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技术研究综述

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技术研究综述

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技术研究综述 摘要: 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是现代农业生产的一种新型方式,本文通过介绍金针菇工厂 化设施栽培与常规季节栽培的差异,以及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的发展现状和市场前景, 立足我国金针菇工厂化栽培还不成熟的国情,提出了金针菇工厂化栽培如何进行工厂选 址、合理布局、厂房车间设计以及生产管理上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 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管理 目前,日本和我国台湾省的金针菇栽培业都很发达,他们均采用完整的机械化、自动 化生产体系进行金针菇工厂化栽培, 每个栽培厂日产量都在吨级以上, 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而国内金针菇栽培仍以季节性栽培为主。随着金针菇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传统的金针菇 生产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金针菇市场发展的需要,工厂化设施栽培在现代金针菇生产中起 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广东 、福建 、浙江等地也兴建了多家金针菇栽培厂,但 成功的还在少数,研究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以及工厂布局等方法对加快我国工厂化栽培 现代农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1 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的意义

1.1 概念

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是随着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兴起的一种新型的、集现代化企业

化 管理栽培方法。金针菇工厂化栽培顾名思义,是通过人为地改进设施设备、人工调控条件 及其它辅助手段进行的栽培,使金针菇在不能正常生产的自然季节里生长、出菇,并且还 可获得与正常季节的生产相近的生产效果 [1]

1.2 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与常规季节栽培的区别 1.2.1 栽培时间

金针菇属于低温型恒温结实性菌类,在自然的气候条件下栽培 , 要考虑出菇温度是否适 宜,北方地区栽培季节从 9月下旬到次年夏初;南方地区栽培,一般在 10月下旬到次年 4月 底进行,栽培时间受到了较大限制 [2]

。相比之下,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周年都可以生产, 不存在

栽培季节的选择问题。 1.2.2 栽培规模

工业化设施栽培 , 各生产场规模较大,投入往往需要上千万,甚至上亿元,一次性投 入成本较高。周年栽培的企业通常都是采用流水线生产,自然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就比常规 的季节栽培高。 金针菇专业户季节栽培时, 由于经济条件限制, 对栽培场所的要求往往低, 通常采用“一区制”,即菌丝培养和出菇置在同室内进行,相比之下,工厂化栽培卫生要

求高,通常采用“二区制” ,甚至“三区制”,把培养诱导、驯化抑制、出菇分区管理。 1.2.3 栽培效果 工厂化栽培采用先进的设施、装备和企业化的管理制度进行生产,能够人为地进行栽 培环境的控制,创造适宜金针菇生长出菇的条件,大大提高了金针菇的产量和品质。尤其 是在菌丝生长、催蕾、再生、驯化抑制和长菇等时期,人工进行光照、温度、湿度调控, 对于促进金针菇的菌盖整齐度,维持适宜的菌柄长度以及提高出菇量有很好的效果 [3]

1.3 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的意义与前景

金针菇菌柄脆嫩、菌盖黏滑、味道鲜美,而且营养含量高。早在 80年代,金针菇市场 就已经很走俏,成为百姓餐桌上的寻常菜肴,虽然目前各种珍稀菇类源源不断应市,但金 针菇的消费依然看好,并逐年增加 [4]

。目前,全国日生产金针菇产量高达 300余吨,随着人 们生活

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金针菇的需求量势必越来越大,但是传统的金针菇栽培受栽培 时间的影响,由于低温的特征,夏季金针菇不能正常出菇,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基于这 一现状,发展工厂化设施栽培金针菇成为了金针菇市场的必然趋势。首先,工厂化设施栽 培能够实现金针菇周年生产;其二,工厂化栽培还能提高金针菇的产量和品质,满足消费 者的不同需求。虽然工厂化栽培需要的设备投资比较高,但近年来部分菇农利用闲置的恒 温库、冷库等设施进行人工栽培,充分利用闲置设施,无需大幅增加投资,总体效益还是 较高的。专家认为,我国人口众多,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规范化, 加上社会推广力度的加大,金针菇需求量在未来几年将继续增加,发展前景较好。 2 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研究进展

金针菇的工厂化栽培于 20世纪 50年代在日本兴起,目前,日本和我国台湾省的金针菇 栽培业都很发达,每个栽培厂日产量都在吨级以上,产品销往世界各地,而国内金针菇栽 培以工厂化栽培发展相对较慢 [5]

。随着袋料栽培技术的发展,用段木栽培金针菇已经过时 了,人工

栽培多采用瓶栽、袋栽、床栽三种方式进行。近年来,我国工厂化设施栽培技术 形成的模式主要有福建金针菇塑料袋栽培模式和台湾企业塑料瓶栽培模式。在我国由于栽 培金针菇的标准化工厂投资巨大,栽培成本昂贵,市场没有开拓等原因而发展相对滞后。 现在工厂化栽培的主要品种是纯白系列,虽然黄色品系产量较高、口感也比较好,但是外 观不如白色品系。 3 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厂规划布局

3.1 选择合适的厂址

工厂化设施栽培的投入远非家庭式种菇所能比,动辄上百上千万,自然而然栽培场所 选择适宜与否成了办厂成功的首要问题。不同的工厂化栽培方式面对的消费群体不同,比 如袋栽的金针菇较瓶栽的档次次,但是袋栽成本相对较低,深受麻辣烫和火锅店,而瓶栽 金针菇货架期比较长,适合酒家和大饭店。因此,白色金针菇企业厂址应根据栽培的方式 而定。另外,从消费市场定位于城市居民考虑,一般情况下,金针菇工厂化栽培宜选择在 消费水平高的大中城市的周边地区,这也跟从运输、保鲜成本考虑有关。当然,除了考虑 与消费市场的远近、交通运输外,应该从厂房选择的具体小环境来考虑,比如:附近不宜 有污染源,养殖场、垃圾堆;地势相对高,不容易积水;晒场阳光充足等。 3.2 选择合适的规模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尚有很大的差距,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

设备、设施方 面不能像日本、韩国或者欧美追求高度的自动化和机械化。而应当根据我国的国情和食用 菌工厂化生产的特点有所取舍。在环境控制、尤其是菇环境控制方面的设备、设施不能吝 啬,而在拌料、装袋 ( 瓶) 、搬运、采收以及废料处理等环节则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 合 中国国情的方案,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固定资产投资。另外,应对目标市场进行考察, 洞悉市场的供需情况,不要盲目跟风投资 [6]

3.3 合理的布局 金针菇生场地布局应该从整体布局和局部布局来讲,首先,整体上栽培厂 300米内应 该无污染源,栽培厂的灭菌室、冷却接种室、培养室、出菇房应该尽量紧凑,并安排在常 年主导风向的上游,而料场、晒场、配料装料场所应设置在主导风向下游;其次,灭菌室、 冷却接种室、培养室等应按无菌室要求设计,尽量搬出与相应工序无关的物品,创造与生 产工序相宜的环境条件, 平时也应该注意及时清理料场、 晒场及培养室中的废料培养袋等, 减少杂菌污染的概率。总之,要合理布局,要求有较高的无菌观念。 4 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的各个生产车间与菇房设计

4.1 料场与打包间设计 料场是制种材料的储备场所,分为室内料场和室外料场。由于堆料处理和配料、装料 工序紧接,在进行料场和打包间设计时要使料场和打包间尽量靠近,以节省搬运。室外料 场主要用于堆放木屑,任凭风吹、日晒、雨淋,为避免堆底积水造成木屑损失,料场应是 略倾斜的水泥硬地;室内料场存放易霉变的材料,备料库房应前后设进、出料两个门,以 防陈年原料积压;打包间主要进行配料和装料,为避免打包时菌袋破损,应尽量减少屋内 棱角多、尖的地方,地面尽量光滑,再者保证其光线充足、水电方便即可。 4.2 培养室设计

我国工厂化栽培以小规模企业居多,培养室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日生产量,以日生产量 确定培养室的面积大小,根据培养室的遮光、通风等情况合理安排层架个数和层数,层架 间距、层底离地面高度、层架离墙面宽度、走道宽度等。培养室应该设置独立的制冷、制 热、排气、光照等自动控制系统 [7]

。 4.3 出菇房设计 出菇房是库房管理的基本设施,而出菇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的效益 大小。由于金针菇是低温型恒温结实性菌类,在进行出菇房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子实体发 育不同时期对温度、光照、C02勺要求,把出菇房再细分为催蕾室、抑制室、育菇室,方 便不同阶段的环境条件控制。一般金针菇的出菇房也是采用层架摆放,为了保证出菇产量 和质量,菇房设计时也应当对设施勺摆放和安装位置认真选择。比如:菇房勺房门应该避 免与通风窗对开,尽量采用推拉式;地窗、天窗等不宜对着栽培架,而应该朝向过道。 5 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技术要点与工艺流程安排

5.1 工厂化设施栽培技术要点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要实现周年生产,必须调节好光照、温度、湿度和通风这四大环境 条件及其矛盾关系。特别是夏季栽培过程中,由于室内外温差较大,而金针菇是好氧性菌 类,需要不断补充新鲜空气,热空气进入菇房冷凝产生大量水蒸气,使菇房勺湿度大大增 加,故需要先对热空气预冷 [8]

。其次,出菇阶段勺管理是获得高产、优质金针菇勺关键时 期。出菇管理

中,要注意合理排放出菇袋,通风降温等措施,尽量防止高温高湿所带来勺 不良影响。在冻库出菇管理技术中,除了注意选用较合理勺冻库外,还要注意出菇初期勺 低温驯化处理和提供充足的光源。一般菌丝生长要控制在 15-19 C;出菇催蕾时维持菇房 13-15 C;再生阶段控制温度在9-12 C,使原来的子实体死亡;CO和光照均对菌盖的大小 有影响,抑制阶段可以用强风、低温、强光处理使子实体生长缓慢,菌盖整齐。 ;长菇阶 段控制温度在6-9 C,开袋后让菌柄充分长至13-15cm,及时采收。 5.2 工艺流程安排

白色金针菇生产主要流程:拌料一配料一装料一灭菌一接种一菌丝培养 (17〜19C)- 催蕾(13〜15C ) 一出菇(冷库)一采收一包装一运输销售[9]。整个工艺流程要注意几点,首 先,南方生产金针菇常用原材料为棉子壳、麸皮、甘蔗渣,其它辅料常用米糠、麦麸作为 氮源添加剂,添加量控制在 20%左右,由于白色金针菇分解能力较弱,木屑和棉子壳的混 合比多用3:1 ,栽培料含水量调节在 60 %-65 %;其次,灭菌过程一般还是采用常压灭菌, 100C保持10小时以上,灭菌关键可以遵循“攻头、保尾、控中间”方法;第三,菌丝和 子实体生长发育所需温度不一样,根据金针菇的生理特性,菌丝生长温度控制在17〜19C, 催蕾温度控制在13〜15C。 6 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企业管理的构想

栽培最重要的栽培技术,而工厂化栽培在栽培技术的基础上更加强调管理,如何进行 认真有效的管理是集约化栽培的核心。首先,企业在管理上一定要清楚工厂化规模大的特 点,必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