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羊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点及其防治措施

羊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点及其防治措施

羊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点及其防治措施 
秦泽民(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745700) 
摘要:羊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茵引起的羊的长期发热、多 
汗、流产、睾丸炎、腱鞘炎、关节炎及肝脾肿大等症状的总 
称,本文通过研究羊布鲁氏病的形态、结构以及病理变化, 
分析了流行的特点、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特点:防治措施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又称地中海弛张热,波浪热或 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其主 要侵害生殖系统,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流产、睾丸 炎、腱鞘炎、关节炎及肝脾肿大等,能引起人和多种动物的 急性和慢急性疾病,且该病进入慢性期可能引发多种器官和 系统损害。 近年来,布鲁氏菌病在全国各地分布广泛,而且有关布 鲁氏菌病危害的报道日益增多,在许多国家有较高的发病 率,并且在疫区与人类传染病密切相关,已作为重要的人兽 共患病而引起广泛的重视。 1病原特征 布鲁氏菌病有7个种,即马耳他布鲁氏菌、流产布鲁氏 菌、猪布鲁氏菌、绵羊布鲁氏菌、狗布鲁氏菌、驯鹿布鲁氏菌 和林鼠布鲁氏菌。习惯上称马耳他布鲁氏菌为羊布鲁氏菌。 布鲁氏菌属细菌各型在形态上没有明显的区别,都是细 小的球杆菌,单个排列,无鞭毛,不能运动,不形成芽孢和 荚膜,革兰氏染色为阴性,属需氧及兼性厌氧菌。 布鲁氏菌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在干燥的土壤中可存活 37d,在冷暗处和胎儿体内可存活6个月。但是对光、高温、 腐败、发酵和一般消毒剂抵抗力不强。 
2流行病学 
布鲁氏菌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羊及带菌羊.最危险的是 
受感染的妊娠母羊,受感染羊在流产和分娩时将大量布鲁氏 
菌随着胎儿、胎水和胎衣排出。流产后的阴道分泌物以及乳 
汁中都含有布鲁氏菌。布鲁氏菌感染的睾丸炎病例的精液中 
也含有布鲁氏菌,此外布鲁氏菌问或随尿排出。 
羊布鲁氏菌病主要通过采食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经消 
化道感染,或者是经皮肤、黏膜、呼吸道以及生殖道(交 
配)也能感染。母羊较公羊易感性高,主要表现为公羊附睾 
炎、睾丸炎,怀孕母羊流产,甚至胎盘坏死,严重时流产率 
可达到半数以上。与病羊接触、加工病羊肉而不注意消毒的 
人也易感本病,并且此病不分性别年龄,一年四季均可发 
生,一般不由人传染人,牧 人的感染率要高于农区,患者 
有明显的职业特征。 
3临床症状 
羊布鲁氏菌病的潜伏期很不一致.短的两周,长的可达 

作者简介:秦泽民(1990一),男,大学本科,甘肃省庆阳市环县人,助理兽医师。 

溴氰菊酯成分的杀虫药,可喷雾圈舍、猪体、尤其是缝隙。 
5预防 
搞好猪舍及环境卫生,保持舍内环境清洁、干燥、通 风,定期驱虫、消毒。经常观察猪群有无磨蹭皮肤、掉毛等 现象。发现可疑猪只及时诊断治疗处理。 猪舍墙壁、地面、用栏、用具、饲喂工具等,应经常用 杀虫药物喷洒。地面、墙、栏杆也可使用火焰消毒。 进猪时.应隔离观察30d无异常后驱虫.再混群饲 养[31。猪场饲养人员,要注意消毒,以免通过手、衣服和用 具散布病原。 仔猪断奶后,生长肥育猪转栏前,后备母猪转人种猪舍 或配种前应驱虫,种猪必须每年至少2次驱虫。 生产者要充分认识猪疥螨病的流行特点、临床表现和防 治方法,控制本病的发生和流行,以免造成本不应该发生的 
损失。 

参考文献: 
…1林义明,曹礼静,等.猪病防治-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10:59—60 
[2】刘祖才,任仕伟,陈仕猛,等.猪疥螨病的防治 养殖与饲料, 
2010(8):21—22. 
[3]边连全养猪I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322—324. 
半年。怀孕母畜流产是本病主要的但不是必然的症状,流产 
可发生在怀孕的任何时候.但主要发生在后期的3—4个月。 
流产前,食欲减退,口渴,精神沉郁,阴道流出黄色黏液 
等。其他症状可能还有乳房炎、支气管炎、关节炎及滑液囊 
炎而引起跛行。公畜有时出现关节炎,或者发生急性、慢性 睾丸炎和附睾炎。 4病理变化 除患病器官外,其他器官无肉眼变化。剖检常见的病变 是胎衣部分或全部呈黄色胶冻样浸润,有些部位覆有纤维蛋 白絮片和脓液,有的有出血点。流产胎儿主要为败血症病 变.浆膜和黏膜有出血点和出血斑,皮下和肌肉问发生浆液 性浸润,淋巴结、脾脏和肝脏有程度不等的肿胀,有的有炎 性坏死灶。公羊可发生化脓性、坏死性睾丸炎和附睾炎,睾 丸先肿大后期萎缩。 5检疫要点 5.1细菌学诊断 在畜群中如发现有疑似病例,可采取流产的胎衣、绒毛 膜的水肿部、胎儿胃内容物或者有病变的肝、睥组织作抹 片。用下述染色法染色镜检:涂片自然干燥后,通过火焰固 定。滴加2%的沙黄水溶液与标本上,在酒精灯火焰上加温 至产生小气泡为度,水洗后再用碱性美蓝溶液复染0.5~ lmin,水洗,干燥后镜检。布鲁氏菌为红色,其他菌为蓝 色,极易区别。 5.2血清学诊断 布鲁氏菌病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比较多,以试管凝集实验 和虎红平板实验最为常用。怀疑病畜或需要检疫的畜群,每 头采学3 5ml,析出 清,做试管凝集实验和虎红平板实验。 5.2.1虎红平板凝集实验 严格按照GB/T1864(一2002标准中虎红平板凝聚试验步 骤进行操作,按要求设戥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取洁净的玻 璃板置于高压蒸汽灭菌锅中灭菌后,用移液器分别吸取待检 血清30ul和虎红平板凝聚抗原30ul充分}昆合均匀进行结果 判定.待检血清在室温条件下4min内出现明显的凝集现象 者视为阳性(+),反之判为阴性(一)。 5.2.2试管凝集实验 严格按照GB/T18646—2002标准中试管凝聚试验步骤进 行操作,按要求设置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和抗原对照,首先 将待检血清进行稀释,稀释度分别为1:25、1:50、1:100 和1:200,配置比浊管,将全部比浊管、对照管和试验试管 全部放入37 ̄C的恒温箱中保存24h,取出后进行观察并判断 结果.根据是否出现凝聚反应和凝聚反应的强度进行判断, 参照比浊管,按各试管上层液体清亮度判读:如果有25%以 上出现凝固即可判断试验结果为阳性,其中++++菌体完全凝 集,100%下沉,上层液体100%清亮;+++菌体几乎完全凝 钢 疫病防治 集,上层液体75%清亮;++菌体凝集显著,液体50%清亮; +凝集物有沉淀,液体25%清亮;一凝集物无沉淀,液体均匀 浑浊 6综合防治 由于布鲁氏菌病是人畜共患的疾病,为防止人的感染和 
保证畜牧业的发展,根本的措施是尽快的控制和消灭家畜间 
的布病。 
6.1无病区的预防 
应当着重体现“预防为主”的原则,坚持自繁自育,平 
时要加强饲养管理和搞好卫生,坚持自繁自养,必须引进家 
畜时,应从无病地区购买,凡引进家畜,均应在严格隔离的 
条件下,在动物疫控中心进行检疫,确认健康者方可人群, 
加强预防性消毒和杀鼠灭虫工作,消毒可用1~2%烧碱溶液 
及含有有效氯2—2.5%的漂白粉溶液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定期进行免疫接种。 
6.2疫区的预防 
6.2.1定期检疫 
疫区用虎红平板实验或者试管凝集实验进行定期普遍检 
疫,每次检验出阳性病畜或者疑似病畜,应进行隔离,对未 
达到净化的畜群均视为可疑畜群,应进行隔离饲养,严禁与 
健康的家畜接触。 
6.2.2定期消毒 
每次检疫后,必须对污染的圈舍、草场、用具等进行一 
次严格的消毒。对病畜流产的胎儿、胎衣、羊水等应妥善处 
理.家畜的粪便应发酵利用,皮张、羊毛等用盐渍60d后再 
利用,消毒药可选用10%的石灰乳或2%热烧碱液等。 
6.2.3病畜处理 
对确认的阳性病畜,应该及时淘汰扑杀做无害化处理, 
严禁私自屠杀,或者买人市场,影响人类健康。 
6.2.4免疫接种 
经过上述多次净化后.对健康畜群应及时进行免疫接 
种.接种采用的疫苗是马耳他布鲁氏菌5号弱毒活苗(简称 
M5苗),应当指出的是,弱毒活疫苗仍具有一定的毒力,因 
此在使用中应做好工作人员的自身保护,防止感染。 
6.3病畜治疗 
布鲁氏菌是兼性细胞内寄生菌,致使化学药剂不易生 
效。因此对病畜一般不做治疗,应及时进行淘汰,做无害化 
处理.防治污染健康羊群及影响人类健康。 
6.4工作人员预防 
人类布鲁氏菌病的预防.首先应注意职业性感染,凡是 
在动物养殖场、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的工作者以及兽医、 
实验室工作人员等,必须严守防护措施(穿好防护服装,做 
好消毒工作),防治布鲁氏菌经消化道、皮肤、呼吸道、血 
液、眼结膜侵入人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