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武术与武术馆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武术与武术馆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 中国武术及武术馆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武术伴随着中华文明走过几千年风雨历程,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产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风

格的运动项目。 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是一项内涵丰富、形式多样, 具有独立体系和多种社会功能的运动项目。中国武术也是东方文化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武术是以踢打摔拿四技为主要内

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巨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它体现为中华民族对攻防技击技术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等民族文化特点。 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 中国武术始终是围

绕 " 武" 的价值和规律发展的, 它是一门特殊的技能和技艺, 这也是它能在历史长河中屡经厄运而不断发展的生命活力所在。

中国武术对于人类的最大的贡献是它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儒道、佛家学说的精髓, 突破了搏击中力量决定胜负的传统观念, 突破了主要由四肢作为攻击手段极限的搏击术, 蕴涵着一种东方古典的礼仪道德和修养,是一种阳刚阴柔完美结合的美学理念, 它体现了一种武学中完美的艺术性, 它从一个更高的境界上符合奥林匹克 “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 传统武术以技击为立身之本,他们的魅力决不局限

于赛场之上,传统的武德要求习武者在生活中谦谦如君子, 上场如猛虎,相交无小人,尊师重道,对为师者提出了极高的道德要求,反过来也成为一种群体的道德约束。在今天提倡的“和谐社会”中更显其存在的价值。 --

-- 武术既然是一项有价值的体育项目, 当然就应该大力推动它的发 展繁荣。而目前传统武术是一种什么状态呢 ?能不能称得上发展繁荣 呢? 传统武术要求人精确地控制、把握自己的每块肌肉、每寸筋骨, 一般人练武,至少要花上 5 年才稍有水准,要悟出点道理恐怕得 10 年。现在,不少人一个月也难得专门抽时间运动,没有成效,自然也 没有学下去的信心。 受到现代体育运动的冲击, 练武的艰辛更难以让 人接受。目前以武术为生不容易, 拳会人士大多从事与武术无关的工 作,只在业余时间收徒教学。学武的人更以业余爱好者为主。师傅业 余,徒弟业余,传承的武艺水准不免要打折扣,武艺也很难往高、精 方面发展。以前人们学武术一防身二健体, 现在习武防身的功能已经 变得很弱。上个世纪 80 年代武术一度成为体育课的常设项目,现阶 段武术功能不明确,影响各种群体对它的接受力 。

传统武术正处在失传或正被失传的边缘, 连生存的前提都受到了挑战,更遑论发展繁荣了。 这种观点可能过激了一些,事实上也不完全符合具体情况,但传统武术处境困窘,距离发展繁荣甚远,都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武术目前至少有三种不同评判标准的比赛 : 第一,专业运动队。为了把武术推入奥运正式比赛,在全运会以及国际正式比赛上推出自选套路竞赛项目。 它割断了武术的技击和另 --

-- 外的价值取向: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割断了武术的群众基础,而追求服装艳丽、动作高难、音乐震撼,其价值取向在戏剧、舞蹈、体操已有完美的演绎, 是一种价值取向的重复和模仿, 这条路线已经由唐代公孙大娘到中国戏剧完成过一个极高水准的循环。

武术套路竞赛以表演代替技击, 表演形式艺术化。 艺术品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必须以视觉的冲击才能感染观众, 它必须适应艺术品籍于存在的客观规律, 那就是不断地出新。 仅仅几套规定的竞赛套路是远远不够的。

第二,散打,体育主管部门意识到套路竞赛的不足,推出了竞技散打。但散打不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 竞赛规则等都接近于西方的拳击和其他外国搏击项目, 没有树立一个明确区别于西方搏击的特征性的形象符号,放弃了中国武术赖以生存的传统文化因素, 拳套也限制了抓拿打掷等技法的发挥。

以上两个项目都体现出了要把武术推向奥运会的良好动机, 但违背武术本身发展规律的主观性范例。

第三,群众业余传统武术体育项目, 主管部门把所有传统武术项目统统归之于“群众业余体育运动项目” 。一次冠以各种名目的“国际武术比赛”,上千块金牌已经司空见惯。 没有观众就没有票房收入,比赛靠赞助,赞助商看中的是人气, 各级组织又靠什么来吸引人员参加呢?想不出还有什么资源来维持这样的运转,消耗的却是祖先留下来的武术的无形资产。 这说明单纯靠市场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武术传承和发展的问题。 --

-- “雅典奥运会后, 国际奥委会公布了奥运会备选项目的第一轮投 票结果,空手道以 49%得票率力压壁球、高尔夫球,排在所有候选 项目的第一位。太极拳练习人数 “世界第一” 却不能得到相应的认可, 这说明普及的健身性的武术在现代体育竞技舞台上的局限性。 ” 第四,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 。《武林大会》以传统武术技击为 表现形式,使武术的审美选择发挥到无限, 首先传统武术技击结果的 不确定性表现在招式的丰富性,多变性,任何招式的不可预知性。其 二,没有一场武术比赛是固定的同一个对手, 这已经决定了每一场比 赛都是一场并非人为安排的新的演绎。 其三,传统武术的流派独特的 地域性特点,它们因其产生武术的客观存在的独特性而决定武术技击 的独特性,每一种技击术相对于另一种技击术都存在新奇性, 这本身 就是另一个看点。 另外武林争霸、 华山论剑从来就是作为传统武术的 传奇。这是一个具有无限价值的宝库。武术比赛中发掘它的价值。

但《武林大会》也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它需要脱离娱乐性节目的窠臼与体育正式竞赛相衔接。解决体育竞赛的大空间、全过程、全接触和电视节目时空限制的矛盾,真正做到无剪辑,无演绎。它同样不能靠一己之力解决传统武术的所有问题。 要把传统武术技击比赛推上正式比赛还有赖于各方同心协作,全力配合,这是问题的真正症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不能不走。

中国武术发展战略前瞻 : --

-- 攻防技击乃中国武术的本质或灵魂, 套路的编排应以攻防动作为基本特征,以各种搏击技巧、手法或招数为内容去串编,套路是散手技术的基础,如果撇开套路基本功不练,一味只习蛮力,练散打,犹如空中楼阁。在散手运动中,也并非只有拳打脚踢,象少林拳中的童子拜佛、八卦掌中的白蛇吐信、 太极拳中的手挥琵琶等翟烩些技法一旦在格斗中使用得当, 其攻击威力和效果远在拳脚之上, 所以练套路者,应该加强格斗技术的实战练习;练散手者,多进行套路演练,套

路和散手二者要互相渗透交融在一起; 只有这样,中国武术的本质特征才能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 才能使现代这个中国武术不负 "功夫 " 之称。

传统中国武术要在市场上找原本属于自己的地位, 不能将热市的希望寄托在神奇得脱离现实的武侠影视刺激上, 也不要真实狂想中国武术与“洋拳”面对面的街头械斗一较高下。 技艺上的东西各有短长,而弘扬深厚的文化内涵恐怕才是中国武术制胜市场的“葵花宝典” ,达到无招胜有招的至高境界。 拥有几千年历史文化的中国武术, 是中国的国粹, 也更是世界搏

击运动的根源。然而在我们中国学习武术的人口不足 5%,在他国的练习者是可想而知的。 作为中国的国粹都不能在中国普及, 不能让中国人更多的更深的了解,又怎么谈什么“弘扬武术,走向世界” 。

韩国人在本国就把他们的国技普及做的很好。 跆拳道不仅是在校的学生的必修课,做以强身健体,用跆拳道的精神武装自己。而且每个现役军人也必须练习跆拳道做以提高身体素质与格斗技能 (在韩国 --

-- 每个男子年满 18 周岁都必须服兵役) 。也就是说, 韩国的每个男子都练习或长期练习跆拳道, 普及率几乎接近 50%。从这里就完全可以看出跆拳道在韩国的普及程度。 韩国人也许在一千多年前学的是中国的东西,但是现在我们要学习他们的东西,其实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既然是“礼仪之邦”那就应该要做到“不耻下问”充分发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嘛。

在全国范围内, 体育总局联合教育部在大,中,小学校开设中国武术基础课程,这样不仅学生学了,家长也一样跟着了解了。 (武德必须贯穿始终,是重中之重)让人们了解什么是中国武术,什么是中国武术的精髓。 只有让所有的国人了解中国武术, 才有可能把中国武术推向全球。

更重要的是,中国武术需要更细的考级、评段制度。跆拳道一个 月就可以升一级,而武术呢?需要几年或者更久 (一是有年龄的限制, 二是需要一定的运动成绩) 这对进行业余训练的中国武术爱好者简直 就是梦想。跆拳道用各种不同颜色腰带来区分等级, 让学生可以找到 成就感与自信。 中国武术应该也设置一些比较容易通过的级别, 这样 就会使更多的人走进武术课堂。 应该像跆拳道一样浅入深出, 在不断 的在晋升中感受快乐、 自信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其实做为青少年爱 好者学习武术技术都是次要的, 关键的是在技术学习过程中感悟做人 的道理以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品质,也就是中国武术的立根之本

武术要发展离不开武校,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自 --

-- 80 年代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推动武术发展的重要力量,全国各地武术馆校的建设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 全国各地武术馆校的兴起,不仅为武术运动的继承与发展带来了活力, 而且对武术运动的普及与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武术馆校规模空前的发展之

后,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急待解决和值得研究的问题, 如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体制等。

目前武术学校的现状是 :中国武术学校发展当前进入了依法办

学、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的新时期 .其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其一 ,好的方面 .一部分质量优、管理水平高、社会信誉好 ,有特色和适应市场发展方向的武校将会迅速扩张 ;一部分质量不高 ,效益不好的武校将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 ;武校教育的管理将进一步迈向规范化、科学化、法

治化的轨道 ,武校在教师聘任、招生等也将更多地按照市场的规律和教育规律运作 ,与此同时 ,武校也将在畅通升学渠道、提升教育品质 ,

缓和升学矛盾等方面大有可为 .其二 ,坏的方面 :武校办学条件硬件配套设施方面 ,自建校舍的比例较小 ,多为自建和租用结合 ,硬件配套设施不齐全 ,教室、宿舍的设施简陋、训练器材不完善、场地条件差 ;武校办学条件软件方面 :自主创新型的管理模式尚未形成 ,内部机构的设置简单而不是精简 ,武术学校普遍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的现象 ,在部分学校 ,虽然制定了管理制度 ,但并没有照章执行 ,"重武轻文 "的现象较为严重 ,武述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等 . 目前影响武术学校发展因素是 :一是政策环境方面 (包括有利因素 和不利因素 ),其中有利因素是一系列适用于武术学校、习武场的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