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皖南南山钨钼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皖南南山钨钼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第34卷第4期 2011年12月 地质调查与研究 GEOL0GICAL SURVEY AND RESEARCH Vo1.34 No.4 Dec.2011 

皖南南山钨钼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蔡连友,翁望飞,韩顺道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32队,安徽黄山245000) 

摘要:南山钨钼多金属矿是皖南近年来的找矿成果之一。矿体主要赋存于岭脚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体北、南部变质 接触带内的寒武系杨柳岗组和震旦系兰田组地层内。矿床的形成得益于岭脚岩体的侵入,促使钨、钼等元素大量进 入热水溶液,形成含矿流体,同时伴随着北东向断裂的活动,矿液得以运移至由成分复杂的碳酸盐岩矽卡岩化形成的 角岩类中富集成矿。南山钨钼矿床是岭脚岩体的侵入作用、热液蚀变作用、围岩条件、热液运移和区域构造活动等 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受一定层位控制的接触变质一中高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本文中,笔者通过对南山钨钼 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和矿化富集规律的分析,总结了区域上寻找该类矿床的找矿标志,为皖南地区进一步的地 质找矿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钨钼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岭脚岩体:燕山期:皖南南山 中图分类号:P618.65;P618.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l35(2011)04—0290—09 

皖南地区构造上位于扬子陆块江南古隆起东 

段,横跨下扬子前陆坳陷带、江南造山带及皖浙褶断 带,是扬子陆块江南古隆起成矿带及长江中下游中 

生代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 

找矿勘查工作的深入开展,皖南地区的矿产勘查取 

得了可喜的成果,发现了多处w、Mo、Ag、Au等多金属 

矿床 ,包括祁门东源大型钨钼矿 、旌德凹子山 钨钼矿 、绩溪榧树坑金矿 、大坞尖钨钼矿 、青阳 

高家螃钨矿∞ 、青阳百丈岩钨钼矿n “ 等,显示了 

良好的找矿前景。南山钨钼多金属矿即是皖南近年 来地质找矿取得显著进展之一,笔者通过对矿床地 

质特征和矿床成因、控矿因素、矿化富集规律的详 

细探讨,总结了区域上寻找该类矿床的找矿标志,为 进一步在皖南地区地质勘探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 

依据。 

1区域地质背景 

南山钨钼矿区位于扬子陆块南缘江南地块太平 

褶断带内,处于太平复向斜的次级褶皱谭家桥向斜 

的南东翼,地质构造复杂,历经晋宁、加里东、海西、印 支、燕山及喜山期等构造运动,不同构造运动时期的 沉积特征、岩浆活动、变质变形及成矿作用均各具特 

色,且后期构造对前期构造形迹多加以叠加改造,其 中中生代构造活动表现最为强烈,奠定了现今的区 

域构造格局。印支期构造活动以挤压造山为主,江 南古隆起白南东向北西发育了一系列逆冲一推覆构 

造,致使中、新元古代基底岩系和古生代盖层岩系全 面褶皱,形成诸如绩溪复向斜和太平复向斜等大型 

褶皱单元。燕山构造期,中国东部地区进入了大陆 边缘滨太平洋构造域一大陆边缘活动带阶段,晚侏 

罗世一早白垩世,地壳构造由板(陆)内挤压造山转 

变为陆壳伸展减薄,伴随着区域内北东向断裂的活 

动,发生了大规模钙碱性岩浆侵入与喷发活动。强 烈的岩浆活动有利于金属元素的富集与成矿,而南 

山钨钼矿即是皖南燕山期岩浆活动的产物。 

2矿区地质特征 

2.1赋矿地层 矿区位于太平复向斜的次级褶皱谭家桥向斜的 

南东翼,区内地层排布总体上表现为单斜构造,自南 

东往北西,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新元古代南华系休 宁组(Nh X)和南沱组(Nh n),震旦系兰田组(Z 1)和 

皮园村组(z 一∈ P),寒武系荷塘组(∈ h)、大陈岭组 

(∈ d)、杨柳岗组(∈。y)和华严寺组(∈。h)(图1)。 

地层总的走向为南西一北东向,倾向北西,倾角中 

等,其中南华系和震旦系分布在矿区的南部和南东 

收稿日期:2011-09—01 基金项目: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公益性地质调查基金项目:闪里幅(H50E013O14)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2010一g一1 1);安徽 省祁门县东源钨(钼)多金属矿普查(2008—2—4、2009—1—5) 作者简介:蔡连友(1969一),男,江苏江宁区,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工作,Email:矗yan@163-c0m。

 第4期 蔡连友等:皖南南山钨钼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291 

s h,\ 8.h 

太墨 

太平岩体 

6 O ’-皇;=圭 ==;, J78 

0里东固 

。 // ) J78: 

~,/8 ̄ \/E,ht 

Pt2d 

1星 lⅡII : 1 n, ::: 汪满 

Pt2d Z 

塘 囤- 回2 回3 固 囤5 圈6 回, 固s 固 圈10 团1 囵1 回1。 圆l 园15 回16 圃l 囤1 固1 回20 固21 回22 回23 回24 回25 回26 回27 囹2 匝囝29 困30 因31 困32 团33 34 团35 囫36 医 37 圈38 

图1皖南南山地区区域地质图 Fig.1 Regional geological map of Nanshan area in south Anhui Province 1.第四系;2.康山组黄绿色厚层块状长石石英砂岩;3.河沥溪组黄绿一灰绿色中厚层韵律细砂、粉砂、页岩;4.霞乡组细砂、粉 砂、页岩韵律岩;5.长坞组灰黄绿色粉砂岩夹硅质岩;6.胡乐组与砚瓦山组并层;7瑚乐组深灰色硅质页岩、灰质页岩;8.宁国 组泥质粉砂岩、砂质炭质页岩;9.印渚埠组钙质页岩、砂岩,上部夹瘤状灰岩;10.西阳山组钙质板岩、饼状微晶灰岩;11.华严寺 组灰色假厚层状内碎屑灰岩;l2.杨柳岗组灰黑色板岩夹灰岩透镜体;13.大陈岭组灰色中厚层含泥砾灰岩夹板岩;14.荷塘组 黑色炭质板岩、含磷及重晶石结核;15.皮园村组深灰色条纹状硅质岩;16-兰田组含锰白云岩、炭质板岩、条带灰岩;17.南沱组 含砾沉凝灰岩;18.休宁组紫红色砂岩,底部为砾岩;19铺岭组灰绿、黄绿色玄武安山岩;20.邓家组浅色长石、石英砂岩夹玄武 安山岩;21.镇头组灰色含砾凝灰岩、砂岩、板岩;22.大谷运组沉凝灰岩、板岩、条带状砂、板岩;23.牛屋组灰绿、灰紫色浊积岩、 砂岩、板岩;24.细粒斑状花岗岩;25.中细粒似斑状花岗岩;26.花岗闪长岩,未分期次;27.中粒含斑黑云母花岗闪长岩;28.黑 云母花岗闪长岩,未分期次;29.细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闪长岩;30.石英脉;31.花岗斑岩;32.石英闪长玢岩;33.实、推测地质界 线;34.实、推测假整合接触界线;35.实、推测不整合接触界线;36.实、推测性质不明断层;37.实、推测正断层;38.实、推测逆断层; F1.汤El一岭脚断裂;F2.新田一箬岭断裂;F3.里乐断层;F4.留杯荡南部断层;F5.留杯荡北部断层 一 \ N ●j

 地质调查与研究 第34卷 

部,寒武系则主要分布在矿区的西部和北部。南山 

地区钨、钼等矿产的主要赋矿层位是震旦系兰田组 

和寒武系杨柳岗组。兰田组出露于矿区南部,为矿 

区南接触变质矿化带主体组成部分;而杨柳岗组出 

露于矿区北部,为矿区北接触变质矿化带主体组成 

部分。 2.1.1兰田组(Z 1) 该组分布在矿区南部一南东部,与下伏南华系 

南沱组呈假整合接触,与上覆地层皮园村组呈整合 

接触。可划分4个岩陛段,分别为:1)z l :灰色含锰 白云质灰岩,接触变质为透辉石大理岩,厚度0.65~ 

2.80 m;2)z l。:灰黑色钙质板岩、粉砂岩,夹泥质灰 岩透镜体,含锰较高,风化后呈棕褐色,接触变质为 

透辉石角岩、透闪石角岩、绿泥石石英角岩、云母石 

英角岩等,厚21.9~36.4 m。该岩性段为钨、钼主要 矿化层;3)z 1。:浅灰色薄层肋骨状灰岩,接触变质 

为透辉石大理岩、矽卡岩、透闪石透辉石大理岩等, 

具白钨矿化,厚度>7 m;4)z l :灰黑色硅质板岩, 

钙质板岩,接触变质为透闪石角岩、透闪石透辉石角 

岩、云母石英角岩等,具白钨矿化,厚度>56 m。 2。1.2杨柳岗组(∈。Y) 

该组分布在矿区北部,与下伏大陈岭组和上覆 

地层华严寺组均呈整合接触,由3个岩性段构成: 1)∈ Y :黑色薄层一中层含硅炭质板岩,上部夹钙 质板岩或泥质灰岩,厚度269.5 m。经接触变质,板 

岩类岩石变质为透辉石角岩、石英质角岩;灰岩类 

岩石变质为结晶灰岩、符山石透辉石角岩、透辉石 

结晶灰岩、透辉石角岩、矽卡岩等,该层是白钨矿 

化、辉钼矿化最主要的围岩。2)∈ Y。:上部为黑色、 

灰黑色薄层一中厚层含硅钙质板岩夹薄层(或透镜 体)泥质灰岩;下部为深灰色薄层一中厚层泥质灰 

岩、浅灰色薄层灰岩及灰黑色薄层含炭硅质板岩,厚 

度75~122 m。接触变质为透辉石结晶灰岩,透辉石 

大理岩、透辉石角岩等,亦是白钨矿化、辉钼矿化的 

主要围岩。3)∈。Y。:浅灰、深灰色薄层一中厚层灰岩 与泥质灰岩互层,厚度89~136.6 m。 

2_2控矿断裂构造 除太平复向斜褶皱构造外,南山地区还发育有 

20余条断裂,规模大小不等,形成时间先后不一,按 

其走向的平面展布方向,可分为北东向、北西向、近 南北向、近东西向四组。矿区断层(有5条,图1)发育 

在岭脚岩体的外接触带中,以北东向组断层最发育, 为主要控矿断裂。 

(1)汤口一岭脚断裂(F1):出露在岭脚岩体北 

侧,横贯矿区北部。长度>4 000 m,呈缓波状弯曲, 

总体走向北东70。,倾向南东,倾角较陡(60~ 

80。),断层带宽1—5 m,最宽处达7 m。断层内岩石 强烈破碎,发育有次棱角状角砾岩,并见有片理化和 

磨擦镜面,同时见有方解石脉和花岗斑岩脉等充 

填。断层两侧地层发生错位或缺失,具倒转现象,构 

造岩具硅化、黄铁化和白钨矿化等。该断层性质为 

压扭性斜逆断层,推测断层形成于成矿前或成矿期, 

对热液矿化活动起着屏蔽作用,为矿体的控矿构造。 

(2)新田一箬岭断裂(F2):位于岭脚岩体南侧南 华系南沱组、震旦系地层中,由数条近于平行的断层 

组成,在矿区出露长度>5 000 m,总体走向为北东 45。。断层带内地层分布零乱,岩石破碎,具片理化 

和磨擦镜面,有酸I生脉岩充填。断层性质为压扭性, 区域上控制着岭脚岩体的南部边界,推测断层活动 

时间早于岭脚岩体或于岭脚岩体侵入活动期发生, 

但后期有复活特征,表现在于南山村一带,岩体与休 宁组呈断层接触关系。 

(3)里乐断层(F3):分布在岭脚岩体的南西侧, 

长度大于2 300 m,北西段走向330。,南东段走向 350。左右,为左行扭性断层。断层对寒武系、震旦 

系、南华系地层切割作用明显,其南西侧地层发生左 行偏移。从断层切割北东向汤口一岭脚断裂分析, 

其形成时问相对较晚。 

(4)留杯荡南部断层(F4):出露长度约2 000 m, 

发育在寒武系和震旦系地层中,北西330。左右走 向,倾向南西,倾角55。左右,宽度l~2 m。断层性 

质以左行扭性为主,兼具压性,切割北东向断层,形 

成时间相对较晚。 

(5)留杯荡北部断层(F5):纵穿矿区东北部,出 露长度2 200 m,平面上近南北向呈舒缓状弯曲,倾角 

42~7l。,断层宽5~6 m。断层带内岩石破碎,由碎 

裂岩和糜棱岩组成,具片理化和擦痕。断层两侧地 层产状变化大,层位发生位移,为左行斜逆断层。该 

断层切割北东向断层,形成时间相对较晚。 

2.3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岩浆岩 南山地区岩浆活动频繁,岩体呈大小不等的岩 

基、岩株、岩脉状产出。主要有新元古代青白口纪的 许村岩体,分布在南山南部地区;中生代燕山期的旌 德岩体、

太平岩体、黄山岩体及岭脚岩体,多分布在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