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丙烯腈-丙烯酰胺共聚物纳米纤维的性能及热处理

丙烯腈-丙烯酰胺共聚物纳米纤维的性能及热处理

研究与开发 合成纤维工业,2010,33(5):34CHINA SYNTHETIC FIBER INDU Y 丙烯腈-丙烯酰胺共聚物纳米纤维的性能及热处理 孙君王开涛王建军秦传香戴礼兴 (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江苏苏州215123) 摘 要: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丙烯腈.丙烯酸胺共聚物(co.PAN),静电纺丝制得co—PAN纳米纤维,在不 同温度下对CO-PAN纳米纤维进行热处理;借助红外吸收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对CO—PAN的结构性能 进行表征;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CO—PAN纳米纤维的形貌。结果表明:红外吸收光谱证明了CO—PAN为丙烯腈 与丙烯酰胺的共聚产物;丙烯酰胺的引入破坏了PAN原有的晶格结构,其环化温度降低,CO.PAN热失重后 的最终残留率约45%;随着CO—PAN的浓度增大,CO.PAN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是先增大后减小,210 oC热处 理时,CO—PAN纳米纤维出现明显的交联;加入丙烯酰胺,改变了CO.PAN预氧化的环化机理,在较低的温度下 可实现环化。 关键词:聚丙烯腈纤维丙烯腈丙烯酰胺共聚静电纺丝热处理 中图分类号:TQ342.3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0041(2010)05—0034.04 

聚丙烯腈(PAN)纤维是制备碳纤维的主要 原料。将纳米级PAN纤维经预氧化、碳化后可制 备纳米碳纤维。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 用已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常规碳纤维由于 纤维直径较粗,表面缺陷明显等原因而影响碳纤 维增强复合材料的使用性能,而降低纤维的直径 可有效减少纤维的缺陷¨j。采用静电纺丝技术 可制备纳米级的PAN纤维,经预氧化、碳化后得 到的碳纤维的直径均匀性和化学纯度优于常规碳 纤维 。静电纺丝技术虽然已经成功的用于制 备纳米碳纤维 ,然而,对静电纺丝的研究以及 预氧化、碳化的研究还处于实验室阶段,对所用原 料多限于丙烯腈的均聚物 。 作者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二甲 基亚砜/水(DMSO/H 0)溶液为反应溶剂,.合成 了丙烯腈(AN)一丙烯酰胺(AM)共聚物(CO— PAN)。由于AM的引入,改变了共聚物的相对分 子质量以及溶液的导电性能,使共聚物溶液能够 在低的电压下成纤,其纳米纤维进行热处理后,在 较低温度下可以进行环化,为制备优异的纳米碳 纤维提供了基础。 1实验 1.1原料 AN:化学纯,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产; 常压蒸馏,收取76~78 cc馏分,冷藏备用;AM:化 学纯,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产,重结 晶,冷藏备用;AIBN:化学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 有限公司产,重结晶,冷藏备用;DMSO:分析纯,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产;N,N.二甲基乙酰 胺(DMAc):化学纯,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产;去离子水:自制。 1.2 CO-PAN的制备 采用悬浮聚合法,在250 mL的四口烧瓶中依 次加入AN,AM,AIBN,DMSO,H 0,其中总单体 质量分数为溶剂的10%,AIBN的质量分数为单 体的0.5%。水浴加热,通氮气保护,1 h后升温 至65 cc,以200 r/min的转速搅拌反应2 h。反 应结束后,将产物倒人去离子水中,洗去DMSO 和残余单体,再在真空烘箱中5O℃下烘干至恒 重,得到CO.PAN产物 。另外,将AN,AIBN, DMSO,H20混合后,采用与制备CO—PAN相同的 工艺条件可以制备出AN的均聚物(H-PAN)。 1.3 CO-PAN纳米纤维的制备 将一定质量的CO—PAN溶解在DMAc中,制得 原液浓度即CO—PAN质量分数分别为3%,4%, 5%,6%的纺丝原液。用磁力搅拌器以20 r/min 搅拌2 h,静置12 h以上进行脱泡处理后进行静 电纺丝,纺丝电压为8.5 kV,固化距离为15 cm, 制得CO.PAN纳米纤维。 

收稿日期:2009一l1.26;修改稿收到日期:2010—07—19。 作者简介:孙君(1984一),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性 能纤维研究。 }通讯联系人。dailixing@suda.edu.cn 第5期 孙君等.丙烯腈.丙烯酰胺共聚物纳米纤维的性能及热处理 35 1.4 co-PAN纳米纤维的热处理 将CO.PAN纳米纤维毡置于烘箱中,先后在 180,210,230,250℃下进行热处理各5 min,将预 制的纤维毡在松弛状态下进行加热,采用试样二 分法进行处理,即前一个处理温度的基础上,将试 样一分为二,一份留作检测,另外的继续在下一个 温度点进行热处理,直到纤维变黑。 1.5测试 红外光谱:采用美国尼高力公司的MagNa— IR55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试。 x射线衍线(XRD)分析:采用荷兰帕纳科公 司的X Pert.Pro MPD型x射线多晶衍射仪测试。 热失重一微分热重(TG—DTG)分析:采用美国 PE公司的TGA.7型热分析仪分析聚合体的热力 学性能。温度20~600 o【=,升温速率10℃/min。 形态结构:使用日本日立S-4700冷场发射扫 描电镜(SEM),观察试样形态结构。 

2结果与讨论 2.1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试样在2 240 cm 附近出 现的吸收峰是氰基(一C—N)的特征吸收峰;CO. PAN在1 680 cm 附近均出现较强的吸收峰,这 是典型的羰基(C—O)特征吸收峰,而试样H— PAN在该位置没有吸收峰,这说明CO—PAN试样 中含有丙烯酰胺的成份;CO-PAN试样在3 215~ 3 628 em 区间出现多重小峰,这些是N—H或 O—H伸缩振动的特征吸收峰,而试样H.PAN在 该区间仅呈现较平滑的单峰。因此,进一步证明 丙烯腈与丙烯酰胺发生了共聚。 

图1 H-PAN和co—PAN试样的红外吸收光谱 Fig.1 FT—IR spectra of H-PAN and co PAN samples 1一H—PAN:2一c0一PAN 

2.2 XRD分析 由图2可见,对于H.PAN的XRD曲线2 为 17。,29。的衍射峰为PAN两个不同的晶面(100) 

和(110)产生的吸收峰,其中,2 为17。附近吸收 峰很强,是PAN分子链间距的反映;20为29。处 的吸收峰强度较低,为宽峰,这是近于平行的分子 片之间的距离的反映。在这两个峰之间还存在一 个宽的漫反射区,表明PAN无序相是以非离散方 式遍布于整个结构。将130一PAN和H—PAN的 XRD曲线相比较可以发现,在2 为l7。处的吸收 峰,H.PAN峰尖而窄,而co.PAN峰有不同程度的 降低和减弱。这是由于加入AM时,削弱了氰基 之间的强烈的耦合作用力,降低了氰基的有序度, 从而使结晶度有所降低。标志结晶度的主衍射峰 的强度并没有降低太多,主要是在表示无序态的 漫反射带发生了改变,2 为29。近乎消失,形成了 在2 为22。~29。大的衍射峰,这有利于纺丝 成形。 

图2 H-PAN和CO.PAN试样的XRD曲线 Fig.2 XRD spectra of H—PAN and CO—PAN samples 1一co—PAN:2一H—PAN 

2.3热性能分析 由图3可以看出,H—PAN的TG曲线可以分 为3个失重阶段,320℃之前是缓慢的失重过程, 320—400℃的失重加快,400℃之后的失重略有 放慢。从整个TG曲线上可以看到,试样是一直 处于快速失重状态的,这是由H—PAN本身特性所 决定的,由于均聚物在氮气氛围中无法齐聚成环, 高温时碳链断裂分解加剧,显然无法满足碳收率 的要求;对于CO—PAN的TG曲线,其失重分为3 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室温到260℃的缓慢失重, 主要是由于水分子等小分子的挥发以及部分环化 脱除的小分子造成的,从300~480℃的快速失 重,这部分主要是由于链的分解所造成的失重,而 在480℃之后几乎很少失重,最终CO.PAN试样的 残留率约为45.0%。同时从CO.PAN的DTG曲 线上可以看到,在228 o【=附近有一个快速失重,此 时主要是聚合体出现了环化反应,444℃的快速 失重是碳链的分解温度。与H—PAN的TG—DTG 合成纤维工业 2010年第33卷 曲线相比较,CO-PAN中引人了酰胺基之后,促进 聚合体在受热过程中成环,从而提高了聚合体的 稳定性以及最终的残留率,降低了成环的起始 温度。 

褂 姑 

嘲 

褂 嵌 

咖 

温度/℃ b.co-PAN 

图3 H-PAN和CO—PAN试样的TG—DTG曲线 Fig.3 TG—DTG curves of H—PAN and CO-PAN samples 

二、 ’ ’重 

● i 一 镁 

1}壬{] 

=、 = 董 

● ∞ 

i 

一 婚 

士K 

2.4 CO-PAN纳米纤维的表观形貌 由图4可见,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随着CO— PAN浓度的升高,CO.PAN纳米纤维直径先增大, 后减小。在CO—PAN质量分数为3%,4%时,纤维 的直径较细,表面光滑、均匀;当CO-PAN质量分 数为5%时,纤维表面依然光滑,但是平均直径已 经超过1 000 nm;但当co—PAN质量分数为6% 时,纤维平均直径降低。纤维直径的分布与张锡 玮 的研究结论相类似,即纤维的直径随着浓度 的升高先变粗,达到一个拐点后,直径变细。 

■● 一■ 图4不l司原液浓度的CO-PAN纳米纤维的SEM照片 Fig.4 SEM images of CO—PAN nanofibers with diferent spinning dope concentration 

2.5 CO-PAN纳米纤维的热处理 由图5可看出,通过将CO—PAN纳米纤维在不 同温度下进行热处理,CO—PAN纳米纤维毡表面由 粗糙变得逐渐光滑,纤维的直径由粗到细再略有 增大,纳米纤维毡的颜色由白色逐渐发黄到最终 变黑。这是因为纤维在受热的时候发生了分解, 放出氨气等小分子,从而使得纤维的颜色发生改 变。在180 oC处理后,纤维的直径和未处理的相 比明显变细,纤维之间出现了交联的趋势;在温度 达到210℃的时候,纤维之间出现了明显的交联, 这是因为在热处理过程中,除了发生PAN分子内 环化,还发生了分子问的环化,CO.PAN纳米纤维 毡由最初的相互独立的单丝变成丝条之间的相互 交联。宏观上的纤维的交联是微观上分子链之间 环化的直接体现。AM的引入改变了分子间以及 分子内的作用力,酰胺基参与了PAN分子链的成 环作用,使得原有的均聚物环化机理改变,促进了 CO—PAN分子链的环化。 

■■■■■ 

a.未处理 图5不同热处理温度的CO—PAN纳米纤维的SEM照片 Fig.5 SEM images of CO—PAN nanofibers at different heating temperature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