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设“清水、活水”城市
行动方案
扬州市城乡建设局
二0一一年十月
2 建设“清水、活水”城市行动方案
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第 71 号令《江苏省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结合我市治污工作的实际,经研究决定从2011年开始,利用3的时间,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河道整治为突破口,在全市开展“清洁水源、活化水系、生态修复”三年整治行动(简称“清水、活水”行动),对扬州市主城区23条河道全面实施“截污进网、河道整治、引水活水、控制面源、生态修复、科学监管”六位一体的水环境改善工作,力争到2013年,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逐年改善内河水质,为加快打造“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奠定坚实的环境基础保障。具体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严格、精细、长效”城市管理八字方针为指导,以建设排水达标小区、工厂为手段,发扬攻坚克难精神,用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对扬州市排水管网的正本清源,实现源头排水用户、小区排水、市政排水管网的雨污分流,有效解决排水系统现状存在的雨污混流、雨污合流、错接乱排问题,截断直接排放河流的城市污水,彻底消除劣五类水体;通过截污、清淤、搞活水系和生态、工程等措施,恢复河道自净功能,彻底改善城市水环境;实现河道“流畅、水清、岸绿、秀美、宜居、繁荣”的总目标。
二、工作目标
对主城区内流域性河道以及区域性骨干河道进行重点整治,对区域内一般内河进行水系沟通、疏浚和生态治理,三年内(2011~2014年 )完成主城区内20条河道清淤整治和生态治理,其它河道五---十年整治完成,到2013年底污水厂集中处理率要达到80%以上,管网覆盖率95%以上,老城区雨污合流由35%缩减到20%, 在遏制面源和消除内源污染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现有水利设施的作用,通过补水活水、生态治理等工程和生态措施来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使城市85%内河道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五类水质标准,基本满足景观水质要求; 2020年底污水厂集中处理率为90%以上,管网覆盖率100%,雨污合流进一步缩减到只占污水总量的10%,通过加大面源污染监控力度和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及河道生态修3 复,恢复河道生态景观,城市内河全面达到水域功能标准。
三、工作思路
“清水、活水”行动由各区(管委会)政府和市各有关部门、排水设施运营管理单位分工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彻底排查河道淤积、排污口及从排水户到雨污水排放口的排水管网的问题,精梳细理,不留盲点,排查一片,公布一批污染源整改名单;通过执法整改和工程措施双管齐下,彻底纠正雨污水错接乱排和促使雨污分流,全面建设排水达标小区;通过严格实行排水许可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有条件的小区、工厂在开展“碧水清源”行动时要和雨水调蓄利用相结合;“清水、活水”行动要与建设数字化城管结合起来,利用城管网络化管理资源加强城市排水管理;“清水、活水”行动要和老小区综合整治结合起来;“清水、活水”行动要和河道清淤整治结合起来。要达到辖区内“清水、活水、秀水、岸绿、通航(游船)”的现代城市水系的目标。
(一)截污进网
1.执法整改排水用户污水错接乱排。
各区(管委会)建设局需尽快成立排水专职管理部门,负责辖区内的河道、管网、泵站等排水设施的运行养护和入网排污户的监管工作。
上述工作要求在2012年4月底以前全部完成。
2.改造完善小区(片区)、工厂排水管网。
(1)住宅区排水管网改造完善任务。总体上要求2013年以前基本完成。
此项工作由各辖区(管委会)建设局组织实施,市排水处加强指导。
(2)大型独立管理片区排水管网改造完善任务。
广陵新城、邗江开发区、江阳工业园、物流园、蜀岗风景区、食品工业园等独立管理片区的管理单位应按照排水维护服务标准,开展片区排水正本清源及排水管道改造完善,建立片区排水管理长效机制。
此项工作各独立片区管理单位负责,2012年4月底以前全部完成。
3.梳理完善市政排水管网系统。
由市城乡建设局牵头,市规划局,各区(管委会、园区)建设、规划局配合,2011年底前完成扬州市排水规划的修编工作,形成符合现状及未来规划发展要求的排水管网、泵站详细规划,为扬州市的城市排水管网改造完善工程的实施提4 供指导。
由市城乡建设局、城控集团(公司)、各区政府、管委会负责,在2013年底前完成主城区范围内的排水管网系统改造完善工作。
(二)河道整治
河道水质不达标,其中底泥内源污染是主要原因之一,我市古运河及城市内河均由闸门控制,水流基本处于静止状态,流动性很小,有不同程度的淤积,部分河段淤积严重。因此对淤积厚度达到15厘米以上的河道,需进行全面清淤整治,并建立长效清淤管理机制。
2012年五月底建成区力争完成30%河道的清淤,2013年五月底再完成40%河道的清淤,2014年五月底力争使建成区所有河道得到清淤,并于2015年开始对建成区河道实现长效清淤,清淤周期5-8年。
此项工作按“河长制”管理规定除市直管河道由城乡建设局负责外,其余属地负责。
(三)引水活水
1.由市城乡建设局新建官河引水泵站4m3/s(可利用原扬州电厂的泵站),新开官河至保障湖,解决老城区补水不足的问题。
2.由市水利局负责研究从槐泗河或利用老乌塔沟5m3/s引水泵站,通过沿山河解决西部新城西区、邗江、开发区生态补水问题。(长江枯水季节从瓜州站或从大寨河引长江水经仪扬河至老乌塔沟,利用老乌塔沟泵站提升至沿山河,为明月湖、赵家支沟、新城河提供新鲜水源,改善西部河道水质,再通过施桥支港河退水入京杭运河施桥闸下游。)
3.由市城乡建设局新建5m3/s曲江引水泵站解决东部引水问题。
4.由市水利局负责对杨庙、姚湾等西北坑塘水库进行扩容改造,拦蓄山洪,争取多蓄天然水源,补充沿山河、新城河、赵家支沟的活水水源。
2013年7月全部完成上述任务。 5 (四)控制面源
1、整治污水溢流口,对偏小的截流管进行改造。
2.城中村排水管网改造完善任务。
此项工作由各辖区(管委会)政府组织实施,市排水处加强指导。
2011年各辖区(管委会)要分别启动3个以上城中村的排水管网改造工作,2013年全部完成。
3. 初期雨水处置利用及农业面源污染控制
各辖区(管委会)要每年分别启动一批污染较为严重的雨水口进行改造工作,对乡镇面源污染要研究专门方案,每年启动一批面源污染控制项目,以上工作力争2015年底全部完成。
(五)生态修复
主要任务有:
1.编制水生态控制性规划与水生态修复规划
2.市区未达标河道率先进行生态治理消除劣五类水体
3.逐年对全市河道进行生态治理,恢复生态功能,达到水域功能标准。
以上第一项任务由环保局负责,在2012上半年完成,并报政府批准;第二、三项任务由市城乡建设局、各区政府、管委会负责,在2013年底前完成市区范围内的河道生态治理,2020年前完成全部河道的生态治理。
(六)科学监管
1.强化排水管理工作。
2.开展排水达标小区创建活动。。
为促进排水达标小区的建设,由市城乡建设局会同广陵区政府利用2011年老小区整治的任务立即启动试点工作,为排水达标小区提供示范。2012年完成25%小区的达标创建工作,2013年九月底达标小区要达到 60%.
3.加强河道管理工作
河道管理工作任务艰巨,内容复杂,专业化要求高,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6 程。为实现河道“流畅、水清、岸绿、景美、宜居、繁荣”的总目标,扬州市河道管理工作必须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养护、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 要树立“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人水和谐”的管理理念,并从“提高水质量、确保水安全、改善水景观、管好水资源、加强信息化”等五方面开展工作,全面推进市区城市河道长效管理。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的法规政策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城市排水许可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在新的河道管理理念指导下,建立以《扬州市市区城市河道管理条例》为核心的扬州市市区城市河道管理法规政策体系,并不断完善发展,为市区城市河道长效管理提供法律政策依据,确保“有章理事”。
1、法规政策体系
《扬州市市区城市河道管理办法》
《扬州市市区城市河道水质管理细则》
《扬州市市区城市河道安全管理细则》
《扬州市市区城市河道接收管理细则》
《扬州市市区城市河道长效管理考核细则》
2、规范标准体系及预案
《扬州市市区城市河道应急事件处置预案》
《扬州市市区城市河道管养设施设置标准》
《扬州市市区城市河道养护技术规程》
《扬州市市区城市河道养护运行综合定额》
《扬州市市区城市河道养护企业准入规定》
《扬州市市区城市河道养护考核标准及细则》
(二)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清水、活水”行动是我市梳理行动从地上转到地下的一场攻坚战,情况更加复杂、涉及面更广,是我市建设精致城市必须攻克的一道难关。各区(管委会)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真抓实干,做7 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经费到位,工作到位。“清水、活水”行动由市综合整治办公室负责总指挥、总协调和总监督,成立“清水、活水”专项行动办公室(设在市城乡建设局)负责具体组织工作;各区(管委会)政府也要分别成立本辖区开展“清水、活水”行动的机构。市规划、房产、水利、环保、城管、工商、交通、卫生、教育等部门按各自职能开展工作,并指派一名处级干部作为“清水、活水”行动的联络员,加强沟通协调和综合执法。
(三)确保资金到位,保障工作开展。
“清水、活水”行动是对我市多年积累的排水管网问题的一次彻底清理,工作量大、工程项目多,涉及的资金投入量很大,既有政府投资,也有企业出资,经费能否及时到位是“清水、活水”行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为保障“清水、活水”行动的开展,要多渠道进行融资,市发改委要有专人负责向国家、省申请污水处理管网配套资金、水利部门也要向水利部争取河道整治资金的国家投入,市、区财政部门每年要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清水、活水”行动,“清水、活水”行动办公室要开展污染源调查、方案制定、专题研究、宣传报道、奖励等工作,任务承办各部门将开展“清水、活水”行动的工作经费列入本单位年度部门预算安排(今年的工作由市、区财政部门安排专项经费);“清水、活水”行动涉及的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资金,由项目建设单位按年度分别编制项目计划表交“清水、活水”行动办公室汇总报市综合整治指挥部批准后,由市、区投资主管部门按照程序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下达投资计划;相关部门、企业要确保各项管网改造完善工程资金到位,保证按期完成任务。
(四)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清水、活水”行动各项任务的牵头单位要按照方案和责任分工要求,由行政一把手负责,制定周密计划和工作方案,明确各个工作环节的具体进度要求和责任人,做到任务细化,责任具体,一级抓一级,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在“清水、活水”行动中的动作缓慢、推诿、未按期完成任务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追究责任,确保全面、按时完成好各项整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