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改进的超视距空战态势评估方法

改进的超视距空战态势评估方法

2096 2011,Vo1.32,No.6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ComputerEngineering andDesign 改进的超视距空战态势评估方法 马伟江, 姚佩阳, 周翔翔, 王冬旭 (空军工程大学电讯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77) 摘 要:根据现代超视距空战的特点,结合目前超视距空战态势评估模型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态势评估模型。该模型 针对战机在超视距空城内寻找目标、互射导弹实施打击的特点,以载机速度、高度、空战能力、雷达探测性能,以及导弹攻击 性能等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并建立了武器运用优势函数、飞行状态优势函数以及空战能力优势函数,用加权综合的方法 得到双方的优势函数,模型更符合现代超视距空战实战特点。大量的数据仿真和实例应用结果验证了该评估算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态势评估;超视距;优势函数;速度;高度 中图法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024(2011)06—2096—04 

Improved method of situation assessment in BVR air combat MA Wei-jiang, YAO Pei—yang, ZHOU Xiang—xiang,WANG Dong—XU (Institute of Tele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Xi’an 7 10077,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modem beyond—visual—range(BVR)air combat,combined with the sho ̄age of current situation assessment model ofair combat,a new model about situation assessment is improved.Contraposing the characteristic ofaircraft, such as looking for targets over horizon in the airspace and launching missiles against each other,setting some factors as the main object of study,which obtain speed,altitude,air combat capability,radar detection performance,missile attack capability and SO on.The superiority functions about weapon performance,flight status and air combat capability are established separately.Further more,the superiority function model which is weighted synthetically ofboth sides accord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ofmodem BVR air combat.The effectiveness ofthis evaluation algorithm is verified through large number of simulation and real examples. Key words:situation assessment;beyond—visual-range(BVR);superiority function;velocity;height 

0引 言 随着各种先进机载电子设备、新型空战武器的相继服役, 武器及其发射平台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变化逐步促使以 近距格斗为补充的超视距空战模式成为现代空战的主流趋 势。在现代战场下,升空作战单元多具备“灵、远、快、准、狠” 的特点,即:战场感知灵敏、打击范围宽广、作战行动快速、消 灭目标准确和打击方式凶狠。因此,结合作战双方自身优势, 在较短时间内准确高效地对作战态势进行评估,是实施作战 指挥、遂行战术选择、目标和火力分配等任务的重要前提。前 人在态势评估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但多为对理论的探索,而面 向实战的研究较少。文献[1—3】对超视距空战态势评估模型的 建立进行了论述,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估模型,但仍然存在考虑 因素较少和对各因素间相互影响分析不够的不足。结合超视 距空战特点,本文从更加贴近实战的角度出发,首先,在前、后 半球两种攻击方式下,分析了载机速度对导弹射程的影响:其 次分析了载机高度对导弹射程的影响;再者将靠近速度这一 空战因素引入评估模型;结合空战实际运用求和与相乘相结 合的方法构建总体优势函数,更加具有合理性。综合上述考 虑,建立了一种改进的非参量法评估模型,并通过仿真验证了 评估算法的有效性。 1优势函数的构造 众所周知,强大的战斗力是高素质的作战人员与优良的 武器装备合理结合的产物。作战人员和武器装备共同构成战 斗力这一有机整体,其中一方的缺失或消弱都会影响到整体 战斗力的降低或丧失。同样,在超视距空战态势评估中,既应 当做到对参战飞机自身性能的评估,同时也应做到对飞行员 操作战机态势的评估。本文首先分析速度、高度、目标方位角 等飞行员可主观操纵因素对空战态势的影响,建立了武器运 用优势函数和飞行状态优势函数,而后参照飞机自身作战性 能建立空战能力优势函数,再将武器运用优势函数、飞行状态 函数加权求和后与空战能力优势函数相乘,最终得到战机超 视距空战优势函数。 

收稿日期:2010.06—24;修订日期:2010 08—30。 作者简介:马伟江(1984--),男,河北井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指挥自动化信息处理 姚佩阳(1960--),男,陕西澄城人,硕士,教 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指挥自动化; 周翔翔(1982一),男,江苏盐城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指挥控制建模与仿真: 王冬旭(1984一), 男,内蒙古突泉人,硕士,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信号与信息处理。E-mail:greatriverafeu@163.tom 马伟江,姚佩阳,周翔翔,等:改进的超视距空战态势评估方法 2011,Vo1.32,No.6 2097 1.1武器运用优势 超视距空战以战机寻找目标、互射导弹实施打击为主。 战机的超视距空战能力除了与自身性能有关外,主要由火控 雷达性能和空空导弹性能决定。而决定火控雷达性能和空空 导弹性能的指标主要分为距离指标和角度指标两类,其中与 距离有关的指标分别为:海平面上空空导弹的最大不可逃逸 距离D ;海平面上空空导弹的最大最小攻击距离D …、 D~;雷达的最大探测距离D~。角度指标主要有:空空导弹 不可逃逸离轴角 ;空空导弹最大离轴发射角 Mm ;雷达探 测最大角度 Rm 。文献[2】指出,将作战双方距离、目标方位角 与火控雷达、空空导弹性能指标相结合对空中态势进行评估 是符合作战实际的。 1.1.1距离优势函数 将导弹射程作为距离因素的一种引入至态势评估方法中 是近年来一些学术观点的创新,而现有的态势评估方法中构 建的距离优势函数大多是在载机迎头对飞、速度不变的前提 下建立的,忽视了载机飞行速度和高度对导弹射程影响,存在 一定的不足。 (1)载机速度对导弹射程的影响 攻击机和目标机速度对导弹射程有着重要影响。攻击机 和目标机速度的增大,会降低从后半球攻击时导弹的射程,而 从前半球攻击时导弹的射程则会增大。图I表示在不同的M 数(即马赫数,单位记为Ma)下,攻击机和目标机的速度相同时, 速度对导弹射程的影响。由图1可知,以M=0.4作为参照点, 当攻击机和目标机以M:1.0飞行时,从前半球攻击的导弹射 程将增至1.5倍,而从后半球攻击的导弹射程会降低30%。 暑 教 曲 韵半球/ / (0 4,1O) \、 后半球、—\ 0 0 2 0.4 0 6 0.8 1 1.2 1 4 载机速度/Ma 图1 载机速度与导弹射程关系 (2)载机高度对导弹射程的影响 文献【3】中,已经分析了载机高度对导弹射程的影响,并 给出了载机高度与导弹射程关系图,但是文中把载机高度对 导弹射程影响因素系数与载机高度简单的视为线性关系。 图2可知,攻击机等速度时,载机高度为6km时的射程为 每平面的2倍,增加到12kin时则为海平面的4倍,因此,载 I几高度对导弹射程影响因素系数与载机高度成指数关系更 勺合理。 由以上分析可知,载机的速度和高度对导弹射程有着不 忽视的影响,将这两种因素合理的引入到距离优势函数而 立的态势评估体系更能有效地符合实际作战的需求。下面 导弹前、后半球两种攻击方式分别建立距离优势函数。 导弹从前半球实施攻击时,距离优势函数为 暑 亲 歌 曲 载机速度/Ma 图2载机高度与导弹射程关系 

r口1 6 ,D ~<D l口2牛6 D-D=-=n* m,*D ̄ 胛*m r车D村一≤D≤DR~ 

{m 6 D -O= ̄=_瓦=,Dm~≤D } 1 DM I 1, D”mm≤D<D ~ 

0,D<D^, 导弹从后半球实施攻击时,距离优势函数为 

To= . ~<D c 6 D-=n* m ,*D  ̄ ,,2*m2*DM ax≤D≤ ) ax 

l,D^f ≤D≤ m2 DⅣ~ 0,D<Du 

25 2O 脚 —了~ 

m2= 一5 l2) 于l=v×2譬 

(3) (4) (5) 式中:【)-一红蓝双方的直线距离;D 广海平面上空空导弹 的最大不可逃逸距离;D mm——海平面上空空导弹的攻击最小 距离;D~——海平面上空空导弹的最大攻击距离;DRm ——机 载雷达探测最大距离;H——载机的高度;V——载机的飞行速 度;n——载机高度对导弹射程的影响系数;m.——载机速度对 前半球实施攻击导弹射程影响系数;m2为载机速度对后半球实 施攻击导弹射程影响系数;a,6,r不同作战环境下的函数系 数,与作战环境和武器性能有关,可通过大量实验或仿真等到。 载机高度一定时,速度对距离优势指数的影响如图3所 示,载机高度H=Okm(即载机贴近海平面飞行),其中图(a)为, 对目标机实施前半球攻击,曲线由左至右依次为V=0.6Ma、 0.9Ma、1.2Ma时的距离优势函数图像;图(b)为,对目标机实施 后半球攻击时,曲线由右至左依次为V=O.6Ma、0.9Ma、1.2Ma 时的距离优势函数图像。 载机速度一定时,高度对距离函数指数的影响如图4所 示,载机速度V=0.8Ma,图(a)为对目标机实施前半球打击时, 曲线由左至右依次为H=0km、6km、9km、15kin时距离优势函数 图像;(b)为对目标机实施后半球打击时,曲线由左至右依次为 H:0km、6km、9km、15km时的距离优势指数。为更加清晰说明 问题,以上分析未将地面杂波对导弹攻击的影响考虑在内。 1.1|2角度优势函数 角度因素主要包括空空导弹目标方位角和不可逃逸离轴 角、空空导弹的最大离轴发射角、载机雷达的最大发现角,除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