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医学生,“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医学科学赋予的神圣使命,不断提高临
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是医学生应有的不懈追求。学生应具备“实事求是,循序渐进,
敢于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医学生积极参与临床科研工作的关键,也是
与时俱进和不断开拓进取的要素。
创新教育是通过有目的、有系统的创新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
养创新品质,开发创新思维,初步掌握创新技能技法,从而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
新型教育。21世纪是知识创新的世纪,当前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成为推动社会发
展最活跃的因素。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民族进步的灵魂,
国家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进取、开拓和创新是整个国家和民族发展对社会的要
求,也是社会发展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唯有具有这样的素质,个人才能适应时
代,国家才能加快发展,因此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目前高等院校的
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科学,医学人才面对的是基
本的社会和人群,医学院校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为医学
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实践型医学人才。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
应该注意几方面的问题:
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创新已成为当今这个时代的标志和潮流,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
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人才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其创新意识和创新
能力的高低。21世纪的人才必须有开拓进取精神,必须具有立足于本职工作基础
上的创造思维与创造力。高等医学教育作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体系的基础,其
责任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医疗人才,将创新意识和创新
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医学院校教育的全过程,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
要。面对新的医疗发展需求,我们应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模式,培养新世纪医
学生的进取性和创新精神以适应新时期社会的发展要求。
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认为,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前医
学高等学校对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能把医学生
培养成充满探索精神和改革精神、而且有强大创造能力的人才。应该充分发挥学
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充分挖掘学生的
潜能,构建以带教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在教给医学生基本知
识和基本理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好的思维方式,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着力培养出会学习、善思维、勤探索、能创造的创新型医学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生动
有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发挥
学生的特长,因势利导地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创造潜力。要为学生创造更好的
自学条件,为学生留出更多独立思考和进行创新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实验课不仅
是课堂理论教学的附属和验证,更应该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平台。老师应
该尽可能组织学有余力,又有兴趣的本科生参与教师或研究生的课题,鼓励他们
参与各种科技活动,并结合课程学习对某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撰写科研论文。
要经常召开学术会和讨论会,让学生有机会进行交流,还要组织学生建立课外科
研小组,加强科研能力训练。课外科研小组的活动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学生在科
研小组活动中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自身的动手能力
和创新能力。通过科研小组的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多的接触到目前先进的医学技术
或者医学实验思想。在科研实验中学生也可以自行的去通过不同的实验去解决自
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可以不断的验证自己的各种想法或者疑问。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是医科大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是大学生素质构成的核心,是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创造
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目前我们医学高等教育薄弱环节
正是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存在的误区是认为医学仍
然是“死记硬背”的学科,应试教育目前仍在医学高等教育占据主流,把医科大学
学生训练成为机械的、被动的答题机器,变成缺乏独立思维能力、没有创新精神
和创新能力的庸才。虽然我国培养的医学生基础理论和基本训练较好,但创新精
神和创造能力不足,缺乏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在现在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情况下,医学教育也应该跟上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目前不断的发现各种位置的疾
病和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疑难杂症,我们不能用传统的医学方法解决,就应该开创
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思想。所以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在必行。这是在大时代的
推动下必行的教育方式。在那种旧的教育体制下,很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的人才不能脱颖而生,人才的发展失去其个性特征,使医学高等教育失去了新的
活力。
课堂教学模式是创新型科研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要营造一种有利于创新科研
人才培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与中心。在美国福特基金
会召开的“21世纪理想大学模式”研讨会上,专家认为理想的大学生不应整日
坐在教室里研读前人的教科书,老师只管讲授和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应彻底改变。
要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让学生从事类似于科学家发现真理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
学习、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由美
国神经病学教授Bo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
医学院根据构建主义理论创立的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
学习为主,因而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欧美及澳
洲等国80%以上的医学院采用这一模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PBL教学是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解决
问题能力相结合,目前很多医学院校的相关医学课程都开展了主题教学模式,其
实施过程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查获信息-小组讨论-学生再提出问题-最终
获得大家认可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要站在科学的最前沿,这样才能把国内外前
沿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掌握最新的学术信息与科研方法。PBL教学法能引
起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或方法,可以不断增强学生的
洞察力、想象力、预见力和创造力,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明确不同专业特点 优化现有课程结构
目前,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
方案、计划、要求等都不尽相同。在如今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注意
将重点放在不同专业的不同特色专业学习。虽然全面发展是重要的发展要求,但
是作为医学生的教育更重要的在夯实的基础之上培养其具有专业特色的专业技术
等等。所以在培养目标上要明确体现创新教育的理念。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
突出创新教育,构建整体优化的综合化医学课程体系,并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
明确本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学科结构以及与培养模式密切相关的教
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法和教学运行机制。针对不同专业特点,组织重新修
订培养方案、课程大纲,对现有的学生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在实验课程中注重培
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在临床实践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还可以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有利于培养创造能力的选修课程,为学生的创新
思维培养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