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淋巴结结核的家庭护理

淋巴结结核的家庭护理

淋巴结结核的家庭护理【摘要】淋巴结结合作为一种慢性疾病,除了要采取相关的药物治疗以控制其病情的发展,还需依靠患者及其家属、护理人员等多方成员的努力,其中家庭护理干预措施就是其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

当前,国内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多,且逐渐加大了对家庭护理的重视力度,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因此,文章从介绍淋巴结核疾病的症状与相关诊断标准入手,有效分析淋巴结核患者的相关家庭护理措施。

【关键词】淋巴结结核;病症诊断;家庭护理0.引言有研究表明,淋巴结结核病症属于肺外结核病发病率大的一种,且多发于儿童与青少年,并以颈部淋巴结为最多,各占68%、90%,其次则为腋下淋巴结,发病率分别为10%、15%,而深部淋巴结则多出现在患者胸腔、盆腔以及腹腔[1]。

因此,加大对该类患者的治疗是时代所趋。

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类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方法有很多中,而家庭护理就是其中一个关键性的治疗措施,对提高患者的疗效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就将淋巴结核家庭护理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作如下的分析。

1.淋巴结核介绍1.1疾病症状淋巴结核,在中医上被称为“瘰疬”,主要是由肝肺两处的痰毒热毒凝聚而成进而表现为患者肌表的毒块组织。

一般情况下,淋巴结核多发生在患者颈部的一侧或是双侧,成疙瘩状,并逐渐长大,不痛不痒,若推入可滑动,不会产生明显的压痛感,但是,若患者的身体抵抗较低则会逐渐增大,进而导致皮肤变紫,最终破溃刘水样脓液并排出黄浊样、干酪样的脓液,被中医上称为“老鼠疮”[2]。

其临床症状表现为:(1)全身慢性中毒症状:这种症状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一般显现不出来,但是如果是较为严重的患者就会出现热量低、头痛、没有生气和力气、出虚汗、日渐消瘦等现状[3],这其实就是慢性的结核中毒的症状,平常人们应当注意并预防,及早发现、及早就医这样才会不给患者带来身体上和经济上的损失。

(2)局部症状表现:其主要是淋巴结核已经可以用肉眼可见,多发于颈部双侧,其挤压会有疼痛感、并伴有浮肿和疼痛,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

局部症状表现按照其病情过程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①结节阶段:淋巴结核刚出现的时候没什么反应,局部多为淋巴结肿大并没有什么疼痛感,不易察觉,起初像蜜蜂蛰咬过的大包,挤压感觉质地硬且有游离的性质,挤压也有轻微的疼痛感,病初没有连贯性,不是成片存在[4]。

但随着病的进步一恶化,淋巴结面积不断扩大,活动系数不断降低,淋巴结有了连贯性,开始成片集结。

这样的情况可以维持好几个月都不会有明显的变化。

②浸润阶段:淋巴结核通过结节阶段的几个月的成片集结,淋巴结核开始大片的融合成团状,然后淋巴结核周围开始出现发炎,并且开始危及旁边的皮肤组织,与周围的皮肤组织相连合。

中心部位出现软化现象,这样淋巴结核将不再游离,但挤压的疼痛感将会增强[5]。

③脓肿阶段:淋巴结核通过浸润阶段后,中心出现软化,淋巴结核可能会突然性的增大也有可能逐渐增大,然后以波动的形式出现脓肿现象,如若不加以处理或者就医,就会发现淋巴结核局部出现发红、肿胀、发热,并伴有疼痛感等一系列炎症出现[6~7]。

④溃烂阶段:这是淋巴结核症状的最后阶段,其淋巴脓肿部位极易不小心溃烂,然后流出稀薄的干酪样液体,这种伤口极不易治愈,经久而形成固定的溃烂。

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困扰。

2.淋巴结核家庭护理的现状家庭护理是由于医疗资源有限,或者是病人家庭的因素在上世界70年代兴起的。

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其已成为社区护理中不可缺少的护理之一。

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家庭护理人员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医护人员的水平也要逐步提高,而淋巴结核的家庭护理更加需要专业性很高的护理人员,因为其护理要注意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因此对淋巴结核这样的护理人员要求也要高一些[9]。

如果要护理人员对淋巴结核患者进行家庭护理,这必定是一个长期的护理,因此满足护理要求的人员也较为稀少。

目前家庭护理的现状主要有:①专业性的护士或者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贴身的全职护理;②护理人员或者专业的医生、医学教授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专业的指导或训练,然后由患者自己或家人帮忙进行护理工作。

目前这两种护理方式在淋巴结核家庭护理上受到广大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喜爱,也应用于在淋巴结核的家庭护理当中。

但是由于专业护理人员的数量有限和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足造成淋巴结核的家庭护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的痛苦,其主要是对患者的健康和痛苦做一些常规的疗法,并没有做到真正全方位的“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的护士的基本任务[10]。

而造成这些原因主要是医用设备跟不上、护理人员水平较低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缺乏政府的有效地政策和财务支持。

家庭护理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因为现代人高效率的生活方式,导致淋巴结核的患者比例也日益渐多,而在国外为淋巴患者提供的护理人员也是不少,根据护理人员的专业程度可分为:正规专业护理人员和非正规非专业护理人员,非正规非专业的护理人员是指一些对淋巴结核知识了解一部分但不是深入了解的医护人员,其主要是在医院或者社区进行一些义务式的淋巴结核讲解工作,其主要帮助正规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日常的淋巴患者的治疗和生活起居。

而且在国外有很多的国家对家庭护理开设的课程和培训机构,在荷兰,要做家庭护理还得经过一年的家庭护理的专业培训,否则不能从事家庭护理[11]。

在淋巴结核的护理过程中也是存在着多种多样的问题,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手术后的焦虑,这是由于对淋巴结核这种疾病的不了解,对其疾病的发展和预后的知识缺乏了解;在护理的过程中,由于淋巴结核已经到了第四个阶段出现了创伤的溃烂,淋巴结核周围出现炎症,或着由于手术创伤等造成的疼痛;淋巴结核这种疾病本身就是一种慢性中毒,其身体的营养若是跟不上,则会身体机能不佳,体力差,对治疗淋巴结核有一定的影响;很多护理人员本身对淋巴结核这种病的专业知识面狭窄,在护理过程中又不加以培训、学习和了解,导致在护理患者时有可能出现并发症,导致伤口感染,给患者造成重大伤害。

我国的淋巴结核家庭护理现今仍属于起步阶段,其方法还是得向国外引进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迅速的发展。

现今家庭护理已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而且以法律的形式保障了护理者在执行护理操作时无忧且同时保障着被护理者的正当权利[12],这样才能使得淋巴结合护理在社区护理中有良好的发展,是淋巴结合患者的医疗保障,这也是社区护理机构健全和稳定发展的基石。

3.淋巴结核家庭护理的优势淋巴结核家庭护理能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是有其一定的优势,主要包括了以下方面:其一,患者方面,在家进行家庭护理的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负担,不用在医院住院而发费一大笔住院资金,而且在家饮食习惯等不需要改变,并且也方便患者的家属对患者实施照顾与关怀;其二,医院方面,在淋巴结核患者进行家庭护理时,医院空出来的病床可供其他患者使用,而且医务人员方面也能得到合适的分配。

其二,社会方面,由于淋巴结核家庭护理的普及,可带动一大部分人在家庭护理这一部门进行培训和就业,这样可以提高国家的就业率,给国家减轻就业负担。

4.淋巴结结核患者的家庭护理研究有研究者表示,对临床上的淋巴结结核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将能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的好转[13]。

如陈晓君等人就将临床上的200例淋巴结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100例,并给予全部患者以系统常规护理,而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被给予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如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结果发现,经过了护理干预的干预组患者的日常护理情况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且住院的次数也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5)[14];而刘文君与李鸿槟等人对来院门诊部就诊的96例淋巴结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并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之上根据患者病变的类型给予相应的局部护理措施,结果发现,所有患者的结节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缩小,且在平均6周后伤口都得到了明显的愈合,并在治疗结束后的1年随访时间内无患者出现病情复发情况[15]。

同时,由于淋巴结结核病症属于一种慢性疾病,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在给患者带来极大身心痛苦的同时,也给家庭带来了极大的心理负担与经济压力[16],因此,患者入院诊治只是作为其治疗过程的一个短暂经历,更多的还需要家属的照看,而家庭护理模式就由此产生[17]。

家庭护理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延续,是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的一种健康教育模式,能够及时发现患者可能存在的相关问题,从而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与支持,效果比较明显。

如张娇红、郑国琴等人通过将临床上的68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与护理干预组,进而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家庭护理干预,结果发现,护理干预组患者的抑郁标准要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且服药的依从性与对肺结核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要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而经过1年的随访发现,护理干预组患者病情复发的人次也要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且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8]。

由此可见,家庭护理对于提供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明显的作用。

因此,对于临床上的淋巴结结合患者也可按照家庭护理模式对其实施必要的干预,以全面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体的护理措施有:①家庭换药与无菌操作护理:首先采用75%酒精来对伤口周围皮肤进行消毒,用镊子或是小刮哨将残腔内部的坏死组织清理干净,并用20ml的注射器吸入生理盐水以伤口为中心呈环形向外冲洗,在反复冲洗3~4次直至残留坏死物全部清洗干净后用无菌干棉球吸干伤口处的盐水[19];然后,用浸满了药液(利福平与异烟肼)纱布一端放置于残腔的底部,并使引流纱布同残腔各壁之间充分的接触以最大限度避免死腔的出现,而另一端则放于伤口的边缘,并外敷纱布胡这时棉垫来进行有效固定。

其中,敷料的厚度一般以最外层不被浸透为标准,在渗出期为3~5cm厚,而渗出期之后则可减薄1~2cm,且包扎范围需超过伤口边缘约2~5cm。

同时,在渗出期需每日换1次药,若伤口较干燥,且肉芽转为了鲜红色,则可改为每3日换1次药,而换药的方法同之前一样,并保证其伤口长期处于湿润的状态,直到肉芽组织从其残腔底部开始逐渐生长并充满其残腔为止[20]。

同时,在家庭换药过程中,家庭成员要积极树立无菌操作的意识,在换药前后都要进行消毒处理,以避免病菌的交叉感染。

②家庭消毒隔离措施:在家里,家属需最大限度使患者居室时刻保持洁净且阳光充足,经常给房间通风,尽量安排患者单独居住;保持患者室内的干燥,清扫室内的每一个角落,尽量避免烟尘,及时为患者更换汗湿的衣服,以免着凉生病;患者的食具需单独使用[21],并定期对餐具进行煮沸消毒,而患者吃剩的饭菜需在5分钟内倒掉,清理干净;痰液最好告知患者吐在纸内,而后及时烧毁,并告诉患者最好不要随地吐痰,且咳嗽或打喷嚏时也需用手帕掩住口鼻,避免传播与感染;患者的被褥、床单与枕巾等生活必需品需时常放于太阳下暴晒,以达到杀菌的效果;尽量避免患者到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中去,以免病菌的进一步扩散与传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