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sitivityAnalysisofEcosystemServiceValuetoCoastalTidelandDevelopmentinJiangsuProvinceMAYu-jun,HUANGXian-jin,XUMiao-miao,ZHONGTai-yang,DUWen-xing(DepartmentofLandResources&TourismSciences,NanjingUniversity,Nanjing210093,China)Abstract:Thepurposeofthisstudyistoanalyzethesensitivityofregionalecosystemservicevaluestotidelanddevelopment.Methodsofsensitivityandelasticanalysiswereemployed.Theresultsshowthatallofpresent3prevalentmodesoftidelanddevelopmentmakeregionalESVdecrease;however,themagnitudeofdecreasesisdifferent.TheESVsensitivitytoconvertingtidelandtoconstructionlandisthehighest,withvalueof0.93%insomearea,whilethatofdevelopingtidelandtoaquicultureuseisthelowest,andthatofconvertingtidelandtocultivatedlandismoderate.ItshowsthattheregionalESVsensitivitytodevelopmentiscloselyrelatedwithscaleofdevelopedarea,Thelargerthetidelandareais,thehighertheESVsensitivitytodevelopment.Conclusionofthisstudyisthat,inordertoensuresafetyofregionalecosystemandtopromotecoordinateddevelopmentbetweenecologicalandsoc-economicaspects,tidelanddevelopmentshouldbeplannedlegitimatelyandthetidelandecosystemshouldbeprotectedproperly.Keywords:ecosystemservicevalues;tidelanddevelopment;sensitivity;coastalregion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保护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维持生物圈可持续性基础上[1],从根本上说人类社会江苏省沿海滩涂开发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研究马育军,黄贤金,许妙苗,钟太洋,杜文星(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江苏南京210093)摘要:研究目的:分析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于沿海滩涂用地开发的响应。
研究方法:敏感性分析法与弹性分析法。
研究结果:目前三种主要的滩涂开发利用方式都会引起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减少,但三者减少的幅度存在差异;将滩涂资源开发成建设用地的ESV敏感性最强,部分区域达到0.93;在滩涂转化为耕地的过程中,ESV敏感性居中(0.50左右);而将滩涂开发成养殖水面的ESV敏感性最小;滩涂开发的ESV敏感性与区域滩涂数量密切相关,滩涂面积越大,滩涂开发的ESV敏感性越强。
研究结论:为了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应科学规划滩涂用地布局,保护滩涂生态系统。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滩涂开发;生态服务价值响应;江苏省沿海地区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158(2006)04-0028-07收稿日期:2006-03-23修稿日期:2006-07-1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373029);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5-0451);教育部霍英东基金优选项目(94001);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专题研究项目联合资助。
第一作者:马育军(1984-),男,江苏涟水人,研究生,主要研究土地资源管理、资源环境经济与政策。
中国土地科学ChinaLandScienceVol.20No.4Aug.,2006第20卷第4期2006年8月马育军等:江苏省沿海滩涂开发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研究29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生态系统及其服务的可持续性。
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是人类生存与现代文明的基础,科学技术能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但不能替代生态系统服务功能[2]。
目前对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的研究集中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数量估算、时间序列变化分析、空间地域分布模拟、构成体系评估及不同生态系统的贡献率研究等[3-9],而关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响应的研究相对较少[10-12];同时对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很多[13-18],但定量比较分析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于湿地不同开发利用方式响应状况的研究尚不多见。
本文以江苏省沿海滩涂开发中的土地利用变化为例,研究滩涂资源不同开发利用方式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情况。
1理论基础与研究思路1.1理论基础(1)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与效用(Ecosystemservicesaretheconditionsandprocessesthroughwhichecosystemandthespeciesthatmakethemup,sustainandfulfillhumanlife)[19]。
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服务包括两大类:一是向人类供给生活生产必需的实物型生态产品,其实质是生态系统对能量的固定和物质的转化;二是提供保证人类生存和生活的非实物型生态功能。
生态系统具有多种与其服务功能相应的价值,即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ecosystemservicesvalue),包括实物型生态产品价值和非实物型生态功能价值两部分。
(2)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
土地是最基本的自然生态系统,也是各种陆地生态系统的载体,生态系统类型在土地利用中表现为土地利用类型。
土地利用是人与自然交叉最为密切的环节,土地利用以及由此导致的土地覆盖的变化必然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20],进而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产生重大影响。
由于生态系统非实物型的生态功能价值不能通过商业市场反映出来,导致人类在对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自然资源的直接消费价值和市场价值,而忽略了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及其价值,从而影响了人们对生态系统保护的自觉性。
生态系统是一种自然资本,可持续发展应使自然环境资产不因时间流逝而损坏,如果经济活动包括土地开发利用行为导致自然资本减少,则应计算成本[9]。
(3)敏感性及其分析方法。
所谓敏感性是指同某项目或某系统相关联的一组因素中,某一因素发生变动后对该系统的预期结果所产生的影响性质及影响程度。
而敏感性分析就是借助某种特殊形式的计算、测量揭示各个影响因素同某项目或某系统的关联程度,衡量某项目或某系统对各因素的敏感程度。
测定敏感程度的指标是敏感系数,其定义为:[21]敏感系数=目标变动百分比因素变动百分比1.2研究思路笔者运用生态系统的敏感性分析方法评价滩涂资源开发的生态效应。
首先结合国内外对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已有研究成果,以当前应用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为依据,修正得到江苏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再根据研究区域的土地统计数据计算得到相应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而针对目前沿海滩涂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根据敏感性系数SC(SensitivityCoefficient)计算公式1定量估算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于不同滩涂开发利用方式的响应程度。
(式1)区域ESV敏感系数(SC)=ΔESV/ESVΔA/A1式中ESV为研究的基期数据,文中表示2003年的区域生态系服务价值,ΔESV表示沿海滩涂开发以后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量,A1为2003年研究区域的沿海滩涂面积,ΔA表示滩涂开发面积的增量。
最后采用弹性分析方法,根据公式(2)研究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沿海滩涂面积的变化弹性,并结合实证数据分析ESV敏感性与区域滩涂面积的相互关系。
对区域沿海滩涂面积A1,ESV可导,因此有Eesv(A1)EA1=1imΔA→0ΔESV/ESVΔA/A1(式2)2研究区域滩涂开发利用状况及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分析2.1研究区域滩涂开发利用状况江苏省滩涂资源面积占全国滩涂资源总量的1/4以上,占江苏省土地总面积的5.6%,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的连云港市、盐城市和南通市。
其滩涂资源开发历史悠久,1949年以前主要用于晒盐,1949年后的几十年主要用于围垦种粮,近20年来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水产养殖,最近几年则由于建设用地需求的急剧扩张,部分滩涂被开发成建设用地[8]。
“九五”期间江苏省提出了建设“海上苏东”的战略,组织实施了“九五”百万亩滩涂开发工程,即围垦滩涂3.60万hm2(54万亩),开发已围滩涂荒地1.07万hm2(16万亩),改造滩涂中低产田2.00万hm2(30万亩)。
进入“十五”,又提出了实施“新一轮百万亩滩涂开发工程”,即匡围潮上带滩涂1.33万hm2(20万亩),开垦和改造已围垦区3.33万hm2(50万亩),发展潮间带养殖2.00万hm2(30万亩)。
截至2004年,全省已累积匡围滩涂170多次,匡围滩涂总面积达22.50万hm2(337.5万亩)。
滩涂开发主要是为了满足地区发展、人民生活的需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对耕地的过多占用导致沿海大量滩涂被开发成耕地予以种植,以保持地区耕地总量、确保区域粮食安全;而近海发展养殖业的天然优势以及水产养殖比较收益的存在使得沿海地区养殖业发展迅速,许多农民随之成为渔民;伴随对外贸易迅速发展、港口开发不断加快,对地区配套服务设施的要求也迅速提高,部分围垦滩涂被开发成为建设用地,而海滨旅游业的兴起更加快了滩涂开发成建设用地的步伐。
总体来看,当前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利用主要以种植、水产养殖等农业开发为主,兼顾工商贸、城镇、港口、旅游开发等。
在已开发利用面积21.81万hm2(327.2万亩),其中农业种植业面积5.59万hm2(83.8万亩),占匡围面积的24.8%;水产养殖面积8.33万hm2(124.9万亩),占围垦面积的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