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发酵豆粕(湿料)生产工艺 及相关指标 2
目录 目录 ....................................................................................................................... 2 发酵豆粕生产手册 ............................................................................................... 3 产品指标 ............................................................................................................... 4 混合及发酵设备 ................................................................................................... 5 发酵车间设计 ....................................................................................................... 6 发酵豆粕湿料应用 ............................................................................................... 7 发酵料储存时间 ................................................................................................... 9 附件(部分检测方法): ................................................................................... 13 3
发酵豆粕生产手册 原料:豆粕、酵源、水、糖蜜(非必选) 原料配比:酵源5kg +水500Kg+豆粕1000Kg(+糖蜜20Kg,非必选) 工艺:上述原料混匀,转入发酵桶、盖严、室温48~120 小时。检测pH 值≤5.5 即为合格。 发酵容器可选内膜袋、呼吸膜袋、发酵桶、发酵箱等,以能密闭不进气为好。 添加顺序:酵源+水充分混匀,再加入豆粕中。 酵源与水混匀时间不小于2分钟,混合液添加至豆粕时间不超过2分钟,混合液与豆粕搅拌混合不超过2分钟。 温度需求:水温30~40°C最宜,不能高于40°C,低于15°C考虑用热水; 环境温度 20~40°C,低于15°C考虑保温或延长发酵时间。 水质要求:普通自来水及以上级别均可。 加工设备:材质要求不锈钢(防腐蚀)。 原料称量:确定电子秤准确后按配方要求顺序称取各种原料,最大误差:大宗原料保持在0.5Kg 以内、小料保持在100g 以内。 原料混合:非连续生产时,混合前后清理搅拌机,保证原料的混合均匀度。严禁出现结块,半干半湿现象。 4
产品指标 以46%蛋白豆粕计算,干料以60°C烘干计算
指标 干料 湿料 水分(%) ≤10 ≤42 粗蛋白(%) ≥49 ≥32 pH ≤5.2 ≤5.2 小肽(占粗蛋白,%) ≥10 ≥11 KOH蛋白质溶解度(%) ≥70 ≥70 总酸(%) ≥2.5 ≥3.0 L-乳酸(%) ≥2.0 ≥2.5 水苏糖(%) ≤0.5 ≤0.5 棉籽糖 (%) ≤0.3 ≤0.3 抗原蛋白消除(%) ≥80 ≥80 乳酸菌(CFU/g) 0-106 106-108 酵母菌(CFU/g) 0 0-105 芽孢菌(CFU/g) 0-106 0-106 VBN(mg/100g) ≤70 ≤70 灰分(%) ≤7.0 ≤6.5 粗纤维(%) ≤7.0 ≤6.5 5
混合及发酵设备 混合设备:建议采用带投料斗垂直提升绞龙卧式混合机 接种混合系统在整个设计中比较关键,因此必须要满足一下几个条件: 1.对于水分较高的料具有较高的混合均匀度,不会出现成团或成球; 2.效率高,占地面面积小,运行费用低; 3.发酵前要尽量避免带入杂菌,因此菌种混合系统要易于清理。 发酵设备:建议采用呼吸袋或者厚一点普通密封塑料袋子,可以重复利用。混合完后装袋发酵,保证袋口密封,杜绝空气中的杂菌进入影响产品质量。
根据每个饲料厂的情况选择合理发酵方式,现在用的比较多的发酵模式有:槽式发酵,堆式发酵,箱式发酵,塔式发酵,罐式发酵,袋式发酵。由于我们这个方案是针对终端,发酵规模相对较小,操作需简单,投入小等特点,所以我们建议用袋式发酵,易于控制温度,夏天把袋子铺开来发酵,可以较好的散热,冬天把袋子堆起来发酵,可以较好提升发酵的保温,易于使用,每个袋子的发酵料都定量,用的时候不用称量,易于控制产品的质量,每个袋子都是独立的单元,互不影响,可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的二次发酵,没有用完的成品需密封储存,避免空气中的杂菌污染。 6
发酵车间设计 发酵车间可以建在建在尽量离投料口距离近,湿料发酵用空间为每3m2/吨湿料/批;车间尽量做到封闭,有利于控制发酵条件;发酵车间要保持清洁,必要时需定期消毒;须有保温设备,建议装地暖或暖气片,恒温发酵是决定发酵产品稳定的至关因素。具体可以由根源团队提供设计方案。 7
发酵豆粕湿料应用 全价料中使用方案 饲料配方中添加湿料,采用先预混合后粉碎→配料→制粒的方式,添加方法: 预混合粉碎 发酵豆粕(湿料)与豆粕按1:3比例预混合(水分18%左右),发酵豆粕(湿料)与膨化玉米按1:2比例预混合(水分17%左右).目的分散、降低水分,预混后用1.2mm的筛片进行粉碎后,进入正常工序 原料 比例 粉碎后水分(%) 理论水分(%) 降低水分(%) 发酵豆粕:豆粕 1∶2 17.58 20.57 2.99 发酵豆粕:膨化大豆 1∶2 16.19 18.16 1.97 发酵豆粕:膨化玉米 3∶7 18.37 19.32 0.95 制粒
混合粉碎后的发酵豆粕(湿)+豆粕、玉米直接进入配料混合、制粒工序。 二次制粒及先混合后粉碎工艺模式可以直接添加,省去上述步骤。
加料方式 小料口直接加到混合机与配方物料直接混合,因发酵后产品水份低,黏度小,流动性好,优点:可操作性强,节约成本。(预混合工艺、先配料后粉碎工艺、二次制粒工艺中在一次制粒时)
添加比例 配方保持不变,根据营养指标发酵豆粕湿料按照1.2:1替换配方中原豆粕含量。如配方中原豆粕添加比例为5%,则发酵豆粕添加为=1.2×5%=6%,替代发酵豆粕干 8
料按照1.3:1添加。 湿料添加量(%) 理论增加水分(%) 饲料增加水分(%) 7 2 0.96 10 2.8 1.35 11 3.2 1.55 实际生产中水分低于上表,但因各地气候环境不同,需做对比实验,来确定
实际提升量 9 发酵料储存时间 发酵结束原料在原包装密闭条件下,储存大于6个月 混合后发酵湿料装在正常使用的饲料袋中保存(常温保存),15天 破包情况/开口保存(常温储存),5天。 10
直接经济价值 1. 促进畜禽健康:保障动物营养全面,增强动物体质,减少健康问题,降低死淘率,
降低药物成本,降低养殖成本,使养殖动物食用更安全,。
2. 提高饲料利用率:产品中富含的多种消化酶、有机酸等可提高动物对饲料蛋白、能
量、矿物质的消化利用率,并在发酵过程中将发酵物料提前预消化,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更利于吸收利用,表现为粪便变少、变细、过料变少。在发酵过程中合成的中氨基酸、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可促进动物营养更均衡。
3. 促进生长发育:补充功能性益生菌及代谢产物,维持菌群平衡,促进胃肠消化、吸
收功能更强,提高生长速度,提高畜禽生产或繁殖性能,增加养殖效益。
4. 改善内外环境: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益生菌对动物消化道产生益生保健作用,改善动
物体内环境,减少消化道问题,同时减少粪便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产生,改善圈舍环境,减少刺激气味,使养殖现场更环保。
5. 抗应激:分泌抗氧化物质,减小免疫、转群、运输、惊吓、换料、天气剧烈变化等
造成的应激反应,降低应激损失。 11
成本对比 根据目前的发酵豆粕生产成本进行成本对比(以规模化生产核算): 商品发酵豆粕 湿料发酵豆粕 原料 3100 3100 菌种 150 150 混合、发酵 100 50 烘干 250 0 粉碎 50-80 不同粒度 60 包装 70 10 可以反复使用 运输 50-200 不同距离 0 损耗 300 发酵、粉碎损耗 30 发酵、粉碎损耗 管理费用及其它 300 50 费用低 小计 1270-1450 380 合计 4370-4550 3440 备注:商品发酵豆粕以50蛋白发酵豆粕进行核算,湿料发酵豆粕以饲料厂直接使用进行核算。 12
根源生产技术服务 根源集团自有益生菌应用研发、生产体系,可保障产品的持续更新换代,保持行业的领先性,有持续改善能力,可提供发酵豆粕以外的发酵技术支持;
建立了一支由营销、生产和技术组成的团队,共同为合作伙伴服务;其中生产专家可以为合作伙伴提供流程优化和生产指导等一系列服务,技术专家可以给合作伙伴提供菌种配方优化、产品质量控制、发酵工艺指导等服务,分享经验;
对本项目工程负责终身跟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