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钧瓷艺术特征及其文化传承
传统的钧瓷是从唐朝开始出现, 在宋朝兴盛,为宋代五大民 窑之一。钧瓷艳丽非常,颜色独特,与别不同。钧瓷的制造工艺 精细,胎质细腻,造型典雅,釉色纯润。钧瓷最大的不同之处在 于其他使用了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 也就是在上釉的釉配方中 添加了金属元素,在烧窑的过程中就会出现窑变的情况, 使得钧 瓷釉层出现红色与乳浊的情况,从而演变为丰富多彩的茄皮紫、 海棠花等多姿多彩的颜色。钧瓷的色调冲破了传统单色釉的局 限,改变了单色釉瓷的局面,大大推动了陶瓷的发展。
1 传统钧瓷的概述
钧瓷主要产于我国河南,被称为我国艺术瑰宝,制作工艺精
湛,风格独特,文化底蕴深厚。在历史的演变中依然闪烁着耀眼
的光辉。以年代来将钧瓷进分类可以分为唐钧、宋钧、清钧、当
代钧等类别。而以钧窑的地域划分来分类可以将其分为禹州原产
地钧瓷、钧窑系瓷器。宋钧根据其艺术风格与性质可以分为官钧
与民钧。通常情况下,传统钧瓷就是指与北宋钧官窑作品在审美、 造型、工艺等方面相传承的钧瓷作品 [1] 。传统钧瓷的胎质细腻, 造型十分是质朴端庄,装饰大方得体。
2 传统钧瓷的艺术特征
2.1 “神” 所谓之“神”就是钧瓷凭借着其巧妙的“窑变”艺术形成 了绚烂多姿,千变万化的神韵与情感。钧瓷在烧制过程中只需要 同时施一种釉料,在经过烧制后展现出颜色多样,光彩交融,变 化多端的特点,并且呈现出精彩各异的画面效果。 即被成为“入 窑一色,出窑万彩”,是属于人力无法控制的纯天然成果。就是 由于窑变拥有着变幻莫测的神秘色彩, 在色浅时韵质变化,色浓 时山水风光变化。
2.2 “奇” 所谓之“奇”就是钧瓷拥有似琴如铃的开片声,优雅非常, 动态中带着宁静。伴随着纵横交错的冰裂纹等纹络使得钧瓷的表 面釉质更加莹润欲滴,给人视觉上欲裂的感受。同时“奇”也是 指在光滑的釉面上呈现出奇妙的珍珠点,
蟹爪痕,蚯蚓走泥纹等 自然奇妙的艺术效果。
2.3 “妙”
所谓之“妙”即为钧瓷浑活莹润,艺术灵气逼人,神韵独特, 能够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与想象。 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光线下 观看会给人不同的发现与视觉感受。 没有两件相同的钧瓷,任何 一件钧瓷都是举世无双,与别不同,独一无二的,独特的特色十 分奇妙、诱人 [2] 。
2.4 “绝”
所谓之“绝”即为钧瓷窑变使得色彩成形, 形成景观,成就 了落雁齐飞、紫翠生烟、寒鸦桂林等绝世的优美钧瓷景观。
3 传统钧瓷艺术的文化传承 在进入 21 世纪后,钧瓷艺术吸收了更多的现代审美元素, 使得当代的钧瓷作品拥有更多的时代感。 传统钧瓷艺术的文化传 承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3.1 钧瓷艺术创作要尊重民族文化传承 在经济日益增长的现代社会审美需求也逐渐呈现多元化与 个性化。 而钧瓷艺术在多元化的背景下也开始顺应需求, 满足不 同阶层的需求,转变了原有的高雅特色,以多样化、多档次的形 式来投入市场。 钧瓷作品中可以融入人们喜爱的各种内容, 例如 神话人物、 节日特色作品等等。 传统钧瓷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不 单单要追求外形设计上的独特, 同时还要对作品进行内在含义的 升华。就像笔墨山水画一样形神合一。 文化创意是工艺美术创新 的基础,而民族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是工艺美术传承、发展、创新 的源泉,只有尊重民族文化才能够使得钧瓷的发生生生不息 [3]
3.2 钧瓷艺术创作要注重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文化传承与创新是紧密相连的。 钧瓷文化传承也是需要紧密 联合喘息。 例如,钧瓷作品“将军樽”即为一件外形与内涵得到 充分结合的佳作。 该作品的外形是来自于我国古代战争中常用的 两种物品“就气樽”与“令箭尊”。 这两者在钧瓷上得到了完美 的结合, 更加神似中国传统祭祀用品“琮”。 将军樽的外观棱角
分明,内型饱满圆润,整体观感稳重大气,将我国古代将士们的
气势充分的显现了出来。 将军樽做到了形神兼备, 堪称经典钧瓷 作品。 3.3 钧瓷创作要强调内外兼备 钧瓷的创作不单单要从工艺角度出发, 同时还要兼顾考虑到 文学、美学、哲学等一系列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够将钧瓷作品创 造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与境界。 因此钧瓷工艺这要在汲取我国传统 文化的基础上, 在创作过程中将自己的工艺技巧与文化内涵充分 的几何在一起,使得钧瓷作品可以实现外在与内涵的统一。
4 结束语
传统的钧瓷并不是纯工艺上的复制与拷贝。 传统钧瓷没有工 艺类钧瓷的造型别致与精致的釉色, 也没有现代陶艺钧瓷的个性 张扬,也没有日用陶瓷的实用主义, 更没有工业陶瓷的经济效应。 传统钧瓷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文化情感定位与工艺 手法,在钧瓷上烙上传统民族的烙印,留住中华民族的魂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