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10 页 阿勒泰地区富蕴县九年级语文中考一模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它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奇迹般地再度升高。 B .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他大开光明之路。 C . 椅子背所靠的那根竹,跟了他的动作而发抖,上面的竹叶作出萧萧的声音来。 D . 他们始终以高度的责任心、自尊心和契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 2. (2分) (2018七下·肇源期末)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配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怕麻烦。 B . 航天员举着豆沙粽子,通过摄像机镜头送出节日问候。 C . 据有关专家鉴定认为,这一科研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家先进。 D . 能否开展大课间活动,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保障。 3. (2分)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罪恶。 B .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C . 《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孙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D . 《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4. (2分) 阅读下面两首小令,完成题目。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蟾宫曲•叹世(其二) 马致远 咸阳百二山河① , 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②。 韩信功兀的般③证果④ , 蒯通⑤言那里是风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第 2 页 共 10 页
[注释] ①百二山河:谓秦地形势险要,利于攻守,两万兵力可抵百万,或说百万可抵两百万。②梦说南柯:唐人李公佐传奇《南柯太守传》说:淳于棼(fén)昼梦入大槐安国,被招为驸马,在南柯郡做了二十年太守,备极荣宠。后因战败和公主去世,被遣归。醒来才知道是南柯一梦。所谓大槐安国,原来是宅南槐树下的蚁穴。③兀的般:如此,这般。④证果:佛家语,谓经过修行证得果位。此指下场,结果。⑤蒯通:即蒯(kuǎi)彻,曾劝韩信谋反自立,韩信不听。他害怕事发被牵连,装疯。后韩信果被害。 对两首小令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山坡羊》中“峰峦如聚”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聚”表现出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B . 《蟾宫曲》开篇就连用“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三个和数字有关的短语来表现作者对功名利禄的渴望。 C . 这两首小令均是以咏史感叹世情的千古佳作,两位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人们熟悉的历史事件,并画龙点睛地作出了推论。 D . 《山坡羊》抚今追昔,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蟾宫曲》用“醉了由他”作结,表明自己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态度。 5. (2分)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 会议开始前,主持人对参加会议的来宾说:“为了保持会场安静,请各位立刻关闭手机,否则后果自负。” B . 对一位获奖同学说:“你真行呀,没怎么复习就拿了个一等奖。” C . 提到自己的母亲,儿子动情地说:“令堂经常告诫我们,做人要清清白白。” D . 酒店经理对员工们说:“大家要做好服务工作,让顾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二、 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 6. (2分) (2016七下·依兰期中) 下面情境中,说话人语言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初四生活太紧张了,同学想请你去看电影以缓冲连日的疲劳,可是,你却一心想学习,无心看电影。这时,你该怎样委婉拒绝他的好意呢? A . 你自己去吧,我可不去。 B . 大家都在学习,你想拉我下水吗? C . 我实在不想勉强自己和你一起去看电影。 D . 谢谢你的好意,但是我功课没有做完,今天不能去了,改天我请你。 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 7. (7分) 古诗文默写。 ①子曰:“ ________ ,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十则》) ②人有悲欢离合, ________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③________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第 3 页 共 10 页
④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⑤ ________ ,佳木秀而繁阴, ________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⑥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新事物终将替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诗句是: ________ , ________ 。 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8. (11分) (2019九下·常熟模拟)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① , 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②之过也。使尧在上,咎繇③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 【注】①牸(zì)牛:母牛。②夷吾;即管仲。③咎繇:人名,法官。 (1)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 ②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 (2)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齐桓公和管仲是否都认为“愚公”是个愚笨的人。 五、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7分) 9. (16分) (2017八下·泰兴期末)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练习 像很多老派的家庭妇女一样,母亲总是不舍得扔掉旧物,即使明知道它们的确已经派不上用场了。因此,在我们家的杂物房里,总是能找到一些让我目瞪口呆的东西,不是陌生得让我无从指认它的来历,就是熟悉得让我难以置信它经年之后仍旧存在。 前一阵回家住了几天,没事钻进母亲的杂物房,东翻西看。从一个角落里取出一只小铁盒子,接口已经有锈,我费了点技巧才得以打开。一打开我就哑然失笑了。那里边堆满的不是什么宝贝,竟然是饭店专用的那些独立包装牙签。湘满楼、金华安酒店、成记海鲜店、广州酒家、稻花香……各种颜色的小纸袋,一面写着饭店的名字,另一面大都写着“欢迎光临”。这是母亲多年来下馆子收藏的饭店牙签。我记得母亲有这个习惯的。每次她在饭馆吃饭,临走的时候,都会向服务员多要一袋牙签带走。刚开始,以为她是为了放在包里备用,久了才知道,收集每家吃过的饭馆的牙签是母亲的一个爱好,就像别人收藏邮票、烟盒甚至古董那样,只不过她收藏的东西,既没有价格也没有价值。 我抱着那盒牙签跑去问母亲,为什么喜欢收集这些东西。母亲饶有趣味地将那些牙签一袋袋摆出来看,一边看一边告诉我:这是那年你在广州搬新家,我们在金华安摆了一桌,你老爸一个人吃掉了一盘红枣芋泥;这是你哥哥请我们到郊区那个农庄吃河鲜,二叔公饭店,我们吃饱之后还摘了一大堆艾草回家;这是你姐姐那年生日正好碰上 第 4 页 共 10 页
中秋节,我们在漓江春吃了一顿团圆饭……我听得一愣一愣的。仅凭一根牙签,一个饭馆的名字,母亲竟然能记住若干年前的某一次下馆子!仿佛她一根一根摆弄着的,不是牙签,而是一张一张旧照片。 一整个下午,我都在听母亲回忆,母亲从岁月的缝隙里剔出一个个故事,听得我五味杂陈。 从我有记忆开始, 母亲做的菜不仅好吃,而且还有创造性.母亲可以将一些廉价的东西做成美味的菜,我至今还记得西瓜皮炒咸菜的那种爽脆,豉汁柚子皮绵软多汁的口感,酿南瓜花的鲜甜,芦荟汤的黏稠清香……在吃这个问题上,母亲一直是权威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母亲开始接受我们对吃的安排。聚餐的时候, 看我们翻着菜单,七嘴八舌,母亲只是面带微笑,偶尔征求她的意见,她总是摆摆手说:“你们定。” 下饭馆这类事情,现在都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可是母亲每次跟我们下饭馆,总是穿得整整齐齐漂漂亮亮,显得比任何一个人都隆重的样子。散席之前,还不忘将饭店的牙签带回家。现在想来,母亲收藏这些毫无价值的牙签,是为了给那一次次聚餐留念。 我问过母亲,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个“癖好”的?母亲说,就是那一次,她带外婆到广州我家过年,我们在广州酒家吃年夜饭。八十四岁的外婆第一次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外婆去世前的那几年间,总是洋洋得意地对村里的老人们说:“我是这个村里跑得最远的老人了,都是托了儿孙的福。”母亲想起这句话都会难过,她哽咽地说,那年在广州吃的年夜饭,是外婆这辈子吃得最好的一顿了。她手上拿着那根牙签,白色的包装纸已经微微泛黄。看着这袋牙签,我想起了那顿饭,已经没剩几颗牙的外婆,拿着桌上这只小袋研究,不知道里边装的是什么东西。我们笑得前俯后仰,问外婆,要牙签剔哪一颗牙齿?往事历历,如果不是这根牙签,我那塞满杂事如同母亲堆得满满的杂物房一般的脑子里,怎么会猛然想起这个令人鼻子发酸的珍贵的细节? (1) 简要分析第一段划线句的作用 (2) 文章第三段划线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仅凭一根牙签,一个饭馆的名字,母亲竟然能记住若干年前的某一次下馆子!仿佛她一根一根摆弄着的,不是牙签,而是一张一张旧照片。 (3) 联系全文,你觉得母亲喜欢收集牙签的原因是什么? (4) 下面哪一个作为本文的题目最合适?简述理由。A“收集牙签的人”B“母亲的癖好”C“母亲的杂物房” (5) 【甲】【乙】两个片段都写了“笑”, 文章第七段划线句中“笑”的作用和【甲】【乙】 两个片段中的哪一个类似?请简要分析 【甲】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乙】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和________类似,理由:________ 10. (2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