国武装力量,用以对付美国安全和国家和平受到的新威胁;以民主原则和民主制度为根基。

1993年9月27日,克林顿在联合国大会的演说中,首次向全世界公布了“扩展战略”。

1994年美国政府又正式提出了“国家参与和扩展安全战略”。

2000年小布什上台后,起用新保守派及其代表人物,让其在政府中担任关键职位,并积极采纳他们的政策主张。

美国外交政策被新保守主义者“劫持”。

新保守派的基本思想是:现在的国际法、联合国侵犯美国利益,美国应推行“全球单边主义”或“民族单边主义”,不应过多顾及盟友的意见和利益。

推行单边主义的外交政策。

布什总统上台后的外交政策中的单边主义较为突出。

推广美式民主和价值观。

具体说,就是在全世界“拓展美式民主”,推行人权外交,进行文化和意识形态渗透。

美国外交政策的走向涉及一些其他重大问题。

美国称它要领导世界,它的一举一动会对世界造成影响:如在国际事务中是推行单边或是多边;在解决国际争端中是用武力或是和平方式;在反恐和人权上是坚持一个标准或是双重标准;对联合国的权威是维护还是蔑视;对现存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是遵守或是破坏;在国际关系中是平等相待或是搞强权政治。

这些都是一些大是大非问题,了解美国的全球战略演变,关系到美国本身的利益和发展,更关乎全人类的利益、前途与命运
认识
目前,世界格局正处于动荡和调整时期,多极格局是世界格局的发展方向。

由于遍布全球的军事战略部署以及拥有最强大的武装力量和干预别国内政的能力,美国依旧是制约世界和平的最重要因素。

因此,美国政府的一举一动对世界
尤其是中东地区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安全形势都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它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但是美国依仗自己在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的优势,极力鼓吹奉行“新干涉主义”、“单边主义”,干涉别国内政,推行新的“炮舰政策”,使得各种矛盾进一步复杂化甚至激化。

种种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使得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面临重大挑战。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在经济领域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促进了共同发展。

但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情况的不同,在经济全球化中的相互依存关系又是不均衡、不对称和不平等的。

由此导致全球范围内的各种矛盾日趋凸显,给全球的安全形势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因素。

走向多极化是当今世界的必然趋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也是世界许多国家的共识。

但是,目前处于强势的美国竭力否定并坚决阻挠多极化发展,理论上鼓吹并宣扬“单极稳定论”;政治外交上借大国合作反恐,以单边主义谋霸;军事上发动战争,公然违反国际法。

虽然美国构筑的单极世界的战略正在推行,但它没有也不可能阻断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新世纪的今天,世界这个大家庭已变得相互依赖,已经是全球化、一体化的世界,不是谁的单一世界,也不是谁能“领导”的世界;求同存异的原则必不可少;发展是世界所有国家的共同目标和权利,是不可遏制和阻挡的;世界各种问题的解决需要各国平等合作、共同努力。

随着制衡美国“一超”的力量越来越强大并且趋于自发联合,相信营造和平世界的梦想不再遥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