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腺淋巴瘤
腺淋巴瘤(Warthin tumor)又称乳头状淋巴囊腺瘤、Warthin瘤,是仅次
于多形性腺瘤而居第2位的腮腺良性肿瘤。 男女发病率为5:1。 发病年龄在
45-75岁,平均55岁。近年的研究认为本病与免疫功能减退、吸烟及EB病毒感
染有关。约12%的病例可双侧发生,并有上升趋势。肿块可有消长史,是Warthin
瘤的突出临床特点之一。好发于腮腺浅叶、后下极,生长缓慢,瘤体一般较小,
直径很少超过3cm,少数可达6cm。虽有良性组织学形态,但具有多中心生长的
特点。多数学者认为此瘤的组织发生来源于腺体内淋巴结或残存于邻近淋巴结构
内的异位涎腺组织。肿块外被覆有较薄的包膜,有时包膜不完整。瘤内有大小不
等囊腔,少数为实性。囊腔含粘液、胶冻样物或与干酪样坏死相似物质,可有乳
头状突起。瘤内有上皮构成腺管和囊腔壁;淋巴成分极为丰富,并伴有淋巴滤泡。
临床表现上,腺淋巴瘤患者常以无痛性涎腺肿块来就诊,偶有轻度疼痛者考
虑伴有炎症或肿物过大引起。腺淋巴瘤病程较长,生长相对缓慢,直径多在
3cm~5cm,很少超过5cm。肿物活动度良好,当肿物过大时,因活动范围受限,
可以活动不良,术中可以看到肿物包膜薄而完整。
声像图上,B超虽然是形态学诊断,但其声像图基础是来源于病理组织结构
的特点,腺淋巴瘤由腺体及囊性结构组成,内有粘液或胶冻样物,有的囊内还可
见类似干酪坏死物质,故在声像图上可表现为欠均匀或不均匀分布。超声上肿块
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圆形、卵圆形肿块,少数呈分叶状,边界清晰,包膜回声薄
且多完整。内部回声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实性,内部回声极低,欠均匀或不
均匀分布,可见强回声带呈“网格状”分布,而后方回声大多增强,还有一种为
囊实性肿块其内可见分隔,可以呈均匀细小的分隔,也可以呈大小不一的分隔,
分隔区内可以是无回声,也可以是少许实性部分。CDFI通常血流丰富,阻力指
数通常为高速低阻,可显示一根或多根血管伸进瘤内呈树枝状分布,当腺淋巴瘤
为混合性肿块时,血流仅在实性部分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