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发电企业成本细化管理(一)

浅谈发电企业成本细化管理(一)

浅谈发电企业成本细化管理(一)
【摘要】本文简要阐述了发电企业推进成本细化管理的意义并通过细化成本项目、量化考核
指标、责权利统一,建立健全成本管理的约束和激励机制等途径,有效地推进成本费用细化
管理的问题。通过实施成本细化管理,以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化和可持
续发展。
【关键词】成本细化管理;发电企业;指标体系
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电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如何
节省资源,降低成本,提升公司的成本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成为现阶
段发电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
一、成本细化管理的内涵
成本细化管理是指企业以精确化、细微化、定量化的成本细分理念,运用财务管理技术与适
时模块技术来实现成本最低化与收益最大化目标的资源配置过程和活动,分纵向细化和横向
细化管理两种方式。企业纵向成本细化管理是从时间维度上来考察由粗放管理向集约管理演
进的过程;横向成本细化管理是从企业所处行业角度来对比成本管理的水平与控制技术所达
到的先进程度的过程。成本细化管理对企业的成本控制及企业的绩效考核具有很重要的参考
价值。
企业成本细化管理是以精细化操作过程为基本特征。通过全员、全过程生产经营成本费用的
预算和管理,杜绝浪费和损失,将企业的各种消耗和成本费用控制在最低水平,通过生产经
营全过程监督和管理,发现和堵塞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浪费的漏洞和管理的“死角”,提高企
业员工的成本节约意识,从而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管理方法。
二、发电企业实施成本细化管理的意义
在当前全社会努力开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面对“十一五”发展规划,发电企业迎来了
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经营形势。发电企业作为大型企业发展迅速,资源能源
消耗大,粗放经营管理状况严重,能源消耗与产出呈现出不均匀状态。因此,如何用科学发
展观指导发电企业开展成本细化管理,使其为自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进而促进企业的
长远发展和科学管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发电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对于提升企业盈利能
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有效降低产品成本
对于发电企业来说,成本项目中燃料费所占的比重最大,燃料费消耗的变动将对成本起到举
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修理费及材料消耗所占的比重也较大,对产品成本造成较大影响。而
这些耗费主要集中在各个生产班组的各个具体生产环节上,因而加强班组的成本细化管理能
真正达到将成本的事后控制变为事前、事中控制的目的,能真正将企业的市场竞争压力传递
到最基层,能够在生产源头控制住成本,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升企业
赢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转变成本管理观念
传统的成本管理思想认为,成本管理是成本管理专设机构及专业人员的职责,与其他员工无
关。其实不然,企业的成本费用发生在企业的各个层面,它与各层次、各部门、各员工的活
动均密切相关,因而企业所有员工都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成本费用负有管理与控制的责任。
推行班组成本细化管理能较好地实现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观念的转变,真正做到“人人
重视经济责任、人人分析经济活动、人人讲究经济效果、人人关心经济效益”,体现真正意
义上的全员成本管理。
(三)提升公司管理水平
成本细化管理贯穿于发电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通过实施成本细化管理可以进一步落实企
业资产经营目标管理责任制,细化企业成本费用指标管理,量化企业成本费用标准,实现责、
权、利相结合的考核体系,保证企业实现目标利润,从而使目前成本管理向源头管理延伸和
细化,拓展企业管理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提升企业综合实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
基础;同时成本细化管理是全员参与的一种过程控制管理,这些标志着成本管理由粗放式向
精细化转变,是公司管理理念的提升。
三、发电企业成本细化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成本细化管理思想的树立
1.营造细化管理的氛围
成本细化管理首先是一种理念,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因此,细化管理要
与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努力营造追求精细的文化氛围,培养员工细化管理的思维习
惯。各部门可充分利用会议、讲座、报刊、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各种载体,向全体员工大力宣
传实施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使员工真正理解掌握细化管理的内涵、宗旨、核心和
灵魂,让细化管理在每个员工的头脑中扎根。
2.开展员工培训
在形成细化管理的文化氛围以后,提高全员素质是实施成本细化管理的前提和必要保障。一
方面,企业要培养一批专职的成本管理人员;另一方面还要着力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成本管
理素质,使其掌握细化管理的操作步骤、技术标准等,保证其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还要
努力为企业精打细算、节省开支,提高经济效益。
(二)成本细化管理指标体系的设计
成本细化管理是成本管理由大指标管理向小指标管理的转变和深入,要将构成或影响成本的
要素尽可能地分解到末端,因此成本指标体系设计应以成本项目为主线分级展开,根据需要
设为若干级,下一级是对上一级的分解或解释,通过层层嵌套分解,尽量将影响成本的因素
分解到末端,以便提供详细的成本数据。同时指标体系将成本项目各项费用分解到单台机组
上,以机组反映各台机组的消耗水平,为计算单台机组的投入产出提供条件,也为单台机组
竞价上网提供了成本依据。以修理费为例,可以首先将修理费分解到单台机组上,然后将单
机再分解到汽机、锅炉、电气、热控等各个层面,并对这一层面的指标进一步细分,比如将
汽轮机分解到气缸、隔板等部件。通过对成本指标的层层分解和细化,不仅提高了成本的透
明度,而且能够呈现出各单位成本的真实水平。
在设计上,成本细化管理指标不但要考虑将影响或构成成本的因素层层分解、进行量化,从
细节上解释成本的形成原因,同时要将影响或构成成本的因素分解到各个环节与控制点上,
分主客观因素,发现管理各个环节或控制点存在的问题,直接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为了更加有效地实施成本细化管理,指标体系中的成本项目应是成本份额大、管理环节较多、
可控的项目,如燃料费、修理费、材料费和其他费用。对于工资、社会保险费、折旧费等项
目可根据预算进行控制。
在细化成本核算的基础上,结合生产技术经济指标,对细化的成本要素逐项进行对比分析(与
标准成本、历史最好水平、考核指标、同行业先进水平对比),总结成绩,查找不足,分析
原因,制定措施,改善各项管理,狠挖降本增效潜力,要引入技术、设备、生产等专业对成
本影响的分析机制,突出专业管理对成本的贡献能力,充分发挥班组、车间成本分析的作用,
形成纵横交叉的成本分析体系,通过分析,具体量化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对成本的贡献能力,
建立起全员全过程量化的成本控制体系。
(三)内部管理模式的改善
为了实现按照细化指标口径进行数据归集和传递并进行相关管理,需要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
对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再造。
1.重新梳理管理流程。客观分析本单位、部门、班组工作现状,相应制定出针对性强、操作
性强的制度和措施。着眼于提高整个系统的运作效率,进行系统思考,加以整合提炼,最终
形成一套完整的精细化管理制度。针对改进后执行过程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实施再分析、
再完善、再总结、再提高,做到循环递进,螺旋上升,最终形成持续改进、不断创新的工作
机制。
2.减少管理层次。根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优化劳动组合,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配备能力
强的工作人员,实现工作精干、高效。根据不同岗位要求,分别制定出具体的细化工作标准,
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人、每个工种、每个岗位、每个环节、每项作业、每个动作,并建立
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与考核机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