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一母种培养基的配制与菌种分离与培养

实验一母种培养基的配制与菌种分离与培养

实验一 母种培养基的配制与菌种分离与培养实验
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学会母种培养基的配制方法,掌握母种转管继代培养技术,了解食用菌母种制作
的工艺流程和制作母种的基本技能。

2、实验内容或原理
(1)母种培养基配制。
工艺流程:培养基配方 培养基的配制 分装试管理 灭菌 摆斜面
(2)菌种分离与培养(本实验以组织分离为例)
工艺流程:种菇的选择与消毒 组织块的切取 接种 菌丝培养
3、需用的仪器或试剂等
仪器: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电炉、天平、试管、试管架、解
剖刀、漏斗、漏斗架、橡皮管、玻璃管、止水、牛角勺、棉花、纱布、酒精
灯。

试剂:75%酒精、高锰酸钾、福尔马林、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等。
4、实验步骤
(1)母种培养基配制
a、培养基配方 以PDA培养基为例,马铃薯(去皮)200g、葡萄糖20g、琼脂
20g、水1000ml。为经强化营养或准备保藏菌种,可添加KH2PO43g、MgSO4.7H2O1.5g、
VB110mg。

b、培养基配制 首先将马铃薯去皮、洗净、挖去芽眼、切成薄片,称取200 g,
放入铝锅中用1000ml清水加热煮沸,维持20min左右,煮至软而不烂为止。用
双层湿沙布过滤,然后取滤液并补足蒸发损失的水分。再加入琼脂继续加热泪,
待琼脂溶化后,添加葡萄糖及其它成分,搅拌均匀后准备装管。

C、分装试管 培养基配制后应趁热分装,量为试管的1/5。装管时勿使管内外
壁沾上溶液,以免浸湿棉塞,污染杂菌。装管后塞上棉塞。棉塞的大小、松紧度
应适宜,以用手提棉塞、试管不脱落为准。然后每5-10支度试管扎成一捆,棉
塞上方用牛皮纸包好,避免灭菌时被水蒸汽浸湿。
D、灭菌 灭菌前将水加至锅内水位标记高度。将试管放入锅内,盖上锅盖,对
角旋紧锅上螺旋,并闭排气阀,开始加热,当锅内蒸汽大量排出时再继续排汽3-5
min,关闭放气阀.当压力表指针指到0.15 Kg/cm2时(灭菌所需压强)开始计时,继
续维持该压强30min。灭菌结束持压力表指针自然回到”0”位时打开放汽阀,排
出锅内剩余蒸汽后,打开锅盖.注意切忌在压力表未到”0”位时就放汽,以免试管
内的培养基向上冲浸湿棉塞,造成以后菌种的污染.

(本次采用全自动高压灭菌锅:121℃,20min)
E、摆斜面 当培养基的温度降到60℃时,将试管斜面放在木棒上,使呈斜面,
斜面的长度以占试管长度的1/2为宜。冷却后即成斜面培养基。

(2)菌种的分离与培养(本实验以组织分离为例)
种菇的选择与消毒 选择出菇早,菇形正,菇盖肥厚,具有该品种特征,无
病虫害、无杂菌污染,子实体八九分成熟的作为种菇。种菇选定后,用75%酒精
进行表面消毒。

组织块的切取 将斜面培养基放进接种室、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内,用紫外
灯(或化学药品)进行消毒0.5h以上,关闭紫外灯后20min后,再开始进入接种
室内进行接种。接种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在无菌的环境中以无菌操作
方法进行接种,才能减少污染。无菌操作是接种过程中最基本的操作方法,要求
操作熟练,动作迅速。用无菌刀在菇柄或菇盖中部纵切一刀,然后用手将菇体掰
成两面,在菌柄 和菌盖交界处用刀切取0.3-0.5cm2的小方块组织,将其移接到试
管内培养基的中央,将其移接到试管内培养基的中央。

菌丝培养 接种后置于25℃恒温箱中培养,2-3天后可见组织块周围发生白色
绒毛状菌丝,此时每天要检查杂菌污染情况.培养7-10天后,菌丝即可长满斜面.

观察记载
详细观察比较母种菌丝生长发育动态,计算出平均每天菌丝生长速度。
菌落的直径(mm)-菌种块直径(mm)
试管内菌丝生长的速度=
菌落生长的时间(d)

观察母种菌丝的表面形态特征。
通过镜检,观察菌丝细胞核的变化规律及锁状联合的形成。
作业
总结制作培养母种、原种及栽培种过程中应掌握哪些基本技能。
如何获得优良的菌种?
5.教学方式
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实验、讨论
6.考核要求
掌握母种培养基的配制比例与高压灭菌方法,要求组织分离成功率在50%以
上。根据提交的实验报告、实验过程与结果,评分方式为优、良、中、及格、不
及格。

7.实验的报告要求
要求有观察记载数据,完成实验报告与作业。
实验分组:全班分三大组,每大组分2小组。
实验准备:第二组写板书1人,准备材料2人。
实验任务:每小组按配方称料、配料,每人制作母钟两管。
材料准备:购新鲜马铃薯4斤。
准备用具:1人,试管2只/人,棉塞2个/人。
接种用具灭菌:接种盘4个、解剖刀4把、镊子4把。
消毒剂:配75%酒1000m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