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大学通识教育的内涵、发展与意义

浅谈大学通识教育的内涵、发展与意义

. .
页脚
浅谈大学通识教育的涵、发展与意义

【摘要】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有不少学
生对在大学里学习通识课表示不理解。有的同学认为通识课
就是基础课或选修课,选通识课就是为了凑学分的;还有一
些同学则抱怨教学计划里为什么要安排通识课,最好是专业
课多多益善。针对学生们思想上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非常
有必要了解一下什么是通识教育,大学生为什么要接受通识
教育。这对同学们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提高个人素质有非常
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通识教育 人文 素质
一、什么是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 education”的译名,源于
古希腊的自由教育,又称“通才教育”。它是指非专业性、
非职业性的高等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
道德、情感、理智等方面全面发展。美国是开展通识教育最
早、最完善的国家之一。自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的帕
卡德教授第一次将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美国大学
的通识教育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历史,哈佛大学是其中最具代
表性的大学之一,作为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一直推行通
识教育课程计划,并对美国的高等教育产生重要影响。
. .
页脚
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如今的大学生就业
已经不是过去的定向培养,整个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也必须
随着转变。此外,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需要以广泛的通识教
育为基础,如果学生不了解各领域最基本法则,也很难在这
个信息时代真正成为专业人才。
目前,人们对通识教育涵的认识主要包括以下四点:
第一,通识教育是非专业教育。专业教育是强调专业技
能和谋生手段的培训,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培养
学生职业能力,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而通识教育旨在让学
生广泛涉猎不同学科领域,拓宽知识面,得到科学精神和人
文精神的培育,是非功利性的,能使人受益终生。
第二,通识教育是人性教育。它是人的智慧和见识的通
性,它包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美感教育、独立人格教
育,体现人文关怀,旨在促进人文、社会和科技文化沟通,
发展全方位的人格。
第三,通识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通识教育旨在给予学
生基本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使其获得一个合理
的能力结构。
第四,通识教育是思维方法教育。通识教育不在于让学
生掌握某一学科的系统知识,而在于训练学生运用和分析知
识的方式方法和特有的科学思维方法。
总体而言,通识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人的整体素质,而
. .
页脚
并非培养人的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它强调整合不同领域的
专业知识;重视培养人的思维方法及敏锐的洞察力;强调对
不同文化的了解;同时也重视人的情志的培养等。总之,通
识教育旨在培养完整的人,是在为学生未来人生做准备。
二、当代大学生接受通识教育的意义
现在在很多大学的课程体系设置中,专业课程受到了一
定的限制,而通识课程却有了明显的增长趋势,推行通识教
育已成为一种共识。简要地说,当代大学生接受通识教育的
积极意义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通识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重技术轻人文、重知识轻心智、重
物质轻思想的倾向,很不利于人文精神的发育和生长。而高
度专业化的教育模式所培养的人才目标长期局限于专业技
术人才,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大学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区别。
长此以往,学生日益被束缚于狭窄的学科划分之中,习得的
都是些一鳞半爪的知识片断。这种教育模式培养的学生,没
有机会、没有能力甚至也没有愿望,去了解和思考越出专业
知识层面的某些超越性的问题,更不用说那些事关安身立命
的终极性问题。经受通识教育训练的青年,人文关怀将成为
他们的一种习惯,人文精神也将成为他们的一个标志。
2.通识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事实证明,真正具有创造力的大师级人物,大多具有多
. .
页脚
个领域的深厚修养和造诣。许多时候,不同领域之间的跨度
之大令人叹为观止。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同
时也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小提琴家。复旦的老校长步青先生的
古典诗词和书法造诣深厚,独树一帜,受到多方推崇。诺贝
尔奖获得者政道先生、振宁先生都有着很好的文化修养和艺
术修养,他们在很多大学同时讲授科学与艺术方面的课程。
通识教育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必然要求。创造性人才所必须
具备的开阔的视野、独立的思考、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使
命感和博大的胸襟抱负等素质,都是在通识教育的坚实基础
上方能得以造就的。
3.通识教育能够优化大学生的素质结构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猛,提前实现了大众化。这
几年就业形势却不太乐观,问题出在哪里,因素很多。一个
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不相适应。大学
的确要培养专业人才,但是,社会发展瞬息万变,大学专业
培养不可能完全跟着跑,我们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基本素质,
使他们有足够的知识宽度、学习的能力、健全的心智去适应
未来职业的发展。大学生可以通过通识教育来优化自身的素
质,去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的需求。
总而言之,推行通识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逐渐形成
趋势,这反映了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普遍要求。对每一所大学
而言,大学承担着民族文化精神继承和创新、为民族伟大复
. .
页脚
兴培养一代新人的神圣职责,培养学生的思想精神是大学的
首要使命。能够培养能够关心人类命运、关心社会发展的未
来社会的栋梁之才,正是大学推进通识教育的力量之源。?
对于每一个大学生而言,应该充分利用大学四年的美好时
光,通过通识教育开阔视野,领略人类思想的深度和力度,
接受心智的训练并感受其中的愉悦,对人生与社会进行反
思,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最终形成健全而有力
的人格。
在人们对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辩论中,有一段话很值
得人回味:“如果你有一块木板,你可以漂着过河;如果你
有十块,百块木板,你可以搭一座桥过河;如果你有千块万
块木板,你就可以造一艘船乘风破浪。”?愿我们的大学生
们都能够成为一个适应现代社会的全面发展的人,做一个乘
风搏浪的人。破千层浪,上九重霄!
参考文献:
[1]卢晓东.通识课程的设置与通识教育的理念.http:
//zhaosheng.imu.edu.cn
[2]【美】罗伯特?哈里斯.通识教育的价值.《教师博览》
2009.12
[3]通识教育:大学改革的路径选择.《解放日报》
2008-03-07
作者简介:宋燕子(1981年8月--)女 硕士 汉族 现
. .
页脚
就职于武昌职业学院文体与通识课部,讲师。研究方向:通
识教育。

相关主题