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南省加强水产养殖病害监测与防控工作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围绕“减少病害危害,服务渔业生产,提升产品质量安全”
的宗旨,结合海南优势水产品区域布局的发展,在完成农业部渔
业局布置任务的前提下,调整测报点的设置,重点监测对虾、石
斑鱼、卵形鲳、罗非鱼等养殖品种病害及对虾、罗非鱼等苗种的
检疫,为有效抵御水产养殖病害的发生、流行提供科学的理论依
据,加强规范用药,减少养殖过程中药物的使用,促进海南优势
水产品养殖的稳步健康发展,从而提高海南水产品的质量和食用
安全。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常年性水产养殖动物病情测报和重大病害专项监
测工作,掌握海南水产养殖病害危害情况以及重大病害的流行规
律,分析病害发生原因,研究病害防控措施;加强对重点地区、
重点品种和历年病害频发地区的检测和防控,防止疫病暴发和蔓
延,已经发生严重病害的,要及时做好水生动物无害化处理和环
境消毒,防止病害进一步传播蔓延;指导养殖户加强饲养管理,
合理放养,注意水质调控,确保水质清新。从而提高海南水产养
殖病害防治能力,使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真正
使养殖户增产增收,促进海南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三、工作内容
㈠建立和完善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点。
㈡加强我省养殖水域不明寄生虫的调查监测。
㈢开展对对虾白斑病、石斑鱼病情、罗非鱼病情等的监测。
1
㈣加强对对虾、罗非鱼苗种的监测。
㈤建设水产养殖病害测报信息体系及网络服务体系。
四、工作安排
㈠测报点的设置和测报人员的安排
1、在全省已建成水生动物疫病防疫站的7个市县设置81个
测报点(见附件1),对对虾、罗非鱼、石斑鱼、卵形鲳等大宗养
殖品种的养殖病害进行定期定点监测,掌握2009年危害海南水
产养殖业的病害种类、流行规律、危害情况,预测2010年水产养
殖病害的流行趋势,分析研究其防控措施;要求各测报点(场),
按照健康养殖模式,建立池塘档案制度和用药处方记录等,逐步
使测报点(场)成为安全水产品生产的监控场所。
2、确定承担“测月报”工作的市(县)水产技术推广(防疫)
站站长为责任人,选择有一定鱼病知识、防治技术的推广人员担
任测报联络员,各市、县水产技术站负责落实各测报点的测报操
作人员(测报人员登记存档,见附件2),要求及时报告病害发生
情况,每月反馈各测报点病害发生情况,从而形成以点定位的测
报队伍。对病害发生严重的地区,及时组织专家前往就诊指导。
3、在7月下旬,由厅养殖处牵头,省水产技术站承担,对
所有“月报员”进行培训。月报统计工作于全年开展,每月5日
前各测报单位将上月本区域内承担的病害测报按统一月报格式
(见附件3)报送省站,每月10日前由省站负责汇总测报点的病
害情况上报省海洋与渔业厅和全国总站病防处,并将统计结果反
馈给各市(县),使各市(县)能及时了解其它市(县)的情况。
㈡海南养殖水域不明寄生虫的调查监测
1、8月初,由厅养殖处牵头组织举办水生动物疫病监测现场
1
采样技术培训班,全省水产技术推广部门相关技术人员参加。
2、2009年9月至2010年12月:文昌、万宁、陵水、临高等
市县渔业技术部门深入各地池塘、网箱养鱼比较集中的地方开展
不明寄生虫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其分布、流行和危害等情况;
在本市县或省水产站实验室开展不明寄生虫的组织结构、分类地
位及敌害病害研究,形成年度监测报告。
㈢对虾白斑病监测
文昌、琼海、儋州、乐东等市县渔业部门在省水产技术站协
助下开展:
1、2009年9月初,进行第一次采样,主要采集南美白对虾
样品20个进行病原检测。
2、2009年10月初,进行第二次采样检测(采样量20个)。
3、2009年11月初,进行第三次采样检测(采样量为20个)。
4、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形成年度报告。
㈣石斑鱼病情监测
利用我省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现有的水产动物病害监测网络,
由省技术推广站负责,采用实地走访调查、布点采样和实验室研
究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养殖面上石斑鱼主要病害的流行和危害情
况;在石斑鱼病害流行季节,结合面上调查,深入病发区域采集
病样,在实验室进行疾病病原诊断或送海南大学海洋学院病害研
究室检测诊断;在琼海、万宁、陵水主要养殖区设监测点,进行
不同地点、不同季节、不同养殖方式监测,掌握石斑鱼主要危害
病害。
㈤罗非鱼病情监测
文昌、琼海、屯昌等市县渔业部门在省技术推广站协助下组
1
织开展:
1、项目任务布置,监测点设立,技术培训;
2、每月定期定点监测,样品(病样)采集与检测,编印月报
及信息反馈 ;
3、深入各地池塘、水库养鱼比较集中的地方开展罗非鱼的流
行病学调查,了解其分布、流行和危害等情况;同时在海南省水
产技术推广站和海南大学水产学院实验室进行疾病病原分离鉴
定,项目总结,编写年度分析报告。
㈥加强对对虾、罗非鱼苗种的监测
严格推行苗种生产许可制度和实施苗种检疫制度,省水产技
术推广站组织对虾苗进行病毒检疫,对罗非鱼苗进行寄生虫和甲
基睾丸酮检测。
1、2009年10月初,进行第一次采样,采集虾苗样品60个、
罗非鱼苗5个,鱼苗甲基睾丸酮检测项目送海南热带科学研究院
测试中心检测。
2、2009年11月初,进行第二次采样,采样量为虾苗60个、
罗非鱼5个,鱼苗甲基睾丸酮检测项目送海南热带科学研究院测
试中心检测。
3、2009年12月初,进行第三次采样,采样量为虾苗80个,
罗非鱼10个,鱼苗甲基睾丸酮检测项目送海南热带科学研究院
测试中心检测。
附件1
1
水生动物疫病测报(场)点设置和
测报种类的安排表
序号 市县名称 测报的种类 测报(场)点的分布 备注
1 xx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对虾、罗非鱼、石斑鱼 虾10个;鱼3个 由市布点
2 xx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对虾、罗非鱼、石斑鱼 虾10个;鱼3个 由市布点
3 xx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对虾、石斑鱼 虾10个;鱼3个 由市布点
4 xx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对虾 10个 由市布点
5 xx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对虾 10个 由市布点
6 临xx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卵形鲳、对虾 虾10个,鱼3个 由县布点
7 xx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罗非鱼 3个 由县布点
附件2
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员登记表
1
姓名 性别 民 族
相片
出生 年月 身份
证号
文化
程度
专业
工作 单位 现从事
工作
职称 职 务
从水产养殖工作
的时间和内容
培训进
修情况
所在单位意见
盖 章
年 月 日
市县渔业主管部门意见
盖 章
年 月 日
附件3
海南省水产养殖动植物病情报送表
统计日期: 年 月 日
1
类别 种类 参数 病原 发病面积(亩) 发病率(%) 死亡率(%) 放养面积
(尾/
亩)
养殖面积(亩) 常用
药物
名称
最低 最高 平均 最低 最高 平均
鱼
类
罗
非鱼 病因不明
卵
形
鲳
小瓜虫病
病因不明
石
斑
鱼
小瓜虫
病因不明
甲
壳
类
对 虾 对虾白斑病 红腿病
病因不明(Taura 综合症)
爬
行
类
鳖
白底板病
红底板病
红脖子病
鳃腺炎病
报送单位:海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