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大学语文ppt课件

自考大学语文ppt课件


编辑课件
49
四、中心论点; 阐述了作者的人生观、政治理想和宗教
感情。 五、文章的主要特色(该演讲词的特点):
1、思理深远而言语朴实。 2、见解独到而态度谦逊。 3、坦率自然而真情涌动。
编辑课件
50
六、思考题二参考答案: 因为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科学家
要有为探索真理而献身的精神。
编辑课件
51
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
一、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罗素的主 张。
二、开门见山,告诉我们人们如何少犯错误,避免愚蠢 的见识。分三个层面来讲的: 第一层面:讲科学的认知态度。 1、对凭观察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可用经验加以检 验; 2、不能用经验加以检验的,就要有充分的证据。
编辑课件
52
第二层面:讲听取不同意见。 1、听取不同社会圈子的人所持的种种看 法,摆脱武断 2、提出了“心理想象力”,用“假想的 论敌”来反驳自己以防止自以为是。
作用:使论证精辟透彻,发人深省。
编辑课件
21
五、说理方法:对比法 通过“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
“成与败”的强烈对比 ,突出庄宗历史悲剧的根 源,从而证明中心论点。
五组对比词: 1.“满与谦” 2.“损与益” 3.“忧劳与逸豫” 4.“兴国与亡身” 5.“盛与衰”
编辑课件
22
论毅力
一、文学知识: 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界的主要代表,资
抑扬兼施、循循善诱 。
1、首先孟子通过“五十步笑百步”的比 喻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 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先以批评的态度揭露 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行径,然后马上又说 只要君王不怪罪年成不好就可以使“民至 焉”:这都是先抑后扬,
编辑课件
5
2、在打消梁惠王矜傲情绪的同时,又 能抓住他渴望民众拥戴的潜在心理进行诱导; 在阐述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时,采取先易后 难、步步推进的程序:这都是循循善诱的体 现。
编辑课件
17
五代史伶官传序
一、文学知识: 欧阳修,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主
张文章应该“明道”、“致用”、“事 信”、“言文”。
文体:史论
编辑课件
18
二、 课文分析: 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国家的盛衰、
事业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人事。 第二段:以唐庄宗之得天下、失天下的
历史事实证明中心论点。 第三段:从理论上分析庄宗失败的原因,
学问,一是读书做官发财。 第二,道德沦丧与砥砺德行的对比。
编辑课件
31
五、本文说理的特点: 1、采用对比论证法,主题突出,针对性
强。 2、情理并重,既以理服人,又以情动人。 3、善用反问。 4、语言亦文亦白,将文言的简练典雅与
口语的通俗明快融于一体 。
编辑课件
32
容忍与自由
一、胡适,现代著名诗人、文史学者、思想 家。
大学语文
编辑课件
1
寡人之于国也 一、文学知识:
1、 孟子,战国中期人。孔子 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2、孟子的主要观点: 3、孟子散文的特点:
编辑课件
2
二、课文分析:
1、第一部分: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2、孟子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没有实行仁 政。
3、阐述“民加多”的具体措施、正确态度。
1、在整体构思上,作者虚构了一个河伯 与海若对话的寓言故事,通过两个神话人物 的对话来展开说理,阐明观点。
编辑课件
13
2、文章开头设置了一段对河水和海景 的描写,以具体景物的比照来隐喻河伯与 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 文章主旨。
编辑课件
14
3、通过援譬设喻的手段,来表达深微玄奥的哲 理,而所用比喻往往连类而及,层见叠出,引人联 想,发人深思,从而将抽象的道理阐发得十分鲜明 透彻。
编辑课件
41
五、论证方法:
归纳法。(先说结论,再列举事例)。
关于史记中李广射虎和韩愈贾岛推敲的故 事用的是归纳的方法。
六、比喻修辞手法 为了说明文字的直指意义与联想意义作
者分别把它们比喻为月轮、月晕。更加形象 直接,容易把握。
编辑课件
42
吃饭
一、钱钟书,现代学者、小说家。代表作品 《围城》。
二、课文三个层次 1、作者从“吃饭”的实质变成了“吃菜”,
“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 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编辑课件
39
(一)先讲斟酌文字与表达思想感情的关 系。
1、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感情,没有一句 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的,例如 《史记》李广射虎;
2、文字的推敲其实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 例如韩愈贾岛关于推敲的故事。
编辑课件
40
(二)无论阅读或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 确定与控制。 1、文字的直指意义与联想意义的关系、 例如苏东坡的诗。 2、文字的习惯性与创造性的关系。强调 语言应该贵在创新。
看出其中名实不符现象所掩盖的本质。
编辑课件
43
2、肚子是人类的主宰,人类的一切活动 都是为了肠胃。
3、同时,针对“给人弄得混乱颠倒”的 社会现实,作者阐发了“和五味以调口”的 传统思想,倡导了多元“相成相济”的和而 不同社会理念。
4、由吃饭的功用,揭示吃饭背后隐藏的 名实相背的社会人情世态。(即中心论点)
滔莽莽的气势,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1、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
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 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编辑课件
16
2、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 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 在大仓乎? 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 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 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 马体乎?
编辑课件
36
六、思考题二参考答案: 我们认同这个观点。因为宇宙无限,人
们的认识有限,不可能存在“绝对之是”。 这是“喜同而恶异”心理惯性的表现。
编辑课件
37
咬文嚼字
一、朱光潜,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代表作品。 二、文体:文艺专论。
编辑课件
38
三、课文分为三个层次。(见提示第二段) 四、中心论点,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7
七、许多排比句的运用,也大大助长了文章的雄辩气 势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 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 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 生丧死无憾也。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 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 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四、说理风格: 言之有物,明白清楚的文风。
编辑课件
35
五、论证方法:
善于运用例证法来阐发道理。
1、作者年少时援引《王制》专制律条痛骂 《西游记》和《封神榜》。
2、宗教史上高尔文活活烧死塞维图斯等科 学家。
3、提倡白话文时陈独秀“不容反对者有讨 论之余地”。
三个典型例证,分别证明了文章中三个层 次的分论点
29
第二部分:阐述三大教育思想(三事):
一曰抱定宗旨,强调大学的宗旨是“研 究高深学问”,非为做官致富,
二曰砥砺德行,强调束身自爱,以德治 校。
三曰敬爱师友,倡导以诚相待,道义相 勖。
编辑课件
30
第三部分:说明眼下要做的两件事: 1、改良讲义 2、添购书籍。
四、论证方法:对比法。 第一,大学的宗旨的对比,一是研究高深
编辑课件
45
四、学者散文的风格:
作者广征博引,让读者感受到知识和智 慧的乐趣。 从柏拉图到孔子,从政治到经 济,从音乐到烹调,从人情世态到人生观, 作者似乎信手拈来,但处处涉笔成趣。这 也显示出钱钟书任性而发、洒脱自然的个 性特征。
编辑课件
46
我的世界观
一、爱因斯坦,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 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相对论的创立者。
第一层:使民以时,养生丧死无憾。
第二层:发展生产,富而教民,礼义教化。
(以上是练习一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
第三层:实行王道的正确态度:检讨主观原因。
编辑课件
3
三、本文的论述线索: 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
的问题展开论述。 四、本文中心论点:
实行王道政治,以民为本。
编辑课件
4
五、本文的说理方法(艺术):
编辑课件
8
秋水
一、文学知识 1、 庄子,战国人。道家学派的代表:老
子、庄子。 2、庄子的主张: 3、庄子散文的特点:
编辑课件
9
二、课文分析: 第一段,河伯由欣然自喜到自识其渺小的转
变。 河水、海水景象大小的对比。 写景特点:用主观的视觉感受表达客观世
界中黄河的宽阔、大海的浩瀚。 景物描写作用:以具体景物的比照来隐喻
①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 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 于教也。
②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③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 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④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
编辑课件
15
六、排比句及其作用: 大量排比句的配合运用,造成了文章滔
至强的毅力,方能取得事业的最终成功。 2、以孔子、孟子的话为比喻,说明贵在
坚持、毅力的重要性。
编辑课件
27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一、蔡元培,中国现代教育家。提倡:“学术 自由”,主张“兼容并包”。
二、文体:演讲稿。
编辑课件
28
三、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本次演讲之目的(开门见山,约
法三章)。
编辑课件
二、文体:演讲词。
编辑课件
47
三、课文三个层次: 1、阐述作者的人生观。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