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写生心得体会
山水画写生心得体会
山水画写生心得体会第二篇、浅谈山水画学习的心得体会_1
山水画写生心得体会
【标题】B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浅谈/B>;山水画学习的心得体会【作者】罗礼洪【关键词】?山水画??学习方法??写生??艺术??【指导老师】陈文安【专业】美术学【正文】
引??????言
中国山水画从古到今流传几千年,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山水画至今流芳百世,山水画的技法千奇百怪,变化多端。应从实践中去理解、去学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写生才能形象地、真实而具体地深入认识客观世界丰富和提高形象思维。写生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认识再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在写生的过程去学技法和规律,掌握一般规律,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当然艺术决不是某一种事物的图解和说明,它是艺术家在深入生活中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强烈的感受。艺术也是要求对生活进行高度集中和概括,要求典型化、理想化、从而创造出比现实更美好,更富有诗意,更理想的艺术境界,创造出革命时代新的意境。
美术是创造性的工作,真正搞好是不容易的。路子要走正;还要下很大的苦功夫。“生而知之,不学而能”是没有用的,只有学而知之。对学画的人来说,天份是有高低区别,但也只是学习上有快慢之分,绘画本身应该说是很难的,因为它不仅是门学问,同时还要有很高的
技能。因此我认为要了解很多学术知识。首先了解绘画基本功如下: 山水画写生心得体会
一、学习山水画的基本功至少有三个方面的要求
1、是一般的造型能力。绘画语言是以可视形象反映客观事物,造型能力不好等于没有绘画语言,造型能力,指对形象、轮廓、明暗、层次、透视等的描绘能力。即对客观事物的刻划要准确,提高一般的造型能力,是艺术发展首要的前提。
怎样对待素描?我认为学中国画,山水画学点素描是可以的,或者说是必要的,素描是研究形象的科学,它概括了绘画语言的基本法则和规律,素描的唯一目的,就是准确的反映客观形象。客观描绘的准确性、体面、明暗、层次。光线的科学道理,对中国画的发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我们的一些前辈画家。特别是徐悲鸿把西洋素描的科学方法引进中国,对中国绘画的发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这是近代美术史上的一大功绩,我想这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有人说:学中国画的学了素描有碍民族风格的发展,我是不同意这样的看法,我学素描时间比较短,我曾有补习素描的打算,假若我的素描修养能再多些,对中国画创作会带来更大的好处,说西洋素描会影响发展民族风格,这是一种浅见。缺乏民族风格关键在于对民族传统的各个方面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没有把自己民族的东西放在主要地位,而不在于学了素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徐悲鸿先生在欧洲学习素描功力最深,造诣也最高,后来他画了大量的中国画,能说他失去民族风格了吗?我看不光没有失去,反而是促进了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发展,使民族风格发出了新的光彩,中国是一个有高度发达的传统文化的国
家,在中国美术史上,一些外来的文化传入,中国都有能力吸收消化,山水画写生心得体会
都曾变成为有益有滋养,促进中国绘画向更广阔的道路上发展,这难道不是事实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画突飞猛进,首先在于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各方面条件,而中国画得益于外来素描进一步提高了造型能力,丰富了表现力,这些事实,我看也是不容否信的,至于说有的画家没有学过素描而造诣很高,这也可能通过别的渠道而达到造型能力的提高,这是另一个问题。因为事情不是那么绝对,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是一个学术问题,值得专题研究和探讨,这里我只初步谈谈我的看法。
2、是专业的基本功。专业的基本功,是指对于表现对象的深入研究和精确描绘的能力。中国画专业,一般分山水、花鸟、人物。例如画山水画的人,对自己专业的特定对象要进行深入研究,进行专业基本功的严格训练。一个具备一般造型能力的人,不见得能画好山水画,画山水还要有画山水专业的基本功。一定要对水、树、石、云、点景人物等进行专门研究,深入观察、研究大自然山川的组织规律,要超过一般人的认识程度,古人讲:“石分三面、下笔便凹凸之形,这就很难。山有脉络,不同的岩石有不同的纹理,千变万化,要表现好是不容易的,得下很大功夫。古人又讲:“树分四枝”。要把树的前后、左右关系画出来。画不好就只有左右两面,没有前后关系,画人物就更严格、要研究颜面、动态、手足、衣服、衣纹等等,不管画什么都要有专业的基本功,并不是只要有了一般的造型能力,就能解决一切。
3、是掌握绘画工具性能的基本功。我们画画,对自己绘画专业的工
具性能、特点、表现手法、技巧、技法都要深入研究。画中国画,对山水画写生心得体会
笔墨的研究要下很大功夫。宣纸、笔墨是中国画的专用工具、画中国画就得对宣纸、用笔、用墨有所认识。如何使用笔墨、笔墨在宣纸上的表现效果,都关系着中国画的特色,因此对中国画的工具运用、技法要进行专门刻苦的锻炼。
二、学习山水画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个善于学习的人,要向高手学习,甚至也可向比自己差的人学习。如有的人,他的某一想象是对的、不能达到,你吸收这一点,达到了,就是一个进步。所以我一再强调,学习面要广。学习面窄了,非常吃亏,学习最大障碍是骄傲自满,一个人骄傲自满是最无知,最浅薄的表现。
学习山水画,要做到三点:第一是学习传统,广泛吸收中、外艺术的长处,要有读遍天下名迹、名著的气概。第二是到生活中去,到祖国的壮丽河山中去写生,第三是集中生活资料,进行创作,三者有联系以有区别,循序渐进,相辅相成,逐步深入的一个全过程,绝不可偏废,作意舍掉其中一环,如果投机取巧,学序混乱,终将一事无成,在基本功中最关键的一条是写生。按毛主席的思想、实践、直接经验是第一位的,学习古人,学习外国人都是间接经验。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生活是第一位的,写生是画家面向生活,积累直接经验,丰富生活感受,吸取创源泉的重要一环。我们要到生活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然后进入创作过程,使自己的作品富有时代气息和现实感。
有些同学不肯在基础工作上下苦功夫、好高骛远、作画信笔涂抹,?山水画写生心得体会
以奇怪为创新,这是不对的。创新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深入观察研究客观世界,从而得到新的启发,以至发现前人没有发现的规律,因而创造了与前人不尽相同的艺术风格表现方法,这绝不是随随便便可以幸得的,人离开客观世界和前人的成果不会创造出任何东西来的。古人在客观世界中长期观察、分析、研究。已经发现了很多规律,这都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珍视认真继承。中国画取得很高的成就,在世界艺术宝库中放出奇异的光彩。但是还没有到头,还有许许多多的规律,有待我们去发现,深入生活,勇于实践是有所发现,大胆创新的前提。前人发现近处物体清楚,颜色深;远处物体模糊,颜色淡,这是在一般条件下的规律,景物出现前面亮而淡,后面暗而深的情况,与一般条件下近深远淡正好相反,又如虚实关系,近景的树,如若要与后边的景物离开,就必须留出空白,这是虚中见虚,是一个规律。但我们走进一密林,树隙的空间往往呈现黑色,同样感到虚空,这是实中见虚,与前者刚刚相反。我们一般认识,画水要光亮就必须空折,但林荫下的小溪黝黑而光亮,光亮得像宝石,像小儿的眼珠。
传统要尊重它,但有时必须突破它。前人讲各种皴、擦、点、染、线描。都是规律的总结,但与自然界相比,与无孔不限丰富的现实生活相比,这些规律的发现和总结,又显得太少了,我们还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不断去丰富它,发展它。因此写生也是学好山水画的一方面。第三篇、浅析山水画写生及发展的现实意义
山水画写生心得体会山水画写生心得体会 山水画写生心得体会
浅析山水画写生及发展的现实意义
作者:师界弘
来源:《神州·中旬刊》xx年第08期
山水画写生是山水国画创作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写生就是画家到生活中去积累素材,采撷山川万物的灵气和生机,画家通过写生不仅可以获得美好的形象、意境,锤炼自己的表现语言,还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培养新的艺术感受力。现在的中国由于国家政治经济日益强盛从而带动了国人的文化自信和不断扩大的文化视野。独立、个性,多元的当代文化迫使中国画从传统文人画隐逸遁世、虚静幽闭的状态中走出。对传统绘画语言的利用也从过去单向的“文人画”视角转向对传统画遗产的全方位关照。现世的关怀和鲜活的当代体验,使中国画家更加注重对自然,人生的真切体悟,因此“师造化”注重在现实生活中写生就成为当代画家磨砺与完善绘画语言的重要手段,它对现代山水画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山水画写生伴随着山水画的发展源远流长,从顾恺之、宗炳的山水画理论一直到近现代黄宾虹、傅抱石等大家的山水画写生主张,山水画写生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发展变化,它们与各个时代的审美取向相适应,反映了不同时期画家在处理人、自然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时所采取的审美理念的变化。近代的一些山水画家容纳古今兼收中西的文化视野,折射出他们多样的文化追求。他们重视山水画写生的学习,常常深入生活进行写生训练。如以李可染为代表的北京画派,石鲁、赵望云为代表的长安画派,还有金陵画派,岭南画派等,画家广览博取各山水画写生心得体会
家之长,又能注重对现实自身感受的真实描绘,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提出山水画写生主张,借鉴西画的写生方法,吸收现代艺术的构成因素,从而使新时期的山水画写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为新时期山水画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山水画写生心得体会
一、山水画写生是山水画发展创新的前提条件
写生需要明确的两点是:
1、写生是感受、发现大自然本来存在的某些规律、生存状态
这些规律和生存状态指的是大自然永恒存在或普遍存在的东西。比如四季时令花草树木的状态都不一样:春绿秋黄、夏茂冬荒;又如陈绶祥先生所说的石头有三面:阳面、阴面、别开生面(就是石头生活生成的那个面),前两个面是指空间上的,后者是指时间上的。阴面阳面是用视觉看得见的形状、体量,而别开生面是要用心感受、用脑思考的,后者这个层面的认识需要有文化功底来催生。通常我们能认识到也能画出的是石头的阴阳面,但石头生活生成过程的磨练、风霜却是很少人能体验和体现的。还比如不同的地理环境,山水的特征又各不相同:北方山水以山石为主,树木较少,感觉坚硬荒凉;南方植被较多,植物丰富茂盛,使人感觉温润有生机。事物的种类不同所表现的质感也不一样:植物质软、润,石头、山体质硬而干,各种植物之间又有细微差别,所以作画时的用笔用水就有区别,正因为有这样的区别画面也就变得丰富起来。此外其实还有很多的规律和特征还有待于我们去发现去利用。
2、写生一个最大的目的是搜集美的形象 山水画写生心得体会
自然中的形象很多,有中规中矩的,有奇形怪状的;有美有丑,有舒有敛,有直有弯,有圆有方……虽然它们可能丰富也生动,但不是所有形象在画面中都是美的。绘画不是照单全收,需要有选择有取舍,要选择有审美价值的形象和造型,特别是树的造型,直楞楞的圆滚滚的没变化的、与其他树或物象搭不上关系的树是不能选的,除非有意作装饰,通常成几何形的形象不宜入画,而越是复杂、不规则又优美的形象是首选。这样的审美眼光需要不断训练和实践。
山水画写生是对自然物象生命形态的观察和记录,是心、眼和手的即兴训练,它是从生活到艺术的实践过程,同时也是对自然生命形态由表及里的深层感悟过程,是自我生命与自然规律融动为一体的再度勃发。进行山水画写生是每个研习山水画者的必由之路,是山水画发展创新的前提条件。东晋山水画家宗炳一生爱好山水喜欢远游,直到年老多病,不能再登山了,才回到故里潜心作画。《历代名画记》载他“好山水,西陟荆巫,南登衡岳,因结宇衡山,怀尚平之志……凡所游历,皆图于壁,坐卧向之”。他热爱大自然,对自然美的感悟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因此,才有著名的《画山水序》至今流传。
从古到今每一次艺术上出现创新与突破都是艺术家到生活中吸取营养,得到新发现的结果。相传范宽在中条山、华山一带几经寒暑而作《(溪山行旅图》,堪称美术史上的旷代之作。五代荆浩在其《笔法记》中说自己在太行山中携纸写生松树万株,方得其真。明代王履52岁时历尽艰险登临华山绝顶,领略奇异壮美的风光而作《华山图册》流传后世,清代大家石涛则云游大江南北通过“搜尽奇峰打草稿”来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